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球岭隧道
刘铭传隧道 | |
---|---|
刘铭传隧道 | |
位置 | 台湾基隆市安乐区嘉仁里崇德路129号 |
坐标 | 25°07′32″N 121°43′55″E / 25.125507°N 121.732036°E |
建成时间 | 清朝光绪16年(1890年) |
官方名称 | 刘铭传隧道 |
类型 | 登录等级: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隧道 |
详细登录资料 |
刘铭传隧道 | |
---|---|
概览 | |
别称 | 旧名为狮球岭隧道 |
地点 | 台湾基隆市安乐区嘉仁里崇德路129号 |
状况 | 为保护隧道内蝙蝠生态,目前只接受立案团体预约导览。导览时段:星期四、五、六、日 9:00-12:00 及14:00-17:00(须于14日前事先预约)。 预约导览细节详见:基隆市文化局官网《“基隆市定古迹刘铭传隧道” 团体预约参观导览申请须知》 |
运营数据 | |
动工于 | 清朝光绪14年(1888年) |
启用于 | 清朝光绪16年(1890年) |
关闭于 | 明治31年(1898年)2月(关闭后做为道路及台车隧道) |
通行类别 | 铁路(1898年2月之后为道路及台车道) |
技术数据 | |
长度 | 235米(771英尺) |
轨距 | 1,067毫米(3英尺6英寸) |
限界宽度 | 3.61~4.60米[1] |
坡度 | 约20‰ |
刘铭传隧道[2],位于台湾基隆市安乐区,公路自强隧道上方处,属于市定古迹。为台湾第一座铁路隧道,亦是目前唯一仅存的清代铁路隧道。
沿革
[编辑]清领时期
[编辑]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设省,在此同时清廷准予设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开始台湾铁路兴建计划。在开工的初期,最先兴建的是由基隆港口经台北到新竹的这一段。位于基隆端的狮球岭隧道工程,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春动工,由刘铭传所属铭军部分兵员兴筑[3],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天才完成,全长235米,洞内共分7段以不同材质堆砌或开凿而成,费时30个月才凿通。
隧道南口拱圈的上方置匾额一幅,有清代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亲题的“旷宇天开”四字,右联:“五千年生面独开,羽毂飙轮,从此康庄通海屿。”、左联:“三百丈岩腰新辟,天梯石栈,居然人力胜神工。”[4],匾额上又刻有“太子少保福建台湾巡抚○○一等男刘建造,钦命浙江○州总镇强勇巴图鲁○监修,光绪岁次己丑仲冬立”落款[注 1]。
日治时期
[编辑]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6月3日,日本攻陷基隆。同月,根据日本技师的实地勘察,发现基隆线铁路起伏不平、急弯陡坡随处可见,于是计划着手改良线路。8月,台湾总督府成立临时台湾铁道队,并进行基隆-台北路线的改良工程,首要便是将狮球岭段及狮球岭隧道进行改线,于是选择在旧线东南一公里处另凿竹仔岭隧道。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3月,竹仔岭隧道完工;同月狮球岭隧道旧线从此废弃,仅通车7年即走入历史。废弃后,不久变成公路隧道(1916年起公路定名为“纵贯道”),成为基隆与八堵间的旱路交通捷径。板车、牛车、商旅等多取道此处,前往八堵基隆河岸渡口,搭乘着平底舢舨,顺着急流下抵台北。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由于该隧道地理位置隐密,因而辟建军事管制区,并将南端隧道出口划为管辖范围。民国四十七年(1958年),八堵油库选择设立此处,由中华民国空军官兵管理八堵油库,中华民国国防部基于安全考量后遂决定封闭隧道,仅留下北端隧道出口30米路段。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经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告指定为台闽地区第三级古迹,隶属于交通建筑,是台湾第一个被列入古迹的铁路建筑物。[2]
1990年~1991年间,基隆市政府委托李干朗教授团队调查研究及测绘本隧道并进行修复[1]。
2002年8月,采原貌修复方式再度进行整修,并在2003年5月完工。基隆市政府与国防部协调,在兼顾中华民国国军油库安全下,于同年12月20日开放民众进入隧道参观。
2009年,因隧道壁体有砖石风化掉落情形,为维护游客安全,基隆市文化局宣布暂停对外开放;2010年7月28日,基隆市政府正式公告更名为“刘铭传隧道”[6]。
2019年9月,经过数年审查、修正、变更设计等等流程,开始进行隧道修复工程,并于2021年12月完成隧道主体修复,后续规划有照明设备及入口意象解说设施等[7][8]。
2023年12月30日,在进行光环境及入口意象型塑计划后,刘铭传隧道再度开放,并采预约导览方式参观。[9][10][11]
建筑概况
[编辑]本隧道长约235米[注 2],日本时代初年经临时台湾铁道队技师之测量高程为74.7米,为基隆至台北间之最高点。隧道南口因土质松软,遇雨崩塌,极为危险,北口则因穿越岩盘,较为稳定[2]。
