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一世 | |||||||||
---|---|---|---|---|---|---|---|---|---|
罗马帝国皇帝 | |||||||||
统治 | 306年7月25日-312年10月29日[a] 312年10月29日-324年9月19日[b] 324年9月19日-337年5月22日[c] (30年301天) | ||||||||
前任 |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 (帝国西部奥古斯都) | ||||||||
继任 | 君士坦丁二世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 君士坦斯一世 | ||||||||
出生 | 罗马帝国默西亚省奈索斯[1] | 272年2月27日||||||||
逝世 | 337年5月22日 罗马帝国比提尼亚本都省尼科米底亚 | (65岁)||||||||
子嗣 | 克里斯普斯 康士坦丁娜 海伦娜 君士坦丁二世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 君士坦斯一世 | ||||||||
| |||||||||
朝代 | 君士坦丁王朝 | ||||||||
父亲 |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 | ||||||||
母亲 | 圣海伦纳 | ||||||||
宗教信仰 | 古罗马宗教(直到312年) 基督教(312年起) |
伊利里亚的圣君士坦丁 Saint Constantine | |
---|---|
君王 | |
出生 | 246年 |
逝世 | 330年 |
敬礼于 | 东仪天主教会、东方正教会 |
封圣 | 272 |
主要朝圣地 | 圣使徒教堂 |
瞻礼 | 5月21日 |
基督教 系列条目 |
---|
Portal:基督教 |
弗拉维乌斯·瓦莱里乌斯·奥勒里乌斯·君士坦丁(拉丁语: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常被称为君士坦丁一世(拉丁语:Constantinus I)、君士坦丁大帝(拉丁语:Constantinus Magnus,古希腊语:Κωνσταντῖνος ὁ Μέγας,英语:Constantine the Great),基督宗教尊称为伊利里亚的圣君士坦丁(英语:Saint Constantine),罗马帝国皇帝,306年至337年在位。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宗教的罗马皇帝,在313年与李锡尼共同颁布《米兰敕令(Edict of Milan)》,承认在帝国辖境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2]。
君士坦丁在内战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巩固皇位。统治期间,他对法兰克人、阿拉曼人、西哥特人和萨尔马提亚人的战役均取得胜利,并成功夺回在前一个世纪丧失的达基亚地区。他在拜占庭建立新皇宫[2],并将之命名为新罗马,但人们为尊君士坦丁之名,将此地称作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此后一千年均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因此君士坦丁也被认为是东罗马帝国的创立者。
君士坦丁一世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君士坦斯一世分别继承帝国的东、西、中三个部分,帝国一分为三。
早期事迹
[编辑]君士坦丁出生于罗马帝国上麦西亚行省的内索斯(今塞尔维亚东部的尼什),在274年2月27日出生[3](也有可能是在272年)[4]。他是帝国的西部奥古斯都(参见四帝共治制)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罗尔的长子。母亲海伦娜是一家小旅店的女仆,君士坦丁是她与父亲的私生子。但英国历史学者爱德华·吉本的怀疑这种说法,他认为,海伦娜是这家小旅店的主人,她与君士坦提乌斯一世的婚姻是合法的。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罗尔是个宽容且有政治技巧的人[5],君士坦丁和他父亲共处的时间可能不长[6]。不论如何,当293年君士坦提乌斯被帝国西部奥古斯都(皇帝)马克西米安任命为凯撒(副皇帝)后,他就离弃了海伦娜而与马克西米安之女弗拉维娅·马克西米安娜·狄奥多拉结婚。
君士坦丁年轻时,主要为帝国东部奥古斯都戴克里先在东方服役。305年东西两部的奥古斯都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双双退位,君士坦丁奔赴不列颠,与已经升为奥古斯都的父亲会合。306年7月25日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去世,他所辖的罗马军团于不列颠行省北部城市埃伯拉肯(今英国约克市)拥立君士坦丁为罗马西部的奥古斯都,君士坦丁出兵控制了不列颠和高卢地区。但后来君士坦丁接受已升为东部奥古斯都的伽列里乌斯之命,改称西部凯撒。307与310年君士坦丁又反复自称为罗马西部的奥古斯都。
四帝之战
