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知识问答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Wikipedia:RD
Stanleykswong在话题“地震与人口密度的关系”中的最新留言:1天前

这里是解答任何与维基百科无关的问题的地方,就像图书馆的询问处,或者问答网站之类的服务。提出问题之前,请先在右方搜索现有条目。发问前,请留意以下重要事项:

  • 请在主题栏简明扼要地写出问题主旨不要使用如“新问题”等无意义的文字。
  • 请勿公开姓名、地理地址、电话、电子邮箱地址等联系信息。我们通常只在此页回应,并不利用电邮或电话等私下回应。
  • 有关维基百科计划的问题,请往互助客栈相关页面询问。
  • 请勿在此页宣扬个人主张就某个议题发起讨论,此页面仅回答个人不懂的问题。
  • 请勿在此页反复提出相似的问题、寻求代做功课、征求医疗建议法律意见


请注重礼仪、遵守方针与指引,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或在留言后打 ~~~~)。

发表前请先搜索存档,参考旧讨论中的内容可节省您的时间。
公告栏
# 💭 话题 💬 👥 🙋 最新发言 🕒 (UTC+8)
1 “我的人生充满了空虚”、“我的人生充满了空白”是否有语病? 18 7 优枰 2025-03-31 17:04
2 地震与人口密度的关系 32 4 Stanleykswong 2025-04-04 16:20
发言更新图例
  • 最近一小时内
  • 最近一日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内
  • 逾一个月
特殊状态
已移动至其他页面
或完成讨论之议题
手动设定
当列表出现异常时,
请先检查设定是否有误

“我的人生充满了空虚”、“我的人生充满了空白”是否有语病?

[编辑]

如题。有人说“我的人生充满了苦难”,有人说“我的人生充满了欢乐”,还有人说“我的人生充满了惊奇”,那么看似大同小异的“我的人生充满了空虚”、“我的人生充满了空白”是否说得通呢?