隧道开工时是自南口与北口两侧同时动工挖凿,但因缺乏近代测量技术,故挖至中央时才发现两端高度相差14呎,为期能顺利开通,再进行修正,故北口之拱顶高度较高。隧道之平面并非直线,而是略成弓形的弧曲线,曲线(弯道)半径约840米。此外,据研究者指出,为能顺利排出洞内积水,洞内之坡度设计约为20‰[1]。
隧道内两边侧壁除了一小段是天然岩壁以外,均用砂岩以“丁顺砌”作成,并从砂岩的侧壁上面开始起拱,拱部的材料有“观音山石”及“红砖”二种。[2]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李干朗研究主持:《狮球岭清代铁路隧道调查研究》,基隆市政府、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1991年4月。(繁体中文)
- ^ 2.0 2.1 2.2 2.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國家文化資產網-劉銘傳隧道.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中文(台湾)).
- ^ 吴小虹. 《重回清代臺北車站——古鐵道和一座謎樣的火車站》. 台北县: 博扬文化. 2006年4月初版一刷: 页93. ISBN 957-0463-75-9 (中文(台湾)).
- ^ 〈山洞已通〉,《申报》,1890年5月20日,大清帝国上海。(繁体中文)
- ^ 《新编台湾铁道史全文译本》上卷,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原著,古育民译,古庭维主编,中华民国(台湾)国家铁道博物馆筹备处出版,台北市,2021年11月1日初版一刷,ISBN 978-986-532-420-9(繁体中文)。
- ^ 台湾第一座铁路隧道刘铭传隧道 只使用7年7个月,记者吴淑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报,2019-7-21(繁体中文)
- ^ 记者杨耀华. 〈劉銘傳隧道 修復開工〉. 中华日报. 2019年9月22日 [2022年10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23日) (中文(台湾)).
- ^ 记者卢贤秀. 〈封閉12年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已修復〉. 自由时报. 2021年12月11日 [2022年10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21日) (中文(台湾)).
- ^ 卢贤秀.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重新開放 採預約導覽方式參觀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23-12-28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30) (中文(台湾)).
- ^ 卢贤秀. 塵封14年 基隆劉銘傳隧道重開放 - 基隆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23-12-29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30) (中文(台湾)).
- ^ 邱瑞杰. 基隆百年古蹟劉銘傳隧道開箱 封閉14年後開放預約參觀. 联合新闻网.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30) (中文(台湾)).
- ^ 12.0 12.1 《臺灣鐵道史》上卷(未定稿). 台北: 台湾总督府铁道部. 1910年9月30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位典藏 [2022年10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21日) (日语).
- ^ 连横. 《臺灣通史》. 1908年~1918年: 卷十九 [2022-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中文(台湾)).
- ^ 《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篇. 中国北京市、上海市. 1987年3月 (中文(中国大陆)).
- ^ 《当代中国的铁道事业》(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中文(中国大陆)).
参考文献
[编辑]- 李干朗研究主持:《狮球岭清代铁路隧道调查研究》,基隆市政府,1991年
- 李干朗研究主持,王以唐协同主持:《狮球岭清代铁路隧道修护工程报告书》,1991年
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台湾大百科全书:狮球岭隧道
- 隆来拍电影 :刘铭传隧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家文化资产网:刘铭传隧道(狮球岭隧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狮球岭清代铁路隧道修护工程报告书
- 基隆市安乐区公所:刘铭传隧道(狮球岭隧道)
- 基隆旅游网:刘铭传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