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社會學
外觀
社會學主題
更多關於社會學…… |
特色條目
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是一件美國歷史上非常重要、具有指標意義的訴訟案。該案於1954年5月17日由美國最高法院做出決定,判決種族隔離本質上就是一種不平等,因此原告與被告雙方所爭執之「黑人與白人學童不得進入同一所學校就讀」種族隔離法律必須排除「隔離但平等」先例的適用,因此種族隔離的法律因為剝奪了黑人學童的入學權利而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所保障的同等保護權。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也因此案邁進一大步,此後數年美國社會的種族融合等社會變遷方興未艾。 |
特色圖片
非暴力指參與社會政治變革、拒絕使用暴力的理念,作為介於被動接受與武裝鬥爭的一種形式,「非暴力」方式參與的政治變革,包括非暴力反抗、公民抗命或其他強大影響力的不合作對抗形式,與和平主義類似。20世紀中葉以來,非暴力、非暴力抵抗等非武力手段為社會變革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推崇的政治與社會哲學理念。圖為印度原住民土地運動組織Ekta Parishad在2007年發起的一場非暴力徒步抗爭活動前的開場演講。
維基專題
社會學家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國猶太裔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他的觀點在社會科學和社會政治運動的發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他一生著述頗豐,主要著作有《共產黨宣言》(1848年)、《資本論》(1867年–1894年)等。馬克思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並且對世界政治及學術思想產生重大影響。辛格指出:「馬克思的觀點導致了現代社會學的產生,使歷史研究發生轉變,並且深刻影響了哲學、文學以及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