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基督长老教会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 | |
---|---|
台北幸町教会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 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3号 |
坐标 | 25°02′36″N 121°31′10″E / 25.043435°N 121.519397°E |
建成时间 | 大正5年(1916年) |
官方名称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教堂 |
评定时间 | 1998年5月4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礼拜堂 | |
---|---|
基本信息 | |
国家 | 中华民国(台湾) |
位置 | 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3号 |
宗教 | 基督新教归正宗长老会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
领导 | 黄春生牧师 |
官方网站 | www |
建筑详情 | |
建筑师 | 井手薰 |
建筑类型 | 哥德复兴式建筑 |
奠基 | 1915年2月28日 |
竣工 | 1916年6月28日 |
地图 |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教会,通称济南教会、济南基督长老教会,原名台北幸町教会,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的长老会教堂,因位处博爱特区一带的济南路而得名。其由台北日本基督教会于1916年兴建落成,战后移交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管理,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另有“台北国语礼拜堂”共用此教堂。[1]
历史
[编辑]台湾日治时期
[编辑]大清帝国于《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后,日本基督教新教各教派陆续来台,但以在台日本人为主要对象,日本基督教以不分教派的“基督信徒一致会”展开对台湾各地的宣教。
1895年,日本基督教传道局第10回大会承认台湾传道开始案,派遣日本基督教会的河合龟辅牧师于1896年5月27日来到台北宣教,开始借用“艋舺教会”聚会,并曾迁移数次聚会场地。同年9月,河合龟辅获得基督徒富商李春生与加拿大长老会马偕牧师帮助,在新起街(现西门町汉中街)民宅开始有固定聚会场所。11月日本基督教会大会派遣传道局长大仪见元一郎来台视察,该月22日协议决定正式成立“台北日本基督教会”,由河合龟辅牧师担任第一任牧师。1897年,因信徒日增而集会空间不足,信徒倡议兴建会堂,先得李春生捐献西门街外三丁目约三百坪土地及二千圆日币,加上信徒所献共募四千四百余圆。1899年开工,隔年2月10日竣工并举行献堂感恩礼拜。
1907年,原有聚会场所不足使用,2月24日河合龟辅召开信徒大会,决筹募五万圆并卖掉新起街旧会堂,重新兴建更大的礼拜堂。由教会长老时任总督府土木局长长尾半平担任建堂委员长筹募资金。1912年大谷虞任第二任牧师,奔走全台讲道募款,经过约八年募款达到预定目标。礼拜堂位于幸町,由总督府营缮课技师井手薰设计,于1915年2月28日开工兴建;经过一年四个月,于1916年6月28日竣工,便是今日的济南教会。总计花费四万八千七百余圆,产权登记在日本教会名下。
1933年,时任牧师上与二郎为扩大向台湾人布教,决定在大稻埕以日语传道,称为太平町传道所。两年后改称为“台北日本基督教会太平町教会”。
1937年5月台北日本基督教会改名为“台北幸町教会”,同年卢沟桥事件后,日本政府发起“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来强制基督教支持其政策,军国主义、天皇崇拜、神道教结合下的皇民化运动更在太平洋战争后加速推行,教会和传道人受到严密监视,礼拜中必须用日语讲道、唱日本国歌、行“国民礼仪”(遥拜日本皇宫),教会学校师生更被迫到神社参拜,教会所属学校和医院逐一被控制、被接收、或被迫关闭。由于英国、加拿大宣教师在1940年被遣返回国,台湾教会被迫全面“自立”,却无法跳脱台湾总督府的控制。1943年2月25日台湾基督长老教会被迫在彰化成立“总会”,1944年4月29日更和其他教派一起被纳入在台北幸町教会成立的“日本基督教台湾教团”,此后台北幸町教会成为隐晦形式的国家教堂。日本基督教台湾教团直到1945年10月2日才宣布解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编辑]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胜利,八月日本投降,台北幸町教会改名为济南街教会。日本人信徒陆续返国,当时其他各地日本教会聚会都没有人,大家由各地聚集到台北幸町教会,济南教会成为在台日人信徒最后唯一集会点。
