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郡
外观
历代变更 | |
---|---|
设置 | 秦朝 |
使用状况 | 江西省吉安市 |
东汉 | 庐陵郡 |
三国 | 庐陵郡 |
西晋 | 庐陵郡 |
南北朝 | 庐陵郡(宋) 庐陵郡(齐) 庐陵郡(梁) 庐陵郡(陈) |
隋朝 | 吉州→庐陵郡(607年) 改称为吉州(622年) |
唐朝 | 吉州→庐陵郡(742年) 改称为吉州(758年) |
庐陵郡是中国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其范围历代均有变化,但核心区域一直在吉泰盆地,大致相当于今吉安市辖境。
建置沿革
[编辑]六朝
[编辑]东汉灵帝末(184-189),扬州刺史刘遵上书请置庐陵郡,初平二年(191),分豫章郡置庐陵郡[1]。建安四年(199),孙策遣孙辅取庐陵郡地,改庐陵县为西昌县,分置诸县。至晋太康年间,下辖十县:西昌、高昌、石阳、巴丘、南野、东昌、遂兴、吉阳、兴平、阳丰,(郡)治西昌。[2]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置江州,庐陵郡改隶江州。后来,庐陵郡移治石阳县,南野县改隶南康郡。[3]
隋唐
[编辑]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吉州为庐陵郡。庐陵郡领四县:庐陵、泰和、安福、新淦。[4]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平林士弘,改庐陵郡为吉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庐陵郡领五县:庐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庐陵郡为吉州。[5]
人口
[编辑]-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庐陵郡有12200户。[2]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庐陵郡有4455户,31271口。[3]
-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庐陵郡有23714户。[4]
-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庐陵郡有37752户,237032口。[5]
行政长官
[编辑]庐陵太守(194年—385年)
[编辑]-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由孙策任命。[6]
- 僮芝,丹杨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自署。[7]
-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离任。[8]
- 步玑,临淮淮阴人,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领,旋为孙吴所杀。[9]
- 孟揖,江夏鄂人,晋惠帝元康中在任。[10]
-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晋怀帝永嘉中领。[11]
- 周嵩,字仲智,汝南安成人,晋元帝时在任。[12]
- 王峤,字开山,太原晋阳人,晋成帝咸和初出任,寻卒官。[13]
- 羊聃,字彭祖,泰山南城人,晋成帝时免官。[14]
- 虞胤,济阳外黄人,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卒官。[15]
- 孔伦,晋成帝咸康中在任。[16]
- 孔启,鲁郡人,东晋时在任。[17]
- 邓遐,字应远,陈郡人,晋孝武帝宁康中追赠。[18]
庐陵相(385年—420年)
[编辑]庐陵内史(420年—424年)
[编辑]庐陵太守(424年—426年)
[编辑]庐陵内史(426年—477年)
[编辑]- 殷琰,陈郡长平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弃郡奔北皖。[19]
- 周朗,字义利,汝南安成人,宋孝武帝时在任。[20]
- 殷损,刘子勋义嘉元年(466年)离任。[21]
- 王僧胤,刘子勋义嘉元年(466年)离任。[21]
- 王道琰,琅邪临沂人,宋后废帝元徽中除,未至郡,卒。[22]
- 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宋后废帝元徽中在任。[23]
庐陵太守(477年—482年)
[编辑]庐陵内史(482年—502年)
[编辑]- 刘灵哲,字文明,平原人,齐武帝永明初在任。[24]
-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齐武帝永明中在任。[25]
- 纪僧真,丹杨建康人,齐东昏侯永元中在任。[26]
- 萧颖孚,兰陵人,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出任,战败而逃。[27]
庐陵太守(502年—509年)
[编辑]庐陵内史(509年—550年代)
[编辑]庐陵太守(550年代—565年)
[编辑]庐陵内史(565年—589年)
[编辑]庐陵郡太守(607年—622年)
[编辑]庐陵郡太守(742年—758年)
[编辑]国主
[编辑]东晋庐陵国(385年—420年)
[编辑]庐陵国(385年—420年)[36][37] | |||||
以淮肥之功封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庐陵郡开国公 | 文靖公 | 谢安 | 385年追封 | |
2 | 庐陵郡开国公 | 谢瑶 | 谢安长子 | ||
3 | 庐陵郡开国公 | 谢该 | 谢瑶子 | ||
4 | 庐陵郡开国公 | 谢承伯 | 谢该弟子 | ||
宋受禅,降封柴桑县开国侯 |
南朝宋庐陵国(420年—424年,426年—477年)
[编辑]庐陵国(420年—424年,426年—477年)丨食邑3000户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庐陵郡王 | 孝献王 | 刘义真 | 420年—424年 | 宋武帝第二子 |
