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郡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武威郡,中國古郡名,漢朝時設置,為河西四郡之一,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西夏(夏神宗)均建都於此,故稱西北首府,六朝古都。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武威市。名稱取自「武功軍威」之意。
沿革
[編輯]漢代武威郡
[編輯]元狩二年(前121年),渾邪王與休屠王遭霍去病擊敗,歸附漢朝。
東漢時,將它歸為《禹貢》九州之雍州(後有涼州),後稱涼城。[2]初領姑臧、張掖、武威、休屠、揟次、鸞鳥、樸𠟼、媼圍、宣威、倉松10縣。永初五年(111年)左右,安定郡鸇陰、租厲2縣及張掖郡顯美縣來隸[3],設有左騎1官治1城(治今地不詳)[4],至東漢末未變。
隋代武威郡
[編輯]大業初年,復置武威郡。戶一萬一千七百五,下轄四縣:姑臧縣、昌松縣、番和縣、允吾縣[5]。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平李軌,置涼州總管府,管涼、甘、瓜、肅四州。涼州領三縣:姑臧縣、昌松縣、番禾縣。武德三年(620年),又置神烏縣。七年(624年),改為涼州都督府,督涼、肅、甘、沙、瓜、伊、芳、文八州。咸亨元年(670年),為涼州大都督府。督涼、甘、肅、伊、瓜、沙、雄七州。上元二年(675年),為涼州中都督府。神龍二年(706年),置嘉麟縣。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武威郡,督涼、甘、肅三州。乾元元年(758年),天下郡改為州,武威郡復為涼州。舊領三縣,戶八千二百三十一,口三萬三千三十。[6]天寶時,戶二萬二千四百六十二,口十二萬二百八十一,領五縣:姑臧縣、神烏縣、昌松縣、天寶縣、嘉麟縣[7]。
註釋
[編輯]行部 | |||||
---|---|---|---|---|---|
司隸校尉部 |
| ||||
豫州刺史部 | |||||
冀州刺史部 | |||||
兗州刺史部 | |||||
徐州刺史部 | |||||
青州刺史部 | |||||
荊州刺史部 | |||||
揚州刺史部 | |||||
益州刺史部 | |||||
涼州刺史部 |
| ||||
并州刺史部 | |||||
幽州刺史部 | |||||
交州刺史部 | |||||
雍州刺史部 |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 ||||
西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