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非

坐标30°S 25°E / 30°S 25°E / -30; 25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0°S 25°E / 30°S 25°E / -30; 25

南非共和国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英语
其他10种官方语言中的名称[1]
格言:"!ke e: ǀxarra ǁke"卡姆语英语ǀXam language
“不同的民族联合起来”
[2][注 1]
国歌:"Nasionale Lied van Suid-Afrika"
《南非国歌》
南非在非洲的位置(深蓝色) 非盟(浅蓝色)
南非在非洲的位置(深蓝色

非盟浅蓝色

南非本土(红色)和隶属于南非的爱德华王子群岛(红色圆圈位置)
南非本土(红色)和隶属于南非的爱德华王子群岛(红色圆圈位置)
首都
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3]
26°12′16″S 28°2′44″E / 26.20444°S 28.04556°E / -26.20444; 28.04556
官方语言
认可的地方语言
族群
(2022年[4]
宗教
(2016年[5]
  • 10.9% 无宗教
  • 4.4% 非洲传统宗教
  • 1.6% 伊斯兰教
  • 1.0% 印度教
  • 2.7% 其他信仰
  • 1.4% 未知
政府单一议会制[注 3]宪政共和国
• 总统
西里尔·拉马福萨
• 副总统
戴维·马比萨英语David Mabuza
阿莫斯·马桑多英语Amos Masondo
诺西维韦·马皮萨–恩卡库拉英语Nosiviwe Mapisa-Nqakula
雷蒙德·宗多英语Ray Zondo
立法机构议会
全国省务会
国民议会
现役军人78,707(2014年)
独立 
(自英国
• 联邦
1910年5月31日
• 自治领
1931年12月11日
• 共和国
1961年5月31日
1991年6月17日
• 民主化
1994年4月27日
1997年2月4日
面积
• 总计
1,221,037平方公里(第24名
• 水域率
0.380%
人口
• 2022年估计
60,604,992[4]第23名
• 2011年普查
51,770,560[6]
• 密度
42.4/平方公里(第169名
GDPPPP2022年估计
• 总计
9,379.64亿美元[7]第32名
• 人均
15,361美元[7]第96名
GDP(国际汇率)2022年估计
• 总计
4,261.66亿美元[7]第33名
• 人均
6,979美元[7]第89名
基尼系数 0.63[8](2014年)
极高极高
人类发展指数 0.713[9](2021年)
 · 第109名
货币南非兰特(R)(ZAR
时区UTC+2南非标准时间
(不使用夏令时间
日期格式dd-mm-yyyy及
yyyy-mm-dd
• 历法
公历
行驶方位靠左行驶
电话区号+27英语Telephone numbers in South Africa
ISO 3166码ZA
互联网顶级域.za
网站
www.gov.za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南非共和国阿非利卡语Republiek van Suid-Afrika [rɛpɵˈblik fan səitˈafrikɑː];英语:Republic of South Africa),通称南非阿非利卡语Suid-Afrika [səitˈafrikɑː] ;英语:South Africa),是位于非洲南端、南大西洋与南印度洋交会处的共和国[10][11]。南非国土面积超过122万平方公里[10][12],为世界第24大的国家,在南部沿著南大西洋与南印度洋延伸的海岸线长达2,798公里[11]。南非西部毗邻纳米比亚、北部接壤波札那辛巴威、东北部邻接莫桑比克史瓦帝尼[11][13]。至于“国中国莱索托则在南非境内形成一个内飞地[11][13][14]。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首都的国家[10][13][15][16][17]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国会所在地)为开普敦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为布隆方丹[10][13][16][17]。不过,由于每个国家的大使馆均设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因此国际社会公认其为南非的首都[18][19][20]。至于南非最大的城市与经济、文化中心则为约翰内斯堡[10][21][22][23][24],其亦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第二大城市以及非洲第三大城市[25][注 4]。南非是非洲以至世界种族英语Ethnic groups in South Africa文化多元化的国家之一[15][26],拥有超过6,060万人口英语Demographics of South Africa[4]欧洲移民印度人有色人的数量与比例都是非洲国家中最多的。

多元的种族与种族斗争一直是南非历史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南非人口少数的白人与占多数的黑人之间的种族冲突一直主宰著近代南非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早在荷兰统治时,荷裔的白人移民阿非利卡人就已透过非正式立法来试图维持欧洲移民的少数统治英语Minority rule[27],且与处于不利地位的黑人展开漫长而激烈的斗争[28]。在1948年大选后,国民党开始执政,阿非利卡人更为自己的种族发展而建立了一套种族隔离制度[13][28][29][30]。在1948年至1990年代初的种族隔离时期中,南非的种族冲突与斗争达到顶峰[28]。虽然种族隔离时期的大部分白人都支持种族隔离制度,但仍有20%白人并不支持英语Internal resistance to apartheid种族隔离制度,而外来的压力则是最终使种族隔离结束的重要因素之一[28]。从1990年起,南非逐渐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但政治制度的巨大变化却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来实现的[26]。此外,南非是在非洲以至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少数没有发生政变的几个国家之一。1993年的多党谈判会议英语Negotiations to end apartheid in South Africa促使新的南非政府制定与实施拥有坚实人权保护的宪法[31][32][33]

现今的南非被誉为“彩虹之国[34][35],这个名称最初是由开普敦圣公会的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图构思[10][36][37],后来由时任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所推广,象征南非终止种族隔离思想带来的分离以及新发现的文化多样性[38],期许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可以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和平国度之中[36][37]。南非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注 5]自行发展核武器英语South Africa and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自愿摧毁核武器的国家[39][40]

南非是世界第33大经济体[7],为非洲经济规模最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3][41][42][43],并拥有全非洲最高的发展水准以及最为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是非洲唯一掌握人造卫星操作技术的国家[44]。至于南非发展较其他非洲国家良好的另一重要因素则为其拥有非洲以至世界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金矿钻石[45][46]。长久以来,南非是一个中等强国[47][48][49][50][51][52]及非洲地域大国[53][54][55][56][57][58],亦是联合国[59][60]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国际货币组织英联邦南同盟南共体环印联盟创始国,不结盟运动金砖五国二十国集团成员国。近年南非经济增长呈现放缓迹象[61][62],不过其后经济状况有所好转[63]。现时,南非的科研能力、工业基础、制造业技术等均位居非洲前茅[64][65][66],且远远抛离其他非洲国家[43],这主要是奠基于南非从1942年到1982年的40年间[注 6]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世界银行将南非划分为中高收入经济体及新兴工业化国家[67][68]。2022年,南非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可兑换成6,979美元[7],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兑换成15,361美元[7]。而人均国民收入达6,080美元左右,亦维持在中等水准[69]。至于人类发展指数则处于高水平行列[9]

国名

[编辑]

“南非”这个名称来自南非处于非洲南端的地理位置。从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后,“South Africa”(南非)就开始作为南非的英语简称,反映南非的统一是源自四个英国殖民地。自1961年以来,南非正式的英语官方名称一直是“Republic of South Africa”(南非共和国)。在荷兰语作为南非官方语言的时代,其荷兰语国名为“Republiek van Zuid-Afrika”(南非共和国);1983年,南非语完全取代荷兰语官方语言的地位[70],其南非语国名为“Republiek van Suid-Afrika”(南非共和国)。从1994年起,南非的11种官方语言中都有正式的官方名称[71]

“Mzansi”源自科萨语,意为“南方”,是南非的俗名[72][73],至于一些泛非主义政党则更喜欢使用“阿扎尼亚”这个词语[74]

历史

[编辑]

史前考古学

[编辑]
族群的人口在不同时期陆续迁移到南非,形成了现今的“彩虹之国”

南非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考古人类化石遗址[10][75][76][77][78]考古学家已经从豪登省的一系列洞穴中回收大量化石遗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该地区列为南非世界遗产之一,称为“人类的摇篮[79][80][81]。列入世界遗产的范围包括世上发现最多人类化石地点之一的斯泰克方丹英语Sterkfontein[79][80][81]斯瓦特克朗斯英语Swartkrans克罗姆德拉伊保护区英语Kromdraai Conservancy贡多林洞穴英语Gondolin Cave库珀洞穴英语Cooper's Cave以及马拉帕英语Malapa。1924年,雷蒙德·达特西北省的一个小镇塔翁附近发现首颗人类化石——陶格孩童[10]。后来,考古学家在林波波省马卡潘斯盖自由邦省科尼利亚英语Cornelia, Free State弗洛里斯巴德英语Florisbad遗址、夸祖鲁-纳塔尔省边境洞穴英语Border Cave东开普省克莱西斯河洞穴英语Klasies River Caves,以及西开普省品尼高点英语Pinnacle Point先民堡英语Voortrekker Fort, Elandsfontein与酒窖洞穴发掘了更多人类遗体

这些发现表明,南非在约300万年之前就已经存在包括非洲南猿等的各种原始人类物种[82]。其馀的物种包括南方古猿匠人直立人罗德西亚人弗洛里斯巴德头骨英语Florisbad Skull纳莱迪人以及现代人。当中现代人至少有17万年的时间居住在非洲南部[83]

研究人员法尔河河谷内找到各种以卵石所制造的工具英语Pebble tool[84][85]

从大约公元前500年起,桑人在非洲南部建立了包括狩猎采集等以畜牧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86]牲畜给桑人群体带来个人财产社会归属意识。随著桑人社会结构的巩固与扩张,桑人酋长的地位亦因而得到发展。这些桑人中的牧民被称为“科伊科伊人”(意为“一般人”),至于当中的定居者则称作“布须曼人”(意为“丛林人”)。经过长期通婚混血后,这两个族群形成了科伊桑人。该时期的科伊科伊人沿著南非的海岸发展起来,而较小规模的桑人则继续于南非内陆定居。

班图人扩张

[编辑]
马蓬古布韦山马蓬古布韦王国前首都的遗址

在大约2,500年之前,班图人开始由尼日尔河三角洲向南非移民。由于在南非的桑人与说班图语的人都没有自己的书写系统,所以这个时期的历史只能从考古文物中探寻。

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通向非洲北部贸易网开始形成。此外,各宗教的领导人在该时期开始出现,其角色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国王皇后[87]。宗教领袖一般为社区的精英成员,且自称拥有预测未来等某种超自然能力。

公元4世纪或5世纪时,林波波河以南(即今南非与博茨瓦纳及津巴布韦的北部边界)就已经出现使用铁器的班图农民牧民定居点。这些班图人慢慢向南移动,期间征服并吸收了说科伊桑语的科伊科伊人与桑人。随著班图人持续地小规模迁移至南非,他们逐渐与本地的科伊桑人杂居,这点已在南非一些洞穴岩画上得以证实。包括科萨语祖鲁语在内的某些南部班图语言均吸收了不少较早期科伊桑语的辅音。此外,考古学家亦在班图人的定居点里发现许多科伊桑人的文物。据信,夸祖鲁-纳塔尔省于105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最早的炼铁作坊。在林波波河最南端的一批人为科萨人其语言包含早期科伊桑语的部分特征。后来,科萨人到达位于现今东开普省大鱼河。由于班图人在人口及文化方面(铁器时代文明)均占据优势,他们于迁徙过程中逐渐替代或吸收了当地原住民。在普马兰加省发现了几个石圈英语Stone circle及石头排列[88]

通过与来往印度洋,南到现今莫桑比克的穆斯林商人贸易,南非成为了商业中心[87]。当中,交易商品包括由本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以及产自遥远的中国瓷器、玻璃球等[87]

与葡萄牙人接触

[编辑]
葡萄牙探险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是首位成功绕过好望角海峡的人,并在开普角种下十字架

在与欧洲人接触时,占主导地位的民族是在约公元1000年前,从非洲其他地区迁徙至南非的班图语系民族。南非历史上两个主要的群体是科萨族祖鲁族

1487年,葡萄牙探险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率领欧洲人首次登陆非洲南部[89][90][91]。12月4日,迪亚士在鲸湾港登陆(位于今纳米比亚),超越了葡萄牙航海家迪奥戈·康于1485年所到达的非洲南部最远点(鲸湾港以北的克罗斯角英语Cape Cross),其后他继续沿著非洲南部的西海岸前进。1488年1月8日后,由于风暴将迪亚士的船队向南推去,远离了非洲海岸线,因此他并没有看到非洲的最南端[90][91]。5月,迪亚士到达非洲东部海岸,他称之为“因凡特河”(Rio do Infante,可能是现今的格鲁特河英语Groot River (Eastern Cape))。在回程时,迪亚士看到一个海角,且将其命名为“风暴角”(Cabo das Tormentas)[90][91]。返回葡萄牙后,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将该海角改称“好望角”(Cabo da Boa Esperança),因为其为欧洲通往亚洲的海路必经之地,并使葡萄牙从中得到丰厚的财富[90][91][92]。后来,路易·德贾梅士在葡萄牙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歌颂迪亚士的航海伟绩及壮举[93][94][95]

随著葡萄牙人开启在非洲的探索贸易统治英语Portuguese-speaking African countries,南非经历了两段主要殖民时期:分别是荷葡战争之后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52年建立的荷兰殖民地时期,以及英国在1795年占领荷属好望角殖民地(或称荷属开普殖民地)后开始的英国殖民地时期。

荷兰殖民化

[编辑]
查尔斯·戴维森·贝尔英语Charles Davidson Bell在19世纪的油画。画中描绘扬·范里贝克于1652年抵达桌湾,并建立了欧洲人在南非的首个定居点

到了17世纪初,葡萄牙的海上力量开始衰落,英国与荷兰的商人都争相推翻里斯本的力量,因为葡萄牙透过利用垄断香料的贸易来获得丰厚的财富[96]。早在1601年的时候,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已经在开普敦寻求供应,但后来又改为赞成以阿森松岛圣赫勒拿岛作为替代港口[97]。164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两名员工在开普敦遇难几个月,之后便引起了荷兰人对开普敦的兴趣。透过从当地人手上获得的淡水肉类水手们得以生存下去[97]。他们又在开普敦肥沃的土地上播种蔬菜[98],但由于当地的科伊科伊人不是从事农业的民族,因此东印度公司须从荷兰引入农民来进行农业活动。在返回荷兰后,东印度公司赞赏开普敦有作为荷兰的“仓库与花园”的潜力,以便船只通过开普敦来作长途航行到达亚洲并进行贸易[97]

1652年4月6日,在发现开普航线英语Cape Route一个半世纪后,扬·范里贝克代表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附近的开普敦登陆,并建立了一个为远航亚洲而途经开普敦的船只所提供补给的中途站,包括驻扎点、菜园果园[99][100]。不少东印度公司雇员均会于服务合同结束后留在荷属开普殖民地境内[100],最终使开普敦成为拥有大量“自由人”(Vrijlieden)[注 7]的地区。荷兰商人还从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东部非洲等地向数不清的殖民地输入了数千名奴隶[101]。后来,南非最早的一些混合种族社区是由弗里吉布格人、他们的奴隶以及各原住民族群之间结合而形成的[102]。这促使一个新的种族群体——开普有色人种开始发展起来,当中大多数人都采用荷兰语基督教作为他们的语言及宗教[102]

荷兰殖民者向东扩张,并与西南方的科萨人移民部落争夺在大鱼河附近放牧牲畜所需的牧场,因而引发了一系列战争英语Xhosa Wars[103]。在边境地区生活的弗里吉布格农民被称作布尔人,至于当中以半游牧方式生活的人则称为游牧布尔人[103]。布尔人成立了一些名为“突击队”的松散民兵组织,又与科伊桑人合作,组成联盟击退科萨人的袭击[103]。双方发起血腥但不明确的攻势,而伴随著牲畜失窃的零星暴力行为在该几十年间一直很常见[103]

英国殖民化

[编辑]
1838年2月,一个祖鲁人对布尔人的营地进行袭击

由于法国入侵低地国家,英国在1795年至1803年间占领了开普敦[104],以防止其落入法国的控制之下[103]。1803年,开普敦短暂回归巴达维亚共和国统治[104]。但到了1806年,英国人又再次占领开普敦[104][105]。在1806年开普敦投降的条款中,最为重要的是允许荷兰人保留他们一直于当地所享有的权利与特权[106]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荷属开普殖民地正式割让给英国,成为大英帝国治下的开普殖民地[104][107]。英国人于1818年左右开始移民南非,随后1820年定居者英语1820 Settlers的到来标志著移民潮的高峰[107]。出于各种原因,新殖民者解决并增加了欧洲人劳动力的规模,又加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御,以阻止科萨人入侵[107]

在19世纪的首20年,祖鲁王国其国王恰卡的领导下扩大了领土[108]。恰卡所发动的战争间接导致“碾压英语Mfecane”(Mfecane),造成100万至200万人死亡,并在1820年代初期消灭了内陆高原的人口[109][110]祖鲁人的其中一个分支——玛塔贝尔人创建了一个更大的帝国,包括大部分高地草原在内的土地都处于国王姆齐利卡齐英语Mzilikazi的控制之下[111]

到了19世纪初期,荷兰殖民者后裔(即阿非利卡人)不满在开普殖民地受到英国控制,于是多数人都离开了当地。那些阿非利卡人迁移至未来的纳塔尔奥兰治德兰士瓦地区,并创立了几个布尔共和国——包括南非共和国(即德兰士瓦共和国,位于今豪登省、林波波省、普马兰加省及西北省)、奥兰治自由邦(位于今自由邦省)以及纳塔利亚共和国(位于今夸祖鲁-纳塔尔省)。

1867年在金伯利发现的钻石以及1886年2月在约翰内斯堡发现的黄金促使矿产革命英语Mineral Revolution开始[21][23][112],并加速了南非的经济增长与移民数量[113]。英国加强了对原住民的控制力度。争夺并控制这些重要经济资源是影响欧洲人与原住民间,以及布尔人与英国人之间关系的因素之一[114]

1879年,大英帝国与祖鲁王国之间发生战争卡那封伯爵在加拿大成功建立联邦体制后,他认为类似的政治努力加上军事行动可能会在南非的非洲王国、部落地区及布尔共和国中取得成功。1874年,英国派遣亨利·巴特尔·弗里尔英语Henry Bartle Frere爵士前往南非担任高级专员,并准备将这些计划付诸实施,但障碍的其中之一是独立国家南非共和国与祖鲁王国及其军队的存在[115]。祖鲁王国一度在伊散德尔瓦纳战役中成功击败了英国人,不过最终仍战败灭亡,原领土被并入到纳塔尔殖民地当中[116]

布尔战争

[编辑]
马朱巴山战役英语Battle of Majuba Hill第一次布尔战争期间的最后一场决定性战役,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后,布尔人击退了英国人
第二次布尔战争期间,英国集中营英语Second Boer War concentration camp内的布尔妇女与儿童

第一次布尔战争期间,布尔共和国采取了游击战,这种战术非常适合当地的情况,因此成功抵制英国的入侵[117]。而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英国得到更多部队、新的经验战略,令布尔人逐渐失去优势[118]。虽然英国因为消耗战而承受了惨重的伤亡,但最终依然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并根据《弗里尼欣和约英语Treaty of Vereeniging》吞并德兰士瓦共和国奥兰治自由邦[13][113]

从19世纪末开始,南非的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战争结束后,布尔农民从德兰士瓦共和国及奥兰治自由邦前领土逃离到城市,成为城市白人中的贫穷阶层[119]

自治领与独立

[编辑]

在南非国内,阿非利卡人的反英政策著重于争取南非独立[120][121]。在荷兰与英国殖民时期,尽管有一些立法控制了本地黑人的定居与流动,例如南非的《1879年原住民地位法英语Native Location Act of 1879》及《通行证法》制度[122][123][124],但此时南非的种族隔离主要是透过非正式立法形式来推行的。

1908年10月,开普殖民地纳塔尔殖民地德兰士瓦殖民地以及奥兰治河殖民地英语Orange River Colony四个英国殖民地的代表齐集在德班商讨建立统一的南非联邦,并成为英国的自治领[16]。不过,各个代表却为了合并后的首都应设在哪里而争吵不休,因为每个殖民地都希望将首都设在自己的地区[16]。最终,各殖民地达成一个照顾各方利益的妥协方案[16][17]:把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布隆方丹分别设为南非联邦的行政首都、立法首都与司法首都,至于德班则定为南非联邦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对外通商口岸,获得实际的经济特权[16]。在第二次布尔战争结束后八年,经过四年的谈判之后,英国国会通过了《1909年南非法案》,于1910年5月31日成立南非联邦[13][125],并获得名义上的独立。联邦包括了开普殖民地、纳塔尔殖民地、德兰士瓦殖民地及奥兰治河殖民地[126]

南非的《1913年原住民土地法英语Natives Land Act, 1913》严格限制黑人原住民对土地的所有权[125][127]。在那个时段,黑人只控制了南非土地的7%[125][127]。后来,政府略有增加为原住民保留的土地数量[12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非联邦在国际联盟委任下开始对前德属西南非进行托管。尽管西南非法律上从未正式并入南非,但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南非的省份之一[129]

1931年,英国通过《西敏法令》,虽然英国皇室依然保留了在其他自治领国家元首地位,但英国国会及英国政府从此不会再干涉自治领的内部事务,因此亦取消了英国政府对南非的最后权力。1934年,国民党南非党英语South African Party合并成为统一党,尝试寻求阿非利卡人与英裔白人英语British diaspora in Africa之间的和解,但两党的强硬派最终于1939年退出统一党。1939年,南非作为英国的盟友而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此举却引起国民党全国支持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南非如果不是站在纳粹德国一方的话,就无必要为了前敌人英国参战。部分亲纳粹的国民党支持者更希望南非与纳粹德国合作,从而摆脱英国的控制[130]

种族隔离的开始

[编辑]
“供白人使用”——以英语南非语写上的种族隔离标志
二战后南非经济稳健发展,图为1956年的约翰内斯堡
南非本土及西南非(今纳米比亚)的班图斯坦分布图

1948年,丹尼尔·马兰领导下的国民党在大选中胜出,开始单独执政[131]。马兰任内加强了在荷兰与英国殖民统治下开始的种族隔离[29],并制定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13][28][30][132]。马兰政府以加拿大的《印第安法英语Indian Act》为框架[133],将所有民族分为白人有色人印度人及黑人四个种族,各种族分别住在不同的区域中,并为每个种族制定各自的权利与限制[28]。白人虽为少数(不多于20%[134]),但却控制了大多数黑人。合法与制度化的隔离称为南非种族隔离[135]。南非白人在经济稳健发展下享有可与西方国家相匹敌的生活水准,而南非黑人相比起其他非洲国家的黑人而言也享有全非洲最高的生活水准[30]。但与白人相比,占人口多数的黑人在收入、教育、医疗卫生、住房、预期寿命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均始终处于不利地位[30][136]。1954年,马兰退休,由约翰内斯·格哈杜斯·斯揣敦出任总理,标志著国民党党内较偏激的德兰士瓦派对较温和的开普派的胜利。斯揣敦任内推行比马兰政府更加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28]。1955年,以非洲人国民大会为首的国会联盟英语Congress Alliance发表《自由宪章英语Freedom Charter》,要求南非结束隔离状态,并建立一个非种族主义的社会。1958年,斯揣敦在任内去世,由亨德里克·弗伦施·维沃尔德继任总理[28]。维沃尔德任内以立法方式,逐步建立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隔离政策[125][137]

