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郡
外观
(重定向自河南尹)
历代变更 | |
---|---|
设立 | 先秦 |
使用状况 | 王世充易名 |
秦朝 | 三川郡 |
西汉 | 河南郡 |
新朝 | 河南郡→保忠信 |
东汉 | 河南尹 |
三国 | 河南尹 |
西晋 | 河南郡 |
东晋/十六国 | 河南郡 |
南北朝 | 河南郡 |
隋朝 | 河南郡 |
河南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郡级行政区,旧称三川郡(古土文物作“叁川郡”),又曾改称河南尹,唐朝以后由洛州、河南府所取代,“河南郡”作为行政区划名称走入历史,但仍作为郡望存在。
建置沿革
[编辑]先秦三川郡
[编辑]先秦
[编辑]战国时期韩宣王置三川郡,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辖域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中牟以西的伊、洛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区。
秦代
[编辑]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攻韩,韩献成皋、巩,秦国疆界至大梁,置三川郡,郡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一说治荥阳[1](今荥阳市东北),辖域和韩国的三川郡相当。可考领县有洛阳、河南、荥阳、京、索、阳武、缑氏、卷、巩、新城、启封、成皋、宛陵、新安、宜阳、渑池、陕、梁、平阴。
汉代河南郡
[编辑]西汉
[编辑]- 西汉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三川郡改称河南郡,与河东郡、河内郡合称三河,是西汉京畿范围内的郡级行政区,治所在雒阳。
- 惠帝四年(前191年)析置新城县。
- 汉景帝时期,启封县更名为开封县。
- 元鼎四年(前113年),分新安、宜阳以西设立弘农郡。
- 元始二年(2年)时期,辖有雒阳、荥阳、偃师、京县、平阴、中牟、平县、阳武、河南、缑氏、原武、巩县、谷成、故市、密县、新城、开封、成皋、苑陵,梁县、新郑共计22县。
东汉
[编辑]东汉建立后由于定都雒阳,按原来长安属京兆尹之例而改称河南尹,下属二十一县,划属司隶校尉部,建安十八年(213年),改划属冀州刺史部。
- 建武十五年(39年)河南郡改称河南尹,洛阳改称雒阳。
- 建武二十一年(45年)废故市。
- 永和五年(140年),辖有雒阳、河南、梁县、荥阳、卷县、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苑陵、平阴、谷城、缑氏、巩县、成皋、京县、密县、新城、偃师、新郑、平县共计21县。
魏晋南北朝
[编辑]曹魏时,治所在洛阳。辖有洛阳(旧称雒阳)、巩、河阴(旧称平阴)、成皋、缑氏、新城、偃师、梁、新郑、谷城、陆浑、阳城(旧属颍川郡)、阳翟、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原武共22县。
西晋以后复称河南郡,治所在洛阳。
- 泰始元年(265年),辖有洛阳、巩、河阴、成皋、缑氏、新城、偃师、梁、新郑、谷城、陆浑、阳城、阳翟、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共21县。
- 泰始二年(266年),分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8县置荥阳郡,河南郡辖县减为13县。
- 泰始、咸宁年间(265年-280年),废偃师入洛阳,谷城入河南,增置新安,河南郡辖有洛阳、巩、河阴、成皋、缑氏、新城、偃师、梁、新郑、谷城、陆浑、阳城、阳翟、新安共12县。
- 汉赵河南郡(311年-320年),领县5:洛阳、河南、巩、河阴、新安
- 后赵河南郡(320年-350年)
- 冉魏河南郡(350年-351年)
- 东晋河南郡(351年-352年)
- 前秦河南郡(352年)
- 东晋河南郡(352年-365年)
- 前燕河南郡(364年-370年)
- 前秦河南郡(370年-384年)
- 东晋河南郡(384年-399年)
- 后秦河南郡(399年-416年),领县11:洛阳、河南、巩、缑氏、新城、梁、河阴、陆浑、新安、成皋、阳城
- 东晋、刘宋河南郡(416年-423年),领县11:洛阳、河南、巩、缑氏、新城、梁、河阴、陆浑、东垣、新安、西东垣
- 北魏河南郡(423年-534年),领县:洛阳、河南、缑氏(493年并入洛阳)、新安、东垣、巩、新城、颍阳(467年置,526年改属阳城郡)、堙阳(489年置)、河阴(505年复置)、阳城(520年-525年间置,526年改属阳城郡)
- 东魏、北齐河南郡(534年-577年),领县1:宜迁
- 西魏、北周河南郡(537年-577年),领县:渑池
- 北周、隋朝河南郡(577年-583年),领县1:河南[2]
隋代河南郡
[编辑]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河南郡,河南县直属洛州。大业元年(605年)洛州改称豫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郡,称“河南郡”。领县18:河南、洛阳、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偃师、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缑氏、嵩阳、阳城。郑开明元年(619年),改河南郡为司州,河南郡之名不再作为行政区划名称。[3]
人口
[编辑]行政长官
[编辑]三川守(前249年-前206年)
[编辑]河南守(前205年-前148年)
[编辑]河南太守(前148年-9年)
[编辑]- 司马安。[7]
-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离任。[6]
- 严延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人,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有罪,弃巿。[8]
- 严彭祖,字公子,东海下邳人,汉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离任。[6]
-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离任。[6]
- 毕众,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离任。[6]
- □汉,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离任。[6]
- 甄尊,字少公,京兆尹杜陵人,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出任。[6]
-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汉成帝时在任。[9]
- 宗正,字子泄,京兆尹长安人,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年)出任。[6]
- 徐让,字子张,汉成帝元延元年(前12年)离任。[6]
- 王崇,汉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离任。[6]
- 马况,扶风茂陵人。[10]
- 陈遵,字孟公,京兆尹杜陵人,汉孺子居摄三年(8年)出任,数月免。[11]
河南大尹(9年-14年)
[编辑]保忠信卿(14年-23年)
[编辑]河南太守(23年-25年)
[编辑]河南尹(25年-310年代)
