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來西亞外交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來西亞有在該國設立大使館。
 馬來西亞未在該國設立大使館。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外交是關於馬來西亞政府實施的外交政策。由於地理、歷史、宗教等淵源,馬來西亞廣泛活躍於眾多國際組織,目前已經加入了英聯邦伊斯蘭合作組織聯合國會員國不結盟運動等組織,會員國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近年來也積極推動各區域之間的互相合作。馬來西亞在外交政策上保持中立,積極藉助國際法庭來解決與鄰國之間的爭端,與各國關係較為友好[1],在世界上主要國家都設有大使館,並在英聯邦數個友邦設有與大使館同級的高級專員公署,目前在聯合國會員國中僅不承認以色列[2]

1957至1969期間的外交政策

[編輯]
1960年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以色列外交官Moshe Yegar英語Moshe Yegar會面

馬來亞自1957年獨立以來一直是英聯邦成員,當時與英國簽署了英國馬來亞防務協定(AMDA),而英國承諾將保護馬來亞(即現在的馬來西亞)。[3]英國和其他英聯邦國家組成的軍隊的存在對馬來亞在馬來亞緊急狀態(1948-1960年)和印馬對抗(1962-1966年)等期間的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促使馬來亞在1963年與當時為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砂拉越北婆羅洲共同組建馬來西亞。[4]

英國對馬來西亞的防務保障在英國於1967年決定在蘇伊士以東撤軍之後隨之結束,取而代之的是1971年由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組建的五國聯防(FPDA),五國同意在防務領域進行合作,並在外國侵略或對馬新兩地襲擊時進行「協商」。[5]現今五國聯防機制仍在運作,而五國也在馬來西亞皇家空軍北海空軍基地蓋了一個永久的綜合防禦系統,並在每一年定期進行海上和空中演習。

馬來西亞在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直至1970年)的領導下,執行強硬的「親聯反共」政策。不過,馬來西亞積極反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而南非也於1961年退出英聯邦。馬來西亞是1967年成立的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和1969年成立的伊斯蘭會議組織(今伊斯蘭合作組織)創始成員國,1971年東姑阿都拉曼成為伊斯蘭會議組織的首任秘書長。[6]

自1969年以來的外交政策

[編輯]
首相阿卜杜拉·巴達威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會面(2006年9月18日)
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在1998年1月2日於吉隆坡與美國國防部長威廉·科漢會面
2003年9月25日位於紐約聯合國大會上,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正在發言

在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薩領導下,馬來西亞將其政策轉向不結盟和中立。馬來西亞基於中立的外交原則,不論意識形態或政治制度如何,積極維繫並進一步發展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1] 1971年,東盟在吉隆坡發佈了《和平自由中立區》(ZOPFAN)宣言。同年,馬來西亞加入不結盟運動組織。1974年,馬來西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

2018年8月3日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美國國務卿麥克·蓬佩奧會面[7][8]

這一政策轉變在第四任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任上更為顯著,馬哈迪經常發表反西方言論,並極力推動向東學習政策、追求地域主義和親政策。長期以來,他一直設法建立東亞經濟集團以替代亞太經合組織,並排除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也在他任期內簽署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東盟+3,即一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的區域論壇。他也捲入與澳大利亞總理保羅·基廷的口角事件,該事件的導火索為其拒絕參加在西雅圖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因而被保羅·基廷稱為「頑固派」。

馬來西亞政策的宗旨堅定,即維護國家主權和掌控對國內事務的控制權。[9]馬方認為,區域合作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石。其高度重視東南亞區域的安全與穩定,並加強與其他伊斯蘭國家的關係。[10]馬來西亞積極提議擴大東盟成員國以包括老撾越南緬甸在內,因為馬方認為與這些國家,特別是與緬甸的建設性接觸將有助於帶來政治和經濟上的變化。馬來西亞也是十五國集團英語Group of 15(G-15)和77國集團的成員國。

儘管馬哈迪經常發表反西方的言辭,但他還是與西方國家保持密切合作,並在911恐襲之後,積極打擊區域內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勢力。

馬來西亞拒絕承認以色列,並沒有與其建立任何外交關係。[2]馬來西亞也曾在加沙船隊衝突事件中譴責以色列的行動,並要求國際刑事法院對其採取行動。[11]馬來西亞表示,只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達成以巴和平協議,才和以色列建立正式關係,並呼籲雙方迅速解決現有僵局。[2][12][13]時至今日,馬來西亞維和部隊已向許多聯合國維和特派團作出貢獻,例如納米比亞柬埔寨波黑索馬里東帝汶黎巴嫩[14][15]

