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班加西

坐标32°05′41″N 20°11′16″E / 32.0947711°N 20.1879106°E / 32.0947711; 20.1879106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2°05′41″N 20°11′16″E / 32.0947711°N 20.1879106°E / 32.0947711; 20.1879106

班加西
بنغازي
班加西的天际线
班加西在利比亚的位置
班加西
班加西
坐标:32°07′N 20°04′E / 32.117°N 20.067°E / 32.117; 20.067
国家 利比亚
班加西区
人口(2011年)
 • 总计631,555人
时区UTC+2
网站www.benghazi.ly

班加西阿拉伯语بنغازي)是位于利比亚北部锡德拉湾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也是该国第二大城市,人口631,555(2011年)。它是2011年革命临时政权利比亚全国委员会的大本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于2011年12月12日宣布把班加西确定为国家经济中心。

公元前525年左右,该地区就存在一个名为Euesperides的希腊殖民地。公元前三世纪,它被搬迁重建为托勒密王朝贝伦尼斯市。贝伦尼斯在罗马治下经济繁荣,公元3世纪后,它取代了昔兰尼和巴尔卡,成为了昔兰尼加的中心。拜占庭时期这座城市逐渐衰落,在阿拉伯人征服前已沦为一个小镇。1911年,意大利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了班加西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其他地区。在意大利的统治下,班加西见证了一段广泛的发展和现代化时期,特别是在1930年代下半叶。二战期间,这座城市多次易手,并遭到严重破坏。战后,班加西重建并成为新独立的利比亚王国的首都。卡扎菲于1969年发动政变后,班加西不再是首都,所有政府机构迁往的黎波里

2011 年2月15日,该城市发生了对卡扎菲政权的起义。起义于2月17日蔓延至东部的贝达托布鲁克艾季达比耶,东部的阿尔玛和西部的津坦扎维耶,要求结束卡扎菲政权。 2011年2月21日反对派在班加西成立了全国过渡委员会。3月19日,当时利比亚军队试图通过攻击班加西取得决定性胜利,但遭到当地抵抗和联合国空军第1973号决议授权保护的法国空军的干预,迫使反抗得以继续,这是第一次利比亚内战的转折点。

班加西仍然是利比亚商业,工业,运输和文化的中心。它继续保持与首都有联系的机构和组织,包括几座国家政府大楼及利比亚国家图书馆。

历史

[编辑]

希腊殖民地

[编辑]
一个出自Euesperides时代班加西的泛雅典娜节双耳细颈陶瓶

在班加西区域之内的古希腊城市创立于公元前525年。当时它名为Euesperides古希腊语Εὐεσπερίδες[1]Hesperis古希腊语Ἑσπερίς)。[2]Euesperides很大可能是昔兰尼或巴尔卡的人所建立,位于一个从海上开放的潟湖边缘。当时,其水深允许小型船舶停泊当地。它的名称归因于附近的土地肥沃,衍生了与赫斯珀里得斯圣园神话的联系。[3]这座古城位于班加西北面的Sbikhat al-Salmani(al-Salmani草沼),今Sidi-Abayd墓园的对面。

这座城市最先被希罗多德提到,描述于巴尔卡的起义和波斯人昔兰尼加的远征。他提到,埃及总督派来的惩罚力量征服了西至Euesperides的昔兰尼加。[4]在这座城市铸造的最古老硬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0年。这些硬币一面印有海豚,另一面印有罗盘草。罗盘草原本是昔兰尼卡贸易的象征,因为它被用作丰富的调味料,以及用药。这些硬币表明,这座城市在公元前5世纪初曾享有自治权,而非直属昔兰尼。硬币上刻有EU(ES)字样,与昔兰尼铸造的硬币有异。

这座城处于一个很恶劣的环境,四周都是敌对部落。历史家修昔底德提到414年在当地发生的围城战,攻城者是利比亚人,可能是纳撒摩涅司人(Nasamones)。Euesperides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人解围:斯巴达将军古利普斯和他的舰队。他正在航向西西里但却被风吹到来利比亚。[5]

