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Kaohsiung Museum of History
成立1998年10月25日
地址 台湾803005 高雄市盐埕区中正四路272号
类型历史博物馆
馆长李文环
网站khm.org.tw
地图
地图
原高雄市役所(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高雄市役所
高雄市政府
位置 台湾高雄市盐埕区中正四路272号
建成时间 大日本帝国昭和14年(1939年)
公众参观开放时间:09:00-17:00,星期二-星期日开馆,星期一、除夕休馆(星期一若适逢国定假日照常开放)
网站khm.org.tw
官方名称原高雄市役所(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详细登录资料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全衔高雄市专业文化机构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简称高博馆、高史博)是位于台湾高雄市盐埕区的一座博物馆,过去为高雄市役所高雄市政府旧址,其定位为高雄的“城市历史博物馆”,目前厅舍已被指定为高雄市定古迹

沿革

[编辑]

创立

[编辑]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大厅

日治中期,台湾总督府鉴于高雄市中心发展逐渐从哈玛星东移,于昭和7年(1932年)10月10日告示190号公布“大高雄城市规划”,乃将包括盐埕荣町、前金地区计划指定为官公署用地,并将原位于哈玛星凑町(今哈玛星代天宫)的高雄市役所[1]迁至荣町,并鸠工新筑办公厅舍。该办公厅舍由清水组(大野米次郎)设计监造,为一帝冠样式建筑,市役所基础工程于昭和12年(1937年)1月4日正式动工,由于七七事变影响使得物价上涨,在建筑材料受配给限制后增加经费继续,并更改建筑物设计,最终市役所昭和14年(1939年)9月16日完工落成,周遭建筑物包括高雄州厅、高雄州商工奖励馆等官方建筑。[2]

1945年,中华民国接收台湾,该建筑续由高雄市政府接收使用。二二八事件期间,以高雄市参议员为主的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高雄市分会[3]亦设于市府,此建筑在事件期间曾发生多起军人开枪致市民死伤事件,至今建筑物外墙仍残留弹痕遗迹。[4]

组织

[编辑]
本馆

民国81年(1992年)1月18日,高雄市政府搬迁至苓雅区四维三路2号之“合署办公大楼”(即今之高雄市政府四维行政中心),旧市府建筑正式功成身退,最后一位在此办公的市长为吴敦义。为保存高雄市相关历史资料,高雄市政府在市府旧址筹备“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于民国87年(1998年)10月25日开馆,成为台湾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经营的历史博物馆

其建筑本体于民国92年(2003年)2月26日经高雄市政府公告为高雄市历史建筑,民国93年(2004年)10月18日改公告为直辖市定古迹,昭示高雄城市历史的变迁与成长。

2010年12月25日,高雄市县合并之际,“高雄市文献委员会”并入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2014年12月21日,三楼“高雄研究文献中心”开馆。

2017年,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与高雄市电影馆一同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移交行政法人高雄市专业文化机构,由行政机关转型为专业行政法人场馆,在馆务运作上朝向专业化的方向,为台湾第一座由地方政府营运的行政法人场馆之一;置馆长、副馆长、行政长各1人,设研究部、展示设计部、公共服务部、文化事业部、综规管理部等单位。

当前,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以高雄历史为基底为导向,从而延伸有铁道文化、旧城历史、传统表演艺术、人权议题及眷村移民等主题附属馆舍,形成区域性大博物馆群[5],其附属馆舍包括高雄市左营孔子庙旧打狗驿故事馆战争与和平纪念公园哈玛星台湾铁道馆柯旗化故居见城馆高雄市皮影戏馆、台湾眷村文化园区等。

高雄市文献委员会

负责编纂市志、文献资料及管理高雄孔子庙的“高雄市文献委员会”(简称文献会)于2010年12月并入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在并入高史博之前,文献会办公地点曾辗转搬迁,历经市政府(今高史博)、高雄市立图书馆(今高雄文学馆处)、孔子庙、高雄市文化中心、华国金融中心[6]等地。

  • 1952年,为整理高雄市文化遗产,由市政府教育科中教股股长周西伯兼办高雄市文献工作。
  • 1952年8月1日,“台湾省高雄市文献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市长谢挣强兼任主任委员,下设编纂组并由张瑞芙先生为首任组长,并置组员、雇员各1人,成立之初于市政府(即今高史博)3楼办公,并规划增置副主任委员,以及增设采访组、总务组。
  • 1954年1月,编纂组张瑞芙先生辞职,张源先生荣首任副主任委员;同年8月迁至甫落成之高雄市立图书馆(今高雄文学馆)2楼合署办公;9月班剑初继任文献会副主委。[7]
  • 1956年起编纂《高雄市志》,至1974年完成共15篇。
  • 1972年9月,配合政府精简机构政策,文献会并入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改设文献课。
  • 1979年,高雄市升格改制为直辖市,恢复设置“高雄市文献委员会”,仍隶属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民政局长兼任,置副主任委员1人及委员若干人,并置执行秘书1人综理会务,下设编纂组、总务组2组。
  • 1981年起,进行《重修高雄市志》的纂修,至1993年共完成17卷。
  • 1990年起,提出“续修高雄市志实施计划草案”;《续修高雄市志》的纂修,至1999年完成共12卷。
  • 1993年,高雄市政府调整机关组织架构,将“高雄市孔子庙暨忠烈祠管理委员会”并入高雄市文献委员会,置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及委员6至12人;组织改设编纂组、管理组(孔子庙暨忠烈祠管理业务)、行政室(原总务组),并置秘书一人襄助主任委员处理会务。
  • 2003年1月1日,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成立,文献会改隶文化局管辖,职掌高雄市之文献搜集、整理、保存,市志编纂与孔庙及忠烈祠之祠庙管理暨祀典业务。[8]
  • 2010年12月25日,高雄市县合并之际,主责编纂市志、文献资料并管理孔子庙的“高雄市文献委员会”配合市府组织精简,并入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使高史博除了身兼博物馆既有的建馆宗旨外,也肩负高雄市历史的整理与诠释任务。[9]