馬哈迪·穆罕默德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蒂,2018年7月15日

國際關係

[編輯]
美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
日本駐馬大使館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和伊斯蘭合作組織(OIC)的創始成員國[16][17],亦是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國[18]。2005年,吉隆坡是第一屆東亞峰會的主辦城市[10],也擔任過東盟、伊斯蘭合作組織和不結盟運動的主席國。作為一個前英國殖民地,馬來西亞也是英聯邦的成員之一。[19]

馬來西亞與聯合國及其下的許多專門機構合作,其中包括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等。它也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D-8(八大發展中國家)、[20][21][22]亞洲開發銀行五國聯防77國集團南方中心的成員國。[23]2011年10月31日,馬來西亞正式成為南極條約的締約國。[24]

國際爭端

[編輯]

馬來西亞政府的領土爭端政策是實用主義,並使用多種方式解決爭端,其中包括通過國際法院解決爭端。

南沙群島和南海其他群島

[編輯]

馬來西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中華民國越南汶萊等國主張擁有南沙群島部分主權。自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制定以來,南海緊張局勢得到緩和,但有仍有部分行為準則沒有法律約束。[25] 而馬來西亞並沒有參與中國同菲律賓、越南於2005年3月在馬尼拉簽署的《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此協議規定了三國石油公司聯合開展的地震數據實地採集工作[26]。長久以來,馬來西亞在南海問題上保持低調謹慎的態度,並積極發展與中國的外交關係,這是因為馬來西亞與中國有着密切的經貿往來,加之國內擁有大量華人,希望在該地區維持權力平衡。[27][28]然而,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下屬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發現指出,中國漁船和海警船自2013年以來越加頻繁地出現在馬來西亞聲稱擁有主權的一處海域,[29][30]使得馬來西亞增加了外交和軍事層面的對華應對措施。[27][31][32]

利吉丹島、西巴丹島和安峇拉島

[編輯]

由於國際法院將印度尼西亞索取的利吉丹島西巴丹島交還給馬來西亞,但卻將富含碳氫化合物西里伯斯海海洋邊界劃給印尼,[25][33] 自2005年3月以來,由於兩國對安峇拉(Ambalat)石油區域的主權互不讓步,而導致對抗。

新加坡

[編輯]

新加坡曾在1963年至1965年屬於馬來西亞的一部分,但是由於1964年的競選活動,東姑為了解決持續惡化的種族緊張局勢,最終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時至今日,由於馬來西亞出售給新加坡的淡水定價、新加坡的土地開墾對馬來西亞水域造成的負面環境影響、海上邊界、[25]馬來亞鐵路在新加坡的保留地、白礁以及一座計劃用來取代新柔長堤的新橋建設經費等問題,馬新兩國之間仍有許多爭端。2008年5月24日,國際法院宣佈白礁屬於新加坡,而附近的中岩礁屬於馬來西亞。[25][33]至於新加坡的舊鐵路地段,也在1990年《馬來亞鐵道公司在新加坡土地發展協議要點》(Malaysia-Singapore Points of Agreement of 1990,簡稱POA)獲得解決。

菲律賓

[編輯]
  1878年協議的領地-從班達山河西北海岸至西不高河以南。[34]

北婆羅洲爭端是馬來西亞菲律賓之間的領土糾紛,領土爭議地區為在馬來西亞協定中更名為沙巴北婆羅洲東部地區。菲律賓宣稱其應當繼承蘇祿蘇丹國於1878年租借給北婆羅洲渣打公司的沙東租借地,至今從不放棄對該地區的領土要求。[25][33][35]但是,馬來西亞方面認為與菲律賓之間並沒有領土爭端,因為1878年的協議是將沙巴東部「割讓」而非租借給英國[36],並在1963年給予了當地居民民族自決的權利。在這之後以英國皇家殖民地的身份參組馬來西亞。[37]

汶萊

[編輯]

馬來西亞與汶萊之間關於林夢區域的爭議已經解決。 2009年3月16日,汶萊宣佈放棄索取對砂拉越林夢省的主權。[38]這是兩國解決各種海域領土爭端的成果。[39]這些問題和若干其他爭端通過阿卜杜拉·巴達威和住在努爾·伊曼宮英語Istana Nurul Iman的汶萊蘇丹哈山納·包奇亞互相簽署信件。截至2010年,兩國正在努力解決海上爭端。[25]