有一位昔兰尼国王的命运与这里连起来,就是阿尔克西拉乌斯四世。随着昔兰尼城的人对他不满,他想在这里建立逃生之所。他利用皮提亚竞技会双轮战车的胜利招人移入Euesperides,但这并不可挽救他。大约前440年,他在一场骚扰中逃往了Euesperides,然后他遇刺身亡,于是结束了为期接近200年的Battiadae王朝。

前3世纪中叶托勒密三世与昔兰尼加总督马加斯之女贝伦妮丝结婚后,许多城市被重新命名以纪念这一事件。Euesperides更名为“贝伦尼斯”(Berenice),除了更名也涉及重置。原址的遗弃可能是因为潟湖淤积。新址正是现在班加西市中心的位置。Euesperides这个希腊殖民地从公元前6世纪维持到前3世纪中叶。

罗马时期

[编辑]

城市后来被命名为赫斯珀里得斯,指西方神话中的天堂的守护者。该名称可能还指附近沿海平原低洼地区的绿洲

班加西后来成为一座罗马城市,并繁荣了600年。这座城超越了昔兰尼和巴尔卡,自3世纪起成为了昔兰尼卡的行政中心。642–643年阿拉伯人攻下这里后,它局部被摧毁,沦为一个被宏伟历史遗迹包围的不起眼小村。

在更加繁荣的时候,贝伦尼斯成为了基督教教区。主教之中首位获得深入记载的是阿蒙(Ammon),于大概260年由亚历山大的狄奥尼修斯所撰。主教Dathes出席了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而主教Probatius于394年出席了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会议。[6][7]贝伦尼斯现在被天主教教会列为领衔教区,已经没有常设主教。[8]

奥斯曼统治

[编辑]
1896年在班加西举行的圣纪节庆祝活动中升起了奥斯曼帝国的旗帜。

阿拉伯人征服了利比亚后,贝伦尼斯的名称简化成“Barneeq”。

13世纪,这个小型定居点成为热那亚商人与腹地部落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参与者。16世纪的地图标著了“Marsa ibn Ghazi”。

班加西港口的战略位置很重要,奥斯曼帝国没有忽视它的用处。1578年,土耳其人入侵班加西,并从1711年至1835年受到的黎波里的卡拉曼里王朝统治,然后由奥斯曼帝国直接统治直到1911年。希腊和意大利海绵渔民在城市的沿海工作。1858年以及1874年,班加西发生了鼠疫

意大利殖民统治

[编辑]
班加西利托里奥宫(Littorio Palace)是昔兰尼加议会的所在地

1911年,意大利入侵并夺取了班加西。欧麦尔·穆赫塔尔带领了近半数昔兰尼加的市民反抗意大利。

20世纪30年代,叛乱基本上结束了,总督伊塔洛·巴尔博开始去归化当地人,推出一些和善的政策。昔兰尼加耸起了无数新村落,并附有学校和医疗服务。

另外,逾20000个意大利殖民者来了昔兰尼加定居,多数是在班加西沿岸。1939年意大利人占了班加西人口超过百分之35。因此,昔兰尼加尤其班加西在30年代的后半有很大的经济发展。班加西发展成一个现代城市,有新机场、新铁路站、新水上飞机站、扩建了的码头以及众多设施。原先1940年会有铁路连接班加西和的黎波里,但是到了夏天意大利与英国开战了,所以基础建设的发展停止了。

二战期间

[编辑]

罗盘行动,英军于1941年2月6日从意大利人手中夺取了班加西。

4月4日,轴心国军队在德国非洲军团将军隆美尔率领下重夺了这里。[9]

英国在12月24日进行的十字军行动中再次夺取了班加西,但在1942年1月29日,班加西在隆美尔向埃及推进时又再次易手。

在距离亚历山大港106公里所发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将军率领的英军再次击败了非洲军团,使之转入战略撤退,向西退后,最后一次经过班加西。11月20日,班加西落入了英国第八军,此后一直在英国之手。

1943年8月,美国在班加西的贝尼纳机场派出了178架B-24轰炸机,对普洛耶什蒂炼油设施进行轰炸,以回应意大利敢死队于6月摧毁了一些盟军飞机。

当代班加西

[编辑]