[编辑]-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人,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五年(29年)在任。[14]
-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至七年(31年)在任。[15]
- 张伋,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坐度田不实下狱死。[16]
- 郭唐,汉光武帝建武中在任。[17]
- 宋嵩,京兆长安人。[18]
- 景□。[19]
- 曹祉,济阴人。[14]
- 范迁,字子庐,沛国人,汉明帝永平四年(61年)离任。[20]
- 郭贺,字乔卿,河南雒阳人,汉明帝永平四年(61年)至七年(64年)在任。[18]
- 薛昭,汉明帝永平十三年(70年)下狱死。[20]
-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至汉章帝建初八年(83年)在任。[21]
- 召驯,字伯春,九江寿春人,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至章和二年(88年)在任。[14]
- 蔡嵩,汉和帝初在任。[21]
- 王调,字叔和,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免官。[22]
- 张酺,字孟侯,汝南细阳人,汉和帝永元五年(93年)离任。[21]
- 吕盖,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离任。[23]
- 应顺,字华仲,汝南南顿人,汉和帝时在任。[24]
- 庞奋,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出在任。[25]
- 周畅,字伯持,汝南安城人,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前后在任。[26]
- 邓豹,南阳新野人,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自杀。[27]
- □祉,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前后在任。[28]
- 郭镇,字桓锺,颍川阳翟人,汉顺帝初在任。[29]
- 赵戒,字志伯,蜀郡成都人,汉顺帝时在任。[30]
- 田歆,汉顺帝时在任。[31]
- 崇㠕,下邳人,汉顺帝阳嘉四年(135年)前后在任。[32]
- 梁冀,字伯卓,安定乌氏人,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至六年(141年)在任。[33]
- 梁不疑,安定乌氏人,汉顺帝永和六年(141年)出任。[33]
- 梁胤,安定乌氏人,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伏诛。[34]
- 霍谞,字叔智,魏郡邺人,汉桓帝延熹中在任。[24]
- 杨秉,字叔节,弘农华阴人,汉桓帝延熹三年(159年)出任。[35]
- 刘祐,字伯祖,中山安国人,汉桓帝延熹中在任。[36]
- 邓万世,南阳新野人,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下狱死。[34]
-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出任。[37]
- 房植,甘陵人,汉桓帝时在任。[38]
- 李咸,字元卓,汝南西平人,汉桓帝时在任。[39]
- 杜密,字周甫,颍川阳城人,汉桓帝时在任。[36]
- 冯绲,字鸿卿,巴郡宕渠人,汉桓帝时在任。[40]
- 何豹。[27]
- 杨淮,字伯邳,犍为武阳人。[41]
- 陈导,广陵人。[42]
- 朱野,字子辽,南阳宛人。[22]
-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汉灵帝初在任。[43]
- 刘祐,字伯祖,中山安国人,汉灵帝初在任。[36]
- 赵越,字彦善,河内获嘉人,汉灵帝建宁中守。[44]
-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汉灵帝时在任。[45]
- 李燮,字德公,汉中南郑人,汉灵帝时在任。[46]
- 羊陟,字嗣祖,太山梁父人,汉灵帝时在任。[47]
- 何进,字遂高,南阳宛人,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离任。[48]
- 徐灌,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同年下狱死。[48]
- 何苗,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前后在任。[48]
-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汉灵帝末在任。[49]
- 许相,汉少帝光熹元年(189年)在任,伏诛。[48]
-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汉少帝光熹元年(189年)至汉献帝永汉元年(189年)在任。[37]
- 伍孚,字德瑜,汝南人。[50]
- 朱隽,字公伟,会稽上虞人,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前后在任。[51]
- 杨懿,弘农华阴人,汉献帝初平中在任。[52]
- 骆业,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前后在任。[53]
-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在任。[54]
-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汉献帝建安中领。[55]
-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魏文帝至魏明帝时在任,居官十一年。[56]
-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魏明帝时在任。[57]
- 刘靖,沛国相人,魏明帝时在任。[58]
-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59]
- 庞迪,扶风人,曹魏时在任。[60]
- 李胜,字公昭,南阳人,魏齐王正始九年(248年)离任。[55]
-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魏齐王正始九年(248年)除,未拜。[61]
-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魏齐王嘉平元年(249年)出任。[62]
- 王肃,字子雍,东海郯人,魏齐王至高贵乡公时在任。[63]
- 袁亮,陈郡扶乐人,曹魏时在任。[60]
- 李胤,字宣伯,辽东襄平人,魏元帝咸熙中在任。[64]
-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晋武帝泰始中守。[65]
- 庾纯,字谋甫,颍川鄢陵人,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前后在任。[66]
- 王宏,字正宗,高平人,晋武帝时在任。[67]
- 夏侯和,字义权,谯国谯人,晋武帝咸宁中在任。[55]
- 王恂,字良夫,东海郯人,晋武帝咸宁中在任。[63]
- 王济,字武子,太原晋阳人,晋武帝时除,未拜。[68]
- 任恺,字元褒,乐安博昌人,晋武帝时在任。[69]
- 吕粹,字季悌,东平人,晋武帝时在任。[70]
- 阮炳,字叔文,陈留人,晋武帝时在任。[71]
-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前后在任。[72]