泰國

[編輯]

有報道指,泰國貓島英語Ko Kra鼠島英語Ko Losin周圍的海域曾經與馬來西亞有爭議。[40]

馬來西亞和英聯邦

[編輯]

馬來亞於1957年8月31日脫離英國殖民成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並委馬來西亞最高元首(YDPA)為國家元首[41]。馬來亞和北婆羅洲(現為沙巴)、砂拉越新加坡於1963年參組馬來西亞[42]。隨後,新加坡於1965年和馬來西亞分治,成為獨立的英聯邦共和國。[43]

雙邊關係

[編輯]

東盟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說明
 汶萊 1984年1月

汶萊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同時在亞庇古晉都設有領事館。馬來西亞也在斯里巴加灣設有高級專員公署。兩國皆是英聯邦成員國。東馬的沙巴砂拉越通過泛婆羅洲大道與汶萊連接。汶萊也放棄爭取對林夢省的主權並承認大馬對其土地的充分主權。2003年,汶萊和馬來西亞在有爭議的海上和深海進行天然氣和石油勘探,目前談判已經停滯,引發了兩國進行國際審判的考慮。

 柬埔寨 1957年8月31日[44]

2012年上半年以來,柬埔寨共有超過24,000人前往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則有5.4萬人前往該國。[45] 2011年,兩國雙邊貿易的數量達到超過3.195億美元,而馬來西亞也是該國在2010年中最大的投資國之一,總投資額為21.9億美元,而馬來西亞在過去兩年的柬埔寨投資總額為118百萬美元。[45][46]

 印度尼西亞 1957年8月31日[47]
 老撾 1966年7月1日

共產黨集團崩潰後,前蘇聯不能再為寮國的發展提供援助。[48]這使得老撾不得不尋求其他國家的援助,放棄意識形態鬥爭,並建立中立的外交政策。[48]隨之馬來西亞和該國正式建交。[48]

 緬甸 1957年3月1日

緬甸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49]兩國於1957年3月1日建交,1959年6月該國在吉隆坡成立了第一批緬甸代表團,後來升級成大使館。[49]

 菲律賓 1964年5月18日

菲律賓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馬尼拉設有大使館。儘管有宗教差異(前者人口以穆斯林為主,後者則以羅馬天主教徒為主)。但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地理種族和政治願望的基礎上擁有着密切聯繫。這兩個國家都是亞洲合作對話(ACD)的成員。這些國家既涉及南沙群島主權方面的持續糾紛,菲律賓也在婆羅洲北部的沙巴東部提出索賠,但目前尚未得到積極的追究。

 新加坡 1965年9月1日

新加坡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而馬來西亞也在新加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兩國皆是英聯邦成員國。

 泰國 1957年

泰國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同時在喬治市哥打峇魯都設有領事館。馬來西亞也在曼谷設有大使館。最近,由於泰國的南部三府的馬來亞分離主義勢力影響,導致泰國和馬來西亞關係出現惡化。

 越南 1973年3月30日

越南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河內設有大使館。馬來西亞於1973年3月與現代越南國建交並持續到今天。柬越戰爭使得越南船民湧入馬來西亞,由於馬來西亞不願接受越南難民,導致兩國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關係冷淡。在難民問題解決後,兩國關係逐漸恢復,並在經貿領域有着強勁的發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呈指數增長態勢,後來於逐漸擴大到其他主要合作領域,包括信息技術、教育和國防領域。

東亞

[編輯]
國家/地區 建交日期 斷交日期 說明
 中國大陸 1974年5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同時在喬治市亞庇古晉都設有領事館。而馬來西亞也在北京設有大使館,同時在上海市昆明市西安市南寧市廣州市香港都設有領事館。

隨着冷戰的結束,中馬之間的外交關係立即發生積極的變化,儘管中國大陸在南海的活動引發一些爭議,但並未阻礙兩國的政治和文化關係。兩國都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國,而大馬人口中華人人數佔據了四分之一。[來源請求]

 香港 1971年6月2日

根據「一國兩制」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香港的外交和國防事務。但是,香港在經濟、貿易、金融和貨幣方面享有較大的自治權。[50] 目前,馬來西亞在灣仔設有總領事館,關係主要以經濟合作為基礎。[51]