[编辑]戴克里先的继承者、东部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于311年死后,四位奥古斯都(四帝):李锡尼、马克森提乌斯、马克西米努斯和君士坦丁展开内战。君士坦丁联合李锡尼反对马克森提乌斯。他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意大利。312年10月28日,君士坦丁在台伯河上米尔维安大桥附近的决战(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击败马克森提乌斯。马克森提乌斯在逃跑中落水而死。31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在麦地奥兰(即今日米兰)会晤。李锡尼与君士坦丁的同父异母姊妹君士坦提娅结婚,以巩固两人的同盟。两位奥古斯都同时签署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7]。
313年,李锡尼在小亚细亚战胜马克西米努斯,与君士坦丁瓜分了帝国。但是,他们之间的和睦仅仅维持了一年。两人都为独霸帝国而投入了新的战斗。314年发生的冲突未分胜负。324年君士坦丁击溃李锡尼,在李锡尼的妻子向君士坦丁苦苦求情下,李锡尼在生命无虞的保证下投降。然而君士坦丁在325年以阴谋叛变和私通蛮族的罪名将李锡尼绞死,从此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统治者。
政治活动
[编辑]君士坦丁一世试图取消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但帝国局势的混乱迫使他任命自己的亲信为共治者。君士坦丁一世最初任命长子克里斯普斯为凯撒,但后者由于受到继母法伍斯塔[d]的诬陷而于326年被处死。君士坦丁不久以通奸罪把法乌斯塔也处死,但任命她所生的三个儿子为凯撒:君士坦丁二世统治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统治亚洲和埃及;君士坦斯一世统治意大利和迦太基。君士坦丁一世实际上是继承了戴克里先的做法。
在君士坦丁一世时代,罗马帝国变成了军事官僚国家。专横跋扈的近卫军被取消,代之以大量蛮族士兵加入帝国的军队。普通平民为逃避兵役竟采取自残的办法。臃肿的官僚系统更加庞大。颁布过一些保护贫民的法令,但由于普遍的目无法纪而很少得以实行。对奴隶的惩罚变本加厉:根据君士坦丁的法令,实际上已经恢复了主人杀死奴隶的权力(曾被哈德良皇帝废除)。各阶层的依附加大,农民被束缚于土地(332年法令),手工业者被束缚于城市,元老被固定在元老院里。君士坦丁一世继续提倡戴克里先引入的东方专制君主的礼节(戴皇冠,臣民须向皇帝行跪拜礼等)。总而言之,君士坦丁完善了戴克里先的专制君主制度(Dominus),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以公开的强制手段克服罗马的经济危机。
君士坦丁一世在313年和332年分别在西部边境和多瑙河沿岸击退了法兰克人和哥特人的入侵。
营建新都
[编辑]戴克里先在王政时期选择了东方的尼科米底亚作为他的首都[8]--离拜占庭不远,处于保卫色雷斯、亚洲和埃及的有利位置,所有这些地方都需要他的军事关注[9]。君士坦丁在选择新首都[10]时认识到了帝国从偏远、人口稀少的西部向东部富裕城市的转移,以及保护多瑙河免受野蛮人入侵和保护亚洲免受敌对的波斯入侵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同时他还能够监控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航运[11]。利西尼乌斯的失败代表着与基督教和拉丁语系罗马相对立的东方异教和希腊语政治活动中心的失败,因此有人建议建立一个新的东方都城,代表东方作为一个学习、繁荣和文化保护中心融入整个罗马帝国[12]。在为新首都提出的各种地点中,君士坦丁似乎更早地考虑过塞迪卡(今索非亚),因为据说他说过 "塞迪卡是我的罗马"[13]。
自公元324年开始,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为新罗马,公元330年建成。此新都后来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仍存续一千年。
君士坦丁一世与基督宗教
[编辑]君士坦丁从公元313年起崇慕基督宗教(并未受洗),并非常热衷于协助基督宗教的发展。所属于世界最著名的教堂也是在他的统治期间建成的,如伯利恒圣诞教堂(于333年完成)和耶路撒冷圣墓教堂(于335年祝圣)。他最早期的行动之一就是颁布《米兰敕令》,根据这部敕令,基督宗教成为一种合法的、自由的宗教。敕令还要求归还先前迫害时期没收的教会的财产。
颁布《米兰敕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君士坦丁使基督宗教合法化也决不是为了使它成为正式的国教,但是他制订的法律和其他的政策都有力地促进了它的发展。显而易见,在他统治期间改信基督宗教会增大在政治上谋到高官显位的可能性。他的法令免去基督教会神职人员的税务和兵役,但在那之前,多神信仰的祭司们早就如此,君士坦丁也同样免了犹太拉比的税务和兵役。换言之,君士坦丁只是扶持基督宗教,但并没有苛待包括多神信仰内在的其他合法宗教(religio licita)。[14]
仅就君士坦丁作为罗马第一位信仰基督宗教的皇帝所起的作用就可以使他在史册中有一席之位。他允诺多神信仰自由,保证不破坏传统神庙。当时的罗马帝国官方依旧奉行对罗马众神的信仰,只是皇帝本人是基督徒。君士坦丁只禁止崇拜神化的皇帝,但在他本人死后,罗马元老院照旧把他尊奉为神(diuus)。君士坦丁禁止基督徒官员以公共职务的名义执行传统的多神崇拜礼仪。但他没有迫害多神信众,也没有限制他们担任公共职务,甚至多次在敕令和法令中重申这一点,只是每次都不忘补充说,他认为多神信仰是“迷信”(superstitio)。 他宣称:“就让那些受蒙蔽的人们享受和平吧,就让每个人保有内心想要的东西吧!就让谁也别折磨谁吧!”这些话似乎有效阻止了当时一些过于狂热的基督徒前去破坏传统庆典和神庙。[14]
