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
外观
25°01′35″N 121°31′38″E / 25.026305°N 121.527189°E
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 | |
---|---|
地址 | 台北州台北市古亭町 |
类型 | 七年制高等学校 |
创办日期 | 1922年 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 |
学区 | 大日本帝国台湾 |
结束 | 1945年 |
后身校 | 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 台湾省立师范学院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校徽 | |
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日语:台湾総督府台北高等学校〔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たいわんそうとくふたいほくこうとうがっこう Taiwan sōtokufu Taihoku kōtōgakkō */?),简称为台北高等学校或台北高校,是台湾日治时期在台日本人子弟为主所就读的七年制高等学校,但仍有部份台湾人曾就读该校,也有极少数来自朝鲜和满洲国的学生。[1]该学校是日治时期台湾岛内唯一升大学的管道,入学竞争十分激烈。1945年改制为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1946起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现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借用其校舍成立,1949年台北高级中学停办。其本馆、普通教室、生徒控所与讲堂为台北市定古迹。
校史
[编辑]- 1922年2月6日:《台湾教育令》第2次修正发布,实施日台共学制,原来1919年台湾教育令没有规定的高等教育被列入。
- 1922年4月1日:设立“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为七年制的高等学校,设校时先设立四年制寻常科(与中学校同程度),由小学生的毕业生或经考试录取。
- 1925年:设置三年制高等科(日治时期等同于大学预科),除了由寻常科学生完成四年课程后不经考试得以直升外,均由中学校的毕业生或四年肄业生经由考试及格录取,本年进入高等科的学生为台北高校第一届学生。
- 1926年:改称“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为中学进入大学的过渡教育。并迁移到古亭町校舍上课,普通教室与生徒控所同时完成。
- 1928年:行政大楼完成,同年三月第一届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日人同时设置台北帝国大学让毕业生得以在台湾继续衔接就学。在1941年台北帝国大学增设预科以前,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是台湾岛内唯一升大学的管道,竞争十分激烈。
- 1929年:讲堂及其他主体校舍完成。
- 1930年:建首任校长三泽纠铜像。
-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台北高校改制为“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
- 1946年6月:“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借用台北高级中学校舍正式成立;8月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校长一职,开始由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长兼任。
- 1949年:台湾省立台北高级中学最后一届学生毕业。
历任校长
[编辑]- 松村传(1922年4月ㄧ1925年3月):第一任校长,由台北第一中学校的校长兼任。
- 三泽纠(1925年5月ㄧ1929年11月):设置高等科时的校长。
- 下村湖人(1929年11月ㄧ1931年9月):原台中中学校校长。
- 谷本清心(1931年9月一1941年8月):原广岛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台北高等学校教授。
- 下川履信(1941年8月ㄧ1946年3月):最后一任校长。
校歌
[编辑]台北高校校歌第一校歌 大正14年(1925年)
- 狮子头山に
- 作词:三沢 纠,作曲:阿保 寛
- 狮子头山に云みだれ 七星が岭に雾まよふ
- 朝な夕なに天かける 理想を胸に秘めつゝも
- 驹の足掻のたゆみなく 业にいそしむ学びの舎
- 限りも知らに奥ふかき 文の林に分け入りて
- 花つむ袂薫ずれば 若き学徒の夸らひに
- 碧空远く啸きて わがペガサスに鞭あてむ
- 錬武の场に下り立ちて たぎる热汗しぼるとき
- 铁の腕に骨鸣りて 男の子の心昂るなり
- つるぎ収めてかへるとき 北斗の星のかげ清し
- あゝ纯真の意气を负ふ 靑春の日はくれやすく
- 一たび去ってかへらぬを など君起ちて舞はざるや
- いざ手をとりて歌はなむ 生の欢喜を高らかに
(中文译)
- 狮子头山上云气蓬蓬 七星岭上雾朦胧
- 朝夕不断挂长空 高尚理想存吾胸
- 驹足奔腾永不休穷 奋勉繁忙学业中
- 前途无量深奥无穷 学问进展捷如风
- 但看花香盈我袂 青年得意喜重重
- 引吭高歌遥望碧空 扬鞭顾盼气融融
- 大显身手练武场中 男子热汗洒英雄
- 铁腕钢筋夸百炼 心怀壮志吐长虹
- 勒马横刀归来歌唱 北斗七星影青青
- 哈!要抱正直之志气 青春易逝去匆匆
- 光阴一过不复还 及时努力舞庭中
- 与君携手欢呼一曲 人生欢乐在其中
校徽
[编辑]台北高等学校校徽由画家盐月桃甫以芭蕉阔叶及椰子树叶尖所设计,因此又称为“蕉叶校徽”。其中代表的意义包括:[1]
- 椰子叶:胜利、正义、向上。
- 三角形:平等、安定、进步。
- 三角的顶角:真善美、科学艺术宗教、教育道德体育之不偏的理想。
知名校友
[编辑]政治界
[编辑]- 李登辉:继任第7任、及第8、9任中华民国总统,1943年(昭和18年)毕业(第十七期)[2],后就读京都帝国大学农学部。
- 辜宽敏:独派大老,台湾五大望族鹿港辜家成员,1945年十月毕业,第廿期。
- 徐庆钟:前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1928年毕业,第一期。
- 刘阔才:前中华民国立法院副院长,1932年毕业,第五期。
- 戴炎辉:前中华民国司法院院长,1930年毕业,第三期。有两子为戴东雄与戴东原。
- 林金生:前中华民国考试院副院长,其子为林怀民。
- 周百炼:前中华民国监察院副院长。
- 黄启瑞:前台北市市长。
- 赖顺生:前苗栗县长,前考试院考试委员。
- 陈锡卿:前彰化县长、台湾省政府民政厅长。
- 陈新安:前高雄县长,育有三子为陈建荣、前中华民国副总统陈建仁与陈建德。
- 吉冈英一:日本国税厅长官、日本开发银行总裁。
- 田代一正:日本防卫厅长官官房长、大藏省官僚。
- 新保实生:日本北海道开发事务次官、大藏省官僚。
- 大原一三: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大藏省官僚。
