南岛语系
南岛语系 | |
---|---|
使用族群 | 台湾原住民族、夏威夷族、占族、马来族、爪哇族、波利尼西亚人、马尔加什人等 |
地理分布 | 台湾、夏威夷群岛、越南南部、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岛群、波利尼西亚、马达加斯加岛 |
谱系学分类 | 世界主要语系之一 |
分支 |
台湾南岛语(由多个语族组成)
|
语言代码 | |
ISO 639-2 / 5 | map |
– | |
南岛语系的地理分布 |
南岛语系(英语: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约1300种的语言。其分布主要位于南太平洋群岛,以及台湾、夏威夷群岛、越南南部、菲律宾、马来群岛,东达南太平洋东部的复活节岛,西到东非洲外海的马达加斯加岛,南抵新西兰。台湾是南岛语系分化及扩散的源头,也是目前南岛语系最北部的地区[1],居住在新北市乌来区的泰雅族聚落,目前是全世界南岛语系居住地中人口分布上地理最北端的聚落;东西的延伸距离,超过地球圆周的一半,总人口数大约两亿五千万之多,绝大多数居住在东南亚的菲律宾[2][3]、印尼、马来西亚,至于新几内亚以东的太平洋岛屿有一百多万人。
名称
[编辑]所谓的“南岛”(Austronesia),是1899年由学者Wilhelm Schmidt自拉丁文字的字根“auster”与希腊文“nêsos”所合组而成[4],前者为南风之意,后者意指岛,所以日本人创造和制汉语“南岛”以对应“Austronesia”,而中文在近代沿用了此译名。
起源
[编辑]南岛语系的起源,与南岛民族的起源有紧密相关。“出台湾说”认为台湾原住民的先祖来自亚洲大陆南部与中南半岛,随后由台湾岛向东南亚岛屿扩散,形成南岛语系族群。
人类学家凌纯声认为百越族为台湾原住民族的先祖,也是南岛民族的祖先。但是从语言学分析,这个假说仍有争议,主要是因为汉语和古代百越人的语言与南岛语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性。语言学家李壬癸则认为,从语言的关系看,古代汉民族、泰傣民族、南岛民族的地理:分布应该是汉民族在北,泰傣民族居中,南岛民族在南。换言之,汉语与傣语有密切的接触,傣语与南岛语也有密切的接触,但汉语与南岛语却没有直接接触的语言证据。
最新的考古遗传学,发现福建沿海新石器晚期的昙石山文化,与福建距今万年的奇和洞遗址,在基因上与台湾原住民和南岛人群存在密切的联系。[5] 根据2016年最新研究,一例马来半岛距今四千多年前古人尸骨,其基因与现代南岛人群差异甚大,基因上与东南亚矮黑人有更密切的联系。[6]
基因研究
[编辑]一个2014年,欧美顶尖大学发在nature期刊上的论文,发表了对东南亚南岛语系人群的基因研究,发现南岛语系人群在基因上,有共同的起源,但也有与其他的人群混血。
菲律宾人的基因,为原始南岛基因为主,混合少量矮黑人血统。而马来人与西部印尼人,为原始南岛基因与南亚语系相关血统的混合。东部印尼人,则是南岛基因与大洋洲基因(以美拉尼西亚人为代表)的混合。波利尼西亚人,也是南岛基因与大洋洲基因的混合。[8]
南岛人群进入东南亚的具体时间,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传统上,透过考古遗址文物与语言学,认为南岛人群在距今四千年前,从台湾进入菲律宾(菲律宾从距今四千年前开始,考古遗址出现与台湾玉石的贸易遗迹。),之后再从菲律宾扩散到东南亚。但部分学者透过基因研究,研究母系线粒体的共祖时间,认为南岛人群进入东南亚的年代更早,但此类研究往往忽视父系基因甚至常染色体,更缺乏测过基因的考古遗址尸骨作为实证。
目前测过基因的考古遗址,仅能证明南岛人群至少在距今三千年内已进入东南亚。(一例大洋洲某岛屿距今约三千年前的遗址尸骨,已出现南岛基因。[9]印尼距今约两千年前的古人尸骨,已出现南岛基因。[10]但马来半岛一例距今四千到五千年前的古人尸骨,仍没有南岛基因。[11]东印尼一例距今七千多年前的古人尸骨,仍没有南岛基因。[12])
东南亚目前测过基因的考古遗址仍十分匮乏,测过基因的寥寥无几,在未来相关研究或许能有更深入的进展。
分布
[编辑]使用南岛语系的区域包括台湾、海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马达加斯加、新几内亚、新西兰、夏威夷、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等各地岛屿的语言,外加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语、中南半岛上越南与高棉的占语和泰国的莫肯语(Moken)及莫克伦语(Moklen)[13]。北起台湾,南抵新西兰,西至马达加斯加,东至智利复活节岛。
南岛语系分布的区域很广,语言的数目也颇多,根据《民族语》的资料,其总数有1262种之多。 由于移民及近代帝国主义殖民,在划分为南岛语系的区域内,部分的岛上也有使用非南岛语族的语言。以台湾为例,除了有隶属于南岛语族的原住民族族语以外,由于17与18世纪时,来自大明帝国、大清帝国的移民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汉语,包括了闽南语(台湾话)和客家话(台湾客家语)。台湾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台湾日治时期则以日语为官方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中华民国政府统一使用现代标准汉语(国语)。[13]