君士坦丁对基督教派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君士坦丁召开了尼西亚会议──基督宗教第一次大公会议 (325年)。[15]亚流(或称阿利乌;天主教称亚略)和亚他那修(两位神学家提出了相互对立的学说)在会议中,重点是在于是否要让耶稣拥有多少神性与确定三位一体。有些人说耶稣膝下有子,其实现在没有足以支持此论点的文献,但是,耶稣是凡人的传言却有可能是真的。所以,君士坦丁大帝为了使异端不再抗议,便举办此会议,并告诉现场所有人若将耶稣神化,异端份子便可能不再抗议。最后会议通过了《尼西亚信经》,[e]结束了这场论战。《尼西亚信经》成了正统的基督教学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尼西亚大公会议的结论是支持亚他那修的,但亚他那修曾斥责君士坦丁为敌基督,君士坦丁之后转而支持亚流派。
君士坦丁直到临终时才肯正式信奉基督教受洗,他接受亚流派的洗礼,原因在于基督教信仰发展的初期信徒相信洗礼具有洗清罪恶之功效,在黑马及游斯丁的时代,洗礼可以洗除以前一切的罪过这样的思想已经相当普遍。但其中对于赎罪是指:只赦免受洗前的罪过或是对受洗后的罪依然有效,看法仍有许多分歧。但是普遍认为认为受洗后除罪的恩典只有一次机会,故君士坦丁才故意拖延,延至死前才受洗。至于多久之前他接受此信仰为他的思想中心已不可考。但即使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说,他也是残酷无情的—他的妻子和长子也都死在他的手下(此时他已受洗)。也许可以证明君士坦丁虽接受基督教,但并没有真正基督信仰的精神,而只是顺应了政治需要。[16]戴克里先皇帝(284~305在位)大肆迫害基督徒,其手段连罗马多神教信徒都难以茍同,然而当时基督教的势力已非常强大,加上实行的成效不彰,即使用极端的手段也无法把它铲除,若无君士坦丁皈依,事态演变则难以估计。结果在他的鼓励下,基督教的势力和影响力迅速发展扩大,基督教就从少数人的宗教变成当时罗马帝国的主流宗教。由此可见,君士坦丁是欧洲史与基督教史上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之一。
此外,有一份在中世纪早期以君士坦丁之名伪造的《君士坦丁献土》,其内容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将罗马一带的土地赠送给教宗。在之后教宗与世俗皇权的权力斗争中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八世纪时教宗斯德望二世因此得到丕平赠与的意大利及伦巴底,圣座在12世纪时依此文件用来加强其在意大利的统治,到十五世纪时库萨的尼各老枢机宣称其为伪造的及作者不明的文件。[17]
政策
[编辑]君士坦丁制定的一些民法影响深厚。他创建的法律规定某些职业(如屠夫和面包师)为世袭职业。他还颁布一道法令禁止佃农离开租种的土地,亦即是把佃农变成了农奴,终生依附在那块土地上。这道法令和类似的法律为奠定中世纪整个欧洲的奴隶社会结构起到了基础作用。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Essays from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Age of Constantine are marked with a "(CC)".
- ^ Constantine I | Biography, Accomplishments, Death, & Facts.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nline. 25 May 2023 [2024-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5).
- ^ 2.0 2.1 基督教簡史(四)- 國教時期. Pcchong.com.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2).
- ^ Barnes, Constantine and Eusebius, 3, 39–42; Elliott, Christianity of Constantine, 17; Odahl, 15; Pohlsander, "Constantine I"; Southern, 169, 341.
- ^ Barnes, Constantine and Eusebius, 3; Barnes, New Empire, 39–42; Elliott, "Constantine's Conversion," 425–6; Elliott, "Eusebian Frauds," 163; Elliott, Christianity of Constantine, 17; Jones, 13–14; Lenski, "Reign of Constantine" (CC), 59; Odahl, 16; Pohlsander, Emperor Constantine, 14; Rodgers, 238; Wright, 495, 507.
- ^ Panegyrici Latini 8(5), 9(4); Lactantius, De Mortibus Persecutorum 8.7; Eusebius, Vita Constantini 1.13.3; Barnes, Constantine and Eusebius, 13, 290.
- ^ MacMullen, Ramsay. Constantine. New York: Dial Press, 1969. ISBN 978-0-7099-4685-4
- ^ Barnes, Constantine and Eusebius, 38; Odahl, 96.