共和国

[编辑]
1960年10月5日《德兰士瓦人报》(Die Transvaler)的头版,宣告共和制以70,000票之差胜出
1989年的伦敦,一辆印有“抵制种族隔离制度”的巴士
1970年的约翰内斯堡
1992年1月,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纳尔逊·曼德拉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握手
1980年的约翰内斯堡,可见高楼大厦林立,亦反映了当时南非经济的持续高增长

1960年代开始,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变得越来越具争议性,于是一些国家开始抵制南非政府与其商业,以示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138][139]。不过,这些措施对南非经济只有很少影响[30],而实行种族隔离的南非更一度出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经济奇迹[140][141][142][143][144]。从1942年到1982年的40年间[注 6],南非经济持续高增长,平均每7.3年至7.4年国内生产总值就可翻一番[140][141][142][143][144]。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南非经济的增长速度更可与当时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日本增长速度相匹敌[140][142][143][145],堪称为“非洲经济巨人”[140][143]。直到1980年代,抵制行动大规模扩展至国际制裁及外国投资者撤资[146][147],尤其是当美国在内的主要西方国家从1984年中开始加入经济制裁后,南非经济才真正受到影响[138][141][142]

在1960年至1963年,政府将350万非白人(主要是黑人)的南非人驱离他们原本的家园[30],并搬迁到班图斯坦[注 8]中,这是近代史上最大型的驱离行动之一[148]。当时,南非政府计划将黑人搬迁到班图斯坦之后,再把这些地区逐出南非,从而迫使其独立。这样的分化政策在1970年开始达到高峰,政府废除非白人的部分政治权利,甚至开始剥夺黑人的南非公民身份。在法律上,他们成为地方分权的10个班图斯坦中的“公民”,将其政治权利限制在他们所属的班图斯坦内,其中特兰斯凯博普塔茨瓦纳文达西斯凯成为名义上的独立国家[149]

由阿非利卡人支配的国民党是明确的共和主义者,认为由英国君主伊莉莎白二世担任南非国家元首英语List of heads of state of South Africa是“英帝国主义的馀孽”[150]。1960年10月5日,南非举行公民投票,多数白人选民赞成南非成为共和国,但在英裔白人占多数的纳塔尔省则以反对票为多[151]。最终,南非以52.29%的得票通过成为共和国[152]。1961年5月31日,南非正式改制成为共和国。在部分英联邦国家的压力下,南非在成为共和国的同时亦退出了英联邦[125][153][注 9],直至1994年才重新加入[153]。共和国的成立剥夺了伊莉莎白二世的南非君主称号,至于末任南非总督查尔斯·罗伯茨·斯瓦尔特则成为首任国家总统[154]。作为对威斯敏斯特体系的让步,国家总统职位仍是由议会任命,而且只属礼仪性职务,实权依然在总理手上。1966年,维沃尔德在开普敦遭到刺杀身亡[28][137],由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继任总理。沃斯特任内声明坚持种族隔离,但他的政策实际上较前任总理略为开明,沃斯特表示愿意与邻国黑人领导人合作来试图和平解决罗得西亚西南非的冲突[28]

在1970年代后期,沃斯特政府发起核武器发展计划[39]。在接下来的10年内,南非生产了6种可交付的核武器[39][155][156]

1978年,沃斯特宣布辞职,由彼得·威廉·波塔接任总理[28][157]。在一定程度上,波塔任内的种族隔离政策比他的前任较为宽松[158]:他将过去禁止的种族间的婚姻合法化;取消禁止建立跨种族党派的宪法规定;又把禁止非白人在部分白人地区居住的法令放宽[158]。1983年,波塔提议新的《宪法法案英语South African Constitution of 1983[159]:新宪法将取消总理的职务;巩固且大大提升了国家总统的权力,使国家总统只须对议会负责;并为有色人与印度人带来有限的政治权利[159]。其后,新宪法在公投中获多数白人选民赞成而通过。1984年,总理职务正式取消,波塔转为担任国家总统职务[157]

然而,在向黑人给予政治权利、结束白人统治等核心问题上,波塔毫不让步[157][158]。尽管南非国内外都有反对的声音,但波塔政府仍然继续透过立法形式来实行种族隔离制度。波塔下令安全部队镇压国内的异见人士[28][158],暴力事件亦变得普遍,非国大阿扎尼亚人民组织英语Azanian People's Organisation以及阿扎尼亚泛非主义者大会等反种族隔离组织采用游击战[160]与城市破坏行动[161]的方式来对抗政府。偶尔,这三个对立的抵抗运动也会为了争夺南非国内的影响力而发生冲突[162]

种族隔离的结束

[编辑]
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曼戈苏图·布特莱齐英语Mangosuthu Buthelezi哈里·施瓦茨英语Harry Schwarz于1974年签署的《马赫拉巴蒂尼信仰宣言英语Mahlabatini Declaration of Faith》强调了和平过渡权力及人人平等的原则,是南非黑人与白人政治领导人首项达成的此类协议[163]。1989年,波塔宣布辞职,由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接任国家总统[28][157][158][164]

1990年,德克勒克政府宣布解除对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及其他反种族隔离组织的禁令,迈出摒弃歧视的第一步[13][30][164][165]。德克勒克任内以民主改革的方式与非国大协商[163][164][166],同时促进南非共产党及非国大的合法化[13][164],而政府亦释放了先后在罗本岛波尔斯穆尔英语Pollsmoor Prison维克托·韦斯特英语Victor Verster Prison三个监狱服刑共27年的纳尔逊·曼德拉[13][164][167][168][169][170]。接下来是进行谈判的过程,再经过多数白人选民公投英语South African apartheid referendum, 1992的批准后,政府废除了种族隔离立法[30][164][166]。随著国际社会压力增大及逐渐实现种族平等,南非同意让其统治近75年的西南非独立[171]。1990年2月9日,纳米比亚制订了其宪法英语Constitution of Namibia。3月21日,纳米比亚正式宣布从南非统治下独立[172]。同年,南非亦宣布摧毁其核武库,并于1991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39][40]。1993年,时任国家总统德克勒克与曼德拉就政策及政府的过渡进行了双边讨论[163]。1994年3月1日,南非将鲸湾港企鹅群岛移交给纳米比亚[173]。4月,南非举行首次不分种族的选举[163][164],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以压倒多数获胜[174]。自1994年以来,非国大一直执政[175][176][177]。除此之外,南非亦重新加入了英联邦[153],并成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成员。

后种族隔离时期

[编辑]
在约翰内斯堡郊区的索维托,球迷们一边吹著呜呜祖拉观看2010年国际足协世界杯
2015年4月23日,在约翰尼斯堡举行的反对排外骚乱游行

南非后种族隔离时期英语History of South Africa (1994–present),由于面临许多变化,南非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26][30][178][179]。虽然有许多黑人已经上升到阶层[26][180][181],但黑人的整体失业率仍然在1994年至2003年间恶化[179][182],至于种族隔离结束前罕见的贫穷白人则有所增加[183][184][185]。此外,现任政府一直在努力实现货币与财政纪律,以确保财富再分配[186]及经济增长[187]。自从1994年非国大领导的政府上台以来,南非在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中的名次一直下降,直到1990年代中期才重新稳步上升[188]。有些可能归因于爱滋病病毒在南非的大流行,以及政府早年未能采取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189]

2008年5月,南非的排外骚乱造成至少60人死亡[190]住房权利与驱逐中心英语Centre on Housing Rights and Evictions估计,超过10万人因而被赶出家园[191]。虽然骚乱针对的目标主要是寻求庇护的移民及难民,但有三分之一的受害者是南非公民[190]。在2006年的一项调查中,南非移民项目认为,南非人比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更反对移民[192]联合国难民署在2008年的报告指出,在南非申请庇护的难民已经超过200,000人,几乎是前一年的四倍[193]。这些人主要来自津巴布韦,但也有许多人来自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旺达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以及索马里[193][194][195]。就业、商业机会、公共服务及住房的竞争导致难民与收容社区之间出现紧张局势[193][194][195]。尽管排外心理仍然是一个问题[196],但最近的暴力行为已经没有最初的恐惧那么普遍[193]。尽管如此,随著南非继续努力解决种族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通过立法,例如有待立法的《仇恨犯罪与仇恨言论法案英语The Prevention and Combating of Hate Crimes and Hate Speech Bill[197],以维护南非对种族主义的禁令以及对平等的承诺[198][199]

2024年大选,一直单独执政的非国大仍赢得最多议席,但全国得票率首次跌至50%以下,是南非结束种族隔离30年以来首次。其后,总统拉马福萨宣布与原最大反对党民主联盟,以及因卡塔自由党爱国联盟英语Patriotic Alliance达成协议,组成民族团结政府,是自纳尔逊·曼德拉内阁以来的首个大联合政府[200][201]

地理

[编辑]
地图显示了南非主要的地形特征:由大陡崖组成的中部高原边界与南非西南角的开普褶皱带
德拉肯斯堡大陡崖的东部与最高部分,环绕著非洲南部中央高原的东、南及西部边界
地图显示了南非重要的地理区域。黑色粗线是由大陡崖组成的中央高原边界,陡崖的最高点达3,000米以上。东边的红线则为德拉肯斯堡山脉,该山脉构成夸祖鲁-纳塔尔省与莱索托间的边界。除了陡崖及其一系列山脉形成清晰的分界线外,其馀标明的区域都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当中一些已知的区域有著色,其他区域就只以它们的名称表示
纳马夸兰英语Namaqualand春季花朵

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海岸线沿著南大西洋与南印度洋两个大洋延伸超过2,500公里(1,553英里),而国土面积则达1,219,912平方公里(471,011平方英里)[12]。根据《联合国人口年鉴》,南非是世界上第24大的国家[202]。南非的面积与哥伦比亚差不多大,相当于法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意大利的四倍或英国的五倍[203]

位于德拉肯斯堡马法迪英语Mafadi高达海拔3,450米(11,320英尺),是南非最高峰。南非位于纬度范围南纬22度南纬35度,以及经度范围东经16度东经33度英语33rd meridian east之间[注 10]

南非内陆的大部分地区几乎都由广阔平坦的高原组成,在海拔1,000米至2,100米(3,300英尺至6,900英尺)之间。东部地势最高,西部与北部平缓倾斜,至于南部与西南部则没有明显的地势变化。大陡崖包围著这座高原[204],其东部及最高峰的延伸部分称为德拉肯斯堡[205]

高原的南部与西南部(约海拔1,100米至1,800米)以及下面相邻的平原(海拔700米至800米左右,见右图)称为大卡鲁英语Karoo,由人口稀少的灌木丛组成。在大卡鲁地区,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为干旱的丛林地带。高原的中东部及最高部分称为高地草原英语Highveld豪登省气候相对湿润,是南非大部分商业农田与最大城市的所在地。在高地草原的南纬25度30分向北前进,就是灌木丛草原英语Bushveld,最终到达位于林波波省的低地及其草原英语Lowveld[204]

位于大陡崖下的海岸带由林波波省低地草原组成,并从东北部往顺时针方向延伸,该海域与普马兰加省德拉肯斯堡(即大陡崖东部)之下的低地草原汇合[206]。低地草原比断崖上方的高地草原更热、更干燥,不适合植物生存[204]。位于南非东北部的林波波省与普马兰加省的克留格尔国家公园占据了低地草原的大部分,面积达19,633平方公里(7,580平方英里)[207]。在低地草原南部,年降水量随著进到达夸祖鲁-纳塔尔省而增加,尤其是在亚热带的湿热海岸附近。夸祖鲁-纳塔尔省与莱索托之间的边界由大陡崖的最高部分和德拉肯斯堡组成,达到海拔3,000米(9,800英尺)[208]。德拉肯斯堡山脉的山脚气候温和。

位于大陡崖南部和西南部延伸部分下方的海岸带包含几个与海岸平行的开普褶皱山脉,将大陡崖和海洋分隔开[209][210](这些平行的褶皱山脉显示在地图左上方,注意这些山脉北部的大陡崖走向)。这两个山脉之间的陆地(海拔约400米至500米),南部的褶皱山脉(即南部的奥特尼夸与兰格伯格山脉及北部的斯瓦特山脉之间)称为小卡鲁英语Karoo[204],它由半沙漠的灌木丛地带组成,类似于大卡鲁,它在斯瓦特山脉山脚下的北部地带的降雨量较高,因此比大卡鲁更适合人工栽培。小卡鲁在历史上以养殖奥茨胡恩镇周围的鸵鸟而闻名。由斯瓦特山脉北部到达大陡崖山脉以北的低地地区(海拔700米至800米)是大卡鲁的低地部分(见右上图),气候和植物学几乎无法区分在大陡崖上方的卡鲁。向海部分的开普褶皱山脉(即兰格伯格-奥茨胡恩山脉),特别是在称为花园大道的乔治-克尼斯纳-普利登堡湾地区,其与海洋之间的狭窄沿海地带的全年降雨量适量地高。其作为南非最多原住民的森林地区而闻名。

在南非西南部的开普半岛是南非沿海地带与大西洋接壤的最南端,最终在奥兰治河的南非-纳米比亚边界上结束。开普半岛属地中海气候,使该半岛及其周围地区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冬季降雨量最大的一个地区[211][212]。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位于开普半岛的开普敦大都会区为南非的立法首都,拥有370万人口。

开普半岛以北的沿海地带西面是大西洋,而东面是​​一排南北向的山脉。开普褶皱山脉位于南纬32度附近[210],大陡崖则围绕著沿海平原。该海岸带最南端的部分称为斯瓦特兰英语Swartland马姆斯伯里平原,是南非一个重要的小麦种植区域,依靠冬季降雨。更北的地区则称为纳马夸兰英语Namaqualand[213],随著接近奥兰治河而越来越干旱。小雨通常在冬季降下[212]草原英语Veld在春季(8月至9月)的花卉为世界上最壮观的花卉景色之一。

在印度洋,南非有一个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同名的小型群岛,称为爱德华王子群岛。该群岛由马里恩岛(290平方公里或110平方英里)及爱德华王子岛(45平方公里或17平方英里)组成[214]

气候

[编辑]
南非的柯本气候类型

南非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11]。大西洋与印度洋分别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包围南非[10][215]、地势北高南低,以及纬度跨度较广造成内部气候分异[216]。气候带的范围从最西北的纳米比沙漠南部的极端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到东部沿莫桑比克边界及印度洋的茂密亚热带气候。南非的冬季在每年的6月至8月。

南非西南部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潮湿夏季炎热干燥。南非的灌木丛丛林英语Albany thickets拥有著名的生物群系——凡波斯,也是大部分葡萄酒的产地。此外,该地区还因其几乎全年间歇性出现的而闻名。这风的严重性对于绕过好望角的人(特别是水手)来说是危险的,亦造成许多沉船残骸[90]。在南海岸以东的花园大道,全年降雨量分布更均匀,并形成绿色景观[217]

自由邦省位于高原中央,地形特别平坦。在法尔河以北,由于不会遇到亚热带的极端高温,高地草原的土地变得更湿润。约翰内斯堡位于高地草原中心,海拔1,740米(5,709英尺),每年平均降雨量为760毫米(29.9英寸)。虽然积雪很少,但该地区冬季时十分寒冷。

德拉肯斯堡山脉形成高地草原的东南陡崖,位于该山脉南侧的蒂芬德尔滑雪场英语Tiffindell Ski Resort在冬季时可以提供有限的滑雪机会,更是南非唯一可以体验滑雪的地方[218]。非洲南部最寒冷的地方是位于罗赫费尔德山西部的萨瑟兰英语Sutherland, Northern Cape,其冬季时气温可低至-15°C(5°F)。虽然爱德华王子岛的每年平均气温较低,而萨瑟兰的极端温度则较低。非洲南部内陆深处的气温最高:1948年,在北开普省乌平通附近的喀拉哈里的气温为51.7°C(125.06°F)[219],但这温度并非用官方的标准设备所记录的。1993年1月,维欧尔斯德里夫英语Vioolsdrif的官方最高气温为48.8°C(119.84°F)[220]

生物多样性

[编辑]

南非于1994年6月4日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在1995年11月2日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221]。随后,南非制定了合乎该公约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亦于2006年6月7日正式承认《生物多样性公约》[222]。在全球17个超级生物多样性国家同盟的国家中,南非排名第六位[223]

动物

[编辑]
克留格尔国家公园南非长颈鹿

包括德兰士瓦狮非洲豹南非猎豹南部白犀牛英语Southern white rhinoceros蓝角马捻角羚英语Kudu黑斑羚鬣狗河马以及南非长颈鹿在内的许多哺乳动物都能够在灌木丛草原中发现[224]。包括克留格尔国家公园萨比沙禁猎区英语Sabi Sand Game Reserve在内的东北部地区,以及在瓦特贝格生物圈英语Waterberg Biosphere的北部地区都有很大的灌木丛。南非拥有许多特有种,当中包括在卡鲁英语Karoo地区严重濒危南非山兔[225]

菌类

[编辑]

截至1945年,南非已记录超过4,900种真菌(包括形成地衣的物种)[226]。2006年时,南非估计有大约20万种真菌(不包括寄生于昆虫者);根据该记录,南非的真菌数量比其植物还要多[227]

植物

[编辑]
德班附近的亚热带森林
克留格尔国家公园低地草原英语Lowveld植被

南非的植物多样性特别丰富,拥有超过22,000种不同的高等植物,占地球上所有已知植物种类约9%[228]。南非最普遍的生物群落草原,特别是高地草原,当地由不同的禾草、低灌木以及金合欢树等植物所组成,其中主要有耳荚金合欢白刺树。往西北方向前进,由于降雨量少,植被变得更稀疏;在炎热干燥的纳马夸兰地区,有几种储水多肉植物,例如芦荟大戟属植物[229][230]。往东北方向前进,稀树草原上的植被由禾草及树木渐渐转为茂密的灌木丛,克留格尔国家公园北端附近有大量的猴面包树[231]

好望角植物区系位于西开普省的一个小区域,隶属南非植物界[232]。其面积仅占全世界0.04%,是六大植物区系中最小的[10]。不过,该植物区系却包含9,000多种植物,占世界的4%[232]。好望角植物区系的大部分地域与植物生命均由凡波斯生物群落所构成,是地球上植物多样性方面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32]。大多数植物为常绿植物及硬叶植物,具有精细的针状叶。另一个独特的开花植物群海神花属,南非有约130种不同的海神花属品种[233]

虽然南非拥有大量开花植物,但只有1%土地属于森林,且几乎全都位于夸祖鲁-纳塔尔省沿海的潮湿平原。在河口处,可以见到非洲南部罕有的红树林,甚至小型的森林保护区,这些森林不受火灾影响,称为山地森林英语Knysna-Amatole montane forests种植园主要养殖进口树种,特别是非本地桉树松树

保育问题

[编辑]
弗洛勒尔角

在过去40年来,南非已经失去了大面积的自然栖息地,主要原因是19世纪时人口过剩城市蔓延森林砍伐。南非是世界上受上述问题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涉及许多外来物种(如黑荆树杰克逊港杨柳哈克马缨丹以及蓝花楹等),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与本已稀缺的水源等资源构成重大威胁。欧洲殖民者把首批发现的原始温带森林不断砍伐,直到只剩下小片森林。目前南非的硬木树,包括黄木英语Podocarpus latifolius臭木英语Ocotea bullata南非黑铁木英语Olea laurifolia等都受到政府保护。犀牛是南非其中一种经常受袭击的动物[234][235][236][237],来自环境事务部英语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ffairs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南非有1,215头犀牛死亡[238]

气候变化预计将使这个属半干旱气候的大部分地区变得更干燥与暖和,其中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洪水干旱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将增加。根据南非国家生物信息学研究所英语South African National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制作的计算机生成气候模型[239],到了2050年时,非洲南部的某些沿岸地区的温度预测将上升约1°C,至于在北开普省等的炎热腹地,在春末及夏季的温度更将上升超过4°C。弗洛勒尔角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240],但当地却可能因气候变化而受到严重打击。预计干旱、火灾强度与频率的增加,以及全球暖化将令许多稀有物种面临灭绝

南非的生物多样性

政治与政府

[编辑]
位于比勒陀利亚联合大厦英语Union Buildings——行政所在地
位于开普敦议会大厦——立法所在地
位于布隆方丹最高上诉法院——司法所在地

政府结构

[编辑]

南非是议会共和国,但与大多数此类共和国不同,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其任期则取决于议会的信任。行政立法司法都受到宪法至上的约束,如果违宪上级法院英语Courts of South Africa有权制止行政机关与议会的行为。

国民议会南非议会下议院,共设400个议席,每五年由政党派名单并以比例代表制选出新一届的议会[241]全国省务会是南非议会的上议院,共设90个议席,由南非9个省的立法机关英语Provincial legislature (South Africa)各自推选10席构成[241]。在每次大选后,国民议会将会推选一人成为南非总统。由于总统同时身兼国民议会议员,所以总统任期一般为五年,与议会任期相同。同一人担任南非总统不得超过两届[241][242]。总统可以委任副总统与各部部长[241],而这些部长及其领导的各个部门则构成内阁英语Cabinet of South Africa。国民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动议弹劾总统与内阁。

2019年5月8日举行的大选中,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赢得57.50%选票与230个席位,而最大反对党民主联盟则赢得20.77%选票与84个席位。至于由脱离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英语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Youth League的前主席朱利叶斯·马勒马创立的经济自由战士则赢得10.79%选票与44个席位。自1994年种族隔离结束以来,非国大一直掌握南非全国政权并执政至今[175][176][177],更是南非目前最大的政党[177]。2018年2月14日晚上,在面临不信任动议下,时任南非总统雅各布·祖玛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由时任副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接任成为第五任南非总统[243][244][245][246][247]