 日本 1957年8月31日[52]

日本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同時在喬治市亞庇設有領事館,而馬來西亞也在東京設有大使館。

馬來西亞與日本的雙邊經濟貿易逐年增長。2011年,兩國貿易總額達1453億馬幣。日本將馬來西亞液化天然氣的進口增加到約34%。約有1,400家日本公司在馬來西亞營業,創造了11,000多個就業機會。馬來西亞政府的清真認證,使得清真食品行業的馬來西亞公司能夠在日本市場上表現出色。馬來西亞也正考慮在日本建立一個清真工業園。[53]

 蒙古國 1971年9月8日

馬來西亞在烏蘭巴托設有榮譽領事館,屬於北京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54]蒙古國則通過駐泰國曼谷的榮譽領事館兼轄大馬業務。[55]但是自2006年以來,由於蒙古女郎謀殺案,使蒙古長達7年沒有向馬來西亞派駐大使,直到2014年才恢復派駐大使。[56]

 北韓 1973年6月30日 2021年3月18日[57]

朝鮮與馬來西亞原本保持友好的外交關係。為了促進兩國之間的旅遊業,馬來西亞和朝鮮政府宣佈大馬為全球唯一不需簽證即可訪問朝鮮的國家。[58]朝鮮國家航空公司高麗航空有定期航班前往吉隆坡。2017年,馬新社報道說,兩國將加強在信息相關領域的合作。[59]朝鮮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平壤設有大使館。[60][61]金正男吉隆坡國際機場因中毒死亡,並有消息指出是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命令暗殺其哥哥後,兩國之間的關係便開始惡化,這使馬來西亞撤出其駐朝鮮大使,[62] 並因安全因素取消對朝鮮的免簽和[63] 決定逐出朝鮮大使姜哲。2018年,希盟上台執政之後,試圖改善馬朝關係。2021年3月18日,朝鮮單方面中止兩國外交關係後,馬來西亞隨着下令驅逐朝鮮大使[64]

 南韓 1960年2月23日

韓國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馬來西亞亦在首爾設有大使館。韓國前總統李明博於2010年12月9日至10日前往吉隆坡以紀念馬來西亞與韓國建交五十周年並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65]

 中華民國 1964年11月26日 1974年5月31日

因為馬來西亞在1974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承諾遵從一個中國政策,使得馬台關係僅能在非官方的層面上進行,馬來西亞仍然和台灣保持經濟和文化等領域的聯繫。目前,馬來西亞在台北設有貿易中心辦事處[66]台灣也在吉隆坡設有經濟文化辦事處英語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Malaysia[67]

中東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說明
 巴林 1974年11月25日

巴林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68],馬來西亞也在麥納麥設有大使館。[69]

 埃及 1957年

埃及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馬來西亞也在開羅設有大使館。

 伊朗

伊朗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外交關係友好,伊朗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德黑蘭設有大使館。兩國皆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和八大發展中國家(D8)的成員國。

截至2008年,伊朗與馬來西亞之間的經濟貿易也相當堅韌,總交易額達到1.43億美元。[70]2010年,東盟與伊朗共同在馬來西亞開設貿易中心,以促進伊朗與區域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71]

 以色列

儘管馬來亞獨立後兩國初步接觸,但卻從來沒有建立外交關係。馬來西亞一貫拒絕與以色列的有任何關係,這是因為馬來西亞試圖增強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以讓這些國家在印馬對抗支持馬方。而馬來西亞也在1966年正式宣佈不承認以色列。直到90年代,兩國在經濟方面的交流從零至有限度交流,可是還是沒有建立外交關係。馬來西亞表示,只有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達成以巴和平協議,馬方才會與以色列建交。[72]

 約旦 1965年

約旦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73]而馬來西亞也在安曼設有大使館。[74] 兩國主要是在經濟和伊斯蘭領域合作。

 科威特

科威特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馬來西亞也在科威特市設有大使館。[75]兩國主要是在經濟領域合作。

 黎巴嫩 1965年

黎巴嫩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76],而馬來西亞也在貝魯特設有大使館。[77]

 阿曼 1982年

阿曼和馬來西亞簽署了一項關於從馬來西亞進口冷凍雞肉的協議,而這項協議價值1.2億令吉。阿曼有80%的進口食品都來自馬來西亞。[78]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領土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英語Embassy of the State of Palestine in Malaysia[79]馬來西亞也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成員[80]