我认为不行欸!很多很多个0聚在一起,它还是0,0不能“充满”某个东西。就好像你可以说“大厅里有几百束蓝色的光”,但你不可以说“大厅里有几百束黑色的光”一样。

想请问大家的见解?---游蛇脱壳/克劳 2025年3月26日 (三) 15:39 (UTC)回复

没有语病,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述,不需要去计算结果。“画面上充满0”不能归纳为画面上显示了0,可能是面板上写满了0。关于“黑色的光”,可能将白色背景下的黑色射线比喻为光束(光柱)?--YFdyh000留言2025年3月26日 (三) 16:33 (UTC)回复
呃....会呈现黑色,不正是因为没有或几乎没有可见光照射出来吗?所以逻辑上应该没有“黑色的光”才对。你在电脑萤幕上看见黑色事物(比方黑衣、黑发、黑字),那是“非常微弱的”光显现出来的结果,而不是萤幕射出“黑色的光”。如果你用黑色玻璃纸包住黄色灯泡,你会看到“黯淡微弱的黄光”,而不是“黑色的光”。所以也没有“黑色射线”,您若要黑色,那就“不要放射光线”。
至于您前面的比喻,我看不太懂,“面板”是什么事物的面板?是投影机的面板吗?-游蛇脱壳/克劳 2025年3月26日 (三) 20:54 (UTC)回复
荧幕、展板之类的,写满0是否就“‘充满’了0”呢。
所以可能作“比喻”,但不是真的光。比如桌面上一个圆形的梵塔黑,人们可能说“桌面上有个‘黑洞’”,这不代表它是个洞或者黑洞而构成病句。而“空虚”这种无法具象化的东西,不需要加引号。“空白”倒是有点意味不明。--YFdyh000留言2025年3月27日 (四) 10:29 (UTC)回复
空白=没有值得一提的事=乏善可陈。我的人生乏善可陈。-游蛇脱壳/克劳 2025年3月27日 (四) 22:42 (UTC)回复
一个无限小的空间可以“充满”“空虚”吗?这更多是哲学/悖论问题,类似的还有“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他唯一一次犯错是以为自己犯错”之类。--惣流·明日香·兰格雷不姓 2025年3月28日 (五) 08:34 (UTC)回复
可是人生并不是“无限小的空间”,而是“有限长的时间”。因此我不认为“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他唯一一次犯错是以为自己犯错”与我的问题类似。---游蛇脱壳/克劳 2025年3月28日 (五) 12:49 (UTC)回复
说到无限和有限,想起托里拆利小号。我的本意是“某值为零”(“没有”缺点)可令另一/同一值“变”为“非零”(唯“一”缺点)。换一个角度,虽然人生的时间有限长,但苦难、欢乐、惊喜所“充满”的,不一定是时间吧。假设它们所充满的是一个array,那一个满是0,甚至满是null的array也是被“充满”了。我认为“人生充满了空白”与“大厅里有几百束黑色的光”有少许分别,“空白”是既存的概念,但“黑色的光”不是。又或者参考有趣数字悖论,空白的人生也是“一种人生”。--惣流·明日香·兰格雷不姓 2025年3月28日 (五) 13:59 (UTC)回复
“我的人生充满了XX”是主观描述,都说得通,亦没有对错。--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28日 (五) 09:02 (UTC)回复
空虚 可能有多种诠释方式,除了0与一无所有(连空间也不占有),真空也是一种解释。“真空是一种不存在任何物质的空间状态”,真空虽然不存在任何物质,不过是可以占据空间的,是一个真空空间状态下的空间。--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29日 (六) 04:44 (UTC)回复
人生本身是一个感性概念,不能如此理性去分析。例如:真空是可以明确定义的,没有就是没有;可是人生没有明确定义。--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29日 (六) 08:23 (UTC)回复
用感性的观点去解释,那么这题就有许多可能,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同样气温下,有人觉得冷就穿得多,有人觉得热则穿得少,可以说“见仁见智”没有标准与统一的答案了。--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29日 (六) 09:52 (UTC)回复
问题是,如果想用理性去解释,条件是各个变数都有明确的定义,甚至可以用数学公式去理解。而人生本身就没有明确定义,所以不可能用太过理性的方法去演绎。面对相同处境,每个人的感受会不一样。假设两个人拥有近乎相同的人生,一个人可以觉得“我的人生充满了空虚”,另一个人可以觉得“我的人生充满了乐趣”。--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29日 (六) 13:50 (UTC)回复
想向各位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认为不能用空虚、空白来描述人生,而是认为空虚、空白可能无法充满人生。换句话说,我认为“我的人生是空虚/空白的”“我的人生是一片空虚/空白”逻辑上没有问题。因此这与有趣数字悖论不同。-游蛇脱壳/克劳 2025年3月29日 (六) 14:03 (UTC)回复
从狭义逻辑的角度看,你说的“我的人生充满了空虚”、“我的人生充满了空白”的确有逻辑上的问题。不过日常用语用的逻辑,并不是逻辑学所说的狭义逻辑,而是约定俗成,并不太严谨,甚至会将错就错。--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29日 (六) 14:51 (UTC)回复
“修辞学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语言艺术,和语法、逻辑并称三艺,是语言学的范畴。”,以空白来充满人生,可能是一种“修辞法”,下面的导览模板列出许多修辞法,而将“空白”视为“占有空间的物质”,这比较像是其中的“拟物法”:“以物拟物:把一种事物想成是另一种事物,寻找两种事物中的共通性,使两者结合,并产生奇异又生动的联想。”,也有点像是其中的“形象化”。
--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29日 (六) 17:04 (UTC)回复
不好意思,因为上面的导览模板前的二级缩进导致以下的讨论串都被缩进到,所以我手动调整了缩排方式--竹林下小径月光映一叶 2025年3月31日 (一) 05:50 (UTC)回复
讨论工具仍有结构问题,本人调整之后应该好了。——留言 2025年3月31日 (一) 09:04 (UTC)回复

地震与人口密度的关系

[编辑]

水泥建筑难敌强震,倒塌损毁造成严重伤亡,但为了应付都市人口增加,楼层高度似乎有增高的趋势,所以城市容量与人口密度也跟着提高,或有提高的潜力。人口密度增加会不会加重地震的灾情?如果是问题,有解吗?--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29日 (六) 04:24 (UTC)回复

