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 (曹魏)
陈群 (三国) | |||||||||
---|---|---|---|---|---|---|---|---|---|
御史中丞、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镇西将军、昌武亭侯、颍阴侯[1] | |||||||||
前任:王朗 继任:卫臻 | |||||||||
司空 | |||||||||
国家 | 东汉→ 三国 | ||||||||
时代 | 曹魏 | ||||||||
主君 | 刘备→ 曹操→曹丕→曹叡 | ||||||||
姓 | 陈 | ||||||||
名 | 群 | ||||||||
字 | 长文 | ||||||||
族裔 | 汉 | ||||||||
籍贯 | 颍川许昌人 | ||||||||
逝世 | 公元237年2月7日 洛阳 | ||||||||
谥号 | 靖侯[2] | ||||||||
| |||||||||
陈群(2世纪—237年2月7日)[3],字长文,颍川许昌人(今中国河南省许昌),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大臣(曾为刘备效力),“九品官人法”及《魏律》的创建者。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集》五卷,今已佚失。其余见于《全三国文》。
生平
[编辑]知人之明
[编辑]年少时已被其祖父陈寔赞扬:“此儿必兴吾宗!”后与孔融结交。刘备到豫州时,请他出任别驾。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刘备接任徐州牧。
据《三国志》记载,当时陈群曾警诫刘备不要领徐州,因为袁术还强大,必定会与他争夺徐州,若果吕布乘机袭取徐州,他必大事不成;可是刘备没有听取,果真被吕布大败,刘备才后悔没有听陈群的话。但陈景云指出:当时吕布正在兖州与曹操相持,并没有余力分兵取徐州;刘备领徐州第二年,吕布才被曹操打败投奔刘备;又一年后,袁术才诱使吕布袭取徐州,所以当时陈群能料到袁术争夺徐州,却不可能提前料到吕布会祸害刘备;而且刘备当时名义上领豫州,但只能屯兵小沛,如果陶谦死后刘备不领徐州,徐州归了其他人,刘备便没有容身之地了,袁术、吕布夺取徐州是意外,而不是刘备接手徐州本身太贪,刘备也没有后悔不听陈群之言的道理;故《三国志》这段记载可能是曹魏史官的附会。卢弼也认可陈景云的说法。
刘备举陈群为茂才,除授柘令,陈群没有赴任,后来随父亲陈纪到徐州避战,曹操攻灭吕布后,以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历任多项官职,魏国建立后任御史中丞。
198年,吕布为曹操所打败,陈群父子在吕布军中见曹操皆拜。曹操久闻其名,便让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当时有人向曹操引荐王模、周逵,二人均曹操用之;陈群力言不可,认为王模、周逵二人德秽行劣,终其必坏事。曹操不听,结果二人果然犯事受诛,曹操应信当初陈群之言,并向陈群承认错失;陈群便推荐陈矫、戴干,曹操皆加以任用。后来东吴为叛,戴干因忠义死于变难;陈矫则成为一位名臣,是以举世均认同陈群知人之明。
制定法度
[编辑]自从刘备反曹后,东南多变。曹操便以陈群为酂令,以何夔为城父令,用名士以镇抚诸县,使吏民稍定。陈群又任萧、酂、长平之令长,于父亲亡时辞官。陈群后任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魏国建立后,又迁为御史中丞,常与曹操或他人讨论或制定法度与政策问题。陈群认为,鞭笞造成的死者更多,因此他极力赞同恢复汉朝已被废除的肉刑(包括宫刑、刖刑),提出:“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蚕室,盗者刖其足,则永无淫放穿窬之奸矣”[4]。
九品官人法
[编辑]及后陈群任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与曹丕交好,曹丕亦对他很器重。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任魏王,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创制“九品官人法”。文帝称帝后,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颍乡侯。后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文帝病重,陈群与曹真及司马懿等并受遗绍辅政。明帝即位后,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开府。后任司空,录尚书事。
太和四年(230年),明帝亲政不久,司空陈群录尚书事,辅助皇帝。吴质则认为辅弼的大臣影响国家的安危,于是对明帝大力称赞骠骑将军司马懿,但则贬抑司空陈群,说他非国相之才。明帝听后大为同意,翌日即下诏要督责陈群,连天下人都不实地批评陈群。
太和六年(231年),曹真数度上表从斜谷进攻蜀汉,陈群认为危险。及后曹真再上表从子午谷道攻蜀。陈群又向明帝分析计划的不当处,更提出自己用兵之计,明帝听从他的计划,于是命令曹真按计划攻蜀。但因为连日下雨,不利行军,陈群又说服明帝退兵。
