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精神资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精神資本

定义

[编辑]

精神资本(也译为灵命资本或心灵资本,Spiritual Capital)虽属当代社会科学的新概念,但在100年前马克斯·韦伯的著作中己有所论述。目前,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马里兰大学密歇根大学等至少20所大学都在从事有关的研究。

关于精神资本的精确科学定义,目前尚有争议。但有关的学者大体可分为两派,一派注重宗教资本,另一派测重广义的高尚精神追求所产生的资本。具体而言,常用的定义包括:1) 对特定宗教文化的关联程度 (FINKE),2) 参与某宗教传统而产生的影响和力量 (BERGER & HEFRER),3) 给财富和权力带来生命力的东西 (RIMA),4) 对他人正义的信仰程度 (ELDRED),5) 与上帝联结而产生的影响和力量 (Alex LIU),6) 以互动规则形式而存在的无形资产 (LILLAND),7) 精神实践、信仰、组织所产生的影响和力量 (精神资本研究会)。

较为广泛接受的定义为“精神信念、知识和实践所产生的优势和力量” (Dr. Alex LIU 刘永川博士 2007)。

精神资本是超越宗教的概念,虽然各宗教信徒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依据,但都常常使用精神资本这一概念来表述自己属天的财富。比如,基督教徒们常用以下的圣经经节来作为精神资本存在和定义的基础:(1) (圣经 诗歌 十六 5~6) 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2) (圣经 马太福音 六 19~20) 不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蛀、锈蚀,也有贼挖洞偷窃;只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蛀、锈蚀,也没有贼挖洞偷窃。伊斯南教和佛教也有类似的经文基础。

测评和应用

[编辑]

在日常应用和测评咨询方面,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同意精神资本就是人与的联系程度,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认为精神资本是人对于高尚生活目标、或特定理想的追求程度,以及对道德的持守。

许多学者从事了有关精神资本的经验研究,他们的研究证明在常用的4资本(物质资本、智慧资本社会资本、精神资本)中,精神资本被认为最重要,精神资本对于个人生活满意度指数、团体和组织绩效、国家的发展有最极大的影响 (Zohar & Marshall 2004, Ken Eldred 2005, Larry Miller 2006, Ernie Chu 2007, Alex Liu 2007)。

目前比较广为应用的有 Paloutzian 博士和 Ellison 博士的精神财富量度 Spiritual Well-Being Scale 与 Zohar & Marshall 的个人精神资本 SQ 的测评,以及 Alex LIU 刘永川博士的国家和组织层次上的综合指数测评 SCI。

参考文献

[编辑]

Danah Zohar & Ian Marshall Spiritual Capital, 2004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张天富 著 精神资本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Bufford RK, Paloutzian RF & Ellison CW (1991) Norms for the spiritual well-be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Theology, 19, 56-7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