班加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轰炸得损毁严重,后来它利用国内新发现的石油财富进行重建,展现出明朗的现代利比亚。

它成为了塞努西一世领导的昔兰尼加酋长国的首都(1949–1951)。1951年,昔兰尼加与的黎波里塔尼亚和费赞合并,成为独立的利比亚王国,当时班加西和的黎波里都是首都。

塞努西王朝在昔兰尼加得到的支持依然强大

1969年卡扎菲发动政变后,所有政府机构都转为集中在的黎波里,班加西失去了首都的地位。即使伊德里斯国王流亡,君主制被废除,他在昔兰尼加得到的支持依然强大。而且,政府经常对班加西人民做出明显不公或被视为不公的行为,例如于2000年的反政府抗议活动后,拆除了足球俱乐部班加西阿赫利的足球场。[10][11]1986年4月15日,美军轰炸了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列根政府声称是要回应利比亚对美国发动的恐怖袭击,包括十天前的西柏林夜总会爆炸案

2011年革命

[编辑]
反卡扎菲示威,2011年6月7日

2011年,班加西发生反政府示威。2月24日,成立了一个由律师,法官和受尊敬的当地人组成的委员会,在城市内提供管理和公共服务。还建立了由利比亚自由之声运营的两个当地广播电台以及一份报纸。

从2月26日至8月26日,班加西是全国过渡委员会的临时总部。二月底,当地生活正在恢复正常,银行已经恢复营业。当地居民依然持续示威,以表示对首都的黎波里反抗卡扎菲的民众的支持。后卡扎菲倒台。

2012年美国领事馆袭击事件

[编辑]

2012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到125-150人的重度武装枪手进攻,他们来自伊斯兰教法团(Ansar al-Sharia),一个与基地组织关系密切的伊斯兰武装组织,[12]在地方政府底下管理班加西的防务。[13]美国驻利比亚大使约翰·史蒂文斯John Christopher Stevens)与三名外交人员在从晚间到隔天早上的一连串袭击中丧生,另外有十人受伤。

第二次利比亚内战

[编辑]

2014年第二次利比亚内战爆发后,班加西成为了战火中心。隶属国民代表大会利比亚国民军班加西革命者协商会议英语Shura Council of Benghazi Revolutionaries伊斯兰国的利比亚分支,分别控制了城市的不同角落。到了内战的最终阶段,2016年底至2017年中,革命者协商会议剩余控制的市中心以及市中心周遭沿海区Suq Al-Hout和al-Sabri遭到猛烈轰炸。据称伊斯兰国利比亚分支在2017年一月初离开了班加西,而到了7月5日利比亚国民军宣称已铲除市内的革命者协商会议。虽然国民军这样宣称,但是根据接近军方的讯息,仍然有武装人员在Sidi Akribesh阵守与围攻。2017年12月国民军才夺下最后一个军阀据点。

行政区划

[编辑]
班加西省共有32个区。
2001年与2007年之间的班加西省。
2007年起的班加西省。

班加西是利比亚22省的其中一个。它其下有32区。官方的班加西32区如下:[14]


1 Al-Magroon
2 Al-Saahil al-Gharbi
3 Karkoora
4 Gimeenis
5 Suluq
6 Al-Khadhraa
7 Al-Nawagiya
8 Al-Magziha
9 Al-Keesh
10 Garyounis
11 Al-Fuwayhat


12 Al-Berka
13 Bu-Fakhra
14 Jarrutha
15 Al-Quwarsha
16 Bu Atni
17 Benina
18 Al-Kwayfiya
19 Sidi Khalifa
20 Al-Hawari
21 Al-Thawra al-Shabiyah
22 Shuhadaa al-Salawi


23 Madinat Benghazi
24 Sidi Hsayn
25 Al-Sabri
26 Sidi Abayd
27 Al-Salmani
28 Raas Abayda
29 Benghazi al-Jadida
30 Al-Uruba
31 Hay al-Mukhtar
32 Al-Hadaa'iq

