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国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国语
母语国家和地区
区域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
语系
语言代码
ISO 639-3无(mis
本条目属于
台湾系列


前往台湾主题页

  台湾艺术 总览
  台湾历史 详细

台湾国语是指带有明显地台语腔调或用词的中华民国国语,与中国大陆理解之“台湾腔”乃指“带有台湾地区口音之华语”之含义有所不同[1]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在官方网站所列的研究重点中,将台湾国语列为台湾本土语言分项下,并做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2]

定义

[编辑]

官话渡台始于清朝雍正朝廷下令福建、广东各府州县多方教导互通的公用语(即明清官话),并于1729年在台南县署首设“正音书院”,接着于凤山、彰化、诸罗也设。之后因没有成效而于1750年停办台南县“正音书院”。[3]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推动标准华语,华语在台湾因为词汇、语音等方面受到台语的影响,产生出了质变的官话,这变异的官话便被戏称为“台湾国语”,或称“台湾版蓝青官话”。[3]

需要注意的是,台湾当地有些国语语音的特色,如ㄣ[ən]、ㄥ[əŋ]不分、平翘音不清等特征,普遍存在于各族群,甚至电视新闻播报员也这样发音。一般来说这些语音不被认为是台湾国语。

台湾的国语和台湾国语两者关系,类似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和地方普通话的关系。台湾国语亦有台北腔、台中腔、台南腔、东部腔等不同的区别。

关于在台湾存在于各族群普遍有的语音特色,在中国大陆又被称为港台腔,请参见台湾当地华语发音特征一节。

发音特征

[编辑]

中华民国标准国语音韵和台语音韵不同处颇多,较显著如下(中括弧中为国际音标):[3]

卷舌音与空韵母

[编辑]
  • 国音[t͡s]、[t͡sʰ]、[s]的韵母空韵[ɯ],但是台语的优势腔没有空韵,因此会被读为圆唇同位音的[u]。
    • 自私/tsɯ sɯ/ - 驵苏/tsu su/
    • 支持/ʈʂɨ ʈʂʰɨ/ - 租殂/tsu tsʰu/

无咝擦音

[编辑]
  • 国音的无咝擦音[f]与[x]因不存在于台语,因此多发成台语特有的清喉擦音([h]),且有时会有多出来的[u](或[w])音。[3][注 1]
    • 舒服/ʂu fu/ - 苏胡/su hu/
    • 丰富/fəŋ fu/ - 轰户/hɔŋ hu/
    • 饭/fan/ - 换/huan/
    • 很/xən/ - 混/hun/[注 2]
    • 发生/fᴀ ʂəŋ/ - 花僧/huɑ səŋ/
    • 芬芳/fən fɑŋ/ - 昏荒/hun huɑŋ/
    • 凤飞飞/fəŋ feɪ feɪ/ - 哄挥挥/hɔŋ hue hue/

双母音与省略音

[编辑]
  • 由于台语没有[eɪ̯](或[e])与[ɤʊ̯](或[o])这两个双母音韵母,因此收尾母音会被省略:[eɪ̯]念成台语特有韵母[e](或是转成[ɛ]),[ɤʊ̯]-会读成[ɤ]、[o]或[ɔ]。
    • 欧洲 /ʔɤʊ̯.ʈ͡ʂɤʊ̯/ → /ʔo.t͡so/
    • 没有 /meɪ̯,jɤʊ̯/ → /mẽ.ʔi̯o/
  • 若是前面加有介音,则变成开头的母音被省略。这与台语的发音类似。
    • [u̯ən]念成[un]
      • 昏 - [hun]
      • 敦 - [tun]
    • [u̯ei̯]念成[u̯i]
      • 渭 - [ʔu̯i]
      • 水 - [su̯i]
    • [i̯ou̯]念成[i̯u]
      • 优 - [ʔi̯u]
      • 秀 - [ɕi̯u]
  • [i̯ɛ]音念成[ɛ](或[e]),[i]音脱落;而原本因为接[i]而颚音化的[t͡ɕ]、[t͡ɕʰ]、[ɕ],会去颚音变成[t͡s]、[t͡sʰ]、[s]。这可能是受日语影响。
  • 便 - [pɛn]
  • 先 - [sɛn]
  • 电 - [tɛn]
  • 谢 - []