水泥建筑物是可以抵抗强烈地震的,只是豆腐渣的水泥建筑物不能。想建筑物能够抵抗强烈地震,首先是建筑物的选址,然后根据当地实际地震数据和土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设计方面,先考虑要不需要安装阻尼器,如果需要安装的话,需要安装什么类型的阻尼器,然后考虑结构。结构方面,离不开钢筋和水泥(混凝土)。钢筋要足够,而且不能用低质钢筋,扎铁的方法也很重要;地基和主力柱的结构水泥要符合标准(例如磅数要求)。总而言之,如果设计得当,又不是豆腐渣,建筑物又维护得当,地震应该不是问题。--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29日 (六) 08:19 (UTC)回复
您说的没错,豆腐渣、偷工减料、海砂屋...确实是严重的瑕疵,某种程度已算是危楼,责任可能要归属于建商及营造者。其实问到地震的解法,主要原因是因为地震所影响的几乎是所有人,不论贫富与经济状况如何,各种群体都可能需要面对,所以想了解在现实环境的条件下,有没有 平民 或 多数民众 都能够负担得起的解决方案?--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29日 (六) 10:17 (UTC)回复
低下阶层、贫民的住屋责任一向都是政府的责任,所以各国都有大量的公营住宅,典型例子是新加坡的组屋、德国柏林现代住宅群落等。这些公营住宅的安全标准跟私营住宅没有太大差异。
有些国家,之所以出现豆腐渣、偷工减料、海砂屋等不合规的问题,严格来说是政府功能失效。--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29日 (六) 14:25 (UTC)回复

政府很可能也是责无旁贷,在阶级制度里上层阶级不断对下层阶级的剥削所获得的利益,甚至是政治腐败,那些资源原本是可以用来强化基础建设以拯救生命的,却没有被妥善运用,让那些灾难一次又一次不断上演,重蹈覆辙却没有什么改善。只要权力一大就容易出现各种弊端,我想这在各国的各种体制下都会存在,所以有人就开始怀疑政府的功用,而产生无政府主义的自觉政治运动:“无政府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及运动,其反对所有强制性、胁迫性的阶级制度。”。