南非并没有法定的首都。《南非宪法》第4章规定:“议会所在地为开普敦,但根据第76节第(1)及(5)条颁布的《议会法》可以确定议会所在地位于其他地方”[248]。代表南非政府三项权力分布在三座城市[10][13][15][16][17]比勒陀利亚作为总统与内阁的所在地,是行政首都;开普敦作为议会的所在地,是立法首都;而布隆方丹作为最高上诉法院所在地,是司法首都;至于宪法法院则坐落在约翰内斯堡[10][13][16][17]。大多数外国大使馆均位于比勒陀利亚,但不少国家亦会在南非其他城市设立领事馆

自2004年以来,南非有数千次民众抗议活动,但当中有些属于暴力事件。据一位学者称,南非是“世界上最富抗议力的国家”[249]。有一些政治镇压事件英语Political repression in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以及违反宪法的威胁镇压,令某些分析家与公民社会组织得出结论,认为南非存在或者可能存在新的政治压制气氛[250][251]或政治容忍度下降[252]

2006年11月30日,南非成为首个将同性婚姻合法化非洲国家[253][254],是南非乃至整个非洲的一大进步[255]。2008年,南非在易卜拉欣非洲治理指数英语Ibrahim Index of African Governance排名48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的第五位[256]。南非在法治透明度英语Transparency (behavior)腐败,以及参与英语Participation (decision making)人权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但在安全保安方面的表现则相对较差[256]。2018年9月18日,南非宪法法院宣布南非的私人使用与种植大麻英语Cannabis in South Africa合法,是首个将娱乐用大麻合法化的非洲国家[257][258][注 11],亦是第三个将医用大麻合法化的非洲国家[259]

法律

[编辑]
位于约翰内斯堡宪法法院
南非历年每10万人中的谋杀数变化图表
南非农场袭击受害者的坟墓上的十字架
索维托自豪2012英语Pride parades in South Africa的参与者抗议针对女同性恋者暴力行为。南非拥有坚实人权保护的人权法,但仍有一些群体受到歧视。南非是非洲首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南非宪法》是南非的最高法律,该法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基础、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以及界定了政府的结构[260]。作为荷兰人的定居点及受到大英帝国影响的南非,南非法律英语Law of South Africa的主要来源是《罗马-荷兰法英语Roman-Dutch law》及英国的《普通法[260][261]。南非的首部欧洲法律是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提出的《罗马-荷兰法》,这部法律是于《拿破仑法典》在欧洲法律中法典化前输入南非的,在许多方面都与苏格兰法律制度有相似之处,亦都遵循了19世纪英国法律中《普通法》以及《成文法》的特点。1910年,四个英国殖民地合并成为南非联邦,南非因此拥有自己的议会。其后,该议会以个别殖民地成员的法律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有关联邦的法律。

南非司法制度由四种法院组成[260]裁判法院英语Magistrate's court (South Africa)负责听证较小型的民事刑事案件高等法院英语High Court of South Africa管辖一般具体领域英语General jurisdiction的法院;而最高上诉法院是除宪政事务外的最高法院;至于宪法法院则只管辖宪法问题[260]

除了爱滋病的流行外,南非亦将犯罪率长期居高不下视为国家危机之一。根据对德裔英语Germans in South Africa司机及其家属所作的调查,他们认为犯罪问题是个人威胁之一。在平均约18个月的时间内,他们自身或其亲属都成为犯罪的受害者。此外,在进行该调查前两年,有20%的公司已经因犯罪问题而失去员工,且47%的企业、经理或高素质人员因犯罪问题而离开南非。

南非每日平均有近57人遭谋杀[262][263][264][265]。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的财政年度中,南非共发生了20,336宗谋杀案[263][264][265][266][267],是取消种族隔离制度后24年来的最高数字[263][264][265]南非谋杀率为每10万人有32.2人被杀,比全球平均的每10万人有6人被杀的比例高出约五倍[268]中产阶级的南非人在寻求封闭式社区安全[269][270]南非的私营安保行业英语Private security industry in South Africa是世界上最大的[271][272],拥有近9,000家注册公司及400,000名注册的私人保安人员,比南非警察与军队的总和还要多[273][274]。许多来自南非的移民表示,犯罪是他们决定离开的主要因素[275]。对农业社区的犯罪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276]

某些政治人物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而制造暴力犯罪。当中,农场谋杀等暴力犯罪的目标大多是白人农场主(尤其是阿非利卡人)及其家人[277][278],因而引起了南非国内与国际媒体的注意[277][278]。部分农场谋杀的受害者是儿童,至于有些则是老年人,这是因为犯罪分子将他们视为手无寸铁的人,认为他们不能对其构成威胁。每当提到农场谋杀时,许多阿非利卡人都将谋杀事件形容为种族灭绝,并希望列作一般犯罪统计。不过,执政党非国大的政治家们否认存在这种现象。有一些私人实体与个人试图统计谋杀数字,但都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在城市地区,基于种族原因而犯下的谋杀案比实际数字更加多。

南非是世界上性侵犯案件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每日有110人遭到性侵犯[279]。据估计,南非每年有500,000名女性遭到强奸英语Sexual violence in South Africa[280][281],中学生比起成年女性更容易被强奸[282]。2009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四分之一的南非男性承认强奸某人[283][284][285]。另一项调查发现,在4,000名受调查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的女性表示在过去一年内遭到强奸[284][285][286]。有些强奸案更是侵犯年仅10岁的儿童[287]。在世界范围内,南非的儿童与婴儿强奸事件发生率是最高的,这主要由于受到处女爱滋清除说的谣言所影响,有些案例的受害者更只有8个月大[287],这些高调的案例已经玷污了这个国家的声誉[288]

外交关系

[编辑]
  南非
  驻有南非外交使团的国家
  未驻有南非外交使团的国家

1948年至1990年代初,南非白人政府采行种族隔离政策,因此遭受国际社会普遍抵制排斥[289][290]。当时,南非的国际地位极为孤立[289][290],仅有一些国土北方的白人政权为盟。这些政权都支持南非有争议的种族政策,但他们自身大多亦面对著独立战争、黑人暴动、疾病等国内外威胁,而支援白人政权的军事花费更一度拖垮了南非经济。1991年6月,南非实现转型正义并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后,世界各国相继解除对南非的经济制裁,并纷纷提升、恢复或建立与南非的外交关系。1998年1月1日,南非断绝与中华民国外交关系,并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291][292][293],是最后一个与中华民国断交的主要邦交国[294][295]。尽管如此,南非仍在台湾设立代表处[296],是少数与中华民国维持非官方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之一[292][293]

1994年,南非结束种族隔离,时任总统曼德拉的外交政策以南非重返并与国际社会整合为目标[297]。而在1999年塔博·姆贝基出任总统后,南非的外交政策则以解决贫困人民遭逢的困境、以非洲为中心,以及结合南半球发展中国家关切的议题为主,这三大支柱形成了南非与国际社会往来的基础[297]

作为南非联邦继承国,南非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59][60]。时任总理扬·史末资撰写了《联合国宪章》的序言[298][299]。南非是非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而且是所有成员国中第二大经济体英语List of African countries by GDP (nominal)。除此之外,南非亦是非盟的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在过去十年中,南非在布隆迪[170]刚果民主共和国[300]科摩罗[301]津巴布韦[302]等非洲国家的冲突中均扮演著调解人的角色。种族隔离结束后,南非重新加入英联邦[153]。南非亦是七十七国集团的成员,并曾分别于2006年与2015年担任该组织的主席国[303]。此外,南非更加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大西洋和平与合作区英语South Atlantic Peace and Cooperation Zone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南极条约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十国集团八国集团同五国以及东部与南部非洲港口管理协会英语Por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的成员国。

2010年8月24日,时任南非总统雅各布·祖玛与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北京协定》[304],将与南非关系由早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包括加强各自执政党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305][306]。2011年4月,时任总统祖玛确定南非正式加入由全国以至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组成的金砖国家组织[307]。祖玛声称,金砖国家成员国将会透过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以及IBSA对话论坛相互合作[308]

自1994年非国大执政以来,南非对外政策一直以非洲集团领袖自居,并积极推动非洲合众国与促成非洲团结组织[241]。2001年,在主席国南非主持之下,非洲统一组织常会决议通过成立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并在2002年7月于南非德班成功改组成非洲联盟[241]。现今,南非为南共体及不结盟运动龙头,亦以第三世界代言人自居[241]

2018年7月31日,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宣布其领导的执政党非国大支持修改宪法,力求无偿征收白人在种族隔离期间所夺取的土地[125][127][163][278][309][310]。8月22日,美国总统当劳·特朗普Twitter发文称,美国国务院将调查南非推动土地改革英语Land reform in South Africa的过程中是否有强征白人土地与大规模杀害白人的情况[278][311]。在数小时后,南非政府回击,斥责特朗普依据错误资讯发言,试图干涉内政[278],撕裂南非族群之间的感情[311],并让南非民众回想起殖民时代的记忆[312]。南非政府亦表示,将以谨慎行事、包容、透过多方考量以及不分裂国家的方式[313],在尽量加速推动土改步伐的同时,不让国家分裂[314][315]。然而,通讯部长英语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s (South Africa)诺维拉·莫库亚尼英语Nomvula Mokonyane表示,这事件不会影响南非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英语South Africa–United States relations[316]

军事

[编辑]
南非国防军军人

南非国防军于1994年成立[317][318],是由南非防卫军[319][320][321]泛非主义组织部队(包括民族之矛阿扎尼亚人民解放军英语Azanian People's Liberation Army[322])以及前班图斯坦的防卫部队所整合而成[317][323]。南非国防军分为四个分支:南非陆军英语South African Army南非空军南非海军英语South African Navy南非军队卫生服务英语South African Military Health Service[324][325]。近年来,南非国防军已成为非洲主要的维和部队[326],并参与了莱索托刚果民主共和国[326][327]布隆迪[326][328]中非共和国[329][330][331]以及南苏丹[332]等地的行动。而南非国防军军人也曾在多国联合国维和部队中服役,例如联合国部队干预旅英语United Nations Force Intervention Brigade

南非是非洲唯一成功开发核武器的国家[39][40]。南非成为首个发展核武器后自愿摧毁核武器的国家[39][40](紧随其后的是乌克兰),并在摧毁核武器的过程中于1991年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39][40][333]。南非在1970年代进行了一项核武器计划英语Nuclear programme of South Africa[39][40][333]。根据前国家总统德克勒克的说法,南非早在1974年于苏联扩张主义威胁下就决定建立“核威慑[39][334]。据称,南非于1979年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处进行了核试验[39][40][335][336],但官方已否认此事[336]。德克勒克则认为,南非从未进行秘密核试验[334]。南非在1980年至1990年间完成了六个核装置[39],但所有核装置都在1991年南非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之前拆除[39][334]

行政区划

[编辑]

南非行政区划以省、区及地方自治市三级架构为主,全国一共有9个省、由8个大都会自治市英语Metropolitan municipality (South Africa)与44个区自治市英语District municipality (South Africa)所组成的52个英语Districts of South Africa,以及226个地方自治市英语Local municipality (South Africa)[337]。1910年至1994年间,南非行政区划分为4个省:分别为开普省德兰士瓦省纳塔尔省以及奥兰治自由邦省[337]。1993年11月18日,南非多党谈判会议通过《临时宪法草案》,决定在1994年大选后将南非行政区划改分为9个省:分别为北开普省西开普省东开普省西北省自由邦省比勒陀利亚威特沃特斯兰德弗里尼欣省(今豪登省)、夸祖鲁-纳塔尔省、东德兰士瓦省(今普马兰加省)以及北部省(今林波波省[337]

每个省都由一个一院制立法机关负责管理,每五年通过名单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337]。省立法机关所选出的省长政府首脑,而省长任命的执行委员会则为省级内阁[337]。省级政府的权力仅限于《南非宪法》中列出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公共住房交通等领域[337]

地方自治市当局负责管理最大城市群的大都市,并履行地区及地方市政的职能。

传统地域划分 名称 南非语 首府 人口(2016年)[338] 面积(平方公里/km2[339] 二级政区 图号
德兰士瓦省 豪登省 Gauteng 约翰内斯堡[21] 13,399,724 18,178 5区 7
林波波省 Limpopo 波罗克瓦尼 5,799,090 125,754 5区 9
普马兰加省 Mpumalanga 姆邦贝拉 4,335,964 76,495 3区 8
西北省 Noordwes 梅富根 3,748,435 104,882 4区 6
纳塔尔省 夸祖鲁-纳塔尔省 KwaZulu-Natal 彼得马里茨堡 11,065,240 94,361 11区 4
开普省 东开普省 Oos-Kaap 比绍 6,996,976 168,966 8区 3
西开普省 Wes-Kaap 开普敦[340] 6,279,730 129,462 6区 1
北开普省 Noord-Kaap 金伯利 1,193,780 372,889 5区 2
奥兰治自由邦省 自由邦省 Vrystaat 布隆方丹[341] 2,834,714 129,825 5区 5

经济

[编辑]
南非各种族群体的年均个人收入,相对于白人的水平
约翰内斯堡是南非以至非洲的经济及文化中心。图为约翰内斯堡中心商业区英语Johannesburg CBD
纳尔逊·曼德拉大桥英语Nelson Mandela Bridge连接约翰内斯堡的两个主要商业区——布拉姆方丹英语Braamfontein新城英语Newtown, Johannesburg,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内城英语Inner city现代化
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是非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

南非实施混合经济[342],是仅次于尼日利亚的非洲第二大经济体,但事实上南非的基础建设发展得更好[343]。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国家相比,南非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亦相对较高(截至2012年,南非购买力平价为11,750美元),但贫富差距也极大[26][30][179][343][344][345]。1983年,亚裔(主要指印度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白人的37%、有色人是26%、在城镇内的黑人是22%,至于乡村内的黑人更只有白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142]。在班图斯坦中,三分之二的黑人处于赤贫状态[142]。这使得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142]。尽管种族隔离已经结束,但现今的南非仍然面临著相对较高的贫困率失业率[26][30][179][346][347][348],而且在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不平等方面亦位居世界前10位国家之列[26][179][345]

经济结构

[编辑]

与世界其他开发中国家及大多数非洲国家不同,南非的非正式经济并不蓬勃[349]。南非的就业机会中只有15%属于非正式部门,而巴西印度则有一半左右,至于印度尼西亚更加有近四分之三。经合组织将这差异归因于南非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350]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南非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其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之间最大差距的国家之一,当中只有博茨瓦纳有著比南非更大的差距[351]

1994年,新南非政府致力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公共财政,并吸引了一些外资,但经济增长仍然不佳[352]。从2004年起,南非经济增长显著回升,就业与资本构成英语Capital formation均有所增加[352]。2005年,南非的GDP增长率为5.1%,至于2006年则为5.0%[353]。在祖玛担任总统期间,政府已经开始增加国有企业的作用。主要国有企业包括电力公司埃斯康姆英语Eskom南非航空以及铁路与港口垄断公司德兰斯尼特英语Transnet等。其中,如南非航空等的一些国有公司尚未有盈利,该公司在20年内需要政府援助的总额达300亿南非兰特(相当于23亿美元)[354]

南非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343],而且有大量的收入都是来自旅游业[355]非法移民参与非正式交易[356]。自1994年种族隔离结束以来,移民政策的限制性越来越大,许多来到南非的移民继续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357]

除其他非洲国家外,南非的主要国际贸易伙伴包括德国[358][359]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215][360][361][362]日本[363]英国[364][365]以及西班牙[366]

南非农业英语Agriculture in South Africa占正规就业的10%左右,相对其他非洲国家而言则较低,临时工为南非提供劳动力,并为南非贡献了约2.6%的国内生产总值[367]。由于土地干燥,只有13.5%可用于作物生产,当中更只有3%属于高潜力的土地[368]

2013年8月,《fDi杂志英语fDi Magazine》根据南非的经济潜力、劳工环境、成本效益基础设施、业务友好度及外商直接投资,将南非评为非洲最佳国家[369]金融保密指数英语Financial Secrecy Index将南非列为全球第50个最安全的避税天堂,位于波兰之前,但落后于毛里裘斯[370]

南非属于中高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3][43]。南非资源丰富,财经、法律、通讯、能源及交通业发达,完善的硬体建设与股票交易市场使南非居全球前20名。2007年,南非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在全球第20位。标准银行是南非的四大银行之一,亦是非洲最大的银行。南非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包括开普敦约翰内斯堡德班伊莉莎白港,但在这些区域外的其他地区发展程度却非常有限,因而形成国内严重的贫富悬殊问题[26][179][345]

此外,南非国内不同种族的收入悬殊,白人仍对经济拥有重要影响力[278][371]。不少企业的管理层依旧为白人[371],且掌握大量土地资源[125][127][163][277][278][372],造成收入较低的黑人普遍有排外倾向,而犯罪率贪污问题亦严重[371][373];再加上邻近国家难民持续涌入南非[194][195],以及爱滋病感染率上升[26][179],这也令南非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虽然南非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四高的非洲国家,但却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于在非洲国家之中,南非则为最发达的国家。

南非的法定货币南非兰特。经历2001年的大贬值后,南非兰特在随后的2002年至2005年间曾是世界上兑美元升值最快的货币。但在2005年之后,南非兰特又随著南非经济增长放慢而走软,此情况持续至2006年下半年起才有所好转。

在2007年至2008年、2014年至2015年及2019年,南非因国家内部电力设施不足而发生了能源危机英语South African energy crisis,政府需要间歇性在不同地区停止供电[374][375][376]。供电问题严重影响南非国内大部分商业的运作[374],但由于南非国内利率高企及社会不稳,私人资金不愿大规模投资能源行业,加上政府在基建审批上过度严苛,因此该问题短期内未有解决迹象[377]

第一产业

[编辑]
工人在普马兰加省中部地区的一个农场种植

由于南非降雨量较少,再加上地大但多为干旱,故全国耕地仅占总面积12.1%(2005年)[378],农业生产总值亦只占全国GDP的3%(2009年)[379]。在18世纪时,南非引进米里诺种的多毛绵羊,并开始大量生产羊毛。20世纪之前,南非经济曾经一度以畜牧业为主,尤其以牧羊为最重要。南非羊毛占其出口值第二位,仅次于金矿。由于有嗤嗤蝇的干扰,牧牛者英语Cowman (profession)的数量比较少,但出于白人生活上的需要,南非各大城市附近依然有相当的乳牛业。南非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葡萄柚柚子第三大生产国[380]。此外,南非亦是酪梨的主要产地之一[381]。踏入20世纪以来,南非农业结构逐渐改变,包括开发水利、实施农业机械化以及改良土壤种子等。1937年,南非全国仅有6,000具拖拉机,但到了1958年就已增至120,000具拖拉机。

南非是世界矿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更位列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382]。目前南非的采矿业英语Mining industry of South Africa已开发70多种矿产,矿产额占整个非洲约一半[46][382]。南非的主要矿产包括黄金钻石等,当中蕴藏的铂族金属氟石、铬的存量居世界第一位,黄金、居第二位,居第四位,磷酸盐居第五位,而居第八位,则居第九位[382]。至于钻石产量则占世界蕴藏量约9%[382]。此外,南非估计至少拥有10亿桶原油储量[383][384]

第二产业

[编辑]
焦耳英语Optimal Energy Joule是开普敦最佳能源公司开发的一款电动汽车,但已于2012年4月停产

钢铁工业为汽车机械重工业的基本。因南非境内俱全,其发展钢铁工业的先天条件优越;南非钢铁业主要集中在下列三区[385]

南非的重工业以生产机械、火车头农业机械船舶修造以及汽车装配为主,化学工业主要分布在约翰内斯堡东北部的莫德方丹英语Modderfontein (East Rand)等地,以肥料人造橡胶为主。其他如纺织食品加工业在南非建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属于轻工业。南非可分为四个工业区,除了维瓦特斯兰工业区是因为当地矿业兴起应需要而建立的工业区外,其他三区均为海湾,是利用海港运输上的便利,辅以当地较廉价的劳工市场而兴起的工业区。归纳言之,南非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下列四区[386]

南非的能源工业英语Energy industry也相当先进,国营电力公司埃斯康姆是世界上排名第10位的电力生产企业以及第11大电力营销企业,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干冷发电站[387][388][389],供电量分别占南非95%及全非洲60%。南非是非洲唯一有依靠核能产电的国家[390][391],在开普敦建有非洲大陆唯一的核电站英语Koeberg Nuclear Power Station[382]

第三产业

[编辑]
莱利银行英语Nedbank是南非四间大型银行之一

产业结构方面,自1990年代初以来,南非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第三产业推动,显示出发达国家的特征[392]。南非第三产业对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最高,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旅游业航空业对GDP贡献最大,占全国GDP逾67%[393]。其中,服务业为南非第三产业核心,占南非GDP逾67%[393]

南非有著监管良好、高度发达的银行业[26],设零售银行业务,亦有投资银行业务。南非的四大零售银行分别为南非联合银行英语ABSA Group Limited第一国家银行英语First National Bank (South Africa)标准银行莱利银行英语Nedbank[394]。该四间银行控制著南非的零售银行市场,也在非洲处于领导地位[395]。过去10年来,南非吸引了许多外国银行与投资机构来开展业务。同时,南非在电子银行系统预付系统、税收管理及防欺诈系统等方面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93]

旅游业是当前南非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0][396],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9%,从业人员达140万人[43][397][398]。南非旅游资源丰富、设施完善[43][398]。全国合共有700多家饭店、2,800多家宾馆与旅馆,以及10,000多家餐馆[43][398]。旅游点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及沿海地区[43][398]生态旅游文化观光是南非旅游业两大最主要增长点[43][398]。2015年,前往南非旅游的外国游客达890万人次[398]

南非的航空运输业发展潜力巨大,南非航空是非洲最大的商业航空公司[43][398],约翰内斯堡的奥利弗·坦博国际机场在货物处理量上位列非洲第一。此外,南非是世界第三大微型飞机英语Ultralight aviation出口国,其出口额占全球微型飞机出口额的11%[393]

基建与交通

[编辑]
约翰内斯堡与比勒陀利亚之间的1号国道本·舒曼高速公路英语Ben Schoeman Freeway的一部分
都市铁路英语Metrorail (South Africa)的列车正驶离卡尔克湾站英语Kalk Bay前往开普敦
奥利弗·坦博国际机场是非洲最繁忙的机场