建筑设计

[编辑]

主要建筑设计为日本和洋折衷样式,建材为钢筋混凝土所购。为因应太平洋战争时期时防遭敌机轰炸,外观以浅绿的国防色系为基调。整体采中央主塔搭配两侧对称副塔的塔楼式造型,中轴线的设计表达庄严、隆重的气氛,屋身则为柱梁与承重墙并用的混合式构造。[10] 主塔位居四楼最高点,具良好的瞭望功能,主塔与两侧副塔顶部均加上日本传统建筑的四角攒尖顶与琉璃瓦大屋顶,饰以宝瓶式的塔尖、梅花图案的滴水及日本菊花图腾的饰带;一楼设有门廊,廊顶为户外平台,具有校阅与典礼司令台的功能,可一窥日本帝国主义颠峰时期的建筑风貌。

内部配置方面,建筑物共有前栋四层、后栋两层之空间使用,在最初作为市役所使用时,一楼主要为各单位与助役(副市长)的办公室,二楼前栋则是市尹(市长)之办公室,会议室、正厅及纪念室等配置,后栋作为食堂与仓库使用。[11]另外,建物四周墙面雕刻各种图案纹饰,窗户造型如八角窗、桃形窗、弧形窗等都玲珑有致,而外露式陶烧排水管更是少见特殊的建筑景观。此外馆外人行道上,有一对日式石灯笼。[12]

典藏

[编辑]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系搜藏高雄历史发展轨迹与多元文化内涵、呈现人民于高雄土地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能反映当代发生于高雄之社会事件或议题的文物与史料等,予以系统整理、搜集、维护,作为研究、展览、教育推广之依据,以保存与发扬在地知识和区域特色,并与大众共享。建构“高雄城市发展”为主题的搜藏,成为高雄地区文史知识库。[13]

交通

[编辑]
通往博物馆、在中正四路上的行人天桥。

公车

[编辑]

站牌名为《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历史博物馆(大公路)

编号 经营业者 区间 备注
168西区间 汉程客运 金狮湖站-金狮湖站 停靠《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168东区间 汉程客运 金狮湖站-金狮湖站 停靠《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25 统联客运 瑞丰站-历史博物馆 停靠《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33 汉程客运 金狮湖站-捷运盐埕埔站 停靠《历史博物馆(大公路)
觉民干线(60) 高雄客运 驳二艺术特区-梦里活动中心 停靠《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76 汉程客运 金狮湖站-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停靠《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昌福干线(77) 汉程客运 金狮湖站-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停靠《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82A 汉程客运 瑞丰站-历史博物馆 停靠《历史博物馆(大公路)
82B 汉程客运 瑞丰站-捷运西子湾站 停靠《历史博物馆(大公路)
99 港都客运 香蕉棚(栈二库栈二之一库)-慈德堂 停靠《历史博物馆(大公路)
219 港都客运 加昌站-捷运盐埕埔站 停靠《历史博物馆(大公路)
214 港都客运 小港站-历史博物馆 停靠《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224 高雄客运 楠梓-历史博物馆 例假日停驶。停靠《历史博物馆(大公路)
248 南台湾客运 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鼓山轮渡站 停靠《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248 区间 南台湾客运 高雄车站-鼓山轮渡站 停靠《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红52 南台湾客运 台铁新左营站中山大学 停靠《历史博物馆(高雄国际会议中心)
8001 高雄客运 大公路-高雄客运林园站

公共自行车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高雄街役場 山下の宿舍買收. 台湾日日新报. 1921-04-01. 
  2. ^ 見事に竣工す 十六日盛大な落成祝賀會 高雄市役所新廳舍. 大阪朝日新闻台湾版. 1939-09-07. 
  3. ^ 赖泽涵等人主笔,《“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页117
  4. ^ 王荣祥. 史博館門廊補丁 隱藏228彈痕. 自由时报. 2018-02-26 [2018-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4). 
  5. ^ 认识史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6. ^ 高雄市前金区中正四路211号5楼之3
  7.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组. 本省省縣市文獻委員會近況. 台湾文献季刊. 1965, 16 (3): 215. 
  8. ^ 陈凤贞.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纂業務紀要. 台湾文献季刊. 2008, 59 (2): 437–451. 
  9. ^ 王御风. 從市政中心到文化觀光重鎮─舊高雄市政府(今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之變遷 (PDF). 兴大历史学报. 2014, (28): 93–124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6). 
  10. ^ 赵崇钦建筑师事务所. 〈市定古蹟「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整修工程 工作報告書〉. 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 2005. 
  11. ^ 〈高雄市廳舍新營費ニ對シ州費補助認可指令案(指令第八○九○號)〉. 《台湾总督府档案》. 1939. 
  12. ^ {{cite website|url=http://www.khm.org.tw/storage/architecturalstyle/index.html%7Ctitle=建築特色%7Caccessdate=2022-07-29%7C
  13. ^ {{cite website|url=http://khm.org.tw/tw/collections/overview%7Ctitle=典藏概況%7Caccessdate=2022-07-29%7C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