国除,426年复 | |||||
2 | 庐陵郡王 | 昭王 | 刘绍 | 432年—452年 | 刘义真弟子 |
3 | 庐陵郡王 | 恭王 | 刘敬先 | ?—465年 | 刘绍兄子 |
4 | 庐陵郡王 | 刘子舆 | 465年—466年 | 刘绍兄子 | |
5 | 庐陵郡王 | 刘德嗣 | 467年—474年 | 刘绍弟子 | |
6 | 庐陵郡王 | 元王 | 刘暠 | 475年—477年 | 刘义真从父兄孙 |
无子,国除 |
南朝齐庐陵国(482年—494年)
[编辑]庐陵国(482年—494年)丨食邑2000户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庐陵郡王 | 萧子卿 | 482年—494年 | 齐武帝第三子 | |
伏诛,国除 |
南朝齐庐陵国(494年—502年)
[编辑]庐陵国(494年—502年)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庐陵郡王 | 萧宝源 | 494年—502年 | 齐明帝第五子 | |
伏诛,国除 |
南朝梁庐陵国(509年—550年代)
[编辑]庐陵国(509年—550年代)|食邑2000户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庐陵郡王 | 威王 | 萧续 | 509年—547年 | 梁武帝第五子 |
2 | 庐陵嗣王 | 萧应 | 萧续第二子 |
南朝陈庐陵国(565年—589年)
[编辑]庐陵国(565年—589年)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庐陵郡王 | 陈伯仁 | 565年—589年 | 陈文帝第八子 | |
陈亡,国除 |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宋《太平御览》:吉州,南朝雷次宗《豫章记》曰:灵帝末,扬州刺史刘尊上书,请置庐陵、鄱阳二郡。献帝初平二年,始立郡。《太平寰宇记》引《豫章记》但作兴平二年(195)。庐陵郡的设立,目前所见旧志通常称吴置或孙策置,从更接近于东汉的北宋《太平御览》所存南朝雷次宗所记,结合西晋《三国志·刘繇太史慈士燮传》“慈见策曰:又丹杨僮芝自擅庐陵,诈言被诏书为太守。…顷之,遂定豫章。”庐陵郡应在建安四年(199)孙策取得庐陵地之前已经存在。
- ^ 2.0 2.1 《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 ^ 3.0 3.1 《宋书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 ^ 4.0 4.1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 5.0 5.1 《旧唐书 卷四十 志第二十》
- ^ 《三国志 卷四十六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弟一》
- ^ 《三国志 卷五十一 吴书六 宗室传第六》裴注引《江表传》
- ^ 《三国志 卷六十 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
- ^ 《三国志 卷五十二 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 ^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 ^ 《晋书 卷七十六 列传第四十六》
- ^ 《晋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 ^ 《晋书 卷七十五 列传第四十五》
- ^ 《晋书 卷四十九 列传第十九》
- ^ 《晋书 卷九十三 列传第六十三》
- ^ 《隋书 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 ^ 《晋书 卷九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
- ^ 《晋书 卷八十一 列传第五十一》
- ^ 《宋书 卷八十七 列传第四十七》
- ^ 《宋书 卷八十二 列传第四十二》
- ^ 21.0 21.1 《宋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 ^ 《宋书 卷七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 ^ 《南齐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 ^ 《南齐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八》
- ^ 《梁书 卷十四 列传第八》
- ^ 《南齐书 卷五十六 列传第三十七》
- ^ 《梁书 卷十 列传第四》
- ^ 《梁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
- ^ 《周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 ^ 《陈书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六》
- ^ 《陈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五》
- ^ 《陈书 卷五 本纪第五》
- ^ 《隋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五》
- ^ 《唐故宋州刺史清河郡公李府君墓志铭并序》
- ^ 《唐刺史考全编》
- ^ 《晋书 卷九 帝纪第九》
- ^ 《晋书 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
来源
[编辑]- 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七
- 〈政区概况〉,吉安区划地名网(江西区划地名网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