 卡塔爾 1974年[81]

卡塔爾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82]而馬來西亞也在多哈設有大使館。[83]

 沙特阿拉伯

沙特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利雅得設有大使館。兩國的外交和經濟關係融洽,同時兩國也是伊斯蘭合作組織(OIC)的成員國。此外,沙特阿拉伯有大量的大馬籍外國勞工。

 敘利亞 1958年

敘利亞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阿拉伯語السفارة السورية في كوالالمبور,而馬來西亞也在大馬士革設有大使館。兩國合作的例子有馬來西亞公司與敘利亞政府達成了價值300億美元的合同,以在敘利亞建造基礎設施。 [84]

 土耳其 1964年

土耳其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安卡拉設有大使館。兩國皆是世貿組織(WTO)和伊斯蘭合作組織(OIC)的成員國。

 阿聯酋 1983年

阿聯酋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馬來西亞也在阿布扎比設有大使館。

 也門

也門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85]馬來西亞也在薩那設有大使館。[86]

南亞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說明
 孟加拉 1972年
 印度 1957年[89]
 馬爾代夫 1968年

馬爾代夫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90]而馬來西亞則通過駐斯里蘭卡可倫坡高級專員公署兼轄馬爾代夫事務。[91]

 尼泊爾 1960年1月1日[92]

尼泊爾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93]而馬來西亞也在加德滿都設有大使館。[94]兩國於1960年1月1日建交,馬來西亞與尼泊爾之間的雙邊關係歷史悠久。[95]

 巴基斯坦 1957年

巴基斯坦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而馬來西亞也在伊斯蘭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兩國皆是伊斯蘭合作組織英聯邦成員國。

兩國之間有貿易和文化協定,各種商品的進出口規模相當大。巴基斯坦總統和總理以及其他高級官員多次訪問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官員也時常訪問巴基斯坦。兩國也有在軍事領域喝暈。

自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巴基斯坦支持馬來群島統一,組建大馬來西亞,其中範圍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北大年和汶萊;自1960年獨立以來,巴基斯坦也將廖內群島視為馬來亞聯邦的一部分。

 斯里蘭卡 1957年

斯里蘭卡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96]而馬來西亞也在科倫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97]

時任總統庫馬拉通加也在1997年前往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並在會議期間簽署了幾個諒解備忘錄[98]

亞洲其他地區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說明
 阿塞拜疆 1993年4月5日

阿塞拜疆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阿塞拜疆語Azərbaycanın Malayziya səfirliyi[99] 而馬來西亞亦在巴庫設有大使館。 馬來西亞承認1991年12月31日阿塞拜疆共和國從前蘇聯獨立,並於1993年4月5日與該國建立了外交關係。[100]

 東帝汶

東帝汶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01]而馬來西亞也在帝力設有大使館。[102]

自1999年以來,馬來西亞通過許多聯合國維和特派團對該國作出了貢獻,例如2006年東帝汶危機期間的東帝汶敏銳行動(Operation Astute)。[103]馬來西亞還通過各種培訓計劃向東帝汶提供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援助,並向東帝汶建設其國家提供援助。[103]

 哈薩克 1992年3月16日

哈薩克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阿斯塔納設有大使館。兩國皆是伊斯蘭合作組織的成員國。

 吉爾吉斯 1992年3月

吉爾吉斯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04]而馬來西亞則通過駐烏茲別克大使館兼轄吉爾吉斯相關事務。[105]

 塔吉克 1992年3月11日

塔吉克在吉隆坡郊區的布城有大使館,[106][107] 兩國1992年3月11日關係建立以來,外交關係一直保持良好,願意為進步作出建設性的努力。[108]

 土庫曼

土庫曼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09]而馬來西亞也在阿什哈巴德設有大使館。[110]

 烏茲別克 1992年[111]

烏茲別克在安邦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塔什干設有大使館。

歐洲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說明
 阿爾巴尼亞
  • 阿爾巴尼亞曾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但現在已關閉。
 奧地利 1962年8月6日

奧地利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12]而馬來西亞也在維也納設有大使館。[113]