- ^ Sherrard, ed. Krieger, Byzantium, Silver Burdett Company, Morristown, NJ, 1966 p. 15
- ^ Sinnigen & Boak, A History of Rome to A.D. 565, 6th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New York, 1977 pp. 409–10
- ^ Norwich, Byzantium: The Early Centuries, Penguin Books, Middlesex, 1988, p. 40
- ^ Sherrard, ed. Krieger, Byzantium, Silver Burdett Company, Morristown, NJ, 1966 p. 18
- ^ Gilbert Dagron, Naissance d'une Capitale, 24
- ^ Petrus Patricius excerpta Vaticana, 190: 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εβουλεύσατο πρώτον εν Σαρδική μεταγαγείν τά δημόσια· φιλών τε τήν πόλιν εκείνην συνεχώς έλεγεν "η εμή Ρώμη Σαρδική εστι."
- ^ 14.0 14.1 2011年2月號《人籟論辨月刊》—【帝國之暮,神國之曦】專題—. 台湾大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网站.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 ^ 大公会议时期的教会(323-843年). Orthodox.cn.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华尔克,《基督教会史》,谢受灵、赵毅之(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152-3。
- ^ Toulmin, Stephen; Goodfield, June. The Discovery of Time Phoenix.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 104–106. ISBN 0-226-80842-4.
参考书目
[编辑]古代文献
[编辑]- Eusebius of Caesarea.
- Vita Constantini (The Life of the Blessed Emperor Constantine) ca. 336–39.
- Richardson, Ernest Cushing, trans. Life of Constantine. From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Second Series, Vol. 1. Edited by Philip Schaff and Henry Wace. Buffalo, NY: Christian Literature Publishing Co., 1890. Revised and edited for New Advent by Kevin Knight. Online at New Adve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9 June 2009.
- Life of the Blessed Emperor Constantine. 2009. Reprint of Bagster edition [1845]. Evolution Publishing. ISBN 978-1-889758-93-0.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ameron, Averil and Stuart Hall, trans. Life of Constantine. 199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814924-8.
- Lactantius, Liber De Mortibus Persecutorum (Book on the Deaths of the Persecutors) ca. 313–15.
- Fletcher, William, trans. Of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Persecutors Died. From Ante-Nicene Fathers, Vol. 7. Edited by Alexander Roberts, James Donaldson, and A. Cleveland Coxe. Buffalo, NY: Christian Literature Publishing Co., 1886. Revised and edited for New Advent by Kevin Knight. Online at New Adve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9 June 2009.
- XII Panegyrici Latini (Twelve Latin Panegyircs) relevant panegyrics dated 289, 291, 297, 298, 307, 310, 311, 313 and 321.
现代文献
[编辑]- Barnes, Timothy D. Constantine and Eusebiu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ISBN 978-0-674-16531-1
- Barnes, Timothy D. The New Empire of Diocletian and Constantin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ISBN * Elliott, T. G. "Constantine's Conversion: Do We Really Need It?" Phoenix 41 (1987): 420–438.
- Elliott, T. G. "Eusebian Frauds in the "Vita Constantini"." Phoenix 45 (1991): 162–171.
- Elliott, T. G. The Christianity of Constantine the Great . Scranton, PA: University of Scranton Press, 1996. ISBN 978-0-940866-59-1
- Jones, A.H.M. Constantine and the Conversion of Europe. Buffal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78 [1948].
- Lenski, Noel,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Age of Constantin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Hardcover ISBN 978-0-521-81838-4 Paperback ISBN 978-0-521-52157-4
- Odahl, Charles Matson. Constantine and the Christian Empire.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Hardcover ISBN 978-0-415-17485-5 Paperback ISBN 978-0-415-38655-5
- Pohlsander, Hans. The Emperor Constantin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4a. Hardcover ISBN 978-0-415-31937-9 Paperback ISBN 978-0-415-31938-6
- Pohlsander, Hans. "Constantine I (306 – 337 A.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 Imperatoribus Romanis (2004b). Retrieved 16 December 2007.
- Rodgers, Barbara Saylor. "The Metamorphosis of Constantine." The Classical Quarterly 39 (1989): 233–246.
- Southern, Pat. The Roman Empire from Severus to Constantine.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ISBN 978-0-415-23944-8
- Wright, David H. "The True Face of Constantine the Great." Dumbarton Oaks Papers 41 (1987): 493–507
外部链接
[编辑]参见
[编辑]君士坦丁大帝 出生于:274年2月27日逝世于:337年5月22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者: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 |
罗马帝国皇帝 306年–337年 与伽列里乌斯、李锡尼同时在任 |
继任者: 君士坦丁二世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 君士坦斯一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