- 杜友,字季子,东郡人。[73]
- 李斌,晋惠帝永平元年(291年)伏诛。[74]
- 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人,晋惠帝元康初在任。[75]
- 华澹,字玄骏,平原高唐人,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年)免官。[76]
- 何攀,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年)免兼。[76]
- □轶,晋惠帝时在任。[77]
- 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人,晋惠帝时在任。[78]
- 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人,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前后在任。[79]
- 王衍,字夷甫,琅邪临沂人,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出任。[80]
- 李含,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被杀。[74]
- 周馥,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前后守。[74]
- 荀组,字大章,颍川颍阴人,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出任。[81]
- 石鲜,字处约,乐陵厌次都乡清明里人,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前以疾辞归乡里[82]。
- 刁协,字玄亮,勃海饶安人,晋怀帝永嘉初除,未拜。[83]
- 潘滔,字汤仲,河南人,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前后在任。[84]
- 刘默,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遇害。[84]
- 华荟,字敬叔,平原高唐人,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出任,遇害。[64]
- 魏浚,濮阳东阿人,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假,七年(313年)遇害。[85]
- 李暅,晋怀帝永嘉末在任。[81]
- 张髦,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遇害。[84]
- 任愔,晋愍帝建兴中在任。[85]
河南太守(311年-495年)
[编辑]- 赵固,汉昭武帝嘉平二年(312年)领,镇洛阳。[86]
- 尹平,前赵昭文帝光初七年(324年)被杀。[87]
- 戴施,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年)出奔。[88]
- 高茂,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出任。[89]
- 冯遵,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前后在任。[90]
- 郭给,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388年)前后在任。[91]
- 杨佺期,弘农华阴人,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前后在任。[91]
- 夏侯宗之,晋孝武帝太元中在任。[92]
- 辛恭靖,陇西狄道人,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城陷被执。[93]
- 慕容筑,后秦文桓帝弘始十一年(409年)前后在任。[94]
- 毛脩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出任,戍洛阳。[95]
- 王涓之,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弃金墉出奔。[96]
- 来崇,北魏太武帝时在任。[97]
- 张□,河内轵人。[98]
河南尹(495年-534年)
[编辑]- 元鉴,字绍达,河南洛阳人,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守。[99]
- 李崇,字继长,小名继伯,顿丘人,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前后在任。[100]
- 李平,字昙定,顿丘人,北魏孝文帝末至北魏宣武帝初在任。[101]
- 杨钧,恒农华阴人。[102]
- 元苌,河南洛阳人,北魏宣武帝时在任。[103]
- 冯聿,字宝兴,长乐信都人,北魏宣武帝时在任。[104]
- 元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北魏宣武帝时在任。[105]
- 李宪,字仲轨,赵郡平棘人,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510年)离任。[106]
- 甄琛,字思伯,中山毋极人,北魏宣武帝时在任。[107]
- 李彦,字次仲,陇西狄道人,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3年)出任。[108]
- 崔休,字惠盛,清河人,北魏宣武帝延昌中行,后即真。[109]
- 邓羡,安定人,北魏孝明帝延昌四年(515年)除,未拜。[110]
- 元昭,小字阿倪,河南洛阳人,北魏孝明帝延昌四年(515年)出任。[111]
- 元世隽,河南洛阳人,北魏孝明帝时在任。[112]
- 元固,字全安,河南洛阳人,行河南尹。[113]
- 元怀,字宣义,河南洛阳人。[114]
- 奚康生,河南洛阳人,北魏孝明帝时在任。[115]
- 高晖,字宣明,勃海蓨人,北魏孝明帝时在任。[116]
-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北魏孝明帝时在任。[117]
- 元融,字永兴,河南洛阳人,北魏孝明帝领。[118]
- 元邵,字子开,河南洛阳人,北魏武泰元年(528年)遇害。[119]
- 李奖,字遵穆,顿丘人,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年)在任。[101]
- 宋翻,字飞乌,广平列人人,北魏孝庄帝永安中在任。[120]
- 杨机,字显略,天水冀人,北魏孝庄帝永安中行。[120]
- 杨昱,字元晷,弘农华阴人。[121]
-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北魏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至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行。[122]
- 元仲景,河南洛阳人,北魏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前后在任。[123]
- 元子思,河南洛阳人,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离任。[123]
河南太守(534年-577年)
[编辑]河南郡守(577年-583年)
[编辑]河南尹(西魏,537年-540年代)
[编辑]河南太守(西魏,540年代-557年)
[编辑]- 梁昕,字元明,安定乌氏人,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年)出任,先后镇大坞、阎韩。[125]
