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公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是中国古代爵位名。在中文里用“公爵”来翻译欧洲中世纪贵族等级系统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英语Duke、德语Herzog、法语Duc等)。

中国

[编辑]

起源于中国周代分封建国制度下的诸侯五等爵体系,为第一等爵,只有姬姓宗室才会分到这一个等级,具有明确的尊卑等级和对应的权责。“爵”,是一种酒器,多为青铜所制,是西周礼器中的一种,诸侯须依据其地位与等级使用相对应的“爵”,所以诸侯的等级又称“爵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西周时诸侯国享爵者有四:宋国西虢国周国虞国

“公”作为中国古代分封制爵位的一个等级,须与现代汉语中的“公爵”相区别,后者是英文Duke(或其他相应西欧爵位称号)在中文中的对应翻译,并且根据英语的使用习惯,可以直接应用在人名、尊称中,具体格式为“英国爵位等级of封国”,翻译为“封国·爵位对应翻译”,例如Duke of Edinburgh,中文直译为“爱丁堡公爵”;在中文语境中,“公爵”不等于“公”,而是“等级为公的爵位”之意,通常特用于“进(公爵)”、“享(公爵)”等动词之后,并且不可以直接用于人称,用于人称时通常是“封国·(谥号)·爵位等级”,例如“宋公”、“魏文侯”。

进入战国时期以后,“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周王室名存实亡,五等爵制度也失去了其法制地位,各个诸侯王国在一系列变法行动中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爵位制度。秦朝的二十等爵制度不设,汉承秦制,也沿用了二十等爵并增设爵,则成为了爵位体系外一种特殊的尊荣。汉朝封为的特例有“二王三恪”制度下的周室后裔汉成帝绥和元年将周承休侯进爵为汉平帝元始四年改郑公)和商室后裔(汉成帝绥和元年将殷绍嘉侯进爵为、元始二年改宋公),以及西汉末王莽受封安汉公和东汉末曹操受封魏公。以后唐朝有国公郡公县公等,宋朝、明朝有国公爵,清朝有公爵。

中国历代公爵

欧洲贵族

[编辑]

欧洲国家贵族爵位中,第五级(从低至高)贵族爵位一般在中文里译作“公爵”,在亲王之下,在侯爵之上。

欧洲诸国近代的“公爵”称号比较统一,大多可以归为三类:从拉丁文Dux”衍生出的爵位名(例如法语Duc和英语Duke'),此词源原义是“领袖”;与德语Herzog同源的称号,词源是日耳曼语,“领军”的意思;此外部分斯拉夫国家有沃伊沃德(或类似)的称号,是相似的“战士领袖”的意思。

三组称号都源自于对于军队首领的称号。在古罗马时代,由日耳曼凯尔特蛮族出身而作为雇佣军为罗马军队所用的将帅,由于没有正式的罗马军衔而统称为Dux,也因此Dux被认为等同于日尔曼人旧有的军事领袖称号,Herzog。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各部族的军事领袖成为欧洲各独立小国的国君,其中许多就以DuxHerzog(或相似的当地名称)为称号。直到近代,意大利和德国统一之前的很多小国都以此为称号,为与拥有相似称号而不是国君的贵族有所区别,中文一般称作“大公”,欧洲现存唯一的独立大公国是卢森堡

历史上的其它大公国经过合并和并吞,逐渐演变成了由国王授予的爵位。在欧洲各国,公爵都是最高爵位之一,在一些国家公爵以上还有亲王,但另一些国家的公爵级别比亲王要高。

参考文献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