其他如菲律宾相继受到西班牙与美国殖民、夏威夷受到美国殖民、新西兰受英国殖民、印尼受到荷兰殖民、马来西亚受到英国殖民、越南与柬埔寨受到法国殖民等,其殖民母国的语言在其现今语言系统内仍造成不同影响。
内部分群
[编辑]南岛语系的内部关系十分复杂,一些邻近的语言之间常形成方言连续体,使得语言分界模糊,难以划分。最早提出相关研究的是奥托·丹普沃夫对于大洋洲语族的分群研究[14]。台湾南岛语在南岛语系中的特殊地位,首次由奥德里库尔于1965年发现,他将台湾南岛语与东部南岛语、西部南岛语三分而立,并称为北部南岛语[15] 。
伊西多尔·戴恩在1965则透过词汇统计分类,提出40个第一分支,大洋洲语族则被拆分为其中的30多个分支,他认为语言复杂度最高的地区在美拉尼西亚,[16] 。虽然他的分类极具争议,但部分的分群方式仍被接受而保留下来[17]。
随后,奥托·克里斯丁·戴尔于1973年认为台湾南岛语是南岛语系中存古程度较高的一群[18],后续亦有其他学者将台湾南岛语划分出多个第一分支。白乐思在1977年进一步把南岛语族分为四个分支:泰雅语群、邹语群、排湾语群、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群,这个分群方式也广为学界接受。而后期研究中,白乐思于1999年依据音韵特征,将原本归入排湾群的一些分支独立出来,将南岛语族分为十个分支:泰雅语群、西北语群、西部平原语群、邹语群、鲁凯语群、排湾语群、卑南语群、布农语群、东台湾南岛语群以及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群。[19]
南岛语系在台湾的第一分支
[编辑]台湾南岛语约可分为13个确定的语群,而这些语群之间的关联则是南岛语言学者探究的议题。 白乐思于1999年将邵语、道卡斯-巴布萨语、巴布拉-洪雅语等并入“西部平原语群”,赛夏语及巴宰语并入“西北语群”,而阿美-撒奇莱雅语群、巴赛-噶玛兰语群及西拉雅语群则并入“东台湾南岛语群”。李壬癸又于2008年进一步将西部平原语群及西北语群和泰雅语群一同并为“北台湾南岛语群”。马尔科姆·罗斯则在2012年则取消邹语群,并认为鲁凯语、邹语及卑南语比其他南岛语更早分化,其余南岛语则归为“核心南岛语群”。
白乐思的分类
[编辑]李壬癸的分类
[编辑]在白乐思的基础上,李壬癸于2008年进一步提出“北台湾南岛语群”。李壬癸以“原始台湾南岛语”(F0)来标示原始南岛语(PAN),其参考的是史丹利·帅德乐(Stanley Starosta)的标示方式[21]。李壬癸将鲁凯语和邹语群视为与其他南岛语分歧程度最大的两支,仅管鲁凯语的分支位置仍有待讨论[22]
白乐思于2013年否定“北台湾南岛语族”此一分群,他指出李壬癸的词汇证据无法明确定义此分群。
对外关系
[编辑]近来许多研究提出将南岛语系与一些东亚及东南亚的不同语系有语言亲属关系。某些语言学者相信泰语可能也可以算是扩大定义之“南岛语系”的一部分,虽然多数学者似乎仍旧将其归类为“壮侗语族”。学者白保罗认为“南岛语系”和“南亚语系”以及“壮侗语族”可能有血缘关系,正研究南方大语系,由此成为语言学家的另一项研究专题。以下罗列一些可能的假说,但以下的假说都不是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
- 南方大语系:德国传教士Wilhelm Schmidt 1899年提出南岛语系和南亚语系同源,美国人类学家潘乃德提出壮侗语族与南岛语系同源。
- 印欧-南岛语系:美国学者Dahl 1970年指出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同源。
- 澳台语系:日本一些学者认为南岛语系与日语有关。
- 汉-南岛语系:法国学者沙加尔1990年提出了汉-南岛超语系,在该假说下汉藏语系、苗瑶语系、壮侗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同源[23]。
- 东亚语系:美国学者帅德乐2001年提出的超语系,该假说相对汉-南岛语系假说更为激进,认为东亚除日韩语以外的所有语言同源。
特征
[编辑]南岛语系各语言大都是黏着语,语音上辅音有清辅音和浊辅音;语法上有格,但没有性的区别;广泛利用词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体的变化,主语和动词在变化中互相呼应。南岛语系各语言的词都有重音,另外除了长期受到周围汉语、黎语等有声调语言影响的回辉话以外,其他南岛诸语没有声调系统。
主要语言
[编辑]以下罗列母语者使用人数达300万以上的南岛语:
维基百科语言列表
[编辑]维基百科语言列表中的南岛语系语言,统计至2020年1月27日止:
参见
[编辑]脚注
[编辑]- ^ [http:v.hack.com新西兰研究 波利尼西亚人来自台湾]
- ^ 巴丹人 也源自臺灣原住民. [2009-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4).
