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社会运动
社会科学主题: 社会 · 社会学 · 艺术 · 人类学 · 文化 · 经济学 · 教育 · 地理 · 历史 · 人权 · 歧视 · 身心障碍 · 互联网 · 法律 · 哲学 · 社会运动 · LGBT · 女性主义 · 自由主义 · 无政府主义
社会运动社会运动(英语:Social movement)是由个体或社会群体松散组织为了实现推动、执行、抵制、阻止或撤消社会变革变化,而用体制外的策略,来改变现有体制的一种政治现象行动与集体。社会运动被描述为“组织结构和战略,这些结构和战略可能使被压迫人口能够提出有效的挑战,并抵抗更强大和更有优势的精英”。某些观点认为,非营利机构等非政府组织,有其社会责任存在,单单有着善意,不代表这组织能负起社会责任,而近来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责任的关注也在增加。 精选条目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由新民会发起,向日本帝国议会争取在台湾设置自治议会的政治运动;该运动是台湾对日本统治从武力反抗转为近代式政治运动的转捩点,也是日治时期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政治运动。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废运动。 林呈禄认为撤废《六三法》无异于接受当局的内地延长主义政策,有损于台湾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受其主张影响,运动的方向遂由撤废《六三法》转为设置台湾议会的诉求;基于日本立宪政治的精神,应设置台湾议会,将台湾总督府的立法权交归还民众。 从1921年1月30日第一次向帝国议会提出《台湾议会设置请愿书》、由林献堂领衔、旅日与在台民众178人联名签署起,到1934年9月2日决议停止为止,运动共历时13年,期间提出请愿15次。最初的参与者以东京的台湾留学生为主。至第三次请愿运动筹备时,成立了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从而被台湾总督田健治郎以影响社会治安为由禁止,酿成治警事件。其后,运动得到了日本舆论的支持与台湾民众的同情,参与人数迈向高峰。不过在1931年台湾民众党被迫解散后,由于失去支持团体,加上法西斯主义的压制,运动在1934年正式宣布中止。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除了对台湾民众建立法治的观念和确立对宪政精神的追求,也影响了日本政府在1935年使州、市、街、莊议员半数改由民选,成为台湾地方自治的开始。 精选传记梁天琦(英语:Edward Leung Tin-kei,1991年6月2日—)是香港本土派政治人物、社会运动者、本土民主前线前发言人。他曾主张推动香港独立运动,并提出“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等口号。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生,父亲是香港人,母亲当时户籍为武汉市。1岁时他随同母亲移居香港定居,先后就读天主教崇德英文书院、元朗公立中学校友会邓兆棠中学、香港大学哲学系、副修政治及公共行政。 2016年1月,梁天琦代表本土民主前线,参加香港立法会新界东地方选区补选。同年2月,他因参与旺角鱼蛋革命遭到逮捕,但也提升个人声望。最后在该次补选中,他以66,524张选票落选,支持度15.3%。这次选举鼓舞本土派参选同年9月的香港立法会选举,但导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要求参选者签署确认书。对此,梁天琦签署确认书,表示放弃香港独立运动的政治立场。然而选举主任认定其并未放弃原先的主张,最终取消参加选举的资格。2018年6月,他因为在旺角革命期间,于亚皆老街的袭警罪与参与暴动罪成立,被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判处6年有期徒刑。 社会运动分类相关主题维基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