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科學
科學主題首頁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5/Gioco_elt_230713-0706.tif/lossy-page1-250px-Gioco_elt_230713-0706.tif.jpg)
歡迎來到科學主題首頁!科學是研究自然現象的學問,能夠對於自然現象給出可供重複驗證的解釋與預測。科學家研究科學時,必須符合科學方法,即對自然現象的研究必須建立於收集可觀察、可經驗、可量度的證據,並且合乎明確的邏輯推理原則。另一種比較老舊,很接近的涵義表明,科學是所有可信賴、合乎邏輯與理性的知識。
從古典時代以來,科學就與哲學密切連結。近代時期,在英語,科學與哲學這兩個術語有時可以交換使用。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與哲學才開始有所區別。後來,為了更強調兩者不同,又將自然哲學改稱為自然科學。這種詮釋強調,自然科學專注於研究自然現象與相關自然定律,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數學、天文學等領域。
將科學所倚賴的治學理論與治學精神延伸至其它領域,現代學者開展了探討人類社會的社會科學。現今,科學這術語可以廣義指稱關於某論題的可信賴知識,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學、語言學等。
特色條目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f/3959_aquaimages.jpg/150px-3959_aquaimages.jpg)
玳瑁是屬於海龜科的一種海龜。玳瑁的外形與其他海龜大致相似,都有扁平的軀體、保護性的背甲、以及適於划水的槳狀鰭足,而玳瑁最明顯的特點是其鷹喙般的嘴,以及軀體後部鋸齒般的緣盾。雖然玳瑁生活在廣大的海域中,其最主要的生活區是淺水礁湖和珊瑚礁區,而珊瑚礁中的許多洞穴和深谷給它提供休息的地方,而且珊瑚礁中生活着其最主要的食物——海綿,而這些海綿中的部分物種對於其他生物來說是劇毒且致命的,所以玳瑁肉中往往會含有致人死亡的高毒性物質。玳瑁的甲殼上有美麗而又色彩斑斕的花紋,是一種名貴的寶石。因此,正是由於人類對玳瑁的過度需求,導致玳瑁在世界範圍內的數量持續減少,已有滅絕的危險。
優良條目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b/Ascorbic-acid-3D-vdW.png/100px-Ascorbic-acid-3D-vdW.png)
維生素C又稱L-抗壞血酸,是高等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少數生物的必需營養素。抗壞血酸在大多的生物體可藉由新陳代謝製造出來,但是人類是最顯著的例外。最廣為人知的是缺乏維生素C會造成壞血病。維生素C的藥效基團是抗壞血酸離子。維生素C可以幫助鈣、磷、鐵這類的礦物質在小腸的吸收。在生物體內,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極強的物質,對於人體長期暴露在不良的環境中所產生的自由基物質,都可以有效的清除。維生素C參與人體內許多的生化反應,缺乏維生素C時這些反應都不能順利進行,在許多相關的器官中產生病變。大多數動物都能在肝臟中自行生產維生素C,所以很少會染上傷風,感冒,冠狀動脈阻塞和癌症這些人類特有的病症。
每日圖片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e/Victoria_crater_from_HiRise.jpg/250px-Victoria_crater_from_HiRise.jpg)
維多利亞撞擊坑寬約800公尺,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的子午線高原,也就是機會號所在地。它的邊緣非常特別,相信是由侵蝕與邊坡物質滑落所致。坑內緣有成層的沉積岩露出,隨處亦可見自坑壁掉落的石礫。坑底還有一片明顯的沙丘。圖中看得到機會號,約位於十點鐘方向的撞擊坑邊緣。
人物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e/Lefkowitz3.jpg/150px-Lefkowitz3.jpg)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1943年4月15日—)是一位美國醫學家,最出名的工作是關於G蛋白偶聯受體,為此他與布萊恩·科比爾卡共同贏得了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 在此之前,萊夫科維茨已經獲得了無數獎項,包括:
- 2009 BBVA前沿知識獎,在生物醫學的範疇。
- 2009 美國心臟協會研究成就獎
- 2007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 2007 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 2003 Lefoulon基金會 – Delalande Grand Prix for Science – 法國研究所
- 2001 美國傑西·史蒂文森·科瓦連科勳章 - 美國國家科學院
新知
< 科學新聞動態
下列日期是新聞發佈時間,而非事件發表或發現時間
2022年焦點新聞
- 1月6日——中國天宮空間站經過約47分鐘的跨系統密切協同,太空站機械臂轉位貨運太空船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首次利用太空站機械臂操作大型在軌飛行器進行轉位試驗[1]。
- 1月10日——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團隊實施豬心轉基因移植至57歲男性人類大衛·貝內特,為全球首成功例。[2]
- 1月15日——南太平洋島國東加附近海域發生海底火山噴發,該國對外通訊幾乎斷絕,產生的海嘯對太平洋沿岸國家造成衝擊。
- 中度熱帶風暴安娜捲襲馬達加斯加、馬拉維、莫桑比克,115人死亡,同時造成馬達加斯加首都安塔那那利佛水災。