- 佐伯喜一:野村综合研究所会长、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长。
医学界
[编辑]- 李镇源:药理学家、台湾独立运动参与者,1935年(昭和10年)毕业,第八期,后就读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前台大医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 郭维祖:台湾医生,翻译家。
- 林宗义:医学家,台湾脑神经精神医学的先锋和奠基人。
- 施纯仁:开创台湾神经外科,启动台湾器官移植,前行政院卫生署署长,国际外科学会荣誉院士。
- 魏火曜:前台大医院院长,前高雄医学院院长,东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
- 宋瑞楼:前台大医学院教授,前和信医院院长,台湾的肝病之父、台湾消化内视镜之父,中央研究院院士。
- 黄伯超:前台大医学院院长。
- 陈五福:眼科医师,社会工作者,创办“慕光盲人重建中心”,人称“台湾史怀哲”、“噶玛兰的烛光”,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
- 柯源卿:东京大学医学士,台大公卫所教授,投入工业卫生研究。担任大同公司医务室主任直至1987年退休,与林挺生为台北高校时期同学。其子柯庆明为台大中文系和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
文学界
[编辑]- 中村地平:作家,1931年(昭和6年)毕业,后就读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
- 张冬芳:台湾诗人,作家,哲学研究者,前国立台湾大学先修班教授。
- 邱永汉:作家、经济评论家,被誉为“日本股神”、“赚钱之神”,1943年(昭和18年)毕业,后就读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金融界
[编辑]- 辜振甫:台湾知名企业家,1937年(昭和12年)毕业,第十期,后就读台北帝国大学法学部。
- 张汉裕:经济学家,前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 林挺生:前大同公司董事长、前台北市议会会长。
- 桥本南海男:冲电气工业社长。
科学界
[编辑]- 鹿野忠雄:人类学家,1930年(昭和5年)毕业,后就读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地理科。
- 武谷三男:理论物理学家,1932年(昭和7年)毕业,后就读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
- 小田稔:宇宙物理学者、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 久保亮五:日本首位波兹曼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法律界
[编辑]- 蔡章麟:第一位台籍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前台大法律系教授,前监察委员。
- 洪逊欣:前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1935年毕业,第八期,与李镇源同期,前台大法律系副教授。
- 陈世荣:前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
- 王育霖:(1919年-1947年3月31日),台湾台南市人,台北高等学校、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毕业,曾任日本京都地方法院检察官、新竹市检察官个性耿直,因查贪官河南籍的新竹市长郭绍宗少将,反遭劫难愤转教职,担任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教师,台湾二二八事件时被所查缉贪官杀害,弃尸淡水河。弟弟王育德是语言学家、台独运动参与者。
- 小田滋:国际法学者、国际法院法官暨副院长。
教育界
[编辑]- 吴守礼:前国立台湾大学文学系教授。1930年毕业,第三期。
- 黄得时:前国立台湾大学文学系教授。
- 钟浩东:曾任台湾省立基隆中学校长,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基隆市工作委员会案中,殉难。
- 田大熊:曾任南投中学校长。
其他
[编辑]- 王育德:语言学家、台独运动参与者。1943年(昭和18年)毕业,后就读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
- 黄彰辉:牧师。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牧师,曾任台南神学院院长。台独运动参与者。
- 赖永祥: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分类法的设计者,1942年(昭和17年)毕业,后就读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曾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代理馆长、图书馆学系系主任。
- 川崎健: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世界著名水产学者。
- 上山春平:历史学家,1942年(昭和17年)毕业,后就读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
- 东嘉生:经济史学家,1928年毕业,第一期毕业生,后就读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曾任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经济学研究室助教授、南方研究所研究员。
知名教职员
[编辑]- 犬养孝:教授。万叶学者。
- 岛田谨二:教授。比较文学者。
- 葛超智:英文教师。曾被怀疑为美国间谍,或称柯乔治(George H. Kerr),即禁书《被出卖的台湾》的作者,战后担任美国外交官、作家、大学教授,且是美国为数不多熟知二战期间和战后的台湾、琉球‧冲绳及日本情况的专家。《被出卖的台湾》记录了柯乔治担任美国驻中华民国台北副总领事期间,台湾被中华民国接管和以1947年“二二八事件”所代表的大陆人、台湾人互相残杀的情形,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详细记录了台湾和台湾人的苦恼。
- 盐月桃甫:讲师。画家。
周边
[编辑]台北高等学校和台北帝国大学周边一带因学校的设立,发展成:本乡町(现师大路、浦城街一带)、神田町(现罗斯福路二段、和平东路路口一带)、昭和町(现和平东路一段、青田街、温州街一带)等教职员聚集的住宅区,本乡和神田是东京有名的文教区,本乡更是东京大学的所在地,台北两大高等学府附近的“本乡町”、“神田町”的地名来源正好对应东京的文教区。
外部链接
[编辑]外部视频链接 | |
---|---|
【宝岛鼓仔灯】改变台湾命运的台北高校|徐圣凯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