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归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归州唐朝清朝设置的

沿革

[编辑]

武德二年(619年),分夔州秭归县巴东县归州治所在秭归县(今湖北省秭归县),隶夔州总管府。相当于今湖北省秭归县、巴东县、兴山县。武德三年(620年),分秭归县置兴山县。至此,归州领三县:秭归、兴山、巴东。武德七年(624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归州仍隶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归州直属山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年),改归州为巴东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巴东郡为归州,隶荆南节度使。乾元二年(759年),归州改隶夔忠等州都防御使。上元元年(760年),归州还隶荆南节度使。[1]

北宋建隆四年(963年),荆南节度使高继冲归朝,宋得归州。后归州属荆湖北路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归州改属夔州路绍兴五年(1135年),归州复属荆湖北路。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归州复属夔州路淳熙十四年(1187年),归州复属荆湖北路。淳熙十五年(1188年),归州复属夔州路端平三年(1236年),因避大蒙古国南侵,州治迁至江南。德祐元年(1275年),归州降于元朝[2]

至元十二年(1275年),归州隶荆湖等路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归州为归州路,隶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六年(1279年),降归州路为归州,仍直隶湖广等处行中书省[3]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州改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4]

至正十九年(1359年),归州为天完政权所攻陷[5]

甲辰年(1364年),朱元璋陈理,占领归州,隶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废归州,其所领三县改属荆州府夷陵州。洪武十年(1377年),改秭归县为长宁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升长宁县为归州,领兴山县,属荆州府正统九年(1444年),废兴山县。弘治三年(1490年),复置兴山县。嘉靖四十年(1561年),州治迁回江北。隆庆四年(1570年),夷陵州巴东县改属归州。至此,归州领二县:兴山、巴东。[6]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归州。雍正六年(1728年),升归州为直隶州,直隶于湖北省夷陵州长阳县改属归州;裁施州卫恩施县,属归州。至此,归州领四县:兴山、巴东、长阳、恩施。雍正十三年(1735年),降归州直隶州为散州,属宜昌府;兴山、巴东、长阳三县改属宜昌府;恩施县改属施南府[7]

1912年,改归州为归县,直隶于湖北省。1914年,改归县为秭归县[8]

长官

[编辑]
唐朝归州刺史(619年-742年,758年-907年)
宋朝知归州军州事(10世纪-1275年)
元朝归州知州(1275年-1359年)
  • 王秃哥不花
明朝归州知州(1364年-1376年,1380年-1645年)
  • 高良新(洪武时)
  • 龚兴(洪武时)
  • 曾大元(永乐时)
  • 李世安(宣德时)
  • 黄敬(宣德时)
  • 杨胜(景泰时)
  • 张廉(景泰时)
  • 丁毅(景泰时)
  • 包文学(天顺时)
  • 赵琮(天顺时)
  • 凌克温(成化时)
  • 马琛(成化时)
  • 张静(成化时)
  • 高升(成化时)
  • 李政(弘治时)
  • 刘景爵(弘治时)
  • 胡连(弘治时)
  • 熊马(正德时)
  • 叶天爵(正德时)
  • 赵璧(正德时)
  • 方准(正德时)
  • 姚景(嘉靖时)
  • 锺晓(嘉靖时)
  • 赵章(嘉靖时)
  • 江中方(嘉靖时)
  • 莫赞(嘉靖时)
  • 蒙询(嘉靖时)
  • 王锡(嘉靖时)
  • 陈有容(嘉靖时)
  • 江一勺(嘉靖时)
  • 刘棹(嘉靖时)
  • 郑乔(嘉靖时)
  • 吴旦(嘉靖时)
  • 王良用(嘉靖时)
  • 徐大经(隆庆时)
  • 陈琛(隆庆时)
  • 林深(万历时)
  • 杨子龙(万历时)
  • 万邦弼(万历时)
  • 李轩(万历时)
  • 姚纯臣(万历时)
  • 吴守忠(万历时)
  • 蒋立敬(万历时)
  • 孙鹤年(万历时)
  • 叶承椟(万历时)
  • 张尚儒(万历时)
  • 王交如(万历时)
  • 周绪中(万历时)
  • 王光裕(万历时)
  • 张应斗(万历时)
  • 杨奇珍(天启时)
  • 周昌期(天启时)
  • 龚仲泰(崇祯时)
清朝归州知州(1664年-1912年)
  • 曹熙衡(1664年-1668年)
  • 王景阳(康熙时)
  • 李续祖(康熙时)
  • 列通濬(康熙时)
  • 杨显名(康熙时)
  • 陈对扬(康熙时)
  • 魏国璘(康熙时)
  • 蒋兆龙(康熙时)
  • 吴元鳌(康熙时)
  • 武柱国(康熙时)
  • 王克修(雍正时)
  • 陈之缇(雍正时)
  • 胡世仁(雍正时)
  • 郭良昭(雍正时)
  • 邓士灿(雍正时)
  • 王志远(雍正时)
  • 张廷琛(1735年出任)
  • 周珙(1736年出任)
  • 侯世爵(1736年出任)
  • 钱界(1747年出任)
  • 赵泰交(1754年出任)
  • 秦鑅(1762年出任)
  • 王楙(1762年出任)
  • 李南湖(1766年出任)
  • 唐莹(1773年出任)
  • 陆履吉
  • 郭启泰(1774年出任)
  • 嵇承豫(1776年出任)
  • 吴璿(1778年出任)
  • 邱之芬(1780年出任)
  • 保明(1781年出任)
  • 刘鳌(1785年出任)
  • 熊仪东(1789年出任)
  • 曾维道(1790年出任)
  • 王锺岱(1793年出任)
  • 甘立朝(1801年出任)
  • 顾树(1808年出任)
  • 刘清祥(1812年出任)
  • 李炘(1816年出任)
  • 蒋祖暄(1822年出任)
  • 陈志魁(1823年出任)
  • 谢坤(1825年出任)
  • 郑邗霖(1826年出任)
  • 郑济南(1829年出任)
  • 郑伟(1829年出任)
  • 辛如玺(1830年出任)
  • 李会庚(1831年出任)
  • 陆恩绂(1832年出任)
  • 马宏图(1832年出任)
  • 方宗斌(1833年出任)
  • 赵同润(1834年出任)
  • 王毓廉(1835年出任)
  • 董文灿(1836年出任)
  • 周汝骧(1840年出任)
  • 刘万庆(1843年出任)
  • 方长治(1845年出任)
  • 李大根(1848年出任)
  • 刘鸿庚(1848年出任)
  • 何维翰(1849年出任)
  • 书绅(1853年出任)
  • 奎联(1854年出任)
  • 卢慎徽(1857年出任)
  • 邵骏名(1858年出任)
  • 伊勒哈图(1859年出任)
  • 范琨(1859年出任)
  • 姚震云(1860年出任)
  • 崔兰馨(1860年出任)
  • 福惠(1864年出任)
  • 陈乃汝(1866年出任)
  • 余思训(1866年出任)[16]

注释及征引文献

[编辑]
  1.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2.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
  3.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
  4. ^ 《元史·卷四十四·本纪第四十四》
  5. ^ 《元史·卷四十五·本纪第四十五》
  6.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
  7.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8.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9. ^ 《唐刺史考全编》
  10. ^ 《宋史·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三十六》
  11. ^ 《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
  12. ^ 《宋史·卷三百○三·列传第六十二》
  13. ^ 《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
  14. ^ 《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
  15. ^ 《元史·卷八·本纪第八》
  16. ^ 《归州志》1868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