地理

[编辑]

气候

[编辑]

班加西是半干旱气候柯本气候分类法)。城市北部为地中海气候,而城市南面则是沙漠性气候。班加西的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暖湿多雨。年均降雨量低于268 mm(10.6英寸)。该市水源来自由大人工河输送的利比亚南部沙漠蓄水层。

班加西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4
(75)
28
(82)
38
(100)
41
(106)
42
(108)
43
(109)
41
(106)
41
(106)
41
(106)
38
(100)
35
(95)
26
(79)
43
(109)
平均高温 °C(°F) 16.7
(62.1)
18.0
(64.4)
20.3
(68.5)
24.7
(76.5)
28.9
(84.0)
31.8
(89.2)
31.7
(89.1)
32.3
(90.1)
30.8
(87.4)
27.8
(82.0)
23.2
(73.8)
18.4
(65.1)
25.4
(77.7)
平均低温 °C(°F) 8.3
(46.9)
8.4
(47.1)
9.5
(49.1)
12.8
(55.0)
16.0
(60.8)
19.2
(66.6)
20.2
(68.4)
20.8
(69.4)
19.4
(66.9)
16.5
(61.7)
13.3
(55.9)
9.9
(49.8)
14.5
(58.1)
历史最低温 °C(°F) 3
(37)
3
(37)
3
(37)
5
(41)
9
(48)
13
(55)
14
(57)
16
(61)
11
(52)
11
(52)
7
(45)
4
(39)
3
(37)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66
(2.6)
41
(1.6)
18
(0.7)
5
(0.2)
3
(0.1)
3
(0.1)
0
(0)
3
(0.1)
3
(0.1)
18
(0.7)
46
(1.8)
64
(2.5)
270
(10.5)
平均降雨天数 12 10 3 1 0 0 0 0 0 3 6 10 45
平均相对湿度(%) 76 73 67 58 55 55 65 67 65 64 70 74 66
月均日照时数 179.8 192.0 232.5 252.0 319.3 327.0 381.3 365.8 288.0 251.1 213.0 167.4 3,169.2
数据来源1:Weltwetter Spiegel Online[15]
数据来源2:BBC Weather[16]

轶闻

[编辑]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于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1963-1965年曾在班加西的军校读书。

交通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tephanus of Byzantium, Ethnica, §E284.19. [202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2. ^ Stephanus of Byzantium, Ethnica, §E282.16. [2021-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3. ^ Ham, Anthony. Libya. Lonely Planet (Melbourne, Victoria, Australia; London, England, United Kingdom). 2002: 156. ISBN 978-0-86442-699-4. 
  4. ^ Herodotus, IV.204.
  5. ^ Economou, Maria. Euesperides: A Devastated Site. Electronic Antiquity: Communicating the Classics (Digital Library and Archives,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August 1993, 1 (4) [6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6. ^ Michel Lequien, Oriens christianus in quatuor Patriarchatus digest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is 1740, Vol. II, coll. 623–626
  7. ^ Pius Bonifacius Gams, Series episcoporum Ecclesiae Catholica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ipzig 1931, p. 462
  8. ^ Annuario Pontificio 2013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2013 ISBN 978-88-209-9070-1), p. 838
  9. ^ Keegan, John. Atlas of World War II.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006, p.62 l.4
  10. ^ McDonnell, Patrick J. Political Football, Benghazi Style – Soccer Club, Fans Found You Don't Mess with Gadhafi. Winnipeg Free Press. 21 May 2011 [13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7). 
  11. ^ Lubin, Gus. An Amazing Story of Resistance From Inside Libya's Soccer League. Business Insider. 18 July 2011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12. ^ Al-Qaeda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
  13. ^ Paul Shemm & Maggie Michael. Libyan witnesses recount organized Benghazi attack. Associated Press. 2012-10-27 [2012-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30). 
  14. ^ [失效链接] Archived copy. [2009-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December 2008). .
  15. ^ Wetter im Detail: Klimadaten. WetterKontor, via Spiegel Online. [18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16. ^ Average Conditions Benghazi, Libya. BBC Weather. [18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