南非拥有包括道路铁路空中运输水路运输以及石油管道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与大多数国家相比,南非的高速公路在管制方面较为严格,例如驾驶部分电单车机动三轮车英语Motorized tricycle及使用手势信号等都是禁止事项。在南非,公共交通属于获优先发展的事情[399],这亦是发展MyCiTi的原因[400][401]。MyCiTi是一个巴士快速交通系统,透过允许及开放更便捷的交通系统来帮助舒缓开普敦的交通问题[400]。南非拥有包括开普敦德班伊莉莎白港等许多主要港口,这些港口均允许运载乘客的船只与携带石油的油轮通过。

1980年代,南非的高速公路里程曾一度居世界第三位,只仅次于美国及西德[140][143][144]。在2002年,南非有362,099公里的公路,其中有73,506公里(17%)铺设了柏油(包括239公里的高速公路)[366]。截至2017年,南非有747,014公里的公路,是世界上第10大的公路系统[402]。现今,南非道路上的车辆比1994年时多了600多万辆[402]

在2008年,南非已有20,872公里的铁路,全部均为3呎半(42吋)的窄轨。其中20,070公里是1,067毫米(3英尺6英寸)量规(即电气化的9,090公里),而剩下的314公里则以610毫米(2英尺)计。截至2017年,南非有22,000公里的铁路[403],是世界上第10大的铁路系统[403]。南非各港口间可利用海运连接起来,但由于缺乏内河航运,因此城市间未必会有铁路串连,例如德班与东伦敦之间就缺乏直接的陆运联络线。2010年6月7日,连接奥利弗·坦博国际机场桑顿之间的豪登列车开放,其为一条连接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艾古莱尼及奥利弗·坦博国际机场的高速铁路旅客列车系统[404]

在2014年,南非全国各地机场的旅客超过3,500万人次[405]。南非最繁忙机场依序为奥利弗·坦博国际机场开普敦国际机场沙卡国王国际机场伊莉莎白港机场东伦敦机场。南非航空是南非的国营航空公司[406],提供往返约翰内斯堡与开普敦的航班。而其他的主要国际航空公司如英国航空荷兰皇家航空汉莎航空瑞士航空西班牙航空以及法国航空亦有提供每日往返该两个国际机场的航班。此外,有几家航空公司如南非连接航空康姆航空库鲁拉航空芒果航空纳米比亚航空萨法航空以及南非快运航空则提供往返南非国内或飞往邻国的航班。至于南非较小的机场则包括布隆方丹的布拉姆菲舍国际机场、德班的沙卡国王国际机场、克留格尔普马兰加国际机场、东伦敦机场、波罗克瓦尼国际机场及伊莉莎白港机场。

虽然南非缺乏内河航运,但海运却十分发达,96%以上的进出口都是通过海运来实现的[407]。南非主要港口有开普敦、德班、伊莉莎白港、东伦敦、莫塞尔湾理查兹湾以及萨尔达尼亚湾英语Saldanha Bay,可与世界各大港口通航。2009年,位于伊莉莎白港东北20公里处科加英语Coega的新港口尼奎拉港英语Port of Ngqura开放[408]。南非港口设施管理与营运由德兰斯尼特英语Transnet的两家子公司——德兰斯尼特国家港口管理局英语Transnet National Ports Authority南非港口营运部门英语South African Port Operations负责。

劳动力市场

[编辑]
南非水果产业的工人在塞雷斯山谷包装出口的

在1995年至2003年期间,南非正式工作岗位数量减少,非正规就业人数增加,总体失业率恶化[182]。2009年,南非全国失业率达到24%[409]。当中,黑人失业率高达约29%、有色人约21%、白人仅约5%[409]

南非政府的救助黑人政策引起南非开发银行研究与信息首席经济学家涅瓦·马基特拉的批评[343],他认为其重点“几乎完全是为了促进黑人的个人所有权(这对于解决更广泛的经济差异),虽然富人构成可能变得更多元化”[410]。官方的肯定性行动政策令黑人经济财富有所增加,并出现新兴的黑人中产阶级[26][180][181][411]。其他问题包括国家所有权及干涉,这对进入许多地区构成了很高的障碍[412]。具限制性的劳工法规使南非的失业问题更为严重[182][185][343][413]

与许多非洲国家一样,南非在过去20年中一直经历人才外流[179][414][415]。这对区域经济具有潜在破坏性[416],且几乎肯定不利于依赖医疗基础设施的人的福祉[417]。鉴于南非技能分布遗留的问题,南非的技能流失往往是由于逆向歧视,导致白人离开南非所致的[30][179][185][418]。然而,声称南非出现人才流失的统计数据存在争议,该数据并未统计因外国工作合同到期的遣返。根据几项调查[419][420],在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工作合同到期后,人才流失出现逆转。在2011年第一季度的PPS调查显示,南非研究生专业人员的信心水平为84%[421]

创新科研

[编辑]
马克·沙特尔沃思国际太空站
南非的太阳能行动电话使用站
佩林达巴英语Pelindaba核电站

一些重要的科学技术发展都是起源于南非:1967年12月3日,由格罗特·舒尔医院英语Groote Schuur Hospital心脏外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巴纳德成功进行世界上首次人类心脏移植手术[422][423][424]马克斯·泰累尔开发了一种抗黄热病疫苗[425]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开创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阿龙·克卢格开发了晶体学电子显微镜技术。除了巴纳德医生外,上述所有人都曾获得诺贝尔奖,更使南非成为诺贝尔奖得奖人数最多的非洲国家[426][427]。2002年,西德尼·布伦纳因其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奖[428]

马克·沙特尔沃思成立了一家早期的互联网安全公司Thawte,后来被世界领先的威瑞信收购[429]。尽管政府努力鼓励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高科技领域等的初创企业,但南非还未出现其他值得注意的突破性公司。南非政府认识到,南非在制造业方面不能与远东经济体竞争,而共和国亦不能永久依赖其矿产资源。因此,政府的目标是使南非经济转型,以高科技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力。

南非拥有一个新兴的天文学界,亦是南半球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南非大望远镜的所在地。目前,南非正在建造卡鲁阵列望远镜,作为高达15亿欧元平方千米阵项目的探路者[430]。2012年5月25日,计划团队宣布将分别于南非及澳大利亚站点建造平方千米阵列望远镜[431],预计在2019年开始建设。建成之后,该望远镜的灵敏度将比目前世界最强的无线电望远镜还要高50倍,至于扫描天空速度则提高10,000倍,图像解析度更远超过哈伯太空望远镜。2018年7月13日,历经10年设计与建造的MeerKAT在南非卡那封正式运行。MeerKAT是南半球最大、最灵敏的电波望远镜[432],而且更拍下了有史以来最清晰的银河系中心照片[433]

供水与卫生

[编辑]
在约翰内斯堡米德兰英语Midrand水塔

南非水务部门的两个显著特点是自由基本用水政策及水务委员会的存在,水务委员会是运营管道并从水库向自治市出售水的大型供水机构。这些特点使服务提供商在财务方面出现可持续性的问题,且缺乏对维护的关注。尽管如此,2014年5月,德班的水与环境卫生部门因其“变革性及包容性方法”而赢得了斯德哥尔摩工业水奖英语Stockholm Industry Water Award,并称该部门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公用事业之一”。德班是南非首个向贫困人口提供免费基本用水的自治市,将130万新增人口连接到自来水,并于14年内为70万人提供厕所。德班还推广了雨水收集小型水力发电[434]。在种族隔离结束后,南非的水资源获取水平有所提高,由1990年到2010年间,获取水的人数从66%增至79%[435]。在同一时期,卫生设施的使用率从71%增至79%[435]。尽管政府承诺改善服务标准,并向水行业提供投资补贴,但近年来南非的供水与卫生设施均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436]

南非东部地区遭受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的定期干旱[437]。2018年2月13日,南非政府宣布在开普敦发生全国性灾难[437],因为开普敦的供水预计将在6月底之前枯竭英语Cape Town water crisis[438]。由于其水坝英语Western Cape Water Supply System仅满24.9%,实施的节水措施要求每个公民从过往平均每日最多使用200公升至250公升巨幅下调至不多于50公升(其后放宽至每日不多于87公升),市长会亲自造访浪费水的家庭,市长办公室亦会公布前100大水资源浪费者的名单[439]。南非官员在先前预计停水的“大限之日”可能在4月或5月来临,后来延至6月4日。幸运的是,到了2月底,由于农夫协会慷慨将私用蓄水库释出100亿公升用水,以及民间节约用水有成,令“大限之日”可以延至7月9日[440]。但南非政府在3月宣布,如果开普敦再不下雨,无水的“大限之日”最终将可能落在8月27日,届时开普敦恐怕成为全球首个无自来水可用的城市[441]。有专家建议将南极冰山拖来开普敦以解决供水问题,方法是用布料包裹冰山以保护冰山并减少融化,然后利用大型油轮引导冰山进入沿著非洲南部西海岸流动的本格拉寒流,把冰山拖到开普敦后,再用一台铣床把冰切块、融化,制成数百万公升的饮用水[442][443]。根据联合国认可的预测,开普敦是世界上11个预计将耗尽水的主要城市之一[444][445]

人口

[编辑]

数量与结构

[编辑]
历年南非人口普查
年份总人口±%
19045,175,824—    
19115,973,394+15.4%
19216,928,580+16.0%
19369,598,898+38.5%
195112,671,452+32.0%
196016,002,797+26.3%
197021,794,328+36.2%
198025,016,525+14.8%
199130,986,920+23.9%
1996英语South African National Census of 199640,583,573+31.0%
200144,819,778+10.4%
2011英语South African National Census of 201151,770,560+15.5%
1. 1904年-1991年间包括华维斯湾的人口
2. 1980年-1991年不包括班图斯坦的人口
来源:南非统计局
南非种族组成(2022年[4]
种族 百分率
班图人黑人
81.0%
有色人
8.8%
白人
7.7%
亚裔英语Asian South Africans
2.6%
南非的人口金字塔
南非人口密度图
地图显示在南非占优势地位的种族英语Ethnic groups in South Africa的地区。

南非是一个拥有约6,060万(2022年)来自不同来源、文化语言以及宗教信仰的人口的国家[4]。南非上一次人口普查英语South African National Census of 2011在2011年举行,至于最近一次调查则为在2016年进行的跨国籍人口调查[446]。南非目前有大约500万非法移民[194][195],其中包括约300万至500万的津巴布韦人[447][448][449][450][注 12]。自2008年5月11日起,南非发生一系列反移民骚乱,困扰著这个国家[451][452]

南非统计局要求人们在人口普查的五个种族群体中描述自己的身份[453]。统计局在201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是黑人占79.2%、白人占8.9%、有色人占8.9%、亚裔占2.5%、其他/未指定则占0.5%[6][454]

自南非结束种族隔离政策后,一些白人陆续离开南非,当中原因各种各样并不明确。总而言之,白人比例已从1911年的22%下跌至1970年的约17%,且不断降至目前的7.8%。在1911年南非首次人口普查中,白人占总人口22%,但到了1980年则下降至16%[455]。除了部分白人离开南非的关系外,黑人出生率较白人及其他种族高亦是白人比例下降的原因之一[456][457][注 13]

南非拥有大量的难民与寻求庇护者。根据美国难民与移民委员会发布的《2008年世界难民调查》,2007年南非有大约144,700人为难民或寻求庇护者[458]。他们分别来自津巴布韦(48,400人)、刚果民主共和国(24,800人)及索马里(12,900人)[458],合共超过100,000人。这些人口主要居住在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德班开普敦以及伊莉莎白港[458]。现在,许多难民也开始在普马兰加省夸祖鲁-纳塔尔省东开普省等农村地区工作与生活。


语言

[编辑]
南非语英语科萨语三种语言的文字写的政府机构标牌
地图显示在南非占优势地位的语言的地区。
  祖鲁语(22.7%)
  科萨语(16.0%)
  南非语(13.5%)
  英语(9.6%)
  北索托语(9.1%)
  茨瓦纳语(8.0%)
  南索托语(7.6%)
  聪加语(4.5%)
  斯威士语(2.5%)
  文达语(2.4%)
  南恩德贝莱语(2.1%)
  无一语言占优势

南非有11种官方语言[15][459][460],分别为南非语、英语、南恩德贝莱语、北索托语、南索托语、斯威士语、聪加语、茨瓦纳语、文达语、科萨语以及祖鲁语。在这方面,南非的官方语言数量仅次于玻利维亚印度与津巴布韦。尽管所有的官方语言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但当中有部分官方语言更常用[459]。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南非人四种最常说的第一语言分别为祖鲁语(22.7%)、科萨语(16.0%)、南非语(13.5%)以及英语(9.6%)[454]。虽然英语只位列第四,且在2011年时仅有9.6%南非人以其作为第一语言,但英语是南非政界商界传媒的最主要语言[10][459]。此外,英语依然为南非事实上的通用语言[454][459]

南非还承认几种非官方语言,包括凡那伽罗科尔语英语Khoe languages罗必都语纳马语北恩德贝莱语普地语英语Phuthi language以及南非手语英语South African Sign Language[461]。这些非官方语言可能会在主要使用的区域中当作官方语言使用。

桑人与科伊科伊人会说许多向北延伸至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国家的非官方语言及方言。与其他非洲人不同,这些人是源自狩猎采集社会,因此他们有著自己的文化身份。桑人与科伊科伊人在很大程度上遭到边缘化,且其语言亦濒临灭绝

许多南非白人都会说欧洲语言,包括葡萄牙语(亦有来自安哥拉与莫桑比克的移民会说)、德语希腊语,而部分亚裔南非人会说亚洲语言,例如古吉拉特语印地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以及乌尔都语。至于在南非的非洲法语圈国家移民则说非洲法语


城市

[编辑]

2000年,有95%白人与亚洲人、79%有色人以及41%黑人于城市内居住。2005年,居住在城市住区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的59.5%,这比例到了2015年时增至64.8%。住房短缺英语Homelessness in South Africa与基础设施不足是城市地区的主要问题之一[462][463][464]。因此,城市周边地区特点是非正规的住房结构,如寮屋贫民窟[465][466]。目前,南非建筑业无法满足南非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索维托等黑人城市面临著人口过剩的问题[466][467]。在该城市中,仍有300万至400万人居住在13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在种族隔离结束后,中产阶级及上层阶级的传统白人生活区受社会变化的影响较小。旧的黑人聚集区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因为只有少数黑人可以负担白人生活区的房价与租金。而少数迁移到白人住宅区的非白人居民则可以很容易地融入白人中。

黑人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在21世纪初期继续,预计农村人口将缩减5%至10%[468]

 
南非最大城市排名
2016年社区调查[469]、世界城市化前景:2018年修订版[470]
排名 名称 人口
约翰内斯堡
约翰内斯堡
开普敦
开普敦
1 约翰内斯堡 豪登省 9,167,045 德班
德班
比勒陀利亚
比勒陀利亚
2 开普敦 西开普省 4,004,793
3 德班 夸祖鲁-纳塔尔省 3,661,911
4 比勒陀利亚 豪登省 2,437,000
5 伊莉莎白港 东开普省 1,263,051
6 弗里尼欣 豪登省 957,528
7 索肖古维 豪登省 841,000
8 东伦敦 东开普省 810,528
9 布隆方丹 自由邦省 759,693
10 彼得马里茨堡 林波波省 679,766

宗教

[编辑]
荷兰归正教英语Dutch Reformed Church位于沃尔马朗斯塔德教堂
南非宗教分布(2016年)
宗教 百分率
基督宗教
78.0%
无宗教
10.9%
非洲传统宗教
4.4%
伊斯兰教
1.6%
印度教
1.0%
其他信仰
2.7%

根据2016年南非人口普查,基督宗教教徒占南非人口的78.0%,当中大多数人信奉新教[注 14],少数则信奉天主教或者其他教派[471]。除了新教之外,其他基督宗教教派有19.7%的人信奉。非洲传统宗教占4.4%、伊斯兰教占人口的1.6%、印度教占1.0%。10.9%无宗教信仰、2.7%信奉其他宗教、1.4%没有指定[366][471][472][473]

由非洲人发起的教会组成了最大的基督宗教团体,而许多声称与任何有组织宗教无关的人则仍坚持信奉非洲传统宗教。南非估计有20万原住民传统治疗师[474],高达60%的南非人会向这些治疗师谘询[475],他们通常称为“桑格玛斯英语Traditional healers of Southern Africa”或者“伊尼扬加英语Traditional healers of Southern Africa[476][477]。治疗师们会结合祖先的精神信仰,以及对当地动植物的精神与药用特性的信念来促进客户康复,这种治疗方法通常称为“穆提英语Traditional African medicine[478]。不少民族均融合了基督教及原住民宗教的习俗[479]

南非的穆斯林主要包括有色人印度人群体,他们从非洲其他地区加入南非的黑人或白人穆斯林群体[480]。南非穆斯林声称,他们的信仰南非增长速度最快的宗教英语Islam in South Africa[481]。黑人穆斯林数量由1991年的12,000人升至2004年的74,700人,增长达六倍[480][482]

南非也是犹太人的家园之一,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犹太人,他们是南非少数欧洲移民之中的少数派[483]南非犹太人英语South African Jews在1970年代达到顶峰,但目前只剩下约67,000人,至于其馀的犹太人已经离开南非。即使如此,这些人口亦使南非成为世界第12大的犹太人社区[484]

印度教的教徒构成南非人口的另一重要部分[485]

文化

[编辑]
德拉肯斯堡的装饰房屋

南非大多数黑人都是农民,且依旧在贫困的农村中挣扎,但该地区亦正是南非传统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地方[486]。不过,随著越来越多黑人开始变得城市化西方化[468],这些传统文化正在渐渐消失。原本南非的中产阶级几乎全是白人,到了现在,不少黑人、有色人及印度人都跻身中产阶级行列[26][180][181][487],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与西欧北美洲澳大拉西亚等诸多地区的人们越来越相似。

南非童军是南非首个向全国所有种族的青年英语Youth in South Africa与成年人开放的一个青年组织之一。1977年7月2日,该组织在一场名为“君往何处去”的会议上通过该决议[488]

艺术

[编辑]
在德拉肯斯堡山脉中描绘伊兰羚羊石洞壁画
奥利维·施赖纳英语Olive Schreiner

南非的艺术品英语South African art包含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489],这些艺术品都是出土于南非的一些洞穴内,其历史可追溯至75,000年之前[490],这些画作与岩画可以在南非全国3,000多个地方找到[491]。几个世纪以来,木雕珍珠工艺品以及陶器一直是南非艺术品的特色,这些艺术品至今仍可以在南非许多地方找到[492]。目前,南非艺术品经常使用如人造纤维等的现代材料来制作。在大约公元前10000年,迁到南非的科伊桑人的分散部落开始拥有他们自己的文化与艺术风格,也就是现今众多出土的洞穴壁画[10][492]。然而,班图人及恩古尼人的文化与艺术形式其后取代了这些洞穴壁画[492]。在矿井城市里,新的艺术形式逐渐进化及演变:使用从塑料条自行车条等各种东西的动态艺术。从1850年代开始,受到荷兰文化所影响的民间艺术家、游牧布尔人以及不断跟随变化中的欧洲传统文化英语Culture of Europe的白人艺术家至今为止也依旧给这个在进化中文化混合体作出贡献[492]

南非文学发源于其独特的政治、社会及历史等各方面。由黑人作家索尔·普拉奇英语Sol Plaatje于1930年写的《姆胡迪英语Mhudi》是首部以非洲语言创作的著名小说之一。在1950年代,《鼓声英语Drum (South African magazine)》杂志成为政治讽刺、小说及散文的发源地,并为城市黑人发声的一种文化。

值得注意的白人作家包括艾伦·帕顿英语Alan Paton,他于1948年出版著名小说《哭吧,我心爱的祖国英语Cry, the Beloved Country》。1991年,纳丁·戈迪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非人[493][494],她的著名小说《七月的人民》于1981年发表[493][495][496]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97],在颁奖时,瑞典学院表示库切“以无数的伪装描绘了局外人的惊人参与”[498]

阿瑟尔·富加德英语Athol Fugard的剧目定期在南非、伦敦皇家宫廷剧院英语Royal Court Theatre)及纽约三地的边缘剧院英语Fringe theatre首演。奥利维·施赖纳英语Olive Schreiner的《非洲农场的故事英语The Story of an African Farm》(1883年)是维多利亚文学英语Victorian literature的一个启示:许多人认为将女性主义引入了小说形式。

布雷滕·布雷特巴克英语Breyten Breytenbach因参与反对种族隔离的游击运动英语Anti-Apartheid Movement入狱。1979年,安德烈·布林克英语André Brink在出版《血染的季节》后受到当时白人政府的打压,是南非首位出版小说后遭打压的作家[499]

媒体与流行文化

[编辑]
位于约翰内斯堡的南非广播公司总部

南非拥有庞大的传媒事业英语Media of South Africa,是非洲主要的传媒中心之一。南非许多广播公司与报刊表现出国内人口多元的性质[26],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英语[459]。不过,其他十种官方语言都有在不同程度上使用[459]

南非音乐英语Music of South Africa有很多种[500]。黑人音乐家创造了一种名为库威多英语Kwaito的独特风格,并对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产生影响[501]。值得注意的是布兰达·法西英语Brenda Fassie,她的歌曲《特别周末英语Weekend Special》以英语演唱而名声大噪。更多著名的传统音乐家包括莱迪史密斯·布莱克·马巴索英语Ladysmith Black Mambazo,而索维托弦乐四重奏英语Soweto String Quartet则演奏非洲风味的经典音乐。南非产生了世界著名的爵士音乐家,特别是休·马西克拉英语Hugh Masekela霍纳斯·格汪瓦英语Jonas Gwangwa阿卜杜拉·易卜拉欣英语Abdullah Ibrahim米瑞安·马卡贝乔纳森·巴特勒英语Jonathan Butler克里斯·麦格雷戈英语Chris McGregor以及萨马·贝亚·本杰明英语Sathima Bea Benjamin。南非语音乐涵盖多种类型,如当代的史蒂夫·霍夫梅尔英语Steve Hofmeyr庞克摇滚乐队Fokofpolisiekar英语Fokofpolisiekar创作歌手杰里米·罗波斯英语Jeremy Loops

虽然在南非以外制作的南非电影英语Cinema of South Africa为数不多,但不少外国电影制作的内容都是关于南非。近年来,描绘得南非最引人注目的电影可以说是《第九禁区[502]。其他值得注意的电影有《黑帮暴徒》,该电影在2005年的第7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至于《卡雅利沙的卡门英语U-Carmen eKhayelitsha》亦在200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2015年,奥利维·赫曼努斯英语Oliver Hermanus的电影《无尽河英语The Endless River (film)》成为首部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的南非电影。

