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孙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孙河
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
前任:李术庐江太守
继任:
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
国家孙吴
时代东汉末年
主君孙坚袁术孙策孙权
,曾过继至
伯海
封地乌程县庐江
籍贯吴郡富春县
逝世建安九年(204年)
宛陵县
亲属
长男孙助
次男孙谊
三男孙桓
四男孙俊
其他亲属族父孙坚、侄子孙韶

孙河(2世纪—204年),字伯海吴郡富春县人。东汉东吴势力将领。孙坚族子,统领孙坚亲兵,作战常为前驱,典知内事,被视为心腹。孙坚死后,先后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及辅助年幼的孙权接任江东基业。后妫览戴员密谋唆使边洪暗杀孙坚三子孙翊,孙河赶往怒斥二人没尽忠职守,妫览、戴员二人害怕孙权问罪,决定先下手为强,将孙河杀害。

生平

[编辑]

常为前驱 典知内事

[编辑]

孙河个性忠直,说话谨慎,办事敏捷。有气魄和才干,能服勤苦之事[1]

孙河自少跟随孙坚出征,作战时常担任前驱,后来领孙坚亲兵,典掌军队内部之事,被孙坚委以心腹之任[2]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接受袁术的请求攻打荆州牧刘表,遭黄祖伏击身亡。长子孙策时年十七岁,袭乌程侯。孙坚侄子孙贲领孙坚余众,扶送灵柩。袁术到寿春驻扎屯军,孙贲前往依附[3]

排除万难 平定江东

[编辑]

最初孙坚兴义兵时,孙策年十余岁已广交知名人士,并听从好友周瑜的意见,将母亲迁到庐江,招揽聚合士大夫,江、淮的人都投奔他,徐州牧陶谦十分忌惮孙策[4]。孙坚死后,孙策将父亲还葬曲阿,孙策渡江居江都[5]

孙策在江都时,常拜访名士张纮,张纮为孙策分析天下大势,定下平定江东的计划,孙策为无后顾之忧,将母亲及年幼的弟弟们交托给张纮[6]。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伴随孙策,跋涉辛苦,就算有危难也不会逃避,孙策亦待二人如亲戚般,每次升堂,与吴夫人共同宴席[7]

孙策到寿春请求袁术归还父亲兵马,袁术以借口推辞,于是孙策带着母亲吴夫人迁居回到曲阿,与吕范、孙河一起投靠舅父吴景,并依赖吴景召募到了数百人。时泾县山贼总帅祖郎来袭,孙策差点被祖郎袭杀。孙策听再求见袁术,袁术将孙坚余兵千余人归还给孙策[8][9]

孙策于是以曲阿为据点,先后击败以刘繇为首的地方势力。孙河随孙策出征,先后平定吴郡会稽郡[10]。孙策定都吴郡,任命孙河为乌程县长。

辅助少主 讨平内乱

[编辑]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不久去世,由时年十九岁的二弟孙权接手江东。时庐江太守李术不服从孙权,与梅干雷绪陈兰数万人在集结淮水一带骚扰破坏,孙权写信要求李术扣留这些叛逃者。李术公开表示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为由拒绝[11]

于是孙权用计策写信给曹操,说严象被杀是李术所为,所以不应该理会李术。孙权断绝李术的援军后,与孙河、徐琨一起亲征叛徒李术于皖城。皖城被孙权包围,李术向曹操求救,但是曹操没有到来,一切发展正如孙权所设计的一样[12]

李术独守皖城,城内粮尽只能用泥丸代替食粮充饥,随即破皖城,李术被枭首,孙权迁徙城里人及李术部将三万余人到江东。孙河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驻屯京口(今江苏镇江[13][14]

举贤任能 提拔吾粲

[编辑]

孙河为乌程县长时,当时寒门出身的乌程人吾粲,身份还是小吏,孙河却对吾粲这人深感惊奇。后来孙河成为将军,能够自选长吏,表奏吾粲为曲阿丞,升迁为长史,治理地方有名迹。吾粲虽然出于寒门,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孙权为车骑将军时,召吾粲为主簿,出任为山阴令,后归还担任参军校尉[15]

斥责妫、戴 反为所害

[编辑]

建安九年(204年),丹杨太守孙翊边洪杀害,孙河赶到宛陵,愤怒地斥责妫览戴员二人,没有尽责保护孙翊,令边洪弑主之事发生。

妫览和戴员相议,认为孙河与孙翊关系疏远,孙河已如此厉词谴责,若孙翊次兄孙权来到,二人必死无疑,于是二人决定先下手杀死孙河,密谋叛变,派人迎接扬州刺史刘馥[16],但没多久两人被孙翊的妻子徐氏和旧部孙高、傅婴擒杀。孙河死后,由表侄孙韶继承孙河的军队[17]

