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制定新规则时,沉默不代表同意
外观
本页简而言之:平常的修订若无人反对则根据共识方针可视为同意,但方针指引的修订应该需要更多人参与,不然不该视为取得共识。 |
制定新规则时,沉默不代表同意。为了避免说明泛滥,方针或指引的草案都应经过广大维基社群的讨论来取得共识。
新规则的标准
[编辑]方针或指引提议,必须经过不含提案编者群的维基社群参与讨论并接受,才能升格为方针指引并施行。维基百科过去曾有“沉默表示共识”的备用规定;但越来越多的新方针指引建立后,该备用规定就被废弃了。现下在草案提出时的讨论中,众人若保持沉默(亦即讨论不热烈,仅少数人讨论),则应视为他人对此无兴趣或是草案缺乏宣传曝光。若一个草案不被他人感兴趣,表示这个草案不重要不需要升格为规则。若一个草案缺乏曝光,则代表无法取得足够人数的共识,亦不该升为规则。
虽然共识方针写道“共识是一种典型但往往含蓄无形的过程。所有没有异议或不被其他编者回退的编辑,均可假定其具备共识。”,但因为曝光度无法被测量,也无法证明是否有足够的参与者,所以沉默是不够的。只有当草案被不少编者参与才能证明其被社群注意到。
方针指引废除
[编辑]如同建立新规则,当讨论是否废除一个方针指引时,沉默的意义跟上述是一样的。
共识
[编辑]共识方针写道“在方针指引的修改上,维基百科要求比其他页面更高的参与度和共识”。沉默是不够的;更甚者,方针指引若总是由那群活跃于互助客栈的人来修订,亦不算是充足的共识。建立新规则或废除旧规则都应该证明其讨论有足够参与者和共识。
对立观点
[编辑]方针、指引、论述和其他页面,通常都是借由撰写页面来反映当下维基百科的规范。因此这些页面的内容不可能总是反映一个规范的概念有多少人遵守。与其经过冗长的官僚程序来修订这些页面,不如直接增减当下相关页面的最佳实例,并随着时间不断更新。用这种方法,页面会一直保持变动,并持续的反应维基百科的最新共识。简单来说,这些页面就像维基制造的产品,Eating your own dog food。
相关页面
[编辑]- Wikipedia:避免说明泛滥
- Wikipedia:沉默什么都不是:一个与本页类似的论述,认为沉默的意义很多种,可能是不理你,可能是没空,可能是不同意但懒得回应,不该直接视为同意。
- Wikipedia:沉默与共识:讨论沉默与共识的关系。
- Wikipedia:何谓共识
- Wikipedia:挖一条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