饮食

[编辑]
德班的特色菜肴——南非三明治,这道菜起源于当地的印度裔社区

南非饮食英语South African cuisine相当多样化[503]。所有人都喜欢来自不同文化的食物,尤其是那些希望品尝各种南非美食的游客[503]

南非的菜肴与饮食文化大多以肉类为基础,并形成了南非特色的社交聚会形式,当地人称之为“布莱”(Braai,意为烤肉或烧烤)[504]。现时,南非已经发展为主要的葡萄酒生产国之一,于葡萄酒制造业上亦颇具名气;在斯泰伦博斯弗朗斯胡克帕阿尔以及巴里代尔英语Barrydale的山谷中,诸多上好的葡萄园驰名世界[505]

体育

[编辑]
在赢得2007年世界杯橄榄球赛后,跳羚队参加巴士巡游

南非最受欢迎与流行的体育运动为足球橄榄球板球[506]。其他有显著关注与支持度的运动包括游泳田径高尔夫拳击网球无板球英语Ringball以及篮网球[506]。虽然足球在青少年中最受欢迎,但篮球冲浪滑板等其他运动的支持度亦持续上升,并越来越受欢迎[506]

曾为国外主要足球俱乐部效力的南非足球运动员包括史蒂文·皮纳尔卢卡斯·拉迪比菲尔·马辛加英语Philemon Masinga本尼·麦卡锡阿隆·莫科纳以及德尔罗·巴克利英语Delron Buckley。南非曾举办2010年国际足协世界杯[507][508][509],国际足联主席塞普·布拉特因南非成功举办世界杯而将其评为9分(满分10分)[510]

南非著名的拳击选手包括“小杰克”雅各布·马特拉英语Jacob Matlala武亚尼·邦古英语Vuyani Bungu韦尔科姆·西塔英语Welcome Ncita迪加恩·托贝拉英语Dingaan Thobela格里·科策英语Gerrie Coetzee以及布赖恩·米切尔英语Brian Mitchell (boxer)。2010年,德班冲浪选手乔迪·史密斯英语Jordy Smith赢得杰弗里斯贝湾公开赛英语J-Bay Open,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冲浪选手。此外,南非是1979年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冠军朱迪·谢科特的诞生地。南非当前著名的板球运动员包括亚伯拉罕·本杰明·德·维里埃英语AB de Villiers哈希姆·阿姆拉英语Hashim Amla戴尔·斯泰恩英语Dale Steyn弗农·菲兰德英语Vernon Philander法·杜·普莱西斯英语Faf du Plessis等,他们大多也参加了印度超级板球联赛

除此以外,南非还是许多世界级橄榄球运动员的诞生地,例如弗朗索瓦·皮纳尔乔斯特·凡·德·韦斯特岑英语Joost van der Westhuizen丹尼·克雷文英语Danie Craven弗里克·杜·布里兹英语Frik du Preez纳斯·博塔英语Naas Botha以及布莱恩·哈巴那。南非曾主办并赢得1995年世界杯橄榄球赛冠军[511][512][513][514],并于法国赢得2007年世界杯橄榄球赛。在1995年世界杯橄榄球赛后,南非还主办了1996年非洲国家杯,而国家队亦再次胜出。南非还举办了2003年世界杯板球赛英语2003 Cricket World Cup2007年世界T20板球锦标赛英语ICC World Twenty20。在1998年国际板球协会淘汰杯英语1998 ICC KnockOut Trophy决赛中,南非击败了西印度群岛英语West Indies cricket team,赢得首届比赛的冠军。1998年的首届世界杯盲人板球赛中,南非队亦赢得冠军。

2004年,罗兰·斯库曼林登·弗恩斯达里安·汤森以及里克·内特林游泳队赢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同时打破了4×100自由式接力赛的世界纪录[515]彭妮·海恩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赢得金牌。2012年,奥斯卡·皮斯托利斯成为首位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双截肢短跑运动员[516]。在高尔夫球方面,盖瑞·普莱尔赢得多次职业大满贯赛事,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高尔夫球手之一,亦是南非五位著名高尔夫球手之一。其他赢得重大比赛的南非高尔夫球手包括鲍比·洛克英语Bobby Locke厄尼·艾尔斯雷蒂夫·古森提姆·克拉克英语Tim Clark (golfer)特雷弗·伊梅尔曼路易斯·乌修仁英语Louis Oosthuizen以及查尔·舒瓦特泽尔

南非在大型国际运动会的成绩:

国家象征

[编辑]
南非国家象征[517]
黄木英语Podocarpus latifolius,南非国树
蓝鹤,南非国鸟
跳羚,南非的象征动物
安哥拉双帆鱼,南非国鱼

节日

[编辑]

最新的南非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如下[13][518][519]

日期 年节及纪念日名称 制定年份 注释
1月1日 元旦 1910年 一年的第一日。
3月21日 国际人权日 1990年[520]
耶稣受难节 1910年 复活节前的星期五。
家庭日英语Family Day 1980年 复活节后的星期一
4月27日 自由日 1994年[520] 纪念南非1994年首次民主选举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1995年[521]
6月16日 青年节 1995年[522] 1976年索维托起义的日子[523]
8月9日 全国妇女节英语National Women's Day 1995年[524]
9月24日 遗产日 1995年[525]
12月16日 和解日英语Day of Reconciliation 1995年 旨在促进南非的种族和解与团结。
12月25日 圣诞节 1910年 耶稣诞生日
12月26日 圣斯德望日 1910年 圣诞节后的第二日。

教育

[编辑]
米切尔平原英语Mitchells Plain的学童

2007年,南非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88.7%[526],而到了2015年则上升至94.3%[527],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识字率水平。南非从小学开始实行三级教育,之后是高中以及属高等教育的学术大学与技术大学。学习者须从1年级起就读至12年级,接受为期12年的正规学校教育。R级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年[528]。小学跨越了学校教育的前七年[529],至于后五年则为高中教育。在12年级结束时,学生会应考国家高级证书英语National Senior Certificate考试,以决定能否升读各大学英语List of universities in South Africa[528]

南非的公立大学分为三种[530][531]:分别是提供理论导向大学学位的传统大学、提供职业导向文凭与学位,前称为理工大学的技术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并分别提供两种类型的专业认证。截至2017年,南非有26所公立大学[531]:11所为传统大学、6所为技术大学、9所为综合性大学[531][532][533]

在种族隔离时期,南非黑人早期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力[534],更甭谈享受高等教育。当时,南非的大学几乎全都是为白人开设的学校,黑人学校则受到资金不足与单独的班图教育课程英语Bantu Education Act, 1953歧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只是为了给予他们足够的技能来作为一个劳动者[535]。直至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黑人才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之后,南非还建立了一些专门为黑人而设的大学,例如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等。2004年,南非开始改革其高等教育体系:将小型大学合并并纳入更大的机构;并将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改名为“大学”,以纠正这些不平衡。到了2015年,有140万高等教育学生受益于1999年颁布的财政援助计划[536]

教育是南非最重要的关注领域之一[343][537]公共教育支出占2002年至2005年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的5.4%[538]

医疗卫生

[编辑]
爱滋病影响寿命下降

根据南非种族关系研究所英语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Race Relations的数据,2009年白人的预期寿命为71岁,而黑人则为48岁[539]。南非的医疗保健支出约占GDP的9%[540][541]

只有16%南非人受到医疗计划英语Healthcare in South Africa保障[542],约20%的人使用私人医疗保健[543]。至于其馀的人则需要自付费用或通过医院现金计划来支付[543]。三个主要的医院集团Mediclinic英语Mediclinic International生命医疗尼特卫生英语Netcare合共控制著75%市场份额[543]。大约84%人口依赖公共医疗系统[540],这系统受到长期人力资源短缺与资源有限所困扰[544]

南非是世界第三大医院克里斯·哈尼·巴拉瓦纳特医院英语Chris Hani Baragwanath Hospital的所在地[545]

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爱滋病

[编辑]

南非是全球感染爱滋病人口最多的国家[26][179][546][547]。根据2015年联合国爱滋病联合规划署的报告,南非估计有700万爱滋病毒感染者[547][548]南非的爱滋病英语HIV/AIDS in South Africa问题很严重[26][30][179][546][547],在2013年约有560万人(超过南非总人口的10%)感染了爱滋病毒[546]。200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南非不同种族在感染爱滋病毒方面有明显差异:有13.6%的黑人对爱滋病毒呈阳性,但只有0.3%的白人患有爱滋病[549]。南非每年平均出现约30万宗爱滋病新增病例,而因爱滋病相关原因丧命的人亦达到27万[546]。在2005年,南非估计分别有高达31%的孕妇以及20%以上的成年人感染了爱滋病毒[550]。南非国民的爱滋病感染率为21.5%,至于军队中感染爱滋病病毒及爱滋病患者的比例更高达23%[551]

前总统姆贝基及时任卫生部长英语Minister of Health (South Africa)曼托·沙巴拉拉-姆希曼英语Manto Tshabalala-Msimang长期否认南非爱滋病问题[552],他们都坚持认为,许多南非人的死亡是由于营养不良[553][554]贫困问题,而不是爱滋病所致的[555]。2007年起,为了应对国际压力,政府开始努力著手抗击爱滋病[556]