鼻音韵尾与音变

[编辑]
  • [ən]、[əŋ]不分的现象
    • 活生生 - 活森森
    • 竞争 - 进真
    • 灵僧 - 林森
    • 清静 - 亲近
  • 台语的[əŋ]不同于国音[ɤŋ];前面加上[i]时,台语会单纯的两者相加发成[iə̯ŋ],但国语中则[ɤ]会消失而转成[]。
    • 星 - [ɕiŋ]→[ɕiə̯ŋ]
  • 唇音与[ɤŋ]合并发音时,后者变成[ɔŋ][注 3]
    • 崩、彭、猛、凤 - [pɔŋ]、[pʰɔŋ]、[mɔŋ]、[hɔŋ]
  • [u]与[ɤŋ]结合时,若前无声母国音发为[wɤŋ],在前有声母时[ɤ]会消失而发为[ʊŋ],台湾闽南语用者皆发为[ɔŋ][注 3]
    • 翁 - [wɤŋ]→[ʔɔŋ](或[ʔu̯ɔŋ])
    • 轰 - [xʊŋ]→[hɔŋ]
  • [y]与[ɤŋ]结合时,国音发为[i̯ʊŋ],台语使用者发为[i̯ɔŋ]
    • 用 - [jʊŋ]→[ʔi̯ɔŋ]
    • 凶 - [ɕi̯ʊŋ]→[ɕi̯ɔŋ]
  • 台语中[m]、[n]等鼻音声母后接的韵母会全部变为鼻化母音,而国语则不会;因此台湾国语使用者的国语往往在这类字上会让人觉得鼻音重。
    • 米 - [mi]→[]

其他发音特色

[编辑]
  • [o]发成[ɔ](或[o]、[ə])。这是因为台语中没有任何发为[u̯o]组合的音。
    • 我 - [wo]→[ʔɔ]或[ʔo]
    • 错 - [t͡sʰu̯o]→[t͡sʰɔ]或[t͡sʰə]
  • 台语没有[y]音,因此会发成同位不圆唇的[i]。
    • 国语 - [kɔ.ʔi]
  • 国语中[i]、[u]作声母时(即零声母),往往会弱化为子音[j]、[w];但是台语中零声母则以声门塞音([ʔ])发音。
    • 夜 - []→[ʔi̯e]
    • 歪 - [waɪ̯]→[ʔu̯aɪ̯]

语法特征

[编辑]
  • 由于受到台语“共”(kā,意思为“给”、“和”/“与”/“跟”)字的影响,因而产生了“主词+给+我+动词”的语句,例如将“他打我”说成“他给我打”(台语“伊共我拍”)。[来源请求]用例可见于台湾出版的国语散文集《稻香路:萧萧农村散文新选》《童言童语无忌》篇章[可疑][4]
  • “有”后接动词表示动作完成,等同于标准国语中句尾的“了”,如“我有吃饭了”(台语“我有食过矣”)。
  • 在转折时会在句首加上“啊”字(原为台语的转折语),例如将“还有”讲成“啊还有”(台语“犹阁有”)。
  • 发问时,除了“吗”以外,亦会用:
    • “齁”或“吼”来表达疑问,此用法是由台语的疑问词“乎”(honnh)转化而来,例如你是刚从美国回来齁?(台语“你是拄才对美国转来乎?”)。
    • “咧”(liē)或“哩”(lê̄)加于句末,此用法亦受台语直接影响,例如“那么你咧?”或“那么你哩?”(台语“啊你咧(--leh)?”)。

词汇特征

[编辑]

在词汇方面,中华民国的书面语因流行文化的影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话用语有所差别,大致上有以下几项来源:

