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拜占庭帝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罗马帝国
Imperium Romanum
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

展示拜占庭帝国疆域变化的动态图片

东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是罗马帝国于公元286年实行东西分治后,于原帝国东部(相对于西部的西罗马帝国)分离出的政权;其被当时的西欧世界视为有别于古罗马的新政权,故其灭亡后西欧学界普遍称之为拜占庭帝国。然而其国祚一千余年期间仍自称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转写:Basileía Rhōmaíōn)、公民皆自认为罗马人(中古希腊语Ῥωμαῖοι转写:Rhōmaîoi),而非“拜占庭人”或“希腊人”。帝国位于欧洲东南部,领土曾包括三大洲的亚洲西部非洲北部,是古典时代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时期称其为lǐn

关于帝国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东罗马帝国虽然文化上有变化,但名义上就是原罗马帝国存续下来的政权。主流观点之一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东罗马帝国开始的标志。另一主流观点认为,395年最后一位统治整个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的去世,标志东罗马帝国的开始。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分治)为东罗马帝国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东罗马帝国起始的标志。 (阅读全文……

特色条目

拜占庭-奥斯曼战争奥斯曼土耳其人与拜占庭罗马人的一连串军事冲突,导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及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拜占庭帝国在1204年失去了君士坦丁堡后,国内陷入分裂及混乱。罗姆苏丹国乘虚而入,吞并小亚细亚西部的地区,直至尼西亚帝国将塞尔柱土耳其人击退。1261年,尼西亚帝国在拉丁帝国手中重夺君士坦丁堡。不过,受到敌对国家伊庇鲁斯专制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威胁,拜占庭帝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依然不稳,加上罗姆苏丹国(拜占庭帝国在亚洲的对手)的势力减弱,拜占庭帝国将在小亚细亚的军队转移到欧洲,以维持拜占庭帝国对色雷斯的控制。罗姆苏丹国的威胁减弱对拜占庭帝国来说并非幸事,狂热的回教徒要拜占庭帝国付出代价来建立他们的势力范围。许多安纳托利亚贝伊参与对拜占庭帝国及塞尔柱帝国地区的征服,当中又以奥斯曼一世的势力对尼西亚帝国及君士坦丁堡最具威胁。1299年,奥斯曼一世在确立了势力后自称贝伊,其势力范围被称为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一世建立了奥斯曼帝国的五十年内,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的势力消逝。约1380年,奥斯曼人得到拜占庭帝国控制的色雷斯地区。至1400年,曾经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只不过是一个摩里亚采邑的综合体,掌控一些爱琴海岛屿及首都附近的小块土地。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战役、1402年的帖木儿入侵及1444年的瓦尔纳战役使拜占庭帝国仍得以苟延残喘,直至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陷落。奥斯曼帝国的胜利使她成为地中海东部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相关人物

弗拉维·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常被称为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丁大帝,或圣君士坦丁,罗马帝国皇帝,306年至337年在位。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宗教的罗马皇帝,在313年与李锡尼共同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在帝国辖境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

君士坦丁在内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李锡尼,巩固皇位。统治期间,他对法兰克人阿拉曼人西哥特人萨尔马提亚人的战役均取得胜利,并成功夺回在前一个世纪丧失的达基亚地区。他在拜占庭建立新皇宫,并将之命名为新罗马,但人们为尊君士坦丁之名,将此地称作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此后一千年均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因此君士坦丁也被认为是拜占庭帝国的创立者。

君士坦丁制定的一些民法影响深厚。他创建的法律规定某些职业(如屠夫面包师)为世袭职业。他还颁布一道法令禁止佃农离开租种的土地,亦即是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那块土地上。这道法令和类似的法律为奠定中世纪整个欧洲的奴隶社会结构起到了基础作用。

主题

相关专题

刷新服务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