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德宫
25°02′45.31″N 121°30′12.33″E / 25.0459194°N 121.5034250°E
台北市艋舺助顺将军庙(晋德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万华区康定路13号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主神 | 助顺将军 |
例祭 | 农历10月1日至6日 助顺将军爷圣诞千秋祭典(将军盛典) |
遗产指定 | 直辖市定古迹 |
建立时间 | 大清同治元年(1862年)创建 |
地图 | |
台北市助顺将军庙(晋德宫) | |
---|---|
位置 | 台北市万华区康定路13号 |
官方名称 | 台北市助顺将军庙(晋德宫)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寺庙 |
评定时间 | 2006年7月5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台北晋德宫又名“艋舺助顺将军庙”,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现为直辖市定古迹[1],建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由经营捷成商行的建材商人郑扁捐赠石灰建材及“洪、吴、黄、李”姓等地方家族士绅共同起造,为主祀助顺将军的庙宇,也是西门町当地的地方公庙。
此处地名称为‘河沟头’(西门町后街一带),分别为河沟头角、竹巷尾庄、鸡母厝仔。
由于紧邻著淡水河,当时有尚有河沟连结,位处水路交通地点。也同时是黑道教父、黑道仲裁者许海清的年少发迹地。
此外,该庙宇的组织型态为管理委员会制。
历史
[编辑]- 清治时期乾隆三十年(1765年)助顺将军渡台,建草寮奉祀
- 同治元年(1862年)建庙
- 日治时期大正八年(1919年)至十年间重修。
- 因政府要在原庙址兴建派出所,因此由洪振禄于大正八年向台北仁济院购地重建。当时适逢艋舺低地填土计画(大正三年至六年,大正八年完成都市重划),因此并无所谓拆除三川殿一事。
- 2006年7月5日台北市政府公告指定“台北市助顺将军庙(晋德宫)”为市定古迹[2]。
祀神
[编辑]闽南泉州晋江地区的王爷神,也是读书人和生意人的守护神。其由来一说是南宋末年抗元而牺牲的黄姓忠臣烈士;另一说为明末清初反清复明的名臣黄道周。
建筑
[编辑]正殿为歇山重檐屋顶建筑,台北市内现存木结构歇山重檐屋顶建筑仅有晋德宫、大龙峒保安宫、艋舺龙山寺、台北孔子庙及临济护国禅寺。
晋德宫仅有正殿,并无三川殿。以正殿建设格局能达到歇山重檐屋顶之等级,代表当时信众的经济能力不差,也应对建庙规模会有较高的期许,不会以仅建造单殿庙宇就能满足;以此推估晋德宫建庙之初应该会有台湾一般庙宇常见的格式,也就是包含了三川殿。若假设晋德宫三川殿存在的这个前提成立的情况下,三川殿位置应是在现今康定路上,推估是因拓宽康定路而拆毁三川殿,在1911年(明治44年)的地图中[3],即显示计划道路画在将军庙图示上。
在1922年(大正11年)的地图中[4],康定路已存在,在1914年(大正3年)的地图中[5],康定路尚是画成虚线的计划道路,当时主要是靠将军庙街为交道要道,若前殿存在的话,估计前殿应是在这段期间内被拆除。
对场作
[编辑]1921年(大正10年),大木匠师陈田,与来自惠安的溪底大木匠师王维允,采木结构左右对场作,龙边由王维允承造,虎边由陈田作。
庆典
[编辑]祭典日期则是每年的农历10月1日到10月6日。
农历10月1日-迎请客神参典 台北关渡宫(关渡妈祖) 艋舺青山宫(青山王)
农历10月2日-恭迎助顺将军爷出巡平安绕境
农历10月3日-恭祝助顺将军爷圣诞千秋 祝寿活动
农历10月6日-恭送客神回驾、掷选新科头家炉主
农历10月1日~10月6日-恭祝助顺将军圣诞做戏六天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台北市民政局编,《台北市寺庙概览》,1994年,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 ^ 台北市助顺将军庙(晋德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 飞行机スケッチ最新台北市街鸟目全图,岩桥章山,明治四十四年
- ^ 改正町名臺北市街圖,尾坂賴二,大正11年. [201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 ^ 台北新高堂书店台北市街图,大正三年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