由于语言接触的结果,台湾国语很自然地从台湾的本土语言吸取某些词汇。除了本来就缺乏的台湾文化和生活用词之外,还有大量台湾本土语言(主要是台湾话)的流行用词。有些流行用词,在国语中也能找到同义的用词,但是因为这些台语用词非常活泼,讲起来很“响亮”,为了表现文字上的生动,就用汉字写了出来,有人再用国语来念,慢慢就融入了国语词汇。比如说,在议会上有人骂别人“鸭霸”(或“压霸”,不讲理),商店招牌里则写着“大俗卖”(大拍卖)的标语,奖券开奖时则传来一片“杠龟”(没有中、没收获)声,并影响至台湾传媒[5]。有些汉语的新词汇是从电视上的台语节目传播开去的,台湾电视公司在多年前曾播出轰动全台的黄俊雄布袋戏,其中的人物用语活泼,也造就了某些特殊词汇,例如“藏镜人”(幕后黑手)、“秘雕”鱼(畸形鱼)等词汇[6]。其他比较常见的借自台语的新词汇,还有“速配”(本字为“似配”,相称)、“佮意”(钟意)、“衰”(倒楣,粤语亦有此意思)、“牵手”(妻子)、“老神在在”(气定神闲)、“呛声”(放话)、“吐槽”、“搞怪”(狡滑难缠)、“古早”(历史悠久)、“透早”(大清早)、“三八”(扭捏作态)[6]。这些词汇中的部分也通过各种管道传播至中国大陆并流行开来。

借自台湾客家语的新词汇,例如“赞”(本字写为“㜺”,形容事物美好)、“油纸袋”(塑料袋)、“粄条”(台语称为粿仔条)、擂茶

台湾原住民族语也有部分先影响台语,再成为台湾本土惯用的词汇,例如“芭乐”(番石榴)、“阿西”(笨蛋之义,来自平埔原住民族语)。

不过由于台湾话台湾客家语本身就是汉语族的一支,与中华民国国语一样是从中国大陆传到台湾,很容易在词汇上取得联结与借取,加上都可以汉字书写,于是本土吸收了大量用语。

由于历史上台湾曾经被西班牙荷兰日本统治长达一百多年,台湾本土语言从中吸收了大量日语西班牙语荷兰语,以至从外来语转换而来的日语词汇,近代则受到英语影响,之后随着韩流文化和新住民的增加,台湾汉语又开始受到韩语和东南亚语言的影响,不过至今仍然继续沿用这些受日语影响的用词仍在台湾汉语中占主导地位,以下便是一些例子。

常见例子

[编辑]
日文
  • 欧吉桑、欧巴桑(男性长辈、女性长辈):源自日语:おじさんおばさん的发音。
  • 多桑(父亲):源自日语:父さん(とうさん)的发音。
  • 便所:厕所
  • 黑轮:源自日语:御田(おでん)关东煮)的发音。
  • 便当:源自日语:弁当(べんとう) 的发音。
  • 阿给:源自日语:揚げ(あげ) 的发音。
  • 运将(司机):源自日语俗称“運ちゃん”的发音。
  • 观光客(游客):源自日语的観光客(かんこうきゃく)
  • 激安、爆安(超便宜):源自日语的激安(げきやす)爆安(ばくやす)
  • 一“台”车(一“辆”车):日语一样以“台”作为车的量词。
  • 放题(吃到饱自助餐):源自日语的放題(ほうだい)
  • 放送(向外播送):源自日语的放送(ほうそう)
  • 阿达码():源自日语:あたま 的发音。
  • 丼(盖饭):源自日语 丼(どん) 的发音。
  • 女将(饭店、旅馆、料亭老板娘):源自日语:女将(おかみ)
  • 宪兵(军法警察):源自日语:憲兵(けんぺい),但此词属于在大陆时期国语就已直接引入的日语词。
  • 建蔽率(台湾建筑管制单位):源自日语:建ぺい率・建蔽率(けんぺいりつ)
  • 坪(台湾土地面积单位,1约合3.3058平方米):源自日语:坪(つぼ)
  • 榻榻米(叠席):源自日语 畳(たたみ)的发音。
  • 漫画(连环图画):源自日语 漫画(まんが)
  • 奇檬子(感觉、心情):为台湾人混用的词汇,源自日语 気持ち(きもち),感觉的意思。
  • 油切(去油):为台湾人混用的词汇,源自日语 油切れ(あぶらきれ),但与日语油料欠缺,导致功能不足的意义不同[7][8]
日语间接转换他国外来语
  • 秀逗:源自英语 Short、日语转音为 ショート,原指短路,后引申为头脑有问题[6]
  • 麻吉:源自英语 Match、日语转音为 マッチ,取其相配之意,引申形容人交情甚深。
  • 杠龟:源自英语 Skunk、日语转音为 スコンク,取其惨败、零分、落空(没中奖)之意。
  • 瓦斯(煤气):源自英文 gas 、日语转音为 ガス
  • 康固力(控固力):源自英语 Concrete(混凝土)、日语转音为 コンクリート,用于“阿达玛控固力”指水泥头(脑袋如水泥),表“脑筋僵化”之意。[9]
  • 马杀鸡:源自法语 Massage(按摩)、日语转音为 マッサージ
  • 三温暖:源自芬兰语 Sauna(蒸气浴)、日语转音为 サウナ
  • 甜不辣:源自葡萄牙语 Tempura、日语转音写为天ぷら(てんぷら),在日本是作为油炸食品的总称,而台湾特指为日本关西地区的鱼浆料理薩摩揚げ
葡萄牙文、西班牙文、荷兰文
  • 福尔摩沙:源自葡萄牙语Ilha Formosa 美麗之島的发音,欧洲人对台湾的别称。
  • 三貂角:源自西班牙语San Diego 聖地牙哥的发音。
  • 野柳:源自西班牙语:Punto Diablos魔鬼岬角的发音。
  • 富贵角:源自荷兰语Hoek 岬角的发音。
  • 甲:源自荷兰语akker的发音,台湾土地的面积单位,1约合二千九百三十四
英文

