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国集团
![]() | |
简称 | G77 |
---|---|
成立时间 | 1964年6月15日 |
创始地 | ![]() |
总部 | 日内瓦 |
会员 (2019) | 134国 |
隶属 | ![]() |
轮值主席国 | ![]() |
目标 |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促进其经济利益的论坛 |
网站 | www |
七十七国集团(英语:Group of 77)是一个由134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组织,旨在促进成员的集体经济利益,并增强其联合谈判能力。[1]
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于1964年6月15日,总部设在日内瓦。创始成员国有77个,现已扩展到134个。[2]
1963年在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问题时,73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南斯拉夫、新西兰共同提出一个联合宣言,当时称为七十五国集团。后来肯尼亚、韩国、越南共和国(前南越)加入,新西兰宣布退出。1964年6月15日,77个国家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发表了《日内瓦联合宣言》(又称为《七十七国联合宣言》)[3],提出了关于国际经济关系、贸易与发展的一整套主张。七十七国集团由此成立。七十七国集团不设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或预算,每次联大或贸发会议前该组织都要举行部长会议,以研究对策,统一步调。纽约和日内瓦是七十七国集团两个主要活动中心,在维也纳和罗马等多边外交活动较多的地点均有分支。集团主席由来自亚非拉三大区域的成员国按地区原则轮流担任,任期一年。2023年主席国为古巴[4]。
政策
[编辑]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初期奉行裁军和反对种族隔离的政策,另一个共同立场是支持根除西方主导的经济殖民主义和依赖理论所称的边陲国家现象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七十七国集团“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于1974年联合国大会中获得通过成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七十七国集团最常被批评的问题之一是对国际环境倡议态度消极,因为多数成员国宁愿先重视经济发展与脱贫问题。
成员国
[编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b/G_77.svg/770px-G_77.svg.png)
原则上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前苏联成员)的绝大多数国家不会是七十七国集团成员。新西兰与韩国、墨西哥加入OECD后退出七十七国集团,罗马尼亚与塞浦路斯加入欧盟后退出七十七国集团。以下为七十七国集团官网上的成员国名单[5]。其中73个国家为创始成员国,以打*号标记[3]。
在七十七国集团组织官网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名列正式成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迄今未承认自身为成员国,但是依然例行参加该集团会议。故该组织常以“七十七国集团+中国”(G77+China)名义对外发布宣言及指代该组织。
阿富汗*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安提瓜和巴布达
阿根廷*
巴哈马
巴林
孟加拉国
巴巴多斯
伯利兹
贝宁*
不丹
玻利维亚*
波黑
博茨瓦纳
巴西*
文莱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柬埔寨*
喀麦隆*
佛得角
中非*
乍得*
智利*
中国[注 1]
哥伦比亚*
科摩罗
刚果共和国*
哥斯达黎加*
科特迪瓦
古巴
朝鲜
刚果民主共和国*
吉布提
多米尼克
多米尼加*
厄瓜多尔*
埃及
萨尔瓦多*
赤道几内亚
厄立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
斐济
加蓬*
冈比亚
加纳*
格林纳达
危地马拉*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圭亚那
海地*
洪都拉斯*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伊拉克*
牙买加*
约旦*
肯尼亚*
基里巴斯
科威特*
老挝*
黎巴嫩*
莱索托
利比里亚*
利比亚*
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马里*
马绍尔群岛
毛里塔尼亚*
毛里求斯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蒙古国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缅甸*
纳米比亚
瑙鲁
尼泊尔*
尼加拉瓜*
尼日尔*
尼日利亚*
阿曼
巴基斯坦*
巴拿马*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拉圭*
秘鲁*
菲律宾*
卡塔尔
卢旺达*
圣基茨和尼维斯
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萨摩亚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沙特阿拉伯*
塞内加尔*
塞舌尔
塞拉利昂*
新加坡
所罗门群岛
索马里*
南非
南苏丹
斯里兰卡*
巴勒斯坦国
苏丹*
苏里南
斯威士兰
叙利亚*
塔吉克斯坦
泰国*
东帝汶
多哥*
汤加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突尼斯*
土库曼斯坦
乌干达*
阿联酋*
坦桑尼亚*
乌拉圭*
瓦努阿图
委内瑞拉*
越南*(1964年-1975年由
越南共和国代表)
也门*
赞比亚
津巴布韦
已退出的原成员国
[编辑]打*号的四个原成员国为创始成员国[3]。
新西兰,1963年七十五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前身)成员国,但在1964年正式成立七十七国集团之前就已经退出。
墨西哥*(1964年-1994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后退出。
大韩民国*(1964年-1996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后退出。
南斯拉夫*(1964年-2003年),虽然20世纪90年代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已解体,但仍留在成员国名单中,并注明“不能参与七十七国集团的活动”。2003年从成员国名单中剔除(这一年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名
塞尔维亚和黑山)。
塞浦路斯*(1964年-2004年),加入欧盟后退出。
马耳他(1976年-2004年),加入欧盟后退出。
帕劳(2002年-2004年)
罗马尼亚(1976年-2007年),加入欧盟后退出。
另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About the Group of 77:Aims. [202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4).
- ^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Group of 77. The Group of 77 at the United Nations. [2014-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6).
- ^ 3.0 3.1 3.2 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Group of 77(Geneva, 15 June 1964). 七十七国集团官网. [2014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30日) (英语).
- ^ Chairmanship of the Group of 77 in New York. The Group of 77.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 ^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Group of 77. 七十七国集团官网. [2014年8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7日) (英语).
- ^ 七十七国集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2015年9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7日)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