除了地震以外,水灾(海啸、溃坝75·8溃坝)、风灾、疫情、旱灾(饥荒蝗灾)、火灾...也是不断造成重大的死伤,面对这么多的天灾与人祸,让人有一种生存上的无力感与存在危机(“面对大自然时感到孤独与渺小是存在危机的一种常见表征”),“人定胜天”目前看来恐怕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30日 (日) 05:18 (UTC)回复
归根究底,原因只有一个,没有民主。如果选票能够把坏的政府选下台,情况一定会慢慢改善。--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30日 (日) 07:55 (UTC)回复
只要选对人,是有机会改善的,也要有正确认知的人民,并在选民中占据多数。--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04:05 (UTC)回复
其实原因除了没有民主,还有一个前提是“现有政府是坏的”。如果政府是好的(全能的神,永远不出错的强人工智能,或者决策水平极高的人类亦可),那民主也“没什么用”吧。(换个神/换个人工智能?)当然政府不好,又没有民主,那唯有求神拜佛了。--惣流·明日香·兰格雷不姓 2025年3月31日 (一) 06:30 (UTC)回复
其实从整个阶级利益的角度看,上层阶级对下层阶级的过度剥削是对自己不利的,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和中国古代南方的地主,不会对甸农过于苛刻,饥荒时甚至会开仓放粮。记得张五常的甸农理论曾经提到:在充分竞争之下,如果某一个地主过度剥削为他服务的甸农,这些甸农会跳槽到,帮其他能够供应更好条件的地主服务,结果在市场竞争之下,会出现合理的薪酬。因此,政府唯一需要做的是确保市场有足够竞争。--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30日 (日) 08:06 (UTC)回复
这让我想到“驭民五术”:
  • 愚民:统一思想。(类似愚民政策
  •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 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无瑕顾及他事。(教养 小孩、毛小孩,养车(山道猴子)、养房、养名牌包或收藏 都是很累的)
  • 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周中。
  • 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钱财(即通货膨胀或狂印钞票);人穷志短。(上对下的小恩小惠,被塑造成大恩大德)
高压统治,人民会反抗的,不过朝鲜也是极度高压,又极度封闭,不确定目前有没有跨台的迹象?--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04:20 (UTC)回复
从政权稳定的角度看,不考虑国家利益和人民生活状态,其实高压统治是相当有效的,只要军队够强,阶级分隔明确,加上连坐制度,充分宣传领导的伟大,人民基本上是没有反抗的能力,所以极权国家都是用这一套,包括国民党时期的台湾。如果社会足够封闭,效果会更好,原因是可以使用虚假宣传,增加政权的稳定度,这方面朝鲜是专家。--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07:22 (UTC)回复
其实“人定胜天”这个成语是被(刻意或者无意)曲解的,这句说话出自南宋的刘过,他的《襄阳歌》提及:“人定兮胜天”意思是想要“胜天”就需要“人定”,“人定”是想办法的意思,“人谋”、“做正确决定”。从这个角度看,“人定胜天”是指想要战胜自然灾害,决策者需要有谋略。--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30日 (日) 08:42 (UTC)回复
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 一样,都只是欺骗基层百姓的说词;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 很美好,是个`理想`中美好的乌托邦社会! 但是,没有考虑到 管制执政者的操守的政府,最终 都会走向贪腐! 而 在讲求人人都需要为整个国家负责的无政府主义,则是没有考虑到: 同吃一种米, 就是会有人想摆烂,就是有人不愿意负责!甚至不想对自己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即使在 人人都有一票投票权的民主社会! 即使投票日当天 你没有工作,仍然有许多人 不愿意对自己的`责任`负责! 只想让别人代替自己去负责,由别人去做决定就好! 更枉论 每个人都需要对整个国家付出努力,都需要为国家出现的任何情况负责的无政府主义!?
所以说, 要真想实现无政府主义,就必须 人人都认知到 自己对国家有责任! 且 人人都愿意负起这责任! 才有可能达成! 否则 跟共产主义一样,只是空谈!!
我不晓得你生长的环境! 也许你自小就是在共产主义熏陶下长大的! 但,如果你是在民主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 你应该知道:
民主制度 定义下的阶级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各级政府官员 是公仆,是 替`国家的主人` 出来做事的仆人! 亦即“上层阶级”是人民百姓! “下层阶级”才是政府官员! 而不是 你所认为的: 上层阶级(政府官员)不断对下层阶级(人民百姓) ...
这点认知,跟共产主义教导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Innova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03:45 (UTC)回复
  • 在理想的背后有时可能是反乌托邦(我都将它想成是“假乌托邦”),这大概也算是一种愚民政策
  • 在我的理解
    共产主义是要打破阶级。但是共产国家需要有人领导,而“领导”和“被领导”这两种,在我看来仍然是一种“阶级”。
  • 无政府主义 可分为 社会无政府主义个人无政府主义
    • 个人无政府主义
      “个人无政府主义 是一种反抗集体主义的哲学思想,以及特别强调个人地位和个人自治权的无政府主义流派。个人无政府主义主要是在‘美国’发展,他们最显著的特色是拥护对劳动产品的私人所有权。”。
    • 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权利受到集体权利的限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
    所以在我的看法,反抗集体主义 就是反对 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以避免:
    • 阶级中上对下的剥削
    • 集体对个人的剥削(例如:多数暴力
--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05:17 (UTC)回复
问题并不是在于共产主义是好是坏,共产主义基本上是学术讨论问题,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制度,而这种理想状态根本不可能存在。
如果共产主义真的能够打破阶级,那不一定是坏事。问题是领导是否一种不同于平民的阶级?如果他们跟平民有所不同,那么如果打破阶级?是否需要把他那下?如果需要把他那下,那这将会是一个无限循环,所以从逻辑的角度看,实行共产主义本身是一种不可能任务。现实世界中,最接近共产主义的是现在的欧洲,尤其是北欧。--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09:13 (UTC)回复

您说的北欧我觉得比较像是社会主义。其实共产与民主主义的统治两者都不理想,只是有些手法比较“含蓄”。理想的“乌托邦”应该要消除一切的社会问题,在任何的社会中几乎可以肯定遇到的问题:

  • 有人就有剥削
  • 有人就有冲突
所以“人”本身就是问题的来源,愈是复杂人口所组成的社会就有潜力发展出愈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就有了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 意指通过社会机制或是政治过程来规范个人及团体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社会控制。社会、国家、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可以利用社会控制来凝聚共识,以及巩固统治的力量。”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ISA)即是统治者用作 社会控制 的方法,它包含“教育、宗教、家庭、法律、政治、工会、文化、媒体”,所以几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切的背后都可以看作是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在操纵,它是把意识形态自然化的行动者,不论共产或民主,人民可以说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下的“傀儡”,可以想成每个人都是《楚门的世界》里的金凯瑞,而掌握了人民的意识,差不多就掌握选票,其实他们还可以直接修改游戏规则。

不过如同乌托邦中提到:“Lyman Tower Sargent认为:乌托邦本质上是矛盾的,因为社会是异质的,并且有相互冲突的欲望,因此所有人的欲望不能同时得到满足。”,结论大概就是 乌托邦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现在的社会即使是高度发展,可能也只能算是“反乌托邦”。

--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11:11 (UTC)回复
提到乌托邦,想起《桃花源记》。记得读《桃花源记》时,最先想起的是在无政府状态下,老人家的医疗谁来统筹。所以,在现实中,有效的民选政府,应该比较无政府好,从医药到天灾(地震、水灾等),有些事情需要政府统筹。有些事情需要跨政府合作(例如欧盟、英联邦等)。--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13:03 (UTC)回复
除了医疗,还有军事与外交等方面;
如果 全体人民 都具备足够的军事训练,随时都能拿起枪杆子、人人都懂得看雷达图,都会操控最先进的导弹系统。才有`无政府主义`的可能。
不过 人 寿命就是这么短,如果所有人都需要学习一堆 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的军事知识,那 科技应该也不会进步太多,因为所有人的时间都浪费在学习许多*用不到的知识*上。
但是,这些知识,一但有战争出现,你才开始找人学习,想亡羊补牢 却已来不及。
外交,则不可能叫上所有人去到隔壁国家外交部会议厅 一人一句 人人有意见,这样去跟别国外交使节慢慢谈吧? 谁有那闲工夫应付你成千上万个 国民外交官。
等你外交成功了~ 人家仗都打完 早就把你国拿下了...zzZZzZ.
所以 很多工作 都需要委由一两个专门的人才去统筹处理的! 这 才是之所以需要政府的原因,这些就是政府官员该(替人民)做的工作! (所以才叫公仆!) 而不是整天想着享受权力、利用自身权利去捞钱的政客...--Innova留言2025年4月1日 (二) 06:05 (UTC)回复
回复 Stanleykswong 与 Innova:
  • 之前提到的“无政府主义”其实并不表示无政府的状态是最好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人”,人有不同的“利益考量”,有不同的“利益冲突”,有各种对资源的“竞争”,而“人为错误”也是可以致灾,简单来说 社会问题 几乎就是 人祸,要如何把“人”这个问题的源头解决,除了目前提到的“民主、共产、无政府”之外,还有其他方法也可纳入考量。
  • 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人的这点和哲学僵尸或 AI机器人 不同,哲学僵尸的特色是“外观与物理组成都与一般人类无异,但是他没有意识经验、感质或感情”,所以“哲学僵尸在撞上尖锐物品时,可以测量到疼痛讯号的出现,会出现疼痛的表情,发出叫声,会向其他人表示自己正在疼痛。但是他的内在心灵中,没有疼痛的意识”,如果人像哲学僵尸一样,没有意识,那么人道主义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人道主义一个主要的目标是要“减少受苦并改善人类处境”,消除意识所带来的痛苦,人们对意识的理解非常有限。
  • 人通常会扮演多种角色,所以一个人可以同时扮演 公仆、政客、政棍、... 的角色,所以确切知道一个人是否有扮演到 不良的角色 是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重点。
--Justin545留言2025年4月1日 (二) 07:21 (UTC)回复
同意你说的乌托邦基本上不存在,不过我觉得灾民需要追求的是距离地狱远一些,不一定需要追求理想的乌托邦。亚洲的韩国、台湾,欧洲的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都曾经成功地拉远自己与地狱的距离,希望东南亚各国都可以。天灾不一定可以完全避免,但是最少可以减少破坏力更强的人祸。--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13:15 (UTC)回复