2009年大选之后,时任总统祖玛任命艾伦·莫茨尔莱迪英语Aaron Motsoaledi博士为新的卫生部长,并承诺他的政府将会增加资金以扩大爱滋病治疗的范围[557]。直至2015年,南非已在爱滋病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558],政府提供廉价有效的药物,使预期寿命从52.1岁大幅增加到62.5岁[552][559]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或译为“殊途同归”。
  2. ^ 科尔语英语Khoi languages纳马语科伊桑语系语言、南非手语英语South African Sign Language德语希腊语古吉拉特语印地语葡萄牙语泰卢固语泰米尔语乌尔都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梵语以及其他在南非“用于宗教用途的语言”都具有特别地位(《南非宪法》第一章第六条)。
  3. ^ 选举行政总统的议会制共和国家,由总统掌握实权。
  4. ^ 2017年,约翰内斯堡都会区总人口为13,100,000,超越了金沙萨布拉柴维尔都会区的12,850,000人。
  5. ^ 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仍继续拥有核武器,其后这些国家都决定将领土内的核武器转移给俄罗斯。但严格来说,这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核武器是由苏联所研发,而不是自行研发的,因此南非是唯一自行发展核武器后自愿摧毁核武器的国家。
  6. ^ 6.0 6.1 另一说法为从1932年到1972年的40年间。
  7. ^ 也称为“自由公民”(Vrijburgers)。
  8. ^ 亦称为“班图家园”、“黑人家园”、“黑人国家”或简称“家园”。
  9. ^ 维沃尔德表示,考虑到南非的“荣耀与尊严”,南非应该在被英联邦禠夺其成员身份前自行退出。
  10. ^ 不包括爱德华王子群岛
  11. ^ 成年人在私人空间使用或持有大麻不会有刑事责任,不过在公共场合使用或贩售大麻仍属违法。
  12. ^ 由于多数人属于非法入境,因此无法估计正确数字。
  13. ^ 以2017年及2018年的南非人口统计作例子:在2017年南非人口统计中,白人比例占总人口8.0%,有4,493,500人;而在2018年南非人口统计中,白人比例虽然下降至占总人口7.8%,但实际上人口则上升至4,520,100人。
  14. ^ 广义上亦包括由非洲人发起的教会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he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 Court of South Africa. [2009年9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18日). 
  2. ^ National Coat of Arms.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2016年8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7月3日). 
  3. ^ Principal Agglomerations of the World. Citypopulation.de.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25日). 
  4. ^ 4.0 4.1 4.2 4.3 4.4 Mid-year population estimates 2022 (PDF). Statistics South Africa. 2022年7月28日 [2022年1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年3月5日). 
  5. ^ South Africa – Community Survey 2016. www.datafirst.uct.ac.za. [2018年1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5日). 
  6. ^ 6.0 6.1 Census 2011: Census in brief (PDF). Pretoria: Statistics South Africa. 2012年 [2013年1月12日]. ISBN 978-0-621-41388-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年12月25日).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South Afric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英语). 
  8. ^ Gini Index. World Bank. [2011年3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26日). 
  9. ^ 9.0 9.1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1/2022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22年9月8日 [2022年1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年9月8日).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南非,是怎樣一片土地?. 大纪元时报. 2004年7月17日 [2018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南非地理概況. 南非华人网. 2008年11月6日 [2018年10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0日). 
  12. ^ 12.0 12.1 World Factbook - Country Comparison. CIA.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1日). 
  13.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南非國家概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7). 
  14. ^ (英文)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South Africa. The World Factbook. 2018年4月2日 [2018年6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2日). 
  15. ^ 15.0 15.1 15.2 15.3 種族.文化多元 南非官方語言多達11種. 华视新闻网. 2018年9月21日 [2018年9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26日).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看各國的「都市傳說」︰日本首都不是東京,台北也不是中華民國的國都. 关键评论网. 2017年2月17日 [2019年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7月30日).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首都定在這裏還是那兒? 各國考量各有千秋. BBC中文网. 2017年12月8日 [2018年11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1日). 
  18. ^ 南非共和國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19. ^ 南アフリカ共和国. 日本外务省. 2019年11月18日 [2018年9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7日). 
  20. ^ South Afric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1). 
  21. ^ 21.0 21.1 21.2 約翰內斯堡情況介紹. 南非华人网. 2008年12月29日 [2020年1月26日]. 
  22. ^ 南非約翰內斯堡獲評非洲最熱門目的地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 2017年10月11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30日). 
  23. ^ 23.0 23.1 黃金之鄉——約翰內斯堡. 大纪元时报. 2003年12月1日 [2018年10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日). 
  24. ^ 「南非的硅谷」約翰內斯堡. BBC英伦网. 2017年5月24日 [2018年1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3日). 
  25. ^ Thomas Brinkoff, The Principal Agglomerations of the Worl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 ^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26.10 26.11 26.12 26.13 26.14 南非二十年:一個國家,兩個世界. 观察者网. 2014年6月18日 [2018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6日). 
  27. ^ A. Du Toit, H.B. Giliomee. Afrikaner political thought: analysis and documen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3年6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6日). 
  28. ^ 28.00 28.01 28.02 28.03 28.04 28.05 28.06 28.07 28.08 28.09 28.10 28.11 28.12 謝選駿:種族隔離合乎自然. 博讯新闻网. 2017年3月14日 [2018年10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8日). 
  29. ^ 29.0 29.1 Apartheid 種族隔離政策. 香港苹果日报. 2013年3月26日 [2018年11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8日). 
  30. ^ 30.00 30.01 30.02 30.03 30.04 30.05 30.06 30.07 30.08 30.09 30.10 30.11 30.12 南非的興盛與衰落:一個國家,兩個世界!. 中国在线. 2017年4月17日 [2018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3日). 
  31. ^ 【南非轉型正義四】奧比薩克思:真正和解,在於憲法的人權保障. 上报. 2018年9月20日 [2018年1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2日). 
  32. ^ 和解典範的開拓者——南非的轉型正義. 报导者. 2016年11月1日 [2018年1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2日). 
  33. ^ 南非前大法官奧比薩克思:轉型正義在黨派間要保持中立. 多维新闻. 2018年9月19日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2). 
  34. ^ 新聞背景:“彩虹之國”——南非共和國. 新华网. 2018年7月23日 [2018年8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6日). 
  35. ^ 背景資料:“彩虹之國”——南非共和國. 新华网. 2015年12月2日 [2018年8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17日). 
  36. ^ 36.0 36.1 南非為什麼被稱為“彩虹之國”?. 南非华人网. 2016年5月23日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37. ^ 37.0 37.1 南非的別稱由來 為什麼叫彩虹之國. 大学生知识网. 2017年5月2日 [2018年8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17日). 
  38. ^ Rainbow Nation – dream or reality?. BBC News. 2008年7月18日 [2013年8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8日). 
  39. ^ 39.00 39.01 39.02 39.03 39.04 39.05 39.06 39.07 39.08 39.09 39.10 39.11 俄媒體:南非研製放棄核武器始末. 腾讯新闻. 2012年2月17日 [2018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40.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非洲唯一發達國家造出核彈卻主動放棄 如今淪為二流. 新浪军事. 2017年10月13日 [2018-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41. ^ 綜述:南非再度成為非洲最大經濟體. 新华网. 2016年8月12日 [2018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42. ^ 英媒:尼日利亞將丟非洲最大經濟體桂冠. 观察者网. 2017年3月13日 [2018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43.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南非經濟概況. 南非华人网. 2008年11月6日 [2018年1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1日). 
  44. ^ 國際宇航大會將首次在非洲舉行. 科学网. 2011年9月29日 [2018年8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6日). 
  45. ^ 南非礦產資源價值位居全球之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0年9月21日 [2018年8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46. ^ 46.0 46.1 盤點非洲主要國家富得驚人的礦產資源. 新浪财经. 2018年9月7日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1). 
  47. ^ Gladys Lechini, Middle Powers: IBSA and the New South-South Cooperation. NACLA Report on the Americas, Vol. 40, No. 5 (2007): 28-33: 'Today, a new, more selective South-South cooperation has appeared, bringing some hope to the people of our regions. The trilateral alliance known as the India, Brazil, and South Africa Dialogue Forum, or IBSA, exemplifies the trend … The three member countries face the same problems and have similar interests. All three consider themselves "middle powers" and leaders of their respective regions, yet they have also been subject to pressures from 'Emerging Middle Powers' Soft Balancing Strategy: State and Perspective of the IBSA Dialogue Forum. Hamburg: GIGA, 2007.
  48. ^ Peter Vale, 'South Africa: Understanding the Upstairs and the Downstairs', in Niche Diplomacy: Middle Powers After the Cold War, edited by Andrew F. Cooper (London: Macmillan, 1997).
  49. ^ Janis Van Der Westhuizen, 'South Africa's Emergence as a Middle Power',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 19, No. 3 (1998), pp. 435-455.
  50. ^ Pfister R (2006) The Apartheid Republuc and African Stat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Net
  51. ^ Eduard Jordaan, 'Barking at the Big Dogs: South Africa's Foreign Policy Towards the Middle East', Round Table, Vol. 97, No. 397 (2008), pp. 547-549.
  52. ^ Flemes, Daniel, Emerging Middle Powers' Soft Balancing Strategy: State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IBSA Dialogue Forum (August 1, 2007). GIGA Working Paper No. 57. doi:10.2139/ssrn.1007692
  53. ^ Cooper, Andrew F; Antkiewicz, Agata; Shaw, Timothy M. Lessons from/for BRICSAM about South-North Relations at the Start of the 21st Century: Economic Size Trumps All Else?.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2007年12月10日, 9 (4): 675, 687. ISSN 1468-2486. doi:10.1111/j.1468-2486.2007.00730.x. 
  54. ^ David A. Lynch. Trade and Globaliz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owman & Littlefield. 2010年: 51 [2013年8月25日]. ISBN 978-0-7425-668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1日). Southern Africa is home to the other of sub-Saharan Africa's regional powers: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 is more than just a regional power; it is currently the most developed and economically powerful country in Africa, and now it is able to use that influence in Africa more than during the days of apartheid (white rule), when it was ostracised. 
  55. ^ Buzan, Barr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Great Power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Polity Press. 2004年: 71. ISBN 0-7456-3375-7. 
  56. ^ www.aims.ca (PDF). [2018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年7月21日). 
  57. ^ www.iss.co.za. [2018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0月12日). 
  58. ^ "Southern Africa is home to the other of sub-Saharan Africa's regional powers: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 is more than just a regional power; it is by far the most developed and economically powerful country in Africa, and now it is able to use that influence in Africa more than during the days of apartheid (white rule), when it was ostracized." See David Lynch, Trade and Globalization (Lanham, USA: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0), p. 51.
  59. ^ 59.0 59.1 會員國. 联合国.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3). 
  60. ^ 60.0 60.1 會員國的增長. 联合国.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9). 
  61. ^ 南非經濟自金融海嘯後首陷入衰退 總統稱屬暫時性. 阿斯达克财经网. 2018年9月7日 [2018年9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10日). 
  62. ^ 新興市場風暴:南非經濟陷衰退 總統指僅屬暫時性. on.cc东网. 2018年9月6日 [2018年9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6日). 
  63. ^ 南非第3季GDP成長2.2% 擺脫經濟衰退. 中时电子报. 2018年12月4日 [2018年12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5日). 
  64. ^ 第一款非洲自產固定翼軍機首飛. 环球网. 2014年8月14日 [2018年10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31日). 
  65. ^ 南非對華出售11輛反地雷車 堅持收取技術轉讓費. 凤凰网. 2014年8月14日 [2018年10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31日). 
  66. ^ 位列世界第一的南非高速公路技術和外科手術. 央广网-财经. 2012年6月6日 [2018年1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4日). 
  67. ^ South Africa. World Bank.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1月1日). 
  68. ^ David Waugh.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chapter 19), World development (chapter 22). Geograph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Nelson Thornes. 2000年: 563, 576–579, 633, 640 [2013年8月24日]. ISBN 978-0-17-44470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1日). 
  69. ^ GNI per capita, Atlas method (current US$). The World Bank. [2019-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 
  70. ^ 「方言」之謎:南非語是怎樣成為官方語言的?. 平行时空. 2014年2月6日 [2018年11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1日). 
  71.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Chapter 1.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2010年5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6月29日). 
  72. ^ Livermon, Xavier. Sounds in the City. Nuttall, Sarah; Mbembé, Achille (编). Johannesburg: The Elusive Metropolis.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8年: 283 [2018-07-08]. ISBN 978-0-8223-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Mzansi is another black urban vernacular term popular with the youth and standing for South Africa. 
  73. ^ Mzansi DiToloki. Deaf Federation of South Africa. [2014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16日). uMzantsi in Xhosa means 'south', Mzansi means this country, South Africa 
  74. ^ Taylor, Darren. South African Party Says Call Their Country ‘Azania’. VOA News. [2017年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6月24日) (英语). 
  75. ^ Wymer, John; Singer, R. The Middle Stone Age at Klasies River Mouth in South Afric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年. ISBN 0-226-76103-7. 
  76. ^ Deacon, HJ. Guide to Klasies River (PDF).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11. 2001年1月31日 [2009年9月5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2月21日). 
  77. ^ Fossil Hominid Sites of South Afric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78. ^ 南非發現最早人種樹居人遺骸. 奥秘世界. 2017年8月22日 [2018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0日). 
  79. ^ 79.0 79.1 南非人類搖籃遺址探祕 世界八大遺產. 中央通讯社. 2017年7月25日 [2018年1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5日). 
  80. ^ 80.0 80.1 南非神秘「人類搖籃遺址」 世界遺產揭開人類起源之謎. ETtoday新闻云. 2017年7月23日 [2018年1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5日). 
  81. ^ 81.0 81.1 人類從這裡走向世界 - 探訪“人類的搖籃”. 南非华人网. 2017年5月25日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82. ^ Stephen P. Broker. Hominid Evolution. Yale-New Haven Teachers Institute. [2008年6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4月7日). 
  83. ^ 終於搞清楚了:人類35萬年前起源於南部非洲. 凤凰科技. 2017年9月29日 [2018年10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2日). 
  84. ^ Langer, William L. (编). An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 5th.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2年: 9. ISBN 0-395-13592-3. 
  85. ^ Leakey, Louis Seymour Bazett. Stone Age cultures of South Africa. Stone age Africa: an outline of prehistory in Africa Reprint. Negro Universities Press. 1936年: 79 [2018年2月21日]. In 1929, during a brief visit to the Transvaal, I myself found a number of pebble tools in some of the terrace gravels of the Vaal River, and similar finds have been recorded by Wayland, who visited South Africa, and by van Riet Lowe and other South African prehistorians. 
  86. ^ 世界上最老的民族正在面臨文化危機. 中国日报网. 2016年11月3日 [2018年1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9日). 
  87. ^ 87.0 87.1 87.2 Thulamela. South African National Parks. 2006年 [2007年8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7日). 
  88. ^ (南非)迈克尔·特林格著;张敬,耿沫译. 失落的非洲寺庙 恩基及其金矿的遗失科技.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8.02: 231. ISBN 9787-229-12630-8. 
  89. ^ Domville-Fife, C.W.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first encyclopedic record of the greatest empir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ed.. London: Rankin. 1900: 25. 
  90. ^ 90.0 90.1 90.2 90.3 90.4 組圖:南非好望角 最危險航海地段. 大纪元时报. 2010年8月31日 [2018年10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0日). 
  91. ^ 91.0 91.1 91.2 91.3 迪亞士的簡介 迪亞士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趣闻网. 2016年3月9日 [2018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2日). 
  92. ^ Mackenzie, W. Douglas; Stead, Alfred. South Africa: Its History, Heroes, and Wars. Chicago: The Co-Operative Publishing Company. 1899年. 
  93. ^ 顾卫民著. 葡萄牙海洋帝国史 1415-1825版.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01: 219. ISBN 978-7-5520-1652-9. 
  94. ^ 王志远主编译. 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0: 298. ISBN 7-5068-0018-7. 
  95. ^ 杜心源著. 大师的欧洲 文学中的千年欧洲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06: 211. ISBN 978-7-208-12288-8. 
  96. ^ Pakeman, SA. Nations of the Modern World: Ceylon 1964年. Frederick A Praeger, Publishers. : 18–19. ASIN B0000CM2VW. 
  97. ^ 97.0 97.1 97.2 Alexander Wilmot & John Centlivres Chase. History of the Colony of the Cape of Good Hope: From Its Discovery to the Year 1819 2010年. Claremont: David Philip (Pty) Ltd. : 1–548. ISBN 978-1-144-83015-9. 
  98. ^ Kaplan, Irving. Area Handbook for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PDF). : 46–771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4-28). 
  99. ^ African History Timeline. West Ches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7). 
  100. ^ 100.0 100.1 Hunt, John. Campbell, Heather-Ann , 编. Dutch South Africa: Early Settlers at the Cape, 1652–1708.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5年: 13–35. ISBN 978-1-904744-95-5. 
  101. ^ Worden, Nigel. Slavery in Dutch South Africa 2010年.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40–43. ISBN 978-0-521-15266-2. 
  102. ^ 102.0 102.1 Nelson, Harold. Zimbabwe: A Country Study. : 237–317. 
  103. ^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Stapleton, Timothy. A Military History of South Africa: From the Dutch-Khoi Wars to the End of Apartheid. Santa Barbara: 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10年: 4–6. ISBN 978-0-313-36589-8. 
  104. ^ 104.0 104.1 104.2 104.3 J. A. Heese, Die Herkoms van die Afrikaner 1657 - 1867. A. A. Balkema, Kaapstad, 1971. CD Colin Pretorius 2013. ISBN 978-1-920429-13-3. Bladsy 15.
  105. ^ Keegan, Timothy. Colonial South Africa and the Origins of the Racial Order 1996年. David Philip Publishers (Pty) Ltd. 1996: 85–86. ISBN 978-0-8139-1735-1. 
  106. ^ John Dugard. Human rights and the South African legal ord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ew Jersey). 1978. ISBN 0-691-09236-2. 
  107. ^ 107.0 107.1 107.2 Lloyd, Trevor Owen. The British Empire, 1558–1995.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年: 201–203. ISBN 978-0-19-873133-7. 
  108. ^ Shaka: Zulu Chieftain. Historynet.com.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2月9日). 
  109. ^ Shaka (Zulu chief).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11日). 
  110. ^ W. D. Rubinstein. Genocide: A History. Pearson Longman. 2004年: 22 [2013年6月26日]. ISBN 978-0-582-506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8日). 
  111. ^ Morris, Donald R. The Washing of the Spears: The Rise of the Zulu Nation under Shaka and its fall in the Zulu War of 1879.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65年. ISBN 0-306-80866-8. OCLC 408488. 
  112. ^ 實拍!南非金伯利鑽石礦坑. 人民网. 2010年6月17日 [2018年11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18日). 
  113. ^ 113.0 113.1 英布戰爭:金伯利鑽石引發二十世紀第一場戰爭. 凤凰网. 2007年10月13日 [2018年10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0日). 
  114. ^ Williams, Garner F. The Diamond Mines of South Africa, Vol II. New York: B. F Buck & Co. 1905年: Chapter XX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31). 
  115. ^ Knight, Ian; Castle, Ian. British Army: Zulu War to the Boer War. Brassey's UK. 1999. ISBN 978-1-85753-284-5. 
  116. ^ Lock, Ron; Quantrill, Peter. Zulu Victory: The Epic of Isandlwana and the Cover-up. Greenhill. 2002. ISBN 978-1-85367-505-8. 
  117. ^ Pretorius, Fransjohan. The Boer Wars. BBC - History. 2011年3月29日 [2019年10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31日). 
  118. ^ Haydon, A.P. South Australia's first war. Australian Historical Studies. 1964年, 11 (42). 
  119. ^ Ogura, Mitsuo. Urbanization and Apartheid in South Africa: Influx Controls and Their Abolition.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1996, 34 (4): 402–423. ISSN 1746-1049. PMID 12292280. doi:10.1111/j.1746-1049.1996.tb01178.x可免费查阅 (英语). 
  120. ^ Bond, Patrick. Cities of gold, townships of coal: essays on South Africa's new urban crisis. Africa World Press. 1999年: 140. ISBN 978-0-86543-611-4. 
  121. ^ De Villiers, John Abraham Jacob. The Transvaal. London: Chatto & Windus. 1896年: 30 (n46) [2009年7月30日]. 
  122. ^ Cape of Good Hope (South Africa). Parliament House. Report of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Location Act. Cape Times Limited. 1906年 [2009年7月30日]. 
  123. ^ Godley, Godfrey Archibald, Welsh, William Thomson, Hemsworth, H. D. Report of the 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e on the native pass laws. Cape Times Limited, government printers: 2. 1920年. 
  124. ^ Great Britain Colonial Office; Transvaal (Colony). Governor (1901–1905: Milner). Papers relating to legislation affecting natives in the Transvaal. 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1902年1月. 
  125. ^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新聞背後:南非白人風光數百年 權勢始於殖民. on.cc东网. 2018年4月8日 [2018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0日). 
  126. ^  Cana, Frank Richardson. South Africa. Chisholm, Hugh (编).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5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67. 1911. 
  127. ^ 127.0 127.1 127.2 127.3 涉及面廣、矛盾增多 南非土地改革將是一場大考. 央视网-新闻频道. 2018年8月10日 [2018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0日). 
  128. ^ Native Land Act. 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Race Relations. 1913年6月19日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4). 
  129. ^ Ieuan Griffiths. Walvis Bay: exclave no more (PDF). 79. 1994年10月: 354 [2019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3月3日). 
  130. ^ Van den Berghe, Pierre L. South Africa, a study in conflic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79–81. ISBN 0-520-01294-1. 
  131. ^ (英)安东尼·桑普森著;陈子博,卫昱译. 曼德拉传.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6.11: 35. ISBN 9787-5354-9032-2. 
  132. ^ 钱乘旦,陈晓律,潘兴明,陈祖洲著. 英国通史 第6卷 日落斜阳 20世纪英国 A HISTORY OF ENGILAD.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09: 341. ISBN 7-214-17543-6. 
  133. ^ Gloria Galloway. Chieft Reflect on Apartheid. The Globe and Mail. 2013年12月11日 [2018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134. ^ Beinart, William (2001). Twentieth-century South Afri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202. ISBN 978-0-19-289318-5.
  135. ^ Noah, Trevor. Born a Crime: Stories from a South African Childhood,. Random House. 2016. ISBN 978-0399588174. 
  136. ^ The economic legacy of apartheid. Centre de recherches pour le développement international. [2018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4月26日). 
  137. ^ 137.0 137.1 【探索世界】非黑即白 南非爭議小鎮奧瑞尼亞. 经典杂志. 2004年11月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138. ^ 138.0 138.1 逼迫南非白人政府妥協的國際撤資運動. 网易新闻. 2013年12月6日 [2018年9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6日). 
  139. ^ 欲保自治,以小敵大,對外 BDS. 香港独立媒体网. 2016年1月9日 [2019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29日). 
  140.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秦暉:南非“經濟奇蹟”的背後. 联合早报. 2013年12月6日. 
  141. ^ 141.0 141.1 141.2 南非:崛起的經濟大國-走進南非.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 [2018-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142. ^ 142.0 142.1 142.2 142.3 142.4 142.5 142.6 郭曄旻︱南非真的曾是發達國家麼?. 南非华人网. 2017年12月23日 [2018-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8). 
  143. ^ 143.0 143.1 143.2 143.3 143.4 彩虹之路【下集】貧民窟上的經濟奇蹟. 网易新闻. [2018-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144. ^ 144.0 144.1 144.2 秦暉:南非經濟騰飛源於獨特的制度安排. 大纪元时报. 2009年5月27日 [2018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9日). 
  145. ^ Legasick, Martin (1974). "Legislation, Ideology and Economy in Post-1948 South Africa." Journal of South African Studies. 1 (1): 5–35.
  146. ^ Bridgland, Fred. The War for Africa: Twelve months that transformed a continent. Gibraltar: Ashanti Publishing. 1990年: 32. ISBN 978-1-874800-12-5. 
  147. ^ Landgren, Signe. Embargo Disimplemented: South Africa's Military Industry 198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6–10. ISBN 978-0-19-829127-5. 
  148. ^ South Africa – Overcoming Apartheid. African Studies Center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013年1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4日). 
  149. ^ 曾經的南非國中之國——特蘭斯凱. Xoer.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150. ^ South Africa: A War Won. TIME. 1961年6月9日 [2018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8月22日). 
  151. ^ Hendrik Frensch Verwoerd. 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 [2013年3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29日). On 5 October 1960 a referendum was held in which White voters were asked "Do you support a republic for the Union?" — 52 percent voted 'Yes'. 
  152. ^ South Africa, 5 October 1960: Proclamation of the Republi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irect Democracy (德文)
  153. ^ 153.0 153.1 153.2 153.3 BBC事實核查:關於英聯邦你可能不知道的七件事. BBC中文网. 2018年4月16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30日). 
  154. ^ Anthony Hocking.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Macdonald South Africa: 8. 1977年 [2019-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0). 
  155. ^ South Africa Profile. Nti.org.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2日). 
  156. ^ John Pike. Nuclear Weapons Program (South Africa). Globalsecurity.org.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3日). 
  157. ^ 157.0 157.1 157.2 157.3 南非前總統波塔去世. 大纪元时报. 2006年11月1日 [2018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7日). 
  158. ^ 158.0 158.1 158.2 158.3 158.4 前總統波塔去世 南非政壇褒貶參半. 大纪元时报. 2006年11月1日 [2018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6日). 
  159. ^ 159.0 159.1 南非憲政轉型過程中的違憲審查問題. 北大法宝. 2008年 [201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160. ^ Gibson, Nigel; Alexander, Amanda; Mngxitama, Andile. Biko Lives! Contesting the Legacies of Steve Biko. 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2008年: 138. ISBN 978-0-230-60649-4. 
  161. ^ Switzer, Les. South Africa's Resistance Press: Alternative Voices in the Last Generation Under Apartheid. Issue 74 of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Africa series. Ohio University Press. 2000年: 2. ISBN 978-0-89680-213-1. 
  162. ^ Mitchell, Thomas. Native vs Settler: Ethnic Conflict in Israel/Palestine, Northern Ireland and South Africa. 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8年: 194–196. ISBN 978-0-313-31357-8. 
  163. ^ 163.0 163.1 163.2 163.3 163.4 163.5 南非要打土豪分土地!中國的黑人小哥們坐不住了. 今日悉尼. 2018年8月2日 [2018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8日). 
  164. ^ 164.0 164.1 164.2 164.3 164.4 164.5 164.6 德克勒克:偉大的權力自我終結者. 大纪元时报. 2018年7月20日 [2018年1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4日). 
  165. ^ 玉山論壇演說 南非前總統:領導人需有改變的勇氣. 自由时报. 2018年10月11日 [2018年10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1日). 
  166. ^ 166.0 166.1 扁:南非新憲全民參與 值得台灣學習. 大纪元时报. 2006年5月14日 [2018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167. ^ 囚徒的反抗:曼德拉追憶鐵窗生涯. 人民网. 2010年8月9日 [2018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7日). 
  168. ^ 曼德拉生平:我盡了自己的職責. BBC中文网. 2013年12月5日 [2018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7日). 
  169. ^ 曼德拉百歲冥誕 3分鐘回顧「最偉大南非人」的傳奇一生. Yahoo 奇摩新闻. 2018年7月18日 [2018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170. ^ 170.0 170.1 “非洲之子”曼德拉的光輝歲月. 人民网. 2013年12月6日 [2019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9日). 
  171. ^ James III, W. Martin.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Civil War in Angola: 1974-1990.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1年: 207–214, 239–245 [1992年]. ISBN 978-1-4128-1506-2. 
  172. ^ Chronology of Namibian Independence. Klausdierks.com. [2010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23日). 
  173. ^ Treaty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Namibia with respect to Walvis Bay and the off-shore Islands, 28 February 1994 (PDF). United Nations. [2018年4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年7月21日). 
  174. ^ "彩虹國度"南非是如何走上和諧發展之路的. 人民网. 2006年5月12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30日). 
  175. ^ 175.0 175.1 記者來鴻:南非地方選舉 非國大為何受挫?. BBC英伦网. 2016年8月11日 [2018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8日). 
  176. ^ 176.0 176.1 南非執政黨召開黨大會選新主席. Now 新闻. 2017年12月17日 [2018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8日). 
  177. ^ 177.0 177.1 177.2 讀者來函:南非式「十九大」?總統祖馬前妻敗選的意味. 端传媒. 2017年12月21日 [2018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8日). 
  178. ^ 南非後種族隔離時代的困境.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2年10月17日 [2018年9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5日). 
  179. ^ 179.00 179.01 179.02 179.03 179.04 179.05 179.06 179.07 179.08 179.09 179.10 黑人的南非:新南非十年 新種族主義?. 人民网. 2004年5月10日 [2018年11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28日). 
  180. ^ 180.0 180.1 180.2 南非中產階級人數上升. 新唐人亚太电视台. 2013年5月24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30日). 
  181. ^ 181.0 181.1 181.2 中產階級消費力 南非黑人勝白人. 新唐人亚太电视台. 2013年4月29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30日). 
  182. ^ 182.0 182.1 182.2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the First Ten Years – Unemployment and the Labor Market (PDF). IMF. [2018-07-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7-29). 
  183. ^ Zuma surprised at level of white poverty — Mail & Guardian Online: The smart news source. Mail & Guardian. 2008年4月18日 [2010年5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29日). 
  184. ^ BS世界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シリーズ 南アフリカ 第2週 変革の中で〉プア ホワイト. NHK BS1. 2010年6月1日 [2013年10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9日). 
  185. ^ 185.0 185.1 185.2 非洲種族對立角色顛倒,〈南非白人貧民窟〉流浪失業飽受黑人歧視. FLiPER MAG. 2016年10月14日 [2018年9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6日). 
  186. ^ 曼德拉別後白人失保護罩 南非收地再掀風波. on.cc东网. 2018年4月8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30日). 
  187. ^ 南非公佈刺激計劃提振經濟 規模達500億蘭特. 新浪香港. 2018年9月22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30日). 
  188.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 South Africa.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06年 [2007年1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29日). 
  189. ^ Ridicule succeeds where leadership failed on AIDS. 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Race Relations. 2006年11月10日 [2018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5月24日). 
  190. ^ 190.0 190.1 Broke-on-Broke Violence. Slate Magazine. [2011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9月8日). 
  191. ^ COHRE statement on Xenophobic Attacks. [2011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18日). 
  192. ^ Southern African Migration Project;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in South Africa; Queen's University. Jonathan Crush , 编. The perfect storm: the realities of xenophobia in contemporary South Africa (PDF). Idasa. 2008年: 1 [2013年6月26日]. ISBN 978-1-920118-7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7月30日). 
  193. ^ 193.0 193.1 193.2 193.3 UNHCR Global Appeal 2011 – South Africa.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11日). 
  194. ^ 194.0 194.1 194.2 194.3 南非排外暴動6死百傷 5千外僑躲收容所、多國撤僑. 关键评论网. 2015年4月20日 [2018年1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2日). 
  195. ^ 195.0 195.1 195.2 195.3 外媒:近年南非經濟停滯 外國移民成為“替罪羊”. 环球网. 2015年4月20日 [2018年1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2日). 
  196. ^ アフリカンドリーム 第3回 移民パワーが未来を変える. NHKスペシャル. 2010年6月6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197. ^ Prevention and Combating of Hate Crimes and Hate Speech Bill, 2018 » Publication of explanatory summary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mbating of the Bill. Greengazette.co.za. [2018年10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7月10日). 
  198. ^ Harris, Bronwyn (2004). Arranging prejudice: Exploring hate crime in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Cape Town.
  199. ^ Traum, Alexander (2014). "Contextualising the hate speech debate: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Africa". The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of Southern Africa. 47 (1): 64–88.
  200. ^ South Africa's ANC moves closer to forming coalition government. France 24. 2024-06-14 [2024-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英语). 
  201. ^ Ramaphosa is re-elected for second term as South African president, heading broad coalition. Al Jazeera. [2024-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英语). 
  202. ^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 Demographic and Social Statistics.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2017年12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8日). 
  203. ^ How big is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 Gateway. 2017年11月23日 [2017年12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12日) (英国英语). 
  204. ^ 204.0 204.1 204.2 204.3 Atlas of Southern Africa. Cape Town: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1984年: 13. 
  205.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975); Micropaedia Vol. III, p. 655. Helen Hemingway Benton Publishers, Chicago.
  206. ^ Atlas of Southern Africa. (1984). p. 186.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Cape Town
  207. ^ Kruger National Park. Africa.com. [2014年1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18日). 
  208. ^ Atlas of Southern Africa. (1984). p. 151.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Cape Town
  209. ^ McCarthy, T. & Rubidge, B. (2005). The story of earth and life. p. 194. Struik Publishers, Cape Town.
  210. ^ 210.0 210.1 Geological map of South Africa, Lesotho and Swaziland (1970). Council for Geoscience, Geological Survey of South Africa.
  211.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975); Micropaedia Vol. VI, p. 750. Helen Hemingway Benton Publishers, Chicago.
  212. ^ 212.0 212.1 Atlas of Southern Africa. (1984). p. 19.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Cape Town
  213. ^ Atlas of Southern Africa. (1984). p. 113.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Cape Town
  214. ^ Prince Edward Islands. Ramsar Sites Information Service. [2018年4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28日). 
  215. ^ 215.0 215.1 專訪南非駐港澳總領事:冀“一帶一路”延至非洲. 大公网. 2016年5月6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11日). 
  216. ^ 南非氣候宜人 旅人度假天堂. 中时电子报. 2015年1月2日 [2018年10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8日). 
  217. ^ 組圖:南非花園大道 美景令人目不暇給. 大纪元时报. 2016年5月3日 [2018年10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8日). 
  218. ^ Home. Tiffindell Ski Resort. [2018-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5). 
  219. ^ South Africa's geography — SouthAfrica.info. Safrica Info.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6月8日). 
  220. ^ South Africa yearbook. South African Communication Service. 1997年: 3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4). 
  221. ^ List of Parties.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2012年1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月24日). 
  222. ^ South Africa (English version) (PDF). CBD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2012年1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年6月17日). 
  223. ^ Biodiversity of the world by countries. Instituto Aqualung. [2010年5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1月1日). 
  224. ^ 世界各國野生動物分佈 - 南非(South Africa)的動物. 动物世界.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9). 
  225. ^ 南非瀕臨滅絕的十種珍禽異獸 看到了請善待它們. 腾讯网. 2017年12月26日 [2018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8日). 
  226. ^ Rong, I. H.; Baxter, A. P. The South African National Collection of Fungi: Celebrating a centenary 1905–2005. Studies in Mycology. 2006年, 55: 1–12. PMC 2104721可免费查阅. PMID 18490968. doi:10.3114/sim.55.1.1. 
  227. ^ Crous, P. W.; Rong, I. H.; Wood, A.; Lee, S.; Glen, H.; Botha, W. l; Slippers, B.; De Beer, W. Z.; Wingfield, M. J.; Hawksworth, D. L. How many species of fungi are there at the tip of Africa?. Studies in Mycology. 2006年, 55: 13–33. PMC 2104731可免费查阅. PMID 18490969. doi:10.3114/sim.55.1.13. 
  228. ^ Marco Lambertini. The Flora / The Richest Botany in the World. A Anturalist's Guide to the Tropics Revised edition (2000年5月15日).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46. ISBN 978-0-226-46828-0 (英语). 
  229. ^ 組圖:非洲的後花園─納馬誇蘭. 大纪元时报. 2016年1月27日 [2018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8日). 
  230. ^ 南非納馬夸蘭沙漠:野生多肉植物的“王國”,多肉種類超過1000種. 搜狐网. 2018年6月17日 [2018年10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8日). 
  231. ^ Plants and Vegetation in South Africa. Southafrica-travel.net.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28日). 
  232. ^ 232.0 232.1 232.2 南非:南非植物種類繁多 著名草藥外銷全球. 台湾经贸网. 2009年12月16日 [2018年10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1日). 
  233. ^ 永不凋謝的貴族 海神花. 大纪元时报. 2014年12月10日 [2019年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25日). 
  234. ^ 南非犀牛角盜獵猖獗 掀武裝巡邏保衛戰. 大纪元时报. 2013年11月13日 [2018年1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4日). 
  235. ^ 亞洲需求強 南非上千犀牛去年遭捕殺. BBC中文网. 2017年2月27日 [2018年1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8日). 
  236. ^ 南非盜獵猖狂 半年逮捕365名犀牛盜獵犯. 自由时报. 2018年8月20日 [2018年1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8日). 
  237. ^ 【慘】睹媽媽遭切角殘殺 犀牛BB驚到不斷抽搐 團體:每周都遇到. 香港01. 2018年11月25日 [2018年1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8日). 
  238. ^ Environmental Affairs. Progress in the war against poaching. Environmental Affairs (South Africa). 2015年1月22日 [2015年1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23日). 
  239. ^ South African National Biodiversity Institute. Sanbi.org. 2011年9月30日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9月1日). 
  240. ^ 世界自然遺產——弗洛勒爾角. 宣讲家网. 2015年1月19日 [2018年10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0日). 
  241. ^ 241.0 241.1 241.2 241.3 241.4 241.5 241.6 國家相關資訊. 驻南非共和国台北联络代表处. 2018年3月19日 [2018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8日). 
  242. ^ Term Limits in Africa. The Economist. 2006年4月6日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9日). 
  243. ^ 總統下台!祖瑪的崩壞,從南非救星到政壇蟑螂. 转角国际. 2018年2月27日 [2018年9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244. ^ 捲涉貪醜聞 南非總統祖馬下台. 立场新闻. 2018年2月15日 [2018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245. ^ 弊案纏身、眾叛親離》南非總統祖馬辭職下台:不希望有人因我而死. 风传媒. 2018年2月15日 [2018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246. ^ 黨內逼宮壓力hold不住 南非總統祖馬宣布下台. 台湾苹果日报. 2018年2月15日 [2018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22日). 
  247. ^ 南非總統敵不過罷免勢力 祖馬宣布下台 自言顧全大局. 香港01. 2018年2月15日 [2018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248. ^ 《南非憲法》第4章 - 議會. 2009年8月19日 [2013年8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30日). 
  249. ^ Abahlali baseMjondolo. Mercury: Rethinking the crisis of local democracy. Abahlali.org.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19日). 
  250. ^ J. Duncan. The Return of State Repression. South African Civil Society Information Services. 2010年5月31日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30日). 
  251. ^ Increasing police repression highlighted by recent case.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stitute. 2006年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20日). 
  252. ^ Imraan Buccus. Political tolerance on the wane in South Africa. SA Reconciliation Barometer. 2011年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253. ^ 【資訊圖表】一張圖看懂全球195國「同性婚姻」走到哪一步. 关键评论网. 2016年12月25日 [2018年10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1日). 
  254. ^ 「婚姻是兩個人承諾廝守終生的結合」早台灣13年同婚合法化 南非成非洲唯一彩虹國度. 风传媒. 2019年5月17日 [2020年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255. ^ SA marriage law signed. BBC News. 2006年11月30日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20日). 
  256. ^ 256.0 256.1 South Africa's recent performance in the Ibrahim Index of African Governance. Mo Ibrahim Foundation. [2013年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2月18日). 
  257. ^ 南非私用大麻 憲法法庭宣告合法. 自由时报. 2018年9月18日 [2018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4日). 
  258. ^ 南非個人使用大麻“合法化”仍存爭議. 人民网. 2018年9月19日 [2018年10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19日). 
  259. ^ 南非最高法院通過大麻合法化法案. 联合早报. 2018年9月19日. 
  260. ^ 260.0 260.1 260.2 260.3 全球法規網-南非. 全球法规网.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4). 
  261. ^ Pamela Snyman & Amanda Barratt. Researching South African Law. w/ Library Resource Xchange. 2002年10月2日 [2008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17日). 
  262. ^ How dangerous is South Africa?. BBC News. 2010年5月17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0日). 
  263. ^ 263.0 263.1 263.2 平均每天57人遭殺害 南非部長:堪比戰區. Yahoo奇摩新闻. 2018年9月11日 [2018年9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12日). 
  264. ^ 264.0 264.1 264.2 每天平均57人遭謀殺! 南非警察部長嚇傻:是前任做不好. ETtoday新闻云. 2018年9月12日 [2018年9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12日). 
  265. ^ 265.0 265.1 265.2 南アフリカ、殺人事件の死者は1日当たり57人「戦争に近い域」. AFPBB News. 2018年9月11日 [2018年9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13日). 
  266. ^ 南非謀殺率飆升 危險程度如“戰區”. 南非华人网. 2018年9月13日 [2018-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267. ^ 南非民間組織呼籲修訂法律 嚴格槍證發放控制槍支數量. 南非华人网. 2018年9月13日 [2018-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268. ^ Check,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 and Africa. Factsheet: South Africa's official crime stats unpacked.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1). 
  269. ^ K Landman. Gated communities in South Africa: Comparison of four case studies in Gauteng (PDF). Wits University. [2013年3月5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10月21日). 
  270. ^ 治安惡化使許多南非人封閉住宅區. 大纪元时报. 2003年1月12日 [2018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6日). 