较特别的有:

港式粤语

由于台港影剧及艺人交流频繁,亦可见到一些从粤语而来的字词,还有从香港电影香港漫画来的字词,一开始流行于BBS等台湾的互联网之中,但渐渐可在台湾的街头或年轻人对谈中出现。

  • 猴塞雷:源自粤语的“好犀利”,以国语音写为“猴塞雷”,“很强”之意。
  • 公仔:玩偶。
韩文
  • 欧爸:源自韩语오빠,原意为哥哥,后引申为帅哥。
  • 欧尼、欧腻:源自韩语언니,原意为姐姐,后引申为美女。

台湾当地华语发音特征

[编辑]
  • 卷舌音儿化音之音变:
  • 备注:/ʈʂ ʈʂʰ ʂ/在现场年轻人中多读/tʃ tʃʰ ʃ/
  • eng([əŋ])在唇音(b、p、m、f)之后时,读作ong([oŋ])。如“峰”(fēng)读作fōng([foŋ])。
  • weng([wəŋ])读作wong([woŋ])。
  • 其余情形,eng([əŋ])读作en([ən])。如“更”读作“根”。
  • 经常使用尾音,如“喔”、“啊”、“咧”、“耶”等。
  • 除了语气助词外,少读轻声。

注释

[编辑]
  1. ^ 虽然常见之华语拼音系统都将清软颚擦音写成[h],但实际上国际音标是标成[x],而清喉擦音才是标成[h],两者为发音方法一样但部位不同的同位异音
  2. ^ 网络流行语“很”打成“粉”是受到艺人董至成的董月花角色故意塑造效果的台湾国语影响,但实际上台语并无[f]音,“粉”来自于客家腔调国语。
  3. ^ 3.0 3.1 此已在2002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的通用拼音中成为标准,但后来中华民国政府于2008年又改用汉语拼音为标准,上述发音除旧-ung仍维持-ong之外,其他合并发音时的韵母仍要写为eng。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臺灣國語」條目,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纂,中華民國教育部. [200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2. ^ 《本所简介》,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4-27.
  3. ^ 3.0 3.1 3.2 3.3 许极炖. 多彩多妥的語言. 尋找台灣新座標. 台北: 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 1993: 62–64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4. ^ 萧萧〈萧水顺〉. 童言童語無忌. 稻香路:蕭蕭農村散文新選(增訂新版). 九歌. 2013. ISBN 9789574448661.
    “老师,萧成裕给我打。”
    “很好,那你为什么要打他?”
    “我没有打他,是他给我打。”
    “到底是你打他,还是他打你?”
     
  5. ^ 《十月围城》9中1 最大杠龟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1-23.
  6. ^ 6.0 6.1 6.2 Daniel,nd,所谓“台湾话” [online]。np:www.geocities.com。[引用于2005年1月13日]。万维网网址:[4]。
  7. ^ 油切可切油? 文字烏龍. 自由时报. 2009年7月5日 [2010年3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6日) (中文(繁体)). 
  8. ^ 誤會大了!日文「油切」原意是油料欠缺. NOWnews. 2009年7月5日 [2010年3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20日) (中文(繁体)). 
  9. ^ 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