- 魏玄,字僧智,任城人,西魏文帝大统十四年(548年)出任。[124]
- 裴宽,字长宽,河东闻喜人,西魏文帝大统十六年(550年)至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在任,镇孔城(今洛阳市伊川县西)。
河南郡守(北周,557年-577年)
[编辑]河南尹(607年-618年)
[编辑]注释
[编辑]- ^ 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王先谦《汉书补注》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 ^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 ^ 《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汉书·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 ^ 《汉书·卷五十·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 ^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
- ^ 《汉书·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 ^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
- ^ 《汉书·卷九十二·游侠传第六十二》
- ^ 《后汉书·卷十七·冯岑贾列传第七》
- ^ 《后汉书·卷三十七·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 ^ 14.0 14.1 14.2 《后汉书·卷七十九·儒林列传第六十九》
- ^ 《后汉书·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 ^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
- ^ 《后汉书·卷二十一·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 ^ 18.0 18.1 《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 ^ 《郯令景君阙铭》
- ^ 20.0 20.1 《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 ^ 21.0 21.1 21.2 《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 ^ 22.0 22.1 《后汉书·卷四十三·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 ^ 《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 ^ 24.0 24.1 《后汉书·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 ^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 ^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 ^ 27.0 27.1 《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
- ^ 《续汉书·汉书志第二·律历中》
- ^ 《后汉书·卷四十六·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 ^ 《后汉书·卷六十三·李杜列传第五十三》章怀注引谢承书
- ^ 《后汉书·卷五十六·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 ^ 《水经注·卷十六·榖水注》
- ^ 33.0 33.1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 ^ 34.0 34.1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
- ^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 ^ 36.0 36.1 36.2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 ^ 37.0 37.1 《后汉书·卷六十六·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 ^ 《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 ^ 《蔡中郎集·卷六·太尉汝南李公碑》
- ^ 《后汉书·卷三十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 ^ 《司隶校尉杨淮碑》
- ^ 《水经注·卷五·河水五》
- ^ 《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 ^ 《水经注·卷九·清水注》
- ^ 《后汉书·卷六十五·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 ^ 《后汉书·卷六十三·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 ^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 ^ 48.0 48.1 48.2 48.3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
- ^ 《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 ^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裴注引《英雄记》
- ^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 ^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隽列传第六十一》
- ^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 ^ 《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 ^ 55.0 55.1 55.2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
- ^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十二·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
- ^ 《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二十三·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
- ^ 《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 ^ 《三国志·卷二十四·魏书二十四·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 ^ 60.0 60.1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