- ^ 臺灣原民、南島語族 同條文化臍帶. [2009-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7).
- ^ 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南島文化. [2009-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1).
- ^ 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Demographic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Chinese. Evolutionary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2022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英语).
- ^ The prehistoric peopling of Southeast Asia.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 ^ Reconstructing Austronesian population history in Island Southeast Asia.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 ^ Reconstructing Austronesian population history in Island Southeast Asia.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8).
- ^ 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peopling of the Southwest Pacific. Nature. 2016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8).
- ^ The prehistoric peopling of Southeast Asia. SCIENCE. 2018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 ^ The prehistoric peopling of Southeast Asia. SCIENCE. 2018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 ^ Genome of a middle Holocene hunter-gatherer from Wallacea. Nature. 2021 [202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6).
- ^ 13.0 13.1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 nd, a
- ^ Dempwolff, Otto (1934-37). Vergleichende Lautlehre des austronesischen Wortschatzes [Comparative phonology of the Austronesian vocabularies] (3 vols). Beihefte zur Zeitschrift für Eingeborenen-Sprachen (Supplements to the Journal of Native Languages) 15;17;19. Berlin: Dietrich Reimer (德语).
- ^ Haudricourt (1965),第315页.
- ^ Dyen (1965).
- ^ Grace (1966).
- ^ Dahl (1973).
- ^ Robert Blust.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lizabeth Zeitoun and Paul Jen-kuei Li (eds.),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1-54. Taipei, Taiwan: Academia Sinica.
- ^ 土田滋于1995年从词汇、音韵等证据指出龟仑语与赛夏语关系较近,白乐思引用了土田该篇论文,却忽视了此一明显证据。
- ^ Starosta, S. A grammatical subgrouping of Formosan languages. P. Li; Cheng-hwa Tsang; Ying-kuei Huang; Dah-an Ho & Chiu-yu Tseng (编). Austronesian Studies Relating to Taiwan. Taipei: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5: 683–726.
- ^ Li (2008), p. 216: "The position of Rukai is the most controversial: Tsuchida... treats it 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souic languages, based on lexicostatistic evidence, while Ho... believes it to be one of the Paiwanic languages, i.e. part of my Southern group, as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fourteen grammatical features. In fact, Japanese anthropologists did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Rukai, Paiwan and Puyuma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ir studies"
- ^ 沙加尔. 华澳语系发源于何时何地?. 现代人类学通讯. 2011, 5: 134–137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参考文献
[编辑]- Bellwood, Peter. 1991. The Austronesian Dispersal and the Origins of Languages. Scientific American July: 88-93.
- Bellwood, Peter (1997). Prehistory of the Indo-Malaysian archipelago.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 Dahl, Otto Christian. Proto-Austronesian. Lund: Skandinavi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1973.
- Dyen, Isidore. A Lexico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Austronesian languag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 1965, (Memoir 19).
-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04. Language Family Trees: Austronesian [online]. Dallas, Tex.: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cited 28 October 2004].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壬癸,1996,台湾平埔族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见张炎宪、李筱峰、戴宝村编,台湾史论文精选(上),页43-68。台北:玉山社。
- Li, Paul Jen-kuei. Origins of the East Formosans:Basay, Kavalan, Amis, and Siraya (PD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4, 5 (2): 363–376 [2022-05-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4-18).
- Li, Paul Jen-kuei.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s of Formosan Languages.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ICAL). Puerto Princesa City, Palawan, Philippines. 2006 [2022-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 Li, Paul Jen-kuei. Time perspective of Formosan Aborigines. Sanchez-Mazas, Alicia; Blench, Roger; Ross, Malcolm D.; Peiros, Ilia; Lin, Marie (编). Past human migrations in East Asia: matching archaeology, linguistics and genetics. London: Routledge. 2008: 211–218.
- Microsoft. 2004. Austronesian languages [online]. np: Microsoft Encarta Online Encyclopedia , [cited 28 October 2004].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2].
- Shutler, Richard Jr., and Jeff Marck. 1975. On the Dispersal of the Austronesian Horticulturalists. Archaeology and Physical Anthropology in Oceania 10: 81-113.
- Wikipedia. 2004. Austronesian languages [online]. np: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3 October [cited 28 October 2004].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研究院,1996,南岛语系民族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引用于2004年10月28日]。万维网网址:[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nd, a,使用南岛语言的区域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引用于 2004年10月28日]。万维网网址:[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nd, b,平埔族隶属的大家庭:南岛语族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引用于2004年10月28日]。万维网网址:[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nd, c,南岛民族起源地的学说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资讯网。[引用于 2004年10月28日]。万维网网址:[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 Language Family Tre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ared M. Diamond:台湾给世界的礼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经典杂志:南岛新世界
- 南岛语系播迁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thnologue: Austronesi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ustronesian Vocabul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资源网:南岛语数位典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à tradition orale(LACITO)/(UMR7107)/南岛语语音语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法文)
- 臧振华:〈再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