认同您的想法,尤其是贫困、生活不易、下层阶级...才是特别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印度为例,虽然他们有为种姓制度的问题改进,不过效果还是有限。要如何让 多数人 都拉大与地狱的距离,而不是 上层阶层 或 特权阶层 等...少数人 专有的享受,看来可能有一段长路要走。--Justin545留言2025年4月1日 (二) 07:34 (UTC)回复
  • “贪腐”的问题不论是在“民主”或“共产”的体制下都存在,这是两者共有的问题。对于“民主”或“共产”,其实我没有说绝对支持哪一个,因为“民主”可能有“多数暴力”的问题,“共产”可能有“领导 与 被领导 的阶级”或“难以分工合作”问题,在我的看法,两者与“理想”的距离都还很远。
  •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各级政府官员 是公仆”,这可能要再加一个条件:
“每一个人民”的 权利 比“任何一个政府官员(公仆)”的权利大。
如果奴仆的权利比主人还大,这和一般所见的主从关系不尽相同。此外,以 多数人民 去管理 少数公仆,可能要克服“意见分歧、多头马车”的问题。
--Justin545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07:35 (UTC)回复
同意,“贪腐”的问题不论是在“民主”或“共产”的体制下都存在,这是两者共有的问题。不过,一棵苹果树上的一百苹果之中有一个烂苹果,另一棵苹果树上的一百个苹果之中只有一个好苹果,两者差距颇大。“民主”的重点是可以在这个“烂苹果”影响其他苹果之前,有机制可以把它摘除,至于是否把它摘除,那是农夫家的决定。不过在“烂苹果”传染太多其他苹果之前,农夫一家人最终都会决定除去“烂苹果”,以免影响收入。--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3月31日 (一) 08:55 (UTC)回复
在 "理想" 的 民主制度下: 官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所以,官员应该服从 *多数人民*的意志! 而非 单一人民!
不过 也不难见到,在民主体制下,顺利操纵舆论,让人民以为当前的XX说法 是大多数人的意见! 直到 谎言大到无法收拾,人民开始觉察到被政府操控的舆论所欺骗的时候,往往都已经是不可逆反应的状态了。
像是希特勒当年也是民主投票选出来的! 最后仍不可避免地走上独裁道路!
所以 人民的素质就很重要了~ 要大多数人民都知道 部分媒体上大辣辣诉说着的言论,可能并非大多数人民的意见! 这里的 `部分媒体` 可能是一二,也可能是 80%甚至 90%+。 ie.大陆与朝鲜应该至少有 99%.--Innova留言2025年4月1日 (二) 05:48 (UTC)回复
民主政治需要四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媒体”。“媒体”需要独立于政府,他们可能由政府出钱,但是不能被政府控制,BBC、法广、德国之声等都是议会拨款资助的独立媒体。
民主政体有自我修复能力,希特勒的出现,令到欧洲的民主投票选举制度改变了不少,令到问题不容易重复出现。“行政权”最容易被滥用,所以行政权不能集中,例如现在欧洲大部分国家,政府的“行政权”分别落在四级(或者更多)的政府手中。例如德国的联邦政府(中央)、邦政府、Regierungsbezirke(类似英国的County)、Regierungsbezirk(类似英国的市议会),不同级的政府负责不同的事,不同级的政府的议员由不同的选举产生。越低级的政府负责的事情跟民生关系越大,所以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地方政府负责。中央之上还有没有太大实权的欧洲委员会(欧盟和非欧盟的欧洲国家组成)。--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4月1日 (二) 09:41 (UTC)回复
人民素质常常也是由ISA养成的,就有些类似 鸡生蛋,蛋生鸡。
  • 高层的权力 控制着 意识型态国家机器
  • 意识型态国家机器 主导 主流的意识
  • 主流的意识 再决定 选举的胜负
  • 于是权力又再度回到了原来的高层手中
片中男主角也是费尽心力,经过多次尝试,最后才将导演拒于棚内,走出楚门的世界。跳脱ISA的“框架”这样一个“一条龙的 割韭菜 产业链”是很大的挑战。--Justin545留言2025年4月3日 (四) 15:27 (UTC)回复
我不能够完成否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ISA)的影响,但是总觉得ISA这个概念有点儿马克思修正主义的影子,所谓的人民素质由ISA养成,可能只是独裁者的借口,甚至是胡扯。试想一下,在李登辉之前,国民党不是宣传台湾人们素质不适合民主吗?为什么李登辉一上台,台湾人们的素质就提升到亚洲第一?明显地,李登辉不是台湾人们素质“突然提升”的因素(最少不是主要因素),真正原因是国民政府施加在台湾人们身上的枷锁解开了,而李登辉只是个解锁人。台湾不是孤例,二战之后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把日本人枷锁解开;英国的1918年人民代表法令,把女性的枷锁解开;苏联解体,东欧各国情况也一样。我可以肯定,这些改变,并不是人们素质突然提升,而是独裁的借口消失。--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4月3日 (四) 16:49 (UTC)回复