1946年10月,上与二郎牧师将幸町教会、太平町教会所有会籍移交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北部大会;由台籍牧师郭和烈担任济南街教会第一任牧师。上与二郎曾领导全台教会,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上与二郎虽被遣返日本,他心中仍认为将来仍会再返台牧会(他认为五年后日本必重新夺回台湾,届时向政府要回教产比较快);因而虽将济南教会所有信徒会籍移交给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却没有将济南教会产权交给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北部大会,而交给台北市政府,被国有财产局收归国有。
郭和烈接任后,日籍会友都被遣送回日,因此将以台籍会友为主的子会太平町教会迁回母堂,加上附近台大医学院的教授与学生会友,人数逐渐增加。隔年协助教会青年董大成、林宗义、林国煌等人发起组织台湾教会青年团契,在战后,除了快速回复各项事工及收复教产之事宜外,也促成原本各自分立的南北两大会于1951年3月7日合一,在七星中会双连教会成立“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
1949年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战败,超过150万的中国大陆人士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因为有为数众多的宣教师转进台湾,而台湾各地原有之教会均以台语传道,范诵尧、唐守谦及李钟贤静等基督徒在台北市发起组设国语礼拜聚会。国语礼拜聚会最初借用许昌街青年会会议所,参加礼拜者日有增多,几至无法容纳。当时台北市市长游弥坚亦为参加国语礼拜之基督徒,乃要求“济南街基督长老教会”与国语礼拜堂共用教堂聚会。后来国语礼拜堂人数渐增,1957年时因感寄人篱下之不便,遂兴建堂之议,决议迁至公馆位于罗斯福路三段的“联谊英语长老教会”在该地合建教堂,于1963年完成。为表示国语部和英语部会友互守诚信,名之为“信友堂”,更于1989年扩建,成为今日地上五层、地下二层的中华基督教长老会台北信友堂。而不愿迁移至公馆的信徒继续延续国语礼拜堂的聚会迄今,两教会约定,礼拜日上午九点半至十点半为台语礼拜,十点半以后为国语礼拜。今日则为上午九点为台语礼拜,十一点为国语礼拜。
1972年政府发布“国有财产赠与寺庙教堂办法”,济南教会土地按城市规划被列为学校用地。1975年4月5日蒋介石过世后,1975年4月26日召开的中华民国基督教追思故总统蒋公筹备会议中,通过了台湾信义会灵光堂张力长老的主张,推动全国教会共同兴建“圣介石堂”之提案,此案议决同意并交由中华民国基督教会协会常务理事会研办。基于诸多的历史情感,党国基督徒倡议在济南长老教会现址上建一座“中正纪念礼拜堂”,据说也获得了宋美龄的同意。对许多党国基督徒而言,他们对济南教堂有诸多特殊的情感与记忆,加上紧邻总统府和中正纪念堂,选济南教堂打造一个“国家教会”,更可作为一种“新”的象征来取代日本时代以来“旧”的象征。结果,却被当时担任总统的李登辉否决了,将这座古老的历史性教堂列为古迹,基督徒的“中正纪念礼拜堂”大计就此告吹,同时象征台湾基督教“护教反共时期”的结束。[2]
解严之后
[编辑]1990年代解严之后。当时的国语礼拜堂董事长林丕鸿表示:国语礼拜堂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济南路教会,共同使用一个礼拜堂,已近三十多年,于各自教务的发展,彼此间常感不便,解决之道,惟有设法扩建,分堂聚会,始能满足双方之需要,中华民国基督教会协会总干事康竣璧先生,为协助进行扩建,多方奔走,希望能就礼拜堂现址,改建为十二层大楼,使国语礼拜堂与济南路长老教会,各有其自己之聚会场所,所余楼层则供基督教团体集会及各项活动之用。[3] 此项提议遭长老教会拒绝。1998年5月4日台北市政府公告济南基督长老教会为直辖市市定古迹,解除学校用地名目。
中华民国内政部于2005年推动修正《土地法》,包括济南长老教会、北投普济寺、鹿港城隍庙、新竹城隍庙等极具历史、宗教意义的寺庙、教堂,将可依法由政府将目前使用的国有地转赠给这些使用的寺庙与教堂。长老教会济南教会产权得以恢复,并与国语礼拜堂和好,出具声明书确认建筑物为济南教会管理、维护,2006年12月29日教会产权登记完成。2008年,周边的违建户收回,改建为主日学教室。
2008年济南教会开始修建被白蚁蛀蚀的屋顶,礼拜地点改至台大校友会馆4楼。2009年4月5日礼拜堂建筑外观整理与屋顶修缮完成,为屋顶外铺铜瓦、内铺台湾桧木。由于济南教会近年空间不敷使用,遂决定将日本时代所兴建的主日学教室(市定古迹)予以修缮,并在牧师馆原址兴建宣教中心。邀请著名建筑师张哲夫设计、监造,福住建设公司营造,由于古迹园区容积率的限制,只能兴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的建筑。由于大礼拜堂及主日学教室被定为古迹,为了要开挖地下室及保留主日学教室全栋,将主日学教室的古迹建筑平移24米至济南路一侧,并在原址向下挖掘连续壁、补强地基作业后,再将古迹迁回原址修复。完成后,主日学教室将恢复主日学师生使用,宣教中心地下一楼绿园中庭可供教友静思默想,并设置容纳二百人的副堂。于2017年2月12日举行开工感恩礼拜,2018年9月9日举行宣教中心上梁感恩礼拜,于2020年竣工,9月20日举行感恩礼拜。目前,台北济南教会主日第二场礼拜(华语)在十一点于小礼拜堂举行,香港人崇拜(粤语)下午二点于小礼拜堂举行。[4][5]
历任牧师
[编辑]任期 | 姓名 | 职称 | 上任日期 | 离任日期 | 备注 |
---|---|---|---|---|---|
第一任 | 河合龟辅 | 牧师 | 1896年5月 | 1912年1月 | 日本山形县人,明治学院大学神学院毕业。
上任前任职于日本赤坂、印旛教会。 离任后任职于日本北九州户畑、若松、八幡等教会。 |
