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郡 (中国)
外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南海郡 (中国古代))
本文主要描述了中国的建制,关于其他同名的建制,可参见南海郡。
南海郡,是从秦朝至唐朝的郡,位于汉地九州域内。郡治番禺县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百越南越 史前-前221 | ||||||||
秦朝南海郡 前221—前206 | ||||||||
南越国 前206—前111 | ||||||||
西汉交趾刺史部 前111—8 | ||||||||
交趾刺史部(邓让割据) 8-30 | ||||||||
东汉交趾刺史部 30—191 | ||||||||
交州刺史部(士燮割据)191—226 | ||||||||
孙吴广州 226—280 | ||||||||
晋朝广州 280—420 | ||||||||
刘宋广州 420-479 | ||||||||
萧齐广州 479-502 | ||||||||
萧梁广州 502-557 | ||||||||
陈朝广州 557-589 | ||||||||
冼冯政权 589—689 | ||||||||
唐朝岭南道 689—907 | ||||||||
后梁岭南道 907—917 | ||||||||
南汉 917—971 | ||||||||
宋朝广南东路 978—1279 | ||||||||
元朝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 1279–1354 | ||||||||
何真政权1354–1368 | ||||||||
明朝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1368–1646 | ||||||||
清朝广东承宣布政使司 1646–1911 | ||||||||
中华民国广东省 1912–1949 • 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 1911–1912 • 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 1917–1921 •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 1921–1922 •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 1923–1925 • 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 1931–193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 1949至今 |
政区沿革
[编辑]秦朝平定岭南后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南海郡下辖四县(番禺、四会、博罗、龙川),另一说为六县(番禺、四会、博罗、龙川、冽江、揭阳),郡治在番禺(即今广州市),主体范围在今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广西东南部和福建南部。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2年)冬[1],平定南越国,把原岭南三郡之地析为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设交趾刺史部。南海郡治番禺县,领番禺、中宿、博罗、龙川、四会、揭阳六县。绥和元年(前8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刺史部,南海郡隶交州。
孙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州分为交、广两州,南海郡隶广州,但不久就撤销了广州,永安七年(264年)又复置广州。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晋成帝将南海郡一分为二,分出东官郡[2],郡治在目前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管辖八县:宝安县、安怀县、兴宁县、海丰县、海阳县、绥安县、海宁县、潮阳县。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撤销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因避隋炀帝名讳而改名番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为南海郡。户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二,下辖十五县:南海县、曲江县、始兴县、翁源县、增城县、宝安县、乐昌县、四会县、化蒙县、清远县、浛洭县、政宾县、怀集县、新会县、义宁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南海郡,复置广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广州为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郡为州,南海郡又改广州。[3]
行政长官
[编辑]秦朝南海监
[编辑]秦朝南海尉
[编辑]- 屠睢,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出任[5]。
- 任嚣,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出任,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十一月卒于任上[5]。
- 赵佗,真定人,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十一月由任嚣任命,后自为南越王[5]。
南越国南海太守
[编辑]汉朝南海太守
[编辑]孙吴南海太守
[编辑]晋朝南海太守
[编辑]刘宋南海太守
[编辑]- 陆展,吴郡吴县人。
- 萧简,南兰陆郡兰陵县人,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出任,至元嘉三十年(453年)为邓琬率军所诛。
- 邓琬,孝建元年(454年)出任。
- 垣阆,孝建末年在任。
- 袁昙逺,大明年间在任。
- 陆法真,吴郡人,泰始年间在任。
- 到遁,彭城武源人。
- 伏曼容,宋顺帝时在任。
- 周仁昭
齐朝南海太守
[编辑]梁朝南海太守
[编辑]陈朝南海太守
[编辑]隋朝南海太守
[编辑]唐朝南海太守
[编辑]- 刘巨鳞(741年—744年)
- 裴敦复(745年,未赴任)
- 彭杲(745年—747年)
- 刘巨鳞(747年—749年)
- 卢奂(749年—751年),滑州灵昌人。
- 张九皋(751年—753年),韶州曲江人。
- 何履光(754年—756年)
- 贺兰进明(756年,未赴任)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载“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即南越国是亡于元鼎六年冬十月,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等同格里历公元前112年11月11日—12月10日。
- ^ 晋设东官郡郡治设南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006年12月25日
- ^ 广州市志. [2007-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16).
- ^ 郝玉麟. 卷26. 广东通志. 维基文库 (中文).
- ^ 5.0 5.1 5.2 5.3 5.4 5.5 5.6 郝玉麟. 卷06. 广东通志. 维基文库 (中文).
- ^ 屠乔孙. 卷021. 十六国春秋. 维基文库 (中文).
- ^ 金𫟹谨. 卷063. 广西通志. 维基文库 (中文).
- ^ 魏徵. 卷55. 隋书. 维基文库 (中文).
来源
[编辑]- 书籍
- 《隋书 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
参见
[编辑]关中地区 | |
---|---|
河南地区 | |
河北地区 | |
淮汉以南 | |
待考 | |
注1:本模板依五十四郡说列出秦郡。此外皆列入待考一栏。下划线者为前221年秦代的36个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以其最后使用的名称为准,并在()中注明曾用名称。 |
前203年-前111年 | ||||||
人物 |
| |||||
事件 | ||||||
政区 | ||||||
族群 | ||||||
遗址 | 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 · 南越文王墓(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 ·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 秦汉造船工场遗址 · 罗泊湾一号墓 · 罗泊湾二号墓 · 南越国人字顶分室大墓 · 金钟一号墓 | |||||
文物 | ||||||
争议 |
行部 | |||||
---|---|---|---|---|---|
司隶校尉部 |
| ||||
豫州刺史部 | |||||
冀州刺史部 | |||||
兖州刺史部 | |||||
徐州刺史部 | |||||
青州刺史部 | |||||
荆州刺史部 | |||||
扬州刺史部 | |||||
益州刺史部 | |||||
凉州刺史部 |
| ||||
并州刺史部 | |||||
幽州刺史部 | |||||
交州刺史部 | |||||
雍州刺史部 | 武威郡 | 张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 ||||
西域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