- ^ 《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 ^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 ^ 63.0 63.1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 ^ 64.0 64.1 《晋书·卷四十四·列传第十四》
- ^ 《晋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
- ^ 《资治通鉴·卷七十九·晋纪一》
- ^ 《晋书·卷九十·列传第六十》
- ^ 《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十二》
- ^ 《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十五》
- ^ 《三国志·卷十六·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裴注引《世语》
- ^ 《三国志·卷十六·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裴注引《杜氏新书》
- ^ 《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晋纪三》
- ^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裴注引《世语》
- ^ 74.0 74.1 74.2 《晋书·卷四·帝纪第四》
- ^ 《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
- ^ 76.0 76.1 《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七》
- ^ 《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六》
- ^ 《晋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五》
- ^ 《资治通鉴·卷八十二·晋纪四》
- ^ 《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
- ^ 81.0 81.1 《晋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九》
- ^ 《晋书·卷039》:颖表请幽州刺史石堪为右司马,以右司马和演代堪,密使演杀浚。《晋城阳简侯石鲜墓志》载:城都王遣荥阳太守和演代鲜,召为和南尹。自表以疾,权驻乡里。永嘉元年,……
- ^ 《晋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 ^ 84.0 84.1 84.2 《晋书·卷五·帝纪第五》
- ^ 85.0 85.1 《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三十三》
- ^ 《资治通鉴·卷八十八·晋纪十》
- ^ 《资治通鉴·卷九十三·晋纪十五》
- ^ 《晋书·卷八·帝纪第八》
- ^ 《晋书·卷一百十四·载记第十四》
- ^ 《晋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四十四》
- ^ 91.0 91.1 《晋书·卷九·帝纪第九》
- ^ 《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 ^ 《晋书·卷十·帝纪第十》
- ^ 《晋书·卷一百十九·载记第十九》
- ^ 《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八》
- ^ 《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
- ^ 《魏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
- ^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张忻墓志
- ^ 《魏书·卷十六·道武七王列传第四》
- ^ 《魏书·卷七下·高祖纪第七下》
- ^ 101.0 101.1 《魏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
- ^ 《周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四》
- ^ 《魏书·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
- ^ 《魏书·卷八十三上·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
-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文宪元公墓志铭
- ^ 《魏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 ^ 《魏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
- ^ 《魏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
- ^ 《魏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七》
- ^ 《魏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
- ^ 《魏书·卷十五·昭成子孙列传第三》
- ^ 《魏书·卷十九中·景穆十二王列传第七中》
-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元公墓志铭
-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侍中太尉公冀州刺史广平王墓铭
- ^ 《魏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
- ^ 《魏书·卷八十三下·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下》
- ^ 《魏书·卷八十九·列传酷吏第七十七》
- ^ 《魏书·卷十九下·景穆十二王列传第七下》
-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侍中司徒公骠骑大将军使持节定州刺史常山文恭王墓志铭并序
- ^ 120.0 120.1 《魏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
- ^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杨昱墓志
- ^ 《魏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
- ^ 123.0 123.1 《魏书·卷十一·废出三帝纪第十一下》
- ^ 124.0 124.1 124.2 《周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五》
- ^ 《周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三十一》
- ^ 《周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六》
- ^ 《周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四》
- ^ 128.0 128.1 《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