曹叡皇女曹淑早夭后,曹叡想亲自为曹淑送葬,之后再前往许昌,陈群、杨阜劝谏,曹叡不听;以及曹叡大兴宫殿之事,陈群和其他大臣也有上谏,曹叡接纳并缩小建造规模。其后又多次秘密地向明帝进谏,陈群陈述各个政令决策的得失。
青龙四年十二月癸巳(237年2月7日),陈群逝世,谥曰靖侯,其子陈泰继嗣。
经学成就
[编辑]- 《隋书·经籍志》载述《论语》源变时,称:“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又《经籍志·别传》载司空陈群有五卷个人文集,经已佚失。
- 《旧唐书·经籍志·楚词类》辑有“陈群集三卷”。
- 《清史稿·艺文志·经部·四书类》尚辑有“魏陈群《论语义说》一卷”。
性格特征
[编辑]- 陈群有知人之能,曾称王模和周逵德行差劣,劝曹操不要任用;又先后推荐陈矫及戴干。王模和周逵日后因作乱而被诛杀;而陈矫成为曹魏的重臣,戴干亦为曹魏尽忠而死。
- 陈群家世显赫,是当世清流名士,对人物的行为举止甚有要求,他因此不满行为放诞的郭嘉,曾于朝上当曹操之面责备郭嘉。
- 陈群善于鉴赏印章,据《魏略》引《相印书》记载:“相印法本出陈长文(即陈群),长文以语韦仲将(即韦诞),印工杨利从仲将受法,以语许士宗(即许允)。利以法术占吉凶,十可中八九。仲将问长文‘从谁得法’?长文曰:‘本出汉世,有《相印(经)》、《相笏经》,又有《鹰经》、《牛经》、《马经》。印工宗养以法语程申伯(魏征东将军),是故有一十二家相法传于世。’”
评价
[编辑]- 《三国志·陈群传》载陈寔语:“此儿必兴吾宗!”
- 袁准:“故司空陈群则不然,其谈论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谓群于是乎长者矣。”
- 《三国志·陈群传》载:“在朝无适无莫,雅杖名义,不以非道假人。”又称其“弘博不伐”。
- 《三国志·辛毗传》载曹叡语:“陈公可谓善变矣。”
- 《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陈寿评:“陈群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泰弘济简至,允克堂构矣。魏世事统台阁,重内轻外,故八座尚书,即古六卿之任也。陈、徐、卫、卢,久居斯位,矫、宣刚断骨鲠,臻、毓规鉴清理,咸不忝厥职云。”“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 《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载孙盛语:“于礼,妇人既无封爵之典,况于孩末,而可建以大邑乎?悳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于此为甚。陈群虽抗言,杨阜引事比并,然皆不能极陈先王之礼,明封建继嗣之义,忠至之辞,犹有阙乎!”
- 《三国志·后妃传》陈寿评:“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于斯为美。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 《三国志·荀彧传》裴注引《荀彧别传》载:“(荀彧)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锺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
- 《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中《吴质传》裴注引《魏略》载吴质向曹叡评论:“骠骑将军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陈群从容之士,非国相之才,处重任而不亲事。”曹叡根据此言下诏责备陈群,却不被当世所认同,《魏略》又载:“天下以司空不如长文,即群,(吴质)言无实也。”
- 《三国志·赵俨传》载:“初,俨与同郡辛毗、陈群、杜袭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云。”
- 《晋书·江逌传》载江逌疏文:“昔汉起德阳,锺离抗言;魏营宫殿,陈群正辞。”
- 《晋书·庾亮传》载:“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时人或以为夏侯太初、陈长文之伦也。”
- 《后汉书·祢衡传》载:“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典略》亦载祢衡事:“或问之曰:‘何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衡曰:‘卿欲使我从屠沽儿辈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评诸葛亮:“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于余哉!”
- 《三国志·诸葛瑾传》载诸葛瑾语:“闻任陈长文、曹子丹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
- 袁宏《三国名臣颂》:“长文通雅,义格终始。思戴元首,拟伊同耻。人未知德,惧若在己。嘉谋肆庭,谠言盈耳。玉生虽丽,光不逾把。德积虽微,道暎天下。”
- 曹植:“容中下士,则众心不携;进吐善谋,则众议不格。至德纯粹者,陈司空也。”
- 裴松之:“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于馀哉!”
