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漆咸道

坐标22°18′08″N 114°10′37″E / 22.3023478°N 114.1769598°E / 22.3023478; 114.176959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18′08″N 114°10′37″E / 22.3023478°N 114.1769598°E / 22.3023478; 114.1769598

Chatham Road
漆咸道
漆咸道南近香港科学馆
原名德辅道
命名缘由1909年3月19日宪报第184号公告
命名日期1909年3月
道路长度3千米(1.9哩)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时
车道数柯士甸道以南:3线双程(共6线)
5号干线路段:5线往红磡、4线往油麻地(共9线)
山谷道马头围道:双线双程(共4线)
地点香港油尖旺区九龙城区
起点梳士巴利道
终点马头围道
建造
通车日期1888年
地图
1930年代的尖沙咀、漆咸道
漆咸道北近何文田站东九龙走廊

漆咸道(英语:Chatham Road)是香港九龙区的一条主要道路,分为漆咸道南(英语:Chatham Road South)及漆咸道北(英语:Chatham Road North)两段。漆咸道以前由讯号山一带连接到红磡老龙坑一带,现时已延长至土瓜湾。延长段由于其地理位置,所以命名为漆咸道北,而原来的一段则更名为漆咸道南。

当中漆咸道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南至梳士巴利道,北至加士居道公主道康庄道交界。而漆咸道北则由康庄道桥底向北伸延,连接马头围道东九龙走廊往九龙湾与观塘。介乎加士居道至康庄道之间的漆咸道南,和介乎康庄道至东九龙走廊之间的漆咸道北是香港5号干线的一部分,由于可经康庄道连接红磡海底隧道前往香港岛,加上来往东西九龙的车流,该段道路交通经常严重挤塞。

历史

[编辑]

漆咸道于1888年落成,沿当时尚未填海的红磡湾海旁兴建,当时命名为德辅道。1890年,由于当时计划将德辅道这个名称则给予香港岛区当时新建成的道路使用,于1909年3月以当时工务司漆咸为名改称漆咸道[1][2][3]。可能由于当时香港华人政府官员英语水平较低,在以译音翻译路名时,误以为英语姓氏“Chatham”中的“h”是发音的,但正确读音应为/ˈtʃæt.əm/,中文译音应为“漆潭”,但香港政府并没有像梳士巴利道般修正译名,误译沿用至今[4]

漆咸道最初只是由梳士巴利道至加连威老道,1903年延长至天文台道,约1910年代已延至红磡一带。其后九龙半岛由尖沙咀红磡一带向东发展,漆咸道延长至土瓜湾,形成现有模样。

1910年至1975年期间,九广铁路英段是沿着漆咸道的南段行驶。九龙车站迁至红磡湾新填海地后,原铁路段已成为了市政局百周年纪念花园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理工大学的一部分。当中一小段铁路仍然存在,且现为香港理工大学第八期(Z座)一部分,该范围则划由港铁管理。而原铁路段以东范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形成当时香港最新的商业区,称为尖沙咀东,故此漆咸道南亦被视为传统尖沙咀及八十年代兴起的尖东分界线。

沿路著名地点

[编辑]

交汇道路

[编辑]

漆咸道南

[编辑]

漆咸道北

[编辑]

(*属5号干线部分)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巴士
专线小巴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道路及鐵路-道路名稱(五)英官員命名道路. 香港地方. [2012年3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24日) (中文(香港)). 
  2. ^ 梁涛. 《九龍街道命名考源》. 市政局出版. 1993年: 第10页 (中文(香港)). 
  3. ^ 尔东. 《香港歷史文化小百科16-趣談九龍街道》. 明报出版社. 2004年11月: 第115–116页. ISBN 962-8871-46-3 (中文(香港)). 
  4. ^ 道路及鐵路-道路名稱(一)街名拾趣. 香港地方. [2012年3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14日) (中文(香港)). 
干线标志 香港5号干线
启福道 – 启德隧道 – 东九龙走廊 – 漆咸道北 – 漆咸道南 – 加士居道天桥 – 渡船街天桥 – 西九龙走廊西九龙走廊西 – 荔枝角道 – 葵涌道(包括荔枝角大桥) – 荃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