孙河膝下有四位儿子,长子孙助为曲阿长、次子孙谊为海盐长,二人皆早卒。三子孙桓,仪容端正,器怀聪朗,博学彊记,能论议应对,孙权常称为宗室中的颜渊。孙桓先后参加了讨关羽及抗刘备之战,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下督牛渚。四子孙俊,性度恢弘,才经文武,为定武中郎将,屯戍薄落,赤乌十三年卒[18]

姓氏变化

[编辑]

据《三国志吴书孙韶传》记载,孙河本姓俞,因得到孙策的喜爱,赐姓为孙,列入孙家属籍[19]

另《孙韶传》引《吴书》又说,孙河是孙坚的族子,早初过继给姑家俞氏,后来再回复孙姓[20]

亲属

[编辑]

儿子

[编辑]
  • 孙助,孙河长子,官至曲阿长。
  • 孙谊,孙河次子,官至海盐长。
  • 孙桓,孙河三子,东汉末和三国时东吴武将,建武将军,丹徒侯。
    • 孙建,孙桓长子,继承丹徒侯爵位,官至平虏将军。
    • 孙慎,孙桓少子,官至镇南将军。
      • 孙拯,字显世,孙慎之子。
  • 孙俊,孙河四子,定武中郎将。

侄儿

[编辑]
  • 孙韶,孙河表侄,本姓俞,东汉末和三国时东吴武将,镇北将军,建德侯,后假节领幽州牧。

注释

[编辑]
  1. ^ 《孙韶传》引《吴书》曰:河质性忠直,讷言敏行,有气干,能服勤。
  2. ^ 《孙韶传》引《吴书》曰:少从坚征讨,常为前驱,后领左右兵,典知内事,待以腹心之任。
  3. ^ 《孙贲传》坚薨,贲摄帅余众,扶送灵柩。后袁术徙寿春,贲又依之。
  4. ^ 《孙策传》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徐州牧陶谦深忌策。江表传曰:坚为朱儁所表,为佐军,留家著寿春。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
  5. ^ 《孙策传》坚薨,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
  6. ^ 《孙策传》引吴历曰:初策在江都时,张纮有母丧。策数诣纮,咨以世务,曰:“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儁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君以为何如?”纮答曰:“既素空劣,方居衰绖之中,无以奉赞盛略。”策曰:“君高名播越,远近怀归。今日事计,决之于君,何得不纡虑启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仇得报,此乃君之勋力,策心所望也。”因涕泣横流,颜色不变。纮见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感其志言,乃荅曰:“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无复回顾之忧。”
  7. ^ 《吕范传》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策亦亲戚待之,每与升堂,饮宴于太妃前。
  8. ^ 《孙策传》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
  9. ^ 江表传曰:策径到寿春见袁术,涕泣而言曰:“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于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愿明使君垂察其诚。”术甚贵异之,然未肯还其父兵。术谓策曰:“孤始用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策遂诣丹杨依舅,得数百人,而为泾县大帅祖郎所袭,几至危殆。于是复往见术,术以坚余兵千余人还策。
  10. ^ 《三国志孙韶传》引吴书曰:又从策平定吴、会。
  11. ^ 《吴主传》引江表传曰: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术报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
  12. ^ 《吴主传》引江表传曰:权大怒,乃以状白曹公曰:“严刺史昔为公所用,又是州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愿敕执事,勿复听受。”
  13. ^ 《孙韶传》引吴书曰:从权讨李术,术破,拜威寇中郎将,领庐江太守。
  14. ^ 《吴主传》引江表传曰: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术报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权大怒,乃以状白曹公曰:“严刺史昔为公所用,又是州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愿敕执事,勿复听受。”是岁举兵攻术于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于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余人。
  15. ^ 《三国志吾粲传》: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16. ^ 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皆礼致之。览为大都督督兵,员为郡丞。及翊遇害,河驰赴宛陵,责怒览、员,以不能全权,令使奸变得施。二人议曰:“伯海与将军疏远,而责我乃耳。讨虏若来,吾属无遗矣。”遂杀河,使人北迎扬州刺史刘馥,令住历阳,以丹杨应之。
  17. ^ 《三国志孙韶传》韶年十七,收河余众,缮治京城,起楼橹,脩器备以御敌。
  18. ^ 《三国志孙桓传》引吴书曰:河有四子。长助,曲阿长。次谊,海盐长。并早卒。次桓,仪容端正,器怀聪朗,博学彊记,能论议应对,权常称为宗室颜渊,擢为武卫都尉。从讨关羽于华容,诱羽余党,得五千人,牛马器械甚众。桓弟俊,字叔英,性度恢弘,才经文武,为定武中郎将,屯戍薄落,赤乌十三年卒。
  19. ^ 《孙韶传》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吴人也。孙策爱之,赐姓为孙,列之属籍。
  20. ^ 《孙韶传》引《吴书》曰:河,坚族子也,出后姑俞氏,后复姓为孙。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