  271. ^ South Africa has world's largest private security industry; needs regulation – Mthethwa. DefenceWeb. [2013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日). 
  272. ^ 南非私人安保業擴張引爭議. 人民网. 2015年10月14日 [2018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18日). 
  273. ^ Bigger than the army: South Africa's private security forces. CNN. 2013年2月8日 [2013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9日). 
  274. ^ 南非警力世界排名第幾?. 人民网. 2017年11月30日 [2019年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7日). 
  275. ^ Afrikaner Farmers Migrating to Georgia. VOA. 2011年9月14日 [2013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31日). 
  276. ^ Adriana Stuijt. Two more S. African farmers killed: death toll now at 3,037. Digital Journal. 2009年2月17日 [2011年5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20日). 
  277. ^ 277.0 277.1 277.2 法媒:南非針對白人農場主的暴力事件依然頻發. 环球网. 2017年12月28日 [2018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278. ^ 278.0 278.1 278.2 278.3 278.4 278.5 278.6 南非土改:一隻羊剝不出兩張羊皮來. 新浪财经. 2018年8月25日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279. ^ 17歲女剛生完竟遭「假醫生」侵犯! 南非淪性侵大國…1天110人受害. ETtoday新闻云. 2018年9月27日 [2018年9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27日). 
  280. ^ SOUTH AFRICA: One in four men rape. IRIN News. 2009年6月18日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9月29日). 
  281. ^ South Africa's corrective rape. TIME. 2011年3月8日 [2011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23日). 
  282. ^ 南非百萬新生兒誕生 不滿20歲小媽媽占11%. 中央通讯社. 2019年10月5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283. ^ South African rape survey shock. BBC News. 2009年6月18日 [2010年5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7日). 
  284. ^ 284.0 284.1 超過三分之一南非男性犯過性侵. 大纪元时报. 2010年11月27日 [2018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30日). 
  285. ^ 285.0 285.1 廢除種族隔離後南非:一半女性被強奸 女嬰難幸免. 大公网. 2013年6月12日 [2018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30日). 
  286. ^ South Africa's rape shock. BBC News. 1999年1月19日 [2010年5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8月14日). 
  287. ^ 287.0 287.1 Child rape in South Africa. Medscape. [2010年12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2月29日). 
  288. ^ Perry, Alex. Oprah scandal rocks South Africa. TIME. 2007年11月5日 [2011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4月30日). 
  289. ^ 289.0 289.1 Thomas H. Henriksen,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Rogue Stat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54(2), 2001, 349-373.
  290. ^ 290.0 290.1 Susan Willett. The Legacy of a Pariah State: South Africa's Arms Trade in the 1990s. Review of African Political Economy. 1995年, 64: 151–166. 
  291. ^ 曼德拉對台友好 斷交痛苦決定. 大纪元时报. 2013年12月6日 [2018年11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1日). 
  292. ^ 292.0 292.1 陸以正憶曼德拉︰敦厚總統 斷交還來送機. 自由时报. 2013年12月7日 [2018年11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日). 
  293. ^ 293.0 293.1 《中華民國8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中外關係〉.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8-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294. ^ 挖邦交國懲台獨? 作家:當年斷交反讓台灣走上民主化. 自由时报. 2018年8月21日 [2018年1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4日). 
  295. ^ 一張圖 看懂台灣邦交危機. 世界新闻网. 2017年6月13日 [2018年1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4日). 
  296. ^ 南非聯絡辦事處 - Liaison Office of South Africa. 南非联络办事处. [2018-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4). 
  297. ^ 297.0 297.1 南非外交政策三大支柱是與國際社會往來基礎. 大纪元时报. 2006年2月4日 [2018年7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9日). 
  298. ^ Rosalind Rosenberg. Virginia Gildersleeve: Opening the Gates (Living Legacies). Columbia Magazine. 2001年夏季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1-02). 
  299. ^ Schlesinger, Stephen E. Act of Creation: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Nations: A Story of Superpowers, Secret Agents, Wartime Allies and Enemies, and Their Quest for a Peaceful Worl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Westview, Perseus Books Group. 2004年: 236–237. ISBN 0-8133-3275-3. 
  300. ^ 剛果(金) 和平之途多艱辛. 人民网. 2003年4月6日 [2019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18日). 
  301. ^ 科摩羅各派達成和解協議. 新浪网. 2003年12月22日 [201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302. ^ 南非總統再赴津巴布韋進行政治調解. 人民网. 2010年11月27日 [2019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9日). 
  303. ^ Chairmanship in New York. The Group of 77.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7日). 
  304. ^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簽訂的主要雙邊條約一覽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305. ^ China, South Africa upgrade relations to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Capetown.china-consulate.org. 2010年8月25日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31日). 
  306. ^ New era as South Africa joins BRICS. Southafrica.info. 2011年4月11日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4月18日). 
  307. ^ 金磚五國閃亮不再? 反全球化浪潮成助力 推動下個十年關鍵. 香港01. 2017年9月3日 [2019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14日). 
  308. ^ SA brings 'unique attributes' to BRICS. Southafrica.info. 2011年4月14日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9日). 
  309. ^ 南非執政黨決定支持修改憲法以無償徵收土地. 新华网. 2018年8月1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18日). 
  310. ^ 南非「無償收地」 或陷「津巴布韋」式災難?. 香港01. 2018年8月3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311. ^ 311.0 311.1 川普批南非土改「屠殺白人」南非政府反擊:你搞錯了!別撕裂我們的族群情感. 风传媒. 2018年8月24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312. ^ 川普批南非沒收白人土地 南非政府:偏頗看法. 台湾英文新闻. 2018年8月24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313. ^ 福斯報導「南非殺戮白人」 川普推文令調查 南非嗆:現代3K黨領袖. 世界日报. 2018年8月24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314. ^ 南非怒嗆川普意圖分裂國家!無償徵地改革將加速進行. 商周财富网. 2018年8月24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315. ^ 特朗普再闢新戰場 譴責南非強收白人農地 只為轉移視線?. 香港01. 2018年8月24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316. ^ 川普稱南非奪取白人土地 南非政府推特反擊. 联合新闻网. 2018年8月24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317. ^ 317.0 317.1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Act 200 of 1993 (Section 224).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1993年 [2008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12日). 
  318. ^ Col L B van Stade, Senior Staff Officer Rationalisation, SANDF. Rationalisation in the SANDF: The Next Challenge.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 1997年 [2008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16日). 
  319. ^ Final Integration Report: SANDF briefing | Parliamentary Monitoring Group | Parliament of South Africa monitored. Pmg.org.za. 2004年11月9日 [2013年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13日). 
  320. ^ SOUTH AFRICA: SA Women: Hard Time in Military — News Library — News & Events. PeaceWomen. 2010年11月24日 [2013年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4日). 
  321. ^ South Africa Military Profile 2012. Indexmundi.com. 2012年7月19日 [2013年2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24日). 
  322. ^ Pan Africanist Congress timeline 1959-2011. 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 [2015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1月14日). 
  323. ^ 南非軍事力量. 战略网. [2018-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2). 
  324. ^ Defence Act 42 of 2002 (PDF).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18. 2003年2月12日 [2008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年6月24日). 
  325. ^ 南非軍事實力資料. 南非华人网. 2009年10月17日 [2018年1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1日). 
  326. ^ 326.0 326.1 326.2 Mosiuoa Lekota. Address by the Minister of Defence at a media breakfast at Defence Headquarters, Pretoria. Department of Defence. 2005年9月5日 [2008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14日). 
  327. ^ 南非將派一千五百名維和部隊前往剛果. 大纪元时报. 2002年9月27日 [2018年1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5日). 
  328. ^ 南非將向布隆迪派遣維和部隊. 新浪军事. 2010年10月12日 [2018-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329. ^ 中非內戰 維和斐軍死傷40人. 大纪元时报. 2013年3月25日 [2018年1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5日). 
  330. ^ 南非向中非共和國派遣維和部隊. 新浪网. 2013年1月7日 [2018-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331. ^ South Africa to send 400 soldiers to CAR. Al Jazeera English. 2013年1月6日 [2019年3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9日). 
  332. ^ 巡邏南蘇丹 南非維和部隊遭劫. 大纪元时报. 2014年2月14日 [2018年1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5日). 
  333. ^ 333.0 333.1 Lieutenant Colonel Roy E. Horton III (B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S, Strategic Intelligence). Out of (South) Africa: Pretoria's Nuclear Weapons Experience. USAF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1999年10月 [2008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6日). 
  334. ^ 334.0 334.1 334.2 Educational Foundation for Nuclear Science, Inc. South Africa comes clean.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Educational Foundation for Nuclear Science, Inc. 1993年5月: 3–4 [2013年6月26日]. ISSN 0096-3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1日). 
  335. ^ Christine Dodson. South Atlantic Nuclear Event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Memorandum) (PDF).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under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Request. 1979年10月22日 [2008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年6月29日). 
  336. ^ 336.0 336.1 1979年船帆座事件,南非和以色列的秘密核計劃. 探秘志. 2017年11月3日 [2018年10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2日). 
  337. ^ 337.0 337.1 337.2 337.3 337.4 337.5 The nine provinces of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 Gateway. 2018年4月6日 [2018年4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英国英语). 
  338. ^ Community Survey 2016: Community Survey 2016 In Brief (PDF). Statistics South Africa. [2018年4月28日]. 
  339. ^ Stats in Brief 2010 (PDF). Pretoria: Statistics South Africa: 3. 2010年 [2020年1月26日]. ISBN 978-0-621-39563-1. 
  340. ^ 開普敦情況介紹. 南非华人网. 2008年12月29日 [2020年1月26日]. 
  341. ^ 布隆方丹情況介紹. 南非华人网. 2008年12月29日 [2020年1月26日]. 
  342. ^ 南非爭議未來經濟發展政策. 人民网. 2012年6月29日 [2018年10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1日). 
  343. ^ 343.0 343.1 343.2 343.3 343.4 343.5 南非:發展面臨的最關鍵問題與挑戰. 新浪财经. 2017年4月26日 [2018年10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5日). 
  344. ^ 貧富差距大 南非政府推給白人. Yahoo 奇摩新闻. 2012年9月12日 [2018年11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0日). 
  345. ^ 345.0 345.1 345.2 南非民生困境重重為何社會穩定. 人民网. 2012年5月14日 [2018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0日). 
  346. ^ Inequality in income or expenditure / Gini index,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7/08. Hdrstats.undp.org. 2010年11月4日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16日). 
  347. ^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CIA.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6日). 
  348. ^ South Africa has highest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Business Report. 2009年9月28日 [2010年1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23日). 
  349. ^ 從曼德拉的一生看南非的發展. 腾讯新闻. 2013年12月6日 [2018年12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1日). 
  350. ^ South Africa's economy: How it could do even better. The Economist. 2010年7月22日 [2011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2日). 
  351. ^ DEPWeb: Beyond Economic Growth. The World Bank Group. [2011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1月6日). 
  352. ^ 352.0 352.1 Economic Assessment of South Africa 2008: Achieving Accelerated and Shared Growth for South Africa. OECD.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8月9日). 
  353. ^ 南アフリカ共和国 - 基礎的経済指標. ジェトロ. [2018年7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2月11日). 
  354. ^ The Economist. Commanding Plights. 2015年8月29日: 37-38. 
  355. ^ SA Economic Research – Tourism Update (PDF). Investec Bank. 2005年10月 [2008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年6月24日). 
  356. ^ Solomon, Hussein. Strategic Perspectives on Illegal Immigration into South Africa. African Security Review. 1996年, 5 (4): 3 [2018年7月11日]. doi:10.1080/10246029.1996.96276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10月19日). 
  357. ^ Mattes, Robert; Crush, Jonathan & Richmond, Wayne. The Brain Gain: Skilled Migrants and Immigration Policy in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Southern African Migration Project, Queens College, Canada.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11月25日). 
  358. ^ 南非加大與德國戰略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2年6月7日 [2018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359. ^ 德總統訪問南非 籲建密切夥伴關係.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18年11月19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9日). 
  360. ^ 南非經濟繁榮的中國元素. 亚洲周刊. 2017年10月1日 [2019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14日). 
  361. ^ 中國與南非經貿合作碩果累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 2017年3月8日 [2018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8日). 
  362. ^ 南非:中國是第一大貿易夥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 2013年1月4日 [2018年10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7日). 
  363. ^ South Africa - Japan Relations (PDF). South African Embassy - Japan. [2015年4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年3月4日). 
  364. ^ 英首相訪問非洲擴大影響 評論說為時已晚. BBC中文网. 2018年8月28日 [2018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4日). 
  365. ^ 媒體:“脫歐”之後 英國要走進非洲. 新浪网. 2018年9月5日 [2018-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4). 
  366. ^ 366.0 366.1 366.2 The World Factbook - South Africa. CIA. 2020年2月5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6月5日). 
  367. ^ Unequal protection the state response to violent crime on South African farms. Human Rights Watch. 2001年 [2018-07-11]. ISBN 1-56432-26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1). 
  368. ^ Mohamed, Najma. Greening Land and Agrarian Reform: A Case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Ben Cousins (编). At the Crossroads: Land and Agrarian Reform in South Africa Into the 21st Century. Programme for Land and Agrarian Studies (PLAAS). 2000年. ISBN 978-1-86808-467-8. 
  369. ^ African Countries of the Future 2013/14. fDiIntelligence.com. [2013年12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1日). 
  370. ^ Financial Secrecy Index - 2018 Results. Tax Justice Network. 2018年1月 [2019年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31日). 
  371. ^ 371.0 371.1 371.2 國家發展遲緩、企業卻前景看好的南非,騰訊最大股東就在這裡. 关键评论网. 2017年2月1日 [2019年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10日). 
  372. ^ Russell, Margo and Martin. Afrikaners of the Kalahari: White Minority in a Black Stat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年: 7–8. ISBN 0-521-21897-7. 
  373. ^ 南非犯罪率居高不下. 新华网. 2018年9月12日 [2019年1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10日). 
  374. ^ 374.0 374.1 南非階段性限電 民眾、工廠叫苦連天. 民视新闻. 2018年12月5日 [2018年12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6日). 
  375. ^ 南非國家電力公司產能不足 實施第三天斷電. 经济日报. 2019年2月13日 [2019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13日). 
  376. ^ 南非限電「史無前例」 民眾生活大受影響. 新浪台湾. 2019年2月14日 [2019年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14日). 
  377. ^ 南非停電危機. 中时电子报. 2019年3月10日 [2019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30日). 
  378. ^ 各國土地利用. 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 [201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3). 
  379. ^ 各國生產毛額組成. 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 [201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8). 
  380. ^ 【食材醫道】潤肺清腸的柚子. 大纪元时报. 2018年9月8日 [2019年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14日). 
  381. ^ "水果之王"身價漲 南非靠酪梨賺39億. 华视新闻网. 2018年11月6日 [2018年1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7日). 
  382. ^ 382.0 382.1 382.2 382.3 382.4 非洲最強區域性組織「南共體」 因「一帶一路」將再創高峰. 众新闻. 2018年6月22日 [2018年7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383. ^ 南非證實擁有油田 10億桶原油儲量改寫全球石油版圖. 上报. 2019年2月13日 [2019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14日). 
  384. ^ 發大財了!南非沿海發現石油 儲量達10億桶!. 自由时报. 2019年2月13日 [2019年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14日). 
  385. ^ 《非洲地理》——南非. 改写自《非洲地理》195页,1983年9月三版. 
  386. ^ 《非洲地理》——南非. 改写自《非洲地理》195-196页,1983年9月三版. 
  387. ^ 南非將建設世界最大的乾冷式火電站. 搜狐财经. 2007年11月14日 [2018年8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8日). 
  388. ^ 南非電力公司:世界最大的乾冷發電站. 科技世界网. 2013年4月24日 [2018年8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8日). 
  389. ^ 什麼是好的電力體系. 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2013年10月14日 [2018年8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8日). 
  390. ^ 國家核電在南非推介三代核電技術. 人民网. 2015年3月21日 [2018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4日). 
  391. ^ 南非核電發展何以引起業界關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 2012年5月11日 [2018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4日). 
  392. ^ South Africa’s economy: key sectors. Brand South Africa. 2014年1月30日 [2018年8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6日). 
  393. ^ 393.0 393.1 393.2 393.3 南非服務業發展概況. WTO/FTA谘询网. 2015年3月17日 [2018年8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22日). 
  394. ^ Banks and foreign exchange in SA. Brand South Africa. [2012年6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6日). 
  395. ^ 《爭奪非洲》:在金磚五國表現積極,南非的企圖是什麼?. 关键评论网. 2018年10月29日 [2018年11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日). 
  396. ^ 南非經濟低迷 旅遊業卻一枝獨秀. 中央通讯社. 2018年12月13日 [2018年1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14日). 
  397. ^ 南非旅遊業穩步發展. 非洲振兴. 2018年9月6日 [2018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398. ^ 398.0 398.1 398.2 398.3 398.4 398.5 398.6 南非國家概況.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非共和国大使馆. 2017年1月1日 [2018年8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6日). 
  399. ^ Public Transport.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2018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6日). 
  400. ^ 400.0 400.1 2013 - 2018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Transport Plan (PDF). capetown.gov.za. Transport for Cape Town. 2013年12月 [2015年10月31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年3月6日). 
  401. ^ Information for this article was updated based on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www.myciti.org.za, as at 2015年12月29日.
  402. ^ 402.0 402.1 Road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2018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6日). 
  403. ^ 403.0 403.1 Rail.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2018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6日). 
  404. ^ South Africa: Gautrain Gives Joburg a World-Class Touch. allAfrica. 2010年6月9日 [2020年2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15日). 
  405. ^ Aviation.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2018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6日). 
  406. ^ Brief History. South African Airways. [2016年12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2日). 
  407. ^ Maritim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2018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6日). 
  408. ^ Smit, Petronel. Deep-water port of Ngqura launched. Engineering News (Creamer Media). 2009年12月11日 [2010年3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2月17日). 
  409. ^ 409.0 409.1 彩虹之路【上集】未完成的種族和解. 网易新闻. [201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8). 
  410. ^ Neva Makgetla. Inequality on scale found in SA bites like acid. Business Day. South Africa. 2010年3月31日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25日). 
  411. ^ Black middle class boosts car sales in South Africa – Business – Mail & Guardian Online. Mail & Guardian. 2006年1月15日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19日). 
  412. ^ Economic Assessment of South Africa 2008. OECD.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4月23日). 
  413. ^ 南非非國大的衰落,曼德拉時代的輝煌早已不在. 人民日报海外网. 2013年7月4日 [2018年9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6日). 
  414. ^ 曼德拉辭世 南非獨留空心磚經濟. 今周刊. 2013年12月11日 [2018年10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415. ^ 南非正面臨大量人才流失 移民偏向英澳兩國. 人民网. 2016年4月14日 [2018年10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2日). 
  416. ^ Collier, P. World Bank, IMF study 2004. Journal of African Economies (Jae.oxfordjournals.org). 2004年12月3日, 13: ii15 [2010年5月30日]. doi:10.1093/jae/ejh0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8月11日). 
  417. ^ Health Personnel in Southern Africa: Confronting maldistribution and brain drain (PDF). [2010年5月30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4月30日). 
  418. ^ Haroon Bhorat; et al. Skilled Labour Migration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Study on South and Southern Africa (PDF).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02年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年2月21日). 
  419. ^ South Africa's brain-drain generation returning home. CNN World. 2009年4月22日 [2011年6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2月16日). 
  420. ^ South Africa's brain drain reversing. TimesLIVE. [2011年6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5日). 
  421. ^ Graduates confident about SA. TimesLIVE. [2011年6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5日). 
  422. ^ 人類心臟移植手術的先驅——巴納德教授傳奇. 中国网. 2002年4月26日 [2018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9日). 
  423. ^ 男人身 女人心~回顧半世紀前全球首例換心手術. 自由时报. 2018年2月17日 [2018年1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3日). 
  424. ^ 心臟移植先驅 猝死於心臟病. 人民网. 2001年9月3日 [2018年1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4日). 
  425. ^ 推廣疫苗,非洲努力消除黃熱病. 新浪香港. 2018年5月2日 [2018年1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3日). 
  426. ^ Nobel Prize Winners By Country. WorldAtlas. 2018年3月7日 [2018年8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2日). 
  427. ^ Nobel Prizes and South African Laureates. 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 2015年12月11日 [2018年9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10日). 
  428. ^ 西德尼·布倫納傳奇:從分子生物到線蟲發育. 国立台湾大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科学史沙龙.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429. ^ VeriSign Acquires Thawte, Signio for More Than $1.2 Billion. 1999年12月21日 [2012年8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29日). 
  430. ^ SKA announces Founding Board and selects Jodrell Bank Observatory to host Project Office. SKA 2011. 2011年4月2日 [2011年4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7日). 
  431. ^ Africa and Australasia to share Square Kilometre Array. BBC. 2012年5月25日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0日). 
  432. ^ 南非 MeerKAT 望遠鏡開工,拍回銀河系中心史上最清晰照片. 科技新报. 2018年7月21日 [2018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27日). 
  433. ^ 南半球最強天文望遠鏡 拍回最清晰銀河系中心. 大纪元时报. 2018年7月27日 [2018年7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28日). 
  434. ^ "Most progressive water utility in Africa" wins 2014Stockholm Industry Water Award.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Water Institute (SIWI). [2014年6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14日). 
  435. ^ 435.0 435.1 WHO/UNICEF: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Data table South Afric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0年. Retrieved 2012年11月3日
  436. ^ Professor Says Cape Town Crisis Should Serve as a 'Wakeup Call to All Major U.S. Cities'. www.newswise.com. [2018年6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14日). 
  437. ^ 437.0 437.1 Why Cape Town’s drought was so hard to forecast. The Conversation. 2017年10月20日 [2018年8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1日). 
  438. ^ 天災人禍夾擊 南非開普敦恐成全球首座無水供應城市. 香港01. 2018年1月29日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1日). 
  439. ^ 開普敦如何暫時逃過無水之災?. 天下杂志. 2018年5月10日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1日). 
  440. ^ 開普敦缺水末日. 中时电子报. 2018年3月11日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1日). 
  441. ^ 氣候劇變無水用 8/27開普敦供水大限. 民视新闻. 2018年3月9日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1日). 
  442. ^ 南非開普敦乾旱嚴重 南極冰山能解救?. 新唐人亚太电视台. 2018年7月9日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443. ^ 南非設想從南極運冰緩解開普敦旱情. 中国新闻网. 2018年8月17日 [2018年8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8日). 
  444. ^ "The 11 cities most likely to run out of drinking water - like Cape Town". BBC News. 2018年2月11日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2月13日). 
  445. ^ 南非開普敦以外 全球11城市缺水危機倒數 北京榜上有名. 香港01. 2018年2月12日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1日). 
  446. ^ Community Survey 2016. Statistics South Africa. [2018年5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22日). 
  447. ^ Anti-immigrant violence spreads in South Africa, with attacks reported in Cape Town – 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8年5月23日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2月21日). 
  448. ^ Escape From Mugabe: Zimbabwe's Exodus.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24日). 
  449. ^ More illegals set to flood SA. Fin24.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2月14日). 
  450. ^ 辛巴威經濟若崩盤 南非將首當其衝. 中央通讯社. 2019年1月19日 [2019年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19日). 
  451. ^ South African mob kills migrants. BBC. 2008年5月12日 [2008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17日). 
  452. ^ Bearak, Barry. Immigrants Fleeing Fury of South African Mobs. The New York Times. 2008年5月23日 [2008年8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1日). 
  453. ^ Lehohla, Pali. Debate over race and censuses not peculiar to SA. Business Report. 2005年5月5日 [2013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14日). Others pointed out that the repeal of the Population Registration Act in 1991 removed any legal basis for specifying 'race'. The Identification Act of 1997 makes no mention of ra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mployment Equity Act speaks of 'designated groups' being 'black people, women an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he Act defines 'black' as referring to 'Africans, coloureds and Indians'. Apartheid and the racial identification which underpinned it explicitly linked race with differential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power. If the post-apartheid order was committed to remedying this, race would have to be included in surveys and censuses, so that progress in eradica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apartheid could be measured and monitored. This was the reasoning that led to a 'self-identifying' question about 'race' or 'population group' in both the 1996 and 2001 population censuses, and in Statistics SA's household survey programme. 
  454. ^ 454.0 454.1 454.2 Census 2011: Census in brief (PDF). Pretoria: Statistics South Africa. 2012年: 23–25 [2018年7月11日]. ISBN 978-0-621-41388-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年5月13日). 
  455. ^ Study Commission on U.S. Policy toward Southern Africa (U.S.). South Africa: time running out: the report of the Study Commission on U.S. Policy Toward Southern Afri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年: 42 [2018-07-11]. ISBN 0-520-0454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4). 
  456. ^ 美國會成為第二個南非嗎?. 凤凰网. 2019年6月9日 [2019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27日). 
  457. ^ 60億人擠爆非洲. 科学人杂志. 2016年4月 [201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458. ^ 458.0 458.1 458.2 World Refugee Survey 2008. U.S. Committee for Refugees and Immigrants. 2008年6月19日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19日). 
  459. ^ 459.0 459.1 459.2 459.3 459.4 459.5 南非官方語言雖多但運作並無困難. 大纪元时报. 2003年3月11日 [2018年10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6日). 
  460. ^ Constitution of South Africa, Chapter 1, Section 6. Fs.gov.za. [2010年5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13日). 
  461. ^ The languages of South Africa. SouthAfrica.info. 1997年2月4日 [2010年1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3月4日). 
  462. ^ 豪登省面臨城市化人口激增空前壓力 全力以赴“站穩腳跟”. 南非华人网. 2017年5月31日 [2018-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7). 
  463. ^ 人口激增,非洲城市化壓力大. 人民网. 2016年11月9日 [2018年1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4日). 
  464. ^ 非洲城市改建進程加快. 凤凰财经. 2014年2月20日 [2018年1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7日). 
  465. ^ 南非貧民窟居民的悲哀. am730. 2012年10月16日 [2018年11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4日). 
  466. ^ 466.0 466.1 【旅遊籽】黑色旅遊參觀南非貧民窟 上千無水無電鐵皮屋. 香港苹果日报. 2017年7月30日 [2018年11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4日). 
  467. ^ 走進全球南非最大黑人區 索維托. 中国新闻网. 2010年6月7日 [2018年11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5日). 
  468. ^ 468.0 468.1 南非城市人口逐漸增多且年輕化. 人民网. 2015年5月27日 [2018年1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469. ^ Community Survey 2016: Provinces at a Glance (PDF). Statistics South Africa. [2018年4月28日]. 
  470. ^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The 2018 Revision, Online Edition.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8年 [2019年4月28日]. 
  471. ^ 471.0 471.1 Census in brief (PDF). Statistics South Africa. 2003年: 4 [2015年11月24日]. ISBN 0-621-34293-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年11月25日). 
  472. ^ South Africa - Section I. Religious Demography.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6年7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7月20日). 
  473. ^ Wessel Bentley; Dion Angus Forster. God's mission in our context, healing and transforming responses. Methodism in Southern Africa: A Celebration of Wesleyan Mission. AcadSA. 2008年: 97–98. ISBN 978-1-920212-29-2. 
  474. ^ Truter, Ilse. African Traditional Healers: Cultural and religious beliefs intertwined in a holistic way. South African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7年9月, 74 (8) [2019-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475. ^ van Wyk, Ben-Erik and van Oudtshoorn, Gericke N. Medicinal Plants of South Africa. Pretoria: Briza Publications. 1999年: 10. ISBN 978-1-875093-37-3. 
  476. ^ Cumes, David. Africa in my bones. Claremont: New Africa Books. 2004年. ISBN 978-0-86486-556-4. 
  477. ^ Campbell, Susan Schuster. Called to Heal. Halfway House: Zebra Press. 1998年. ISBN 978-1-86872-240-2. 
  478. ^ Helwig, David. Traditional African medicine. Gale Encyclopedia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2005年 [2014年9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29日). 
  479. ^ South Africa. State.gov. 2006年9月15日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29日). 
  480. ^ 480.0 480.1 In South Africa, many blacks convert to Islam /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22日). 
  481. ^ 年增長率20% 南非清真產業的誘人機遇. 海湾资讯网. 2017年12月6日 [2018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7日). 
  482. ^ Muslims say their faith growing fast in Africa. Religionnewsblog.com. [2010年1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0月1日). 
  483. ^ 猶太人在南非 為數不多貢獻頗大. 人民网. 2005年12月1日 [2018年10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3日). 
  484. ^ Rebecca Weiner, Rebecca Weiner (编), South African Jewish History and Information (PDF),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10年 [2010年8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月11日) 
  485. ^ 回顧甘地南非21年生涯 看印度裔移民爭取權利. 凤凰网. 2014年9月30日 [2020年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486. ^ 南非的傳統領袖與治理文化. 人民网. 2013年8月1日 [2018年1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1日). 
  487. ^ Black middle class explodes. FIN24. 2007年5月22日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22日). 
  488. ^ History of Scouting in South Africa. History of Scouting in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n Scout Association. 2006年 [2006年11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月1日). 
  489. ^ 南非洞穴發現 7.3 萬年石塊 或證當時智人已懂繪畫. 立场新闻. 2018年9月17日 [2018年10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0日). 
  490. ^ Radford, Tim. World's Oldest Jewellery Found in Cave. London: Buzzle.com. 2004年4月16日 [2011年4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28日). 
  491. ^ (德文) Johannes Haape (red.): Südafrika. München: APA Publications 1997, bl. 89
  492. ^ 492.0 492.1 492.2 492.3 南非文化-走進南非.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493. ^ 493.0 493.1 納丁·戈迪默:突破黑人與白人間的藩籬.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年7月15日 [2018年11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8日). 
  494. ^ 走近納丁·戈迪默:曼德拉心目中的英雄. 新华网. 2014年7月17日 [2018年11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8日). 
  495. ^ Erritouni, Ali. Apartheid Inequality and Postapartheid Utopia in Nadine Gordimer's "July's People". Research in African Literatures. 2006年冬季, 37 (4): 68–84. 
  496. ^ South Africa reinstates authors. BBC News. 2001年4月22日 [2009年6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3月7日). 
  497.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南非作家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 中国网. 2003年10月3日 [2018年11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4日). 
  498. ^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John Maxwell Coetzee. Swedish Academy. 2003年10月2日 [2009年8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3月7日). 
  499. ^ Brink, André. A Long Way From Mandela's Kitchen. New York Times. 2010年9月11日 [2012年10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2月7日). One of my novels had the dubious distinction of being the first book in Afrikaans to be banned under apartheid. 
  500. ^ 南非音樂文化豐富多彩. 中非合作网. [201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7). 
  501. ^ South African music after Apartheid: kwaito, the "party politic," and the appropriation of gold as a sign of success. [2018年7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5月11日). 
  502. ^ 南非異形顛覆荷李活. 香港苹果日报. 2009年8月23日 [2018年11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3日). 
  503. ^ 503.0 503.1 南非美食 菜系大雜燴. 流动新闻. 2017年12月28日 [2018年10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日). 
  504. ^ 烤肉國度 南非人年吃41公斤肉類. TVBS新闻网. 2013年3月22日 [2018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505. ^ South African Wine Guide: Stellenbosch, Constantia, Walker Bay and more. Thewinedoctor.com. [2011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18日). 
  506. ^ 506.0 506.1 506.2 Sport in South Africa. SouthAfrica.info. [2010年6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6月29日). 
  507. ^ 新大陸新冠軍 南非與世界杯共創新紀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班总领馆. 2010年7月12日 [2018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3日). 
  508. ^ 忘不了 2010世界盃. 香港苹果日报. 2010年7月13日 [2018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3日). 
  509. ^ 南非世界杯留下了什麼. BBC中文网. 2010年7月12日 [2018年10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3日). 
  510. ^ Cooper, Billy. South Africa gets 9/10 for World Cup. Mail & Guardian. 2010年7月12日 [2010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7月15日). 
  511. ^ 【短片】曼德拉團結南非 橄欖球故事永流傳. 台湾苹果日报. 2013年12月6日 [2018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14日). 
  512. ^ 曼德拉玩橄欖球 推動種族和解. 风传媒. 2013年12月6日 [2018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4日). 
  513. ^ 打不倒的勇者 曼德拉用體育讓世界看見南非. 今日新闻. 2013年12月6日 [2018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4日). 
  514. ^ 沉靜:《不敗雄心》–曼德拉與球隊的奇蹟. 大纪元时报. 2010年2月9日 [2018年10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4日). 
  515. ^ 南非隊奪奧運男子4x100自由式接力金牌. 大纪元时报. 2004年8月16日 [2019年3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3日). 
  516. ^ 奧運會首現殘疾選手 南非截肢運動員闖入400米半決賽. 大纪元时报. 2012年8月4日 [2019年3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3日). 
  517. ^ South Africa’s national symbols. Brand South Africa. 2016年9月15日 [2019年10月30日]. 
  518. ^ NO. 36 OF 1994: PUBLIC HOLIDAYS ACT, 1994..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GCIS). 2008年3月28日 [2008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8月21日). 
  519. ^ 南非公共假日. 南非华人网. 2008年11月6日 [2018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6日). 
  520. ^ 520.0 520.1 Government Website: Public Holidays Archive.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Online. [2014年9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15日). 
  521. ^ First celebration of May Day in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 [2014年9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15日). 
  522. ^ Speech by President Nelson Mandela on South Africa Youth Day Ladysmith, 16 June 1995. 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 [2014年9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15日). 
  523. ^ 南非,當曼德拉與種族隔離都成為歷史.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3年12月10日 [2018年11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11日). 
  524. ^ South Africa celebrates the first National Women's Day. 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 [2014年9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13日). 
  525. ^ First celebration of National Heritage Day. 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 [2014年9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15日). 
  526. ^ National adult literacy rates (15+), youth literacy rates (15–24) and elderly literacy rates (65+).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018-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527. ^ Adult literacy rate, population 15+ years (both sexes, female, male).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015年8月 [2015年1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5日). 
  528. ^ 528.0 528.1 A parent's guide to schooling. [2010年8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7月22日). 
  529. ^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 Info. [2010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6月17日). 
  530.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nanfei8631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31. ^ 531.0 531.1 531.2 非洲深度觀察 南非高等教育專輯 總第9集. 华人头条. 2017年3月21日 [2018年10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9日). 
  532. ^ Bantu Education. Overcoming Apartheid. [2010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15日). 
  533. ^ Cele, S'thembile; Masondo, Sipho. Shocking cost of SA’s universities. City Press. 2015年1月18日 [2015年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9日). 
  534. ^ 南非開學日 豪登省約6萬學生恐無校可讀. 中央通讯社. 2019年1月9日 [2019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14日). 
  535. ^ Bantu Education. Overcoming Apartheid. [2010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15日). 
  536. ^ Cele, S'thembile; Masondo, Sipho. Shocking cost of SA’s universities. City Press. 2015年1月18日 [2015年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月19日). 
  537. ^ 南非:推行利民政策 彌補教育鴻溝.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1年5月17日 [2018年11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9日). 
  538.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9 – South Africa. Hdrstats.undp.org. [2010年5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4月15日). 
  539. ^ Peoples Budget Coalition Comments on the 2011/12 Budget. Human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2012年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16日). 
  540. ^ 540.0 540.1 ‘Clinic-in-a-Box’ seeks to improve South African healthcare. SmartPlanet. [2013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30日). 
  541. ^ 南非醫療產業,力圖打造一個完善的醫療體系成為非洲樣板!. 海湾资讯网. 2017年3月29日 [2018年1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2月6日). 
  542. ^ What does the demand for healthcare look like in SA? (PDF). Mediclinic Southern Africa. [2013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10月2日). 
  543. ^ 543.0 543.1 543.2 Motsoaledi to reform private health care. Financial Mail. [2013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7日). 
  544. ^ South Africa. ICAP at Columbia University. [2013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13日). 
  545. ^ The Biggest Hospitals in the World. TheRichest. 2013年1月2日 [2020年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546. ^ 546.0 546.1 546.2 546.3 對抗愛滋,南非經驗告訴我們的事. 商业周刊. 2013年11月24日 [2018年8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9日). 
  547. ^ 547.0 547.1 547.2 南非愛滋病感染人數 首次突破700萬大關. on.cc东网. 2017年8月1日 [2018年9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11日). 
  548. ^ HIV and AIDS estimates (2015). UNAIDS. 2015年 [2020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2月12日). 
  549. ^ South Africa HIV & AIDS Statistics. AVERT. [2013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0月16日). 
  550. ^ HIV & Aids in South Africa. AVERT. [2006年10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0月13日). 
  551. ^ 南非軍中23%士兵感染愛滋病 美國出資幫助治療. 新浪军事. 2005年6月8日 [2012-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4). 
  552. ^ 552.0 552.1 國際愛滋病會議》從否定事實到全力應戰 南非樹立對抗愛滋病典範. 风传媒. 2016年7月18日 [2018年10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10日). 
  553. ^ 非洲:佔全球極貧窮兒童逾半 南非每日53幼童亡. 文汇报. 2017年12月18日 [2019年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17日). 
  554. ^ 40%南非人營養不良:他們缺的不僅僅是營養觀念. 南非华人网. 2017年12月9日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555. ^ Sack SA Health Minister– world's AIDS experts. afrol News. [2006年10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0月18日). 
  556. ^ Situation Analysis. HIV & AIDS and STI Strategic Plan 2007–2011 (PDF). info.gov.za. [2013年6月26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5月30日). 
  557. ^ Zuma announces AIDS reforms. UNPAN. [2010年3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27日). 
  558. ^ 南非發現HIV抗體,愛滋病疫苗研發有望. 关键评论网. 2014年3月5日 [2020年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5日). 
  559. ^ South Africa has excelled in treating HIV – prevention remains a disaster. The Conversation. 2015年12月1日 [2020年2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12日). 