- 《博物记》:“太丘长陈寔、实子鸿胪纪、纪子司空群、群子泰四世,于汉、魏二朝并有重名,而其德渐渐小减。”
- 洪迈:“夫曹氏篡汉,忠臣义士之所宜痛心疾首,纵力不能讨,忍复仕其朝为公卿乎?歆、群为一世之贤,所立不过如是。”
- 王夫之:“魏从陈群之议,置州郡中正,以九品进退人才,行之百年,至隋而始易,其于选举之道,所失亦多矣。……然且行之六代而未尝不收人才之用,则抑有道焉。” “曹孟德心知摧折者之固为乱政,而标榜者之亦非善俗也,于是进崔琰、毛玠、陈群、钟繇之徒,任法课能,矫之以趋于刑名,而汉末之风暂息者数十年。”“青龙、景初之际,祸胎已伏,盖岌岌焉,无有虑此为睿言者,岂魏之无直臣哉?睿之营土木、多内宠、求神仙、察细务、滥刑赏也,旧臣则有陈群、辛毗、蒋济,大僚则有高堂隆、高柔、杨阜、杜恕、陈矫、卫觊、王肃、孙礼、卫臻,小臣则有董寻、张茂,极言无讳,不避丧亡之谤诅,至于叩棺待死以求伸;睿虽包容勿罪,而诸臣之触威以抒忠也,果有身首不恤之忱。” “陈群上封事谏魏主,辄削其草;杨阜触人主之威以直谏,与人言未尝不道;袁宏赞群之忠,而讥阜之播扬君恶。夫阜激而太过,诚然矣;以群之削草为忠臣之极致,又奚得哉?”“曹操以刻薄寡恩之姿,惩汉失而以申、韩之法钳网天下;崔琰、毛玠、钟繇、陈群争附之,以峻削严迫相尚。士困于廷,而衣冠不能自安;民困于野,而寝处不能自容。故终魏之世,兵旅亟兴,而无敢为萑苇之寇,乃蕴怒于心,思得一解网罗以优游卒岁也,其情亟矣。”“曹孟德惩汉末之缓弛,而以申、韩为法,臣民皆重足以立;司马氏乘之以宽惠收人心,君弑国亡,无有起卫之者。然而魏氏所任之人,自谋臣而外,如崔琰、毛玠、辛毗、陈群、陈矫、高堂隆之流,虽未闻君子之道,而鲠直清严,不屑为招权纳贿、骄奢柔谄猥鄙之行,故纲纪粗立,垂及于篡,而女谒宵小不得流毒于朝廷,则其效也。”
家庭
[编辑]祖父辈
[编辑]父辈
[编辑]妻
[编辑]- 荀氏,荀彧的女儿。
子辈
[编辑]孙辈
[编辑]- 陈恂,陈泰之子,继承陈泰爵位,无子。
- 陈温,陈泰之子,陈恂之弟,兄长死后承继封爵,咸熙年间改封慎子。
- 陈准,陈佐之子,官至太尉,封广陵郡公。
- 陈戴,陈佐之子,陈准之弟,曾任高官。
- 陈征,陈佐之子,陈准之弟,曾任高官。
- 陈堪,陈佐族子,陈准族弟,曾任高官。
后辈
[编辑]后世创作
[编辑]- 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陈群登场于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中。当时其身份是治书侍御史,向曹操献策,劝曹操乘刘备打算入蜀之前,再次从合肥攻打孙权,刘备为了取川之计必定不肯救援孙权,成功消灭孙权后,便可一举东向,攻荆州、取巴蜀,一统天下。曹操深感认同,采纳其策。后来诸葛亮劝刘备致信马超,怂恿他袭击长安,结果令曹军无暇南顾。此后,陈群一直担任魏国重臣及托孤顾命大臣,先后以侍中、镇军大将军、司空等身份登场,并与司马懿关系良好。其子陈泰在小说后部担任魏国西边防线主将,表现亦颇出众。
影视形象
[编辑]动漫游戏
[编辑]注释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三国志·魏书·陈群传》
- 《全三国文·卷二十六·陈群传》
前任: 王朗 |
曹魏司空 226年-237年 |
继任: 卫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