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弥坚
游弥坚 | |
---|---|
政治人物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日治台湾台北县士林辨务署芝兰一堡新里族灣仔庄游厝(今 台北市内湖区) | 1897年10月21日
逝世 | 1971年12月12日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大安区新生南路自宅 | (74岁)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897年-?) 中华民国(?-1971年)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宗教信仰 | 基督教 |
经历
|
游弥坚(1897年10月21日—1971年12月12日),原名游柏,台湾政治人物,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县芝兰一堡湾仔庄游厝(今台北市内湖区宝湖里),中国国民党籍,曾任台北市市长。亲孔宋系。
生平
[编辑]1897年,诞生于芝兰一堡新里族湾仔庄游厝的农家,排行为长。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二都秀篆,系来台第6代裔孙。世代务农,祖父红宽,曾担任地方保正职务。父名石能,字颐康,从事农业外,亦兼营杂货店,母姓林名铫,出身于南港书香家庭。
1910年(13岁)就读松山公学校,1914年(17岁)考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今台北市立大学博爱校区)。毕业后于1918年在国语学校附属公学校担任训导(日本战前教师职阶),同年转往艋舺公学校担任训导。1920年在老松公学校担任教谕2年,1921年再回到松山公学校服务。1923年调升成德学院担任教谕。27岁时赴东京就读日本大学政治经济学科,其后于法国巴黎政治大学政经系毕业。
1927年赴北平,初在印刷厂工作,1929年转赴南京,担任三民中学英文教职,结识军事学家蒋方震(百里),由其推荐入中国国民党,并介绍到中央军官学校任少校政治教官职。蒋氏并为之作媒,于1931年续弦王淑敏女士,为王赓之胞妹。
1932年,担任顾维钧之秘书,并随之赴任驻法大使馆,深获顾氏倚重。公暇之余,进修巴黎大学。1934年冬天,辞职返国,续任兵工署应用化学研究所总务科长;1935年,转职湖南省财政厅视察,兼任湖南大学教授。1937年调任湖南邵阳(宝庆)税务局长;到职后,多所厘革,如取消包税制度,改为直接稽征,税入倍增,因此,调昇财政厅第一科科长。
1939年辞公职,赴香港担任华侨实业公司协理兼缅甸仰光分公司经理;经常往来云南、缅甸、香港间,运补战时物资业务。1941年2月,被推举为台湾革命同盟常务委员。同年底,日军攻占香港,为掩护官员内渡,遂混入难民队伍中;未料于深圳被日军宪兵队拦截,独受审讯,鞭打逼供,酷刑重伤。脱险后,暂住云南昆明;隔年,再移居重庆。
1943年初,受任财政部花纱布管制局总务处长,兼视察室主任及总电台台长3要职。同年5月,奉聘为台湾设计委员会委员,对台湾战后的财经措施,多所献策。
1945年台湾战后,以台湾区财政金融特派员身份,返台办理接收事宜,同年10月17日抵达基隆港。由于内湖乡亲父老,在先前就已从报章获知,群聚码头,热烈欢迎,盛况空前。游弥坚从人群中迅速的找到双亲,急忙趋前,跪泣不已;旁观者,为之动容。返抵内湖故乡时,乡里为他张灯结彩,演戏办桌,举行盛大的欢迎会。
1946年3月,游弥坚接受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派任以中华民国财政部专员并兼任台湾省台北市市长,任内利用职位上便利,套购日产近200幢,并曾以中山北路天理教会之基地赠黄朝琴、大正公园基地及铁路饭店旧址赠李万居、武藤医院赠苏绍为之妻谭素容。[1]1950年卸任。而在1945年游弥坚任台北市市长之时,他邀集当时台湾文化界知名人士集资筹办台湾东方出版社。1946年3月,任台湾省政府委员。同年并兼任国立台湾大学教授、淡江中学董事长兼校长,后又兼任台湾省教育会理事长。同年创立台湾文化协进会,分设文学、音乐、美术三部,延聘艺术界知名人士为委员。
1950年2月5日请辞台北市长获准后,受聘担任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惟仍担任国民大会代表,并推动台湾观光学不遗余力,故有“台湾观光事业之父”之称。1950年受聘任为行政院设计委员,此后调任台湾纸业董事长,并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设计委员、《国语日报》董事长、仁济救济院董事长、世界红卍字会台湾分会会长、中华民国观光事业协会会长等。
1971年12月12日病逝于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97巷28号自宅中,享寿75岁。
家庭
[编辑]- 继配王淑敏,长子并茂(元配所生),次子敬熙,三子宗熙,四子复熙。
参考资料
[编辑]- 张炎宪、庄永明、李筱峰编,《台湾近代名人志(一)》,自立晚报文化出版部1987年出版,ISBN 9575960866
前任: 黄朝琴 |
台北市市长 1946年3月1日—1950年2月21日 |
继任: 吴三连 |
- ^ 陈翠莲,《百年追求‧卷一》,页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