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题
欢迎打开时间之门!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过规模最庞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广泛的全球性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国组成的同盟国,以及由德国日本意大利军国主义国家所组成的轴心国集团,在战争进展到最为激烈时全世界有近6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这次战争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整整有超过1亿多名军事人员被动员并参与这次军事冲突,并且估计有19亿以上的人口因而被卷入战争之中。主要的参战国纷纷宣布进入总体战状态,几乎将自身国家的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之上,同时也将民用与军用的资源合并以方便统筹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部总计造成将近5,000万至7,200万人因而死亡,占了当时世界总人口(约19亿7千万)3.18%左右的比例,这也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了人类历史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此外根据估计在战争期间导致近13,850亿美元的钱财损失,并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则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坏。

尽管在战争爆发前由于主张军国主义之轴心国集团的举动各地便爆发不少军事冲突,这包括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爆发的殖民地战争、以及中国与日本展开的军事冲突等,但绝大多数学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导致欧洲战场爆发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战火立刻遍及到欧洲、亚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时交战双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后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而宣告结束,由同盟国集团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战争结束后苏联美国分别发展成为超级大国,进而造成之后长达45年的冷战,而为了避免之后爆发这类大规模军事冲突使得世界各国一同成立了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自决风气也促使亚洲与非洲展开许多非殖民化运动,但另一方面欧洲则开始追求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

特色条目

卡廷大屠杀
卡廷大屠杀

卡廷大屠杀,又称“卡廷森林大屠杀”、“卡廷事件”或“卡廷惨案”,是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于1940年4月至5月间对被俘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此次屠杀起源于拉夫连季·贝利亚的关于处决所有波兰军官成员的提议,正式文档于1940年3月5日由包括约瑟夫·斯大林在内的苏共中央政治局签署批准。遇害人数估计约为22,000人,最常见的数字为21,768人。受害者中约8,000人是1939年苏联入侵波兰的战俘,其余则是被指控为“情报人员、宪兵、破坏者、地主、工厂主、牧师及官员”而遭逮捕的平民,其中还包括波兰籍的犹太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鞑靼人白俄罗斯人以及基督教徒穆斯林

军事冲突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纳粹德国。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四行仓库只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因此就将整个战斗展现在了西方世界面前。这进一步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但并没有如蒋中正所希望的那样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实质性的国际支援。四行仓库经过改建后现今仍然存在,部分空间被改为纪念馆用来纪念四行仓库保卫战。

武器装备

74号反坦克手榴弹
74号反坦克手榴弹

74号反坦克手榴弹俗称粘性炸弹,是一款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设计和生产的手榴弹。它是其中一种为英国陆军国土警卫队而开发的反坦克武器。由于英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失去了大量的反坦克炮,它此时便成为一项替代品,以解决反坦克炮数量不足的问题。74号反坦克手榴弹由第一防卫司设计,它内部有一个盛载硝酸甘油的玻璃球,其表面被糊上了强力粘合剂,用以固定于金属外壳上。该手榴弹的设计有几处缺陷。当使用者拉出手榴弹手抦上的针,外壳会一分为二而露出玻璃球,另一支针将启动爆炸机制。使用者然后需要将它放上敌方坦克或其他载具,亦必需用少许力以打破玻璃球。测试时,它不能粘附布满灰尘泥土的坦克。再者如果使用者不小心拉出它手抦上的针的话,玻璃球很容易就会粘上制服。它的主要使用者是国土警卫队,但在北非的英国和英联邦军队亦有使用,在新几内亚战役亦有被澳大利亚陆军采用。法国游击队亦有使用。

海上军舰

无畏号航空母舰
无畏号航空母舰

无畏号航空母舰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为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三号舰。无畏号于1941年开始建造,1943年下水服役,开始参与太平洋战争。战后无畏号退役封存,在朝鲜战争后开始进行SCB-27C改建,又在期间重编为攻击航母,于1954年在大西洋舰队重新服役。稍后无畏号又进行SCB-125现代化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1962年无畏号重编为反潜航母,舷号改为CVS-11,继续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执勤。稍后无畏号参与美国的太空计划,分别担任水星-宇宙神7号双子座3号的救援船。1966年至1969年,无畏号曾三次前往西太平洋,参与越战。无畏号在1974年退役,海军在1981年将无畏号捐赠到纽约作博物馆舰。1986年,无畏号获评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航空武器

B-17轰炸机
B-17轰炸机

B-17轰炸机美国波音美国陆军航空军制造的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美军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轰炸机的生产合约,当时参与竞争还有道格拉斯格伦·L·马丁,最终波音设计的机型胜出,甚至比陆军航空军原先要求的规格更好。B-17的原型机在一次时坠毁令合约取消,但陆军航空军对波音的B-17设计印象深刻并订购了13架,其后陆军航空军恢复全面量产,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种多用途的飞机,除了在美国陆军航空军中作为轰炸机服役及在皇家空军中作炸弹运输机外,其他国家亦有采用。在二次世界大战之中,B-17是美国陆军航空军对德国工业和军事目标进行日间战略轰炸的主力机种。战后因为结构坚固,有不少被使用为森林消防机,直到1980年代美国还有一批B-17消防机在使用。

二战拾遗

二战历史上的今天

同盟国传记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苏联军事领导人,苏联元帅。他于1918年加入红军,后入总参军事学院学习和第1骑兵集团军作战。1939年底的苏芬冬季战争中,他率军突破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间短期担任苏军总参谋长,参与苏军“反侵略计划”的制定。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梅列茨科夫被捕入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与折磨。三个月后他被释放,派往西北方向。曾抵御南下的芬兰军队和夺取德军控制的季赫温,防止列宁格勒被彻底包围。其后两年里,梅列茨科夫多次组织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围困的行动,经历过柳班战役的失败和“火花”行动的成功。列宁格勒解围后,组织了对芬兰军队的进攻,迫使芬兰退出战争。1945年在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攻势中歼灭位于北极圈中的德军,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8月,梅列茨科夫指挥远东第1方面军参加八月风暴行动,迅速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主力,获得了苏联最高军事荣誉-胜利勋章

轴心国传记

山本五十六,旧名为“高野五十六”,大日本帝国海军军人,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担任大日本帝国海军的指挥高层以及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最高司令长官,生前军衔最高达到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军中历任重要职位,进行了多项重大变更与改革,尤其是亲手组建了日本海军航空兵部队。在太平洋战争早期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并策划或指挥了数次关键性的战役,例如攻击美国海军基地的珍珠港事件以及中途岛战役。山本在搭乘飞机前往所罗门群岛前线阵地视察的路上遭美军P-38闪电式战斗机拦截,座机被击落。山本之死对瑜仍在作战的日本军队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

二战分类

分类拼图
分类拼图

其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