延伸阅读

[编辑]
  • A History of South Africa, Third Edition. Leonard Thomps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年3月1日. 384页. ISBN 0-300-08776-4.
  •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Formulation for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Mission Report, 1991年8月.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IDRC Canada, 1991年. vi, 46 p. Without ISBN
  • Emerging Johannesburg: Perspectives on the Postapartheid City. Richard Tomlinson, et al. 2003年1月1日. 336页. ISBN 0-415-93559-8.
  • Making of Modern South Africa: Conquest, Segregation and Apartheid. Nigel Worden. 2000年7月1日. 194页. ISBN 0-631-21661-8.
  • South Africa: A Narrative History. Frank Welsh. Kodansha America. 1999年2月1日. 606页. ISBN 1-56836-258-7.
  • South Africa in Contemporary Times. Godfrey Mwakikagile. New Africa Press. 2008年2月. 260页. ISBN 978-0-9802587-3-8.
  • The Atlas of Changing South Africa. A. J. Christopher. 2000年10月1日. 216页. ISBN 0-415-21178-6.
  • The Politics of the New South Africa. Heather Deegan. 2000年12月28日. 256页. ISBN 0-582-38227-0.
  • Twentieth-Century South Africa. William Beina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年, 414页, ISBN 0-19-289318-1

外部链接

[编辑]


Template:大英国协 Template:荷兰语联盟 #invoke:NavboxV2 Template:南共体 Template:非洲联盟 Template:环印联盟 Template:Authority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