- 1月24日——發射升空三十天後,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Telescope)已經在太空中抵達其將要觀測宇宙的位置。這個被稱為拉格朗日L2點(Lagrange Point 2)的位置,在地球陰面之外100萬英里(150萬公里)處[3]。
2021年焦點新聞
- 12月25日,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正式取代不敷使用的哈勃空間望遠鏡。
- 11月24日,雙小行星改道測試探測器成功發射。
- 9月24日,首批採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生產的番茄上市銷售。
- 4月29日,中國天宮空間站的首個核心組件正式在軌運行。
- 4月19日,搭載於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的無人直升機機智號在火星表面完成飛行。
- 3月24日,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公開了M87超大質量黑洞在偏振光下的影像,為人類史上首次捕捉到黑洞影像。
2020年焦點新聞
- 10月6日,羅傑·潘洛斯、安德烈婭·蓋茲和賴因哈德·根策爾因對於黑洞的傑出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6月15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教授研究團隊做實驗首次證實九十年前阿諾·索末菲提出的理論:當光子撞擊到單獨分子並且使其發射出電子時,該單獨離子會朝着光源移動。
- 5月6日,歐洲南天天文台研究團隊宣佈,在恆星星系HD 167128觀測到距今為止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 1月30日,一篇有關新型冠狀病毒在流行病學上的病例研究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其中一項發現為德國有可能存在無症狀傳播者。
- 1月21日,《中國科學:生命科學》發文指2019新型肺炎病毒(2019-nCoV)通過S-蛋白與人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互作的分子機制,來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進而引起嚴重肺炎症狀。
- 1月11日,《柳葉刀》期刊發文,呼籲保護中國醫生使其遠離暴力傷害。
2019年焦點新聞
- 11月8日,科學家宣佈利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發現一顆誕生於4000萬年前的恆星的碎片盤中仍存在遠超預期的高含量碳氣體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
- 10月8日,因為對於人們了解宇宙演化與地球在宇宙裏的席位做出貢獻,吉姆·皮布爾斯、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9月11日,天文學家首次在位處適居帶的太陽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氣中發現水分的存在。
- 7月31日,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超環面儀器實驗團隊找到光子與光子散射的確切證據,超過背景期望值8.2 個標準差。
- 7月15日,美國NIST研究團隊發展成功當今最準確的時鐘,Al+離子鐘,準確度為1018分之一。
- 5月22日,阿貢國家實驗室實驗團隊發現新超導材料三氫化鑭,其臨界超導溫度為-23C,是至今為止最高溫度。
- 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團隊宣佈,首次成功觀測到在室女A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
- 3月29日,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團隊報告,暗物質實驗ABRACADABRA 第一回合並未發現任何軸子存在的蛛絲馬跡。
- 3月21日,雪城大學教授薛爾頓·斯同恩的研究團隊做實驗證實,魅夸克的物質與反物質對於衰變具有不對稱性,這可能是物質宇宙形成的重要因素。
- 3月15日,使用緲子探測器,塔塔基礎研究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雷暴可以產生高達13億伏特的電壓!
- 2月21日,以色列的月球着陸器Beresheet嘗試登陸在月球澄海北端失敗,其中Arch Mission Foundation內含數以千計水熊蟲的貨物散播到了月球表面。[4][5]
- 2月13日,NASA宣佈「機遇」號火星車任務正式結束。
- 1月3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的探測器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南半部的馮·卡門環形山着陸。
參考文獻
- ^ 首次 中國太空站機械臂轉位貨運太空船試驗成功. 中國時報. 2022-01-06 [2022-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6).
- ^ Michael O'Riordan. David Bennett, First Transplant Recipient of a Pig Heart, Dies. TCTMD. [2022-12-18].
-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已到達最終觀測位置. BBC News中文. 2022-01-25.
- ^ Solidot | 水熊虫通过坠毁的以色列飞船散播到月球表面. www.solidot.org. [2019-08-31].
- ^ Solidot | 以色列月球登陆器登陆失败. www.solidot.org. [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