可想而知您对马克思是极度地感冒,不过ISA应该算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要合适,不论是民主或独裁都可被包含于它的外延之内。

撇除马克思,“剥削”的概念很早就有了,如剥削条目写道:“‘剥削’一词可以追溯到唐朝,表示对人的压榨、搜刮。”,包含新闻提到的性剥削道德绑架,还有以资讯不对等压榨他人、股市中大户欺压散户、种姓制度世袭制度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不少都是早在马克思之前就存在。

重点还是在“剥削”,说实在的,我对两岸之间的政治对抗、争吵没有太大兴趣,但两边都是在剥削底层人民,这几乎是肯定的,这也是两者共有的问题点,民主与共产都解决不了剥削的问题,而剥削是来自于人性,弱肉强食是生物圈中食物链中的常态,有人几乎就有剥削、竞争、冲突、战争...等问题,一再强调“人是问题的源头”,“增加人口”似乎只会“化简为繁”,将问题复杂化。如果民主与共产都解决不了“人”的问题,也讨论不出有效的办法,至少还有“最终”的参考方案,就是“化繁为简”,也就是“减少人口”,因为“制造人口 就相当于 制造问题”。

--Justin545留言2025年4月3日 (四) 19:00 (UTC)回复
有道理,很多马克思提及的概念,其实早就存在。不过我并不是对马克思的思想有太负面的看法。只是觉得奇怪,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中后期,当时很多他提到的概念,例如“奴隶”、“剥削”,已经在消退中,最少在他生活的英国是这样。在英国,从14世纪,gentry(士绅)阶层的出现,到18世纪 Adam Smith 的《国富论》,Quakers 的反奴隶运动,19世纪初期的 Emancipation Act,完全禁止在大英帝国统治的地方涉及奴隶活动,社会是越来越公平。而在他生活的年代,《国富论》出现之后的近百年,人们早就意识到“剥削”这行为,表面上对剥削者有利,对被剥削者不利;实际上“剥削”这行为其实对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都不利。原因是社会的流动性增加了,劳动力作为重要经济资源,地主也需要面对竞争,有合理价格雇用劳工,他没有原因看不到这点。从他生活的社会背景,个人背景(他起码是个中产),他理应见证住资本主义的良性发展,所以他对资本主义的负面看法,其实有点儿奇怪。--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4月3日 (四) 20:01 (UTC)回复
至于“人是问题的源头”,我记得以前在中国的媒体上看过这种说法。不过我真的很怀疑现实是否这样?我反而有点儿认同毛泽东的“人多好法事”,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经济问题,只要人口不断上升(当然不是毛泽东鼓励的那种大跃进式人口上升),经济就自然会好。我觉得,跟欧洲比较,两岸共同的问题是道德教育做得不太好,需要给小朋友多一点同理心,社会责任等的教育。只有每个人都有同理心,都有社会责任,豆腐渣工程才不会出现。--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4月3日 (四) 20:42 (UTC)回复
基本上“人多好办事”比较像是 单方面 从 上层/统绐者 的观点来看,这可以说是
“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思维
好办事是以“牺性人们的个人利益为代价”,以集体主义来包装剥削的做法,但却是满足到少数人的个人私欲,有人估计
“穷养一个小孩260万,一般养法800万,富养破千万”
教养孩子的是个难以承受的重担,这对一般人来说要工作几年才能养到结案并解脱?此外,孩不也不一定孝顺,“养儿防老”不切实际,只是把自己“献身”给国家去养韭菜,韭菜再生出更多的小韭菜,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新闻(公视)也不时提到:
“全球最有钱的两成人口,拥有的财富就超过百分之94。而其余百分之80的穷人和中产阶级,也就包括你我这样的上班族,拥有的财富只占百分之5.5”
这类全球人们生活的现况,这类问题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长久存在,也从未被彻底解决。媒体不断大内宣:
少子化是国安危机”的恐吓大众讯息
可想而知是反映出高层对于“割不到韭菜”的极度不安及担忧,还有对自己“摔下神坛”的恐惧。打开日常所见的新闻,10则新闻中有几则新闻是好消息?这也充份印证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的事实。这些社会实况就是世界各国统治者所盼望的美好世界吗?如果不是,或者说那个美世界只不过是个“遥不可及”且永远实现不了的美梦吗?所以“less is more”在我看来是最终的问题解决之道,让一切回归“虚无”,无欲无求“它拒绝承认某个人事物的存在意义,并且认为想证明它有意义的举动全是徒劳的,例如人类对客观、真理、知识、道德、价值观等概念的看法”。
“人工智能”的进步是个很大的转折机会,让机器人取代真人,去服伺那些统治者,不过机器人的成本太高,目前并不普及,生硬的机器人也未完全被统治者所接受,还有问题待克服。至于“量子电脑”就更远了。
其实只要看看这里就好,光是不到5个人的讨论就有如此的争执与分岐,再去跟“人多好办事”做对比就知道了,真得有需要“舍近求远”再生产出更多的人类吗?
躺平主义:“不买房、不买车、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费”,这是多数人可以做到对世界的贡献,相对底成本,容易实现。只能说,“生命的意义”不是“来被割韭菜”的。
--Justin545留言2025年4月4日 (五) 02:58 (UTC)回复
“全球最有钱的两成人口,拥有的财富就超过百分之94。”这并不意外,甚至可以低估了,原因是中国的数据未必精确。美国、墨西哥、南美各国、中国、非洲各国、中亚各国等,一向都是基尼系数高的国家。而北欧各国、欧洲大陆各国、日本、澳洲、加拿大等,一向都是基尼系数低的国家。这些国家最大的差异在于民主、思想、选举制度宗教。低基尼系数国家都是民主发展得比较早,左派思想(例如种族平等)影响比较大,选举制度比较完善,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影响比较深。高基尼系数国家都是民主发展得比较迟(甚至民主制度还未出现),右派思想(例如民族主义)影响比较大,选举制度比较多陋习、漏洞,东正教或者佛教等相信轮回的宗教影响比较大。
至于“少子化是国安危机”,我觉得这句说话的问题在于“国安危机”的定义。如果意思是“人口减少是国家经济的危机”,我认为是确确实实存在的。需要留意的是“人口减少”可以通过增加移民来解决。环顾欧洲各国,德国经济在接收大量难民之后,经济好转了不少;原本经济一般的意大利,亦都是移民增加,令到经济可以维持。相反,英国十多年前,因为“脱欧”,大量东欧移民离开,经济已经坏了大约十年。
环顾欧洲各国,比利时、荷兰、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都是人口密度高的国家,这些国家比其他欧洲国家经济都要好。欧洲的特点是比较左倾,在讨论问题时,即使意见不同,亦都会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反而在右翼倾向比较大的国家(例如中国、印度),有些问题是不能讨论的,不想触碰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情况就像黄明志、陈芳语所唱的玻璃心一样。
躺平主义在中国出现,我并不感到意外,原因是政治影响。当有权力的人(估计1%),可以通过“权力兑现”而得到大部分经济发展的成果,余下的99%早晚会躺平。我反而担心美国会否出现类似的情况,希望美国的民主制度有足够的自我修正能力。--Stanleykswong留言2025年4月4日 (五) 08:2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