第二任 | 大谷虞 | 牧师 | 1912年1月 | 1916年1月 | 日本高知县人,明治学院大学神学院毕业。
曾受邀任职东京神学社教授(今东京神学大学前身)。 上任前任职于日本上田、广岛、京都、神户、富士见町教会。 离任后任职于中国上海、日本山口教会等教会。 |
第三任 | 光小太郎 | 牧师 | 1917年1月 | 1918年1月 | 日本人,离任后任职于日本鹿儿岛、东京等教会。 |
第四任 | 上与二郎 | 牧师 | 1918年5月 | 1947年5月 | 日本鹿儿岛县人,东京神学院毕业(今东京神学大学)。
上任前任职于日本鹿儿岛、台北太平町(今大稻埕教会)教会。 离任后任职于日本千岁教会。 |
子岛友熊 | 副牧师 | 1921年4月 | 缺 | 日本人,明治学院大学神学院毕业。
上任前任职于日本日川、佐渡、国川、原田、有田町教会。 离任后任职于台中教会。 | |
第五任 | 郭和烈 | 牧师 | 1947年4月 | 1952年8月 | 第一位台籍牧师,日本东京神学大学毕业、美国费城威斯敏斯德神学大学进修。
上任前任职于头城、三重埔、中坜教会、台北神学校董事(今台湾神学院)。 |
第六任 | 吴天命 | 牧师 | 1953年1月 | 1960年1月 | 桃园县人,日本明治学院大学神学院毕业。
上任前任职于台北神学校代理院长(今台湾神学院)、奎府町、北投、艋舺、汐止教会。 任职期间任圣经学院董事,1960年1月6日因车祸而逝世。 |
第七任 | 许鸿谟 | 牧师 | 1961年1月 | 1972年1月 | |
第八任 | 翁修恭 | 主任牧师 | 1973年8月 | 1994年7月 | 1995年8月至1996年7月任暂代牧师,1997年3月按立为荣誉牧师,2017年8月逝世。 |
庄嘉信 | 副牧师(关怀教育) | 1991年6月 | 1994年6月 | ||
第九任 | 王南杰 | 牧师 | 1997年1月 | 1998年6月 | |
第十任 | 萧文政 | 主任牧师 | 2000年10月 | 2004年9月 | |
王怡方 | 副牧师(教育) | 2002年8月 | 2006年7月 | ||
苏慧瑛 | 副牧师(教育) | 2002年8月 | 2005年7月 |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间为受托牧师 | |
第十一任 | 王怡方 | 主任牧师 | 2007年8月 | 2012年12月 | |
苏慧瑛 | 副牧师(教育) | 2007年10月 | 2012年7月 | ||
第十二任 | 黄春生 | 主任牧师 | 2015年9月 | 现任 | 原任台北中会重新教会牧师,马偕纪念医院第十六届董事长,七星中会第七十届议长 |
林吟洋 | 副牧师(关怀) | 2015年11月 | 2024年3月 | 曾任七星中会济南教会执事、长老,2011年8月受聘为传道,2015年11月封牧,于2024年3月31日退任 | |
陈良智 | 副牧师(教育) | 2016年12月 | 2022年2月 | 转任七星中会汐止教会牧师 | |
郑仰恩 | 副牧师(神学与教育) | 2022年8月 | 现任 | 台湾神学院历史神学退休教授 | |
赵河英(조하영) | 宣教牧师 | 2019年12月 | 韩国基督长老会(PROK)首尔北中会宣教师 | ||
朴根英(박근영) |
设计
[编辑]济南基督长老教会因为其宗教性,其特色与井手薰其他作品略有不同。外观方面,井手薰采用哥特式建筑的小尖塔、塔楼,夸张线条设计,石雕百叶窗。其中唭哩岸石所砌成的拱门,尤为特色。不过在另一方面,用清水砖刻意造成的红砖裸露与仍由唭哩岸石搭配的丁挂外表,则又较为接近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砖造小教堂风格。除此,接连于该教堂后方的主日学教室,也一并采砖造的欧风平房建筑。另外,该教堂坐东朝西,西侧仍配置基督新教教堂特有的几何型玻璃装饰,内部采钢骨挑高骨架,将木梁架在钢骨衍架上,且在屋顶铺设原木木板与瓦片,呈现了空旷且庄严的传道会场。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濟南長老教會--耶和華建造的房屋. [202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 ^ (參閱《台灣教會公報》第3299期). [2016-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 ^ 台北國語禮拜堂董事長/林丕鴻: 台灣地區宗教簡介:基督教- 國語禮拜堂(宗教輔導─內政部民政司). [201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7).
- ^ 魏莨伊. 濟南教會欲整修 百人「拔河」移古蹟. 联合新闻网. 2017-02-12 [2017-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2).
- ^ 陈燕珩. 台北百年濟南教會 乾坤大挪移. 中时电子报. 2017-03-19 [2017-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参考书目
[编辑]- 庄永明著,《台北老街》,台北市,时报出版社,1991年。
- 绪方武岁著,《台湾大年表》,台湾文化出版社,1943年。
- 李干朗著,《台北市古迹简介》,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1998年。
- 又吉盛清著,《台湾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卫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