馬來西亞是奧地利在東南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114]在2003年,奧地利出口至馬來西亞的產品有機械、電子元件(特別是電機及其零件、紙張、紙板、電訊設備)和醫療藥品下降了10.8%,總貿易額為8260萬。馬來西亞主要進口至奧地利的產品為,即電子和電氣產品,尤其是半導體,減半至2億3640萬。在吉隆坡,奧地利貿易辦公室為奧地利和馬來西亞公司提供支持,以幫助他們建立新的夥伴關係。

奧地利總統海因茨·菲舍爾於2010年11月7日至9日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時,訪問了吉隆坡和馬六甲市

 亞美尼亞 兩國於1993年3月11日建交。
 白俄羅斯 1992年3月5日
 比利時

比利時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布魯塞爾設有大使館。

 波黑

波黑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16]而馬來西亞也在薩拉熱窩設有大使館。[116]

 克羅地亞 1992年5月4日

克羅地亞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17]而馬來西亞也在薩格勒布設有大使館。[118]

 捷克
  • 捷克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19]
  • 而馬來西亞也在布拉格設有大使館。[120]
  • 馬來西亞在1968年與蘇聯建交後,同時也和捷克共和國和其他東歐國家締結外交關係關係。[121]
 丹麥 1963年

丹麥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則通過駐瑞典斯德哥爾摩大使館瑞典語Malaysias ambassad i Stockholm對丹麥辦理簽證。[122][123]

 愛沙尼亞 1993年11月4日
  • 愛沙尼亞在吉隆坡設有榮譽領事館。[124][125][126]
  • 而馬來西亞則通過駐芬蘭赫爾辛基大使館對愛沙尼亞發簽證。[127]
  • 1991年8月20日,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解散後,馬來西亞便於1991年9月11日承認愛沙尼亞的獨立。[127]而兩國隨後在1993年11月4日建交。[127]
 歐洲聯盟

兩國關係始於1980年歐盟委員會與東盟協定,而在這之前,於1957年成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就與馬來亞有交流。[128][129]

在2011年,馬來西亞是新加坡之後的歐聯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歐盟在世界第23大貿易夥伴,[129][130]而歐盟則是馬來西亞第四大貿易夥伴。[131]

 芬蘭 1972年

芬蘭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32]而馬來西亞也在赫爾辛基設有大使館。[133]

 法國 1957年

法國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法語Ambassade de France en Malaisie,而馬來西亞也在巴黎設有大使館法語Ambassade de Malaisie en France

 格魯吉亞 1993年5月7日
 德國 1957年

德國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柏林設有大使館。

 希臘
  • 希臘通過駐印尼雅加達大使館對馬來西亞發簽證,而馬來西亞則通過駐羅馬尼亞大使館對希臘發簽證。而兩國也互設榮譽領事館。
  • 希臘出口專業機械、有色金屬、煙草、金屬製品、醫療產品、礦產和水果至馬來西亞,以及從馬來西亞進口工業設備、石油、鞋類、紙張、橡膠、車輛和電訊設備。
 聖座 2011年
  • 聖座(梵蒂岡)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
  • 而馬來西亞由駐瑞士大使館處理聖座相關事務。
  • 2002年,時任首相馬哈迪訪問了梵蒂岡並會見若望·保祿二世[134]
 匈牙利 1969年
  • 匈牙利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
  • 而馬來西亞也在布達佩斯設有大使館。
 愛爾蘭

愛爾蘭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都柏林設有大使館。

 意大利
  • 意大利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35]而馬來西亞也在羅馬設有大使館。[136]
 科索沃 2008年

兩國之間的正式關係於2000年開始,當時馬來西亞成為第一個在科索沃設立聯絡處的亞洲國家。[137]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佈獨立。而馬來西亞也在2008年10月30日正式承認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138]自那時以來,馬來西亞已承諾會在數個領域向科索沃提供援助。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未在馬來西亞設立大使館,[139]而馬來西亞則駐芬蘭赫爾辛基大使館對拉脫維亞發簽證。[140][141]

 立陶宛 1994年

立陶宛駐日本大使館兼轄馬來西亞,另外在吉隆坡設有榮譽領事館,[142] 而馬來西亞則通過駐瑞典斯德哥爾摩大使館瑞典語Malaysias ambassad i Stockholm對立陶宛發簽證。

 荷蘭

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海牙設有大使館。早在17世紀初,荷蘭就與柔佛蘇丹王朝建交,並在1641年聯合奪取了當時為葡萄牙殖民地的馬六甲。也因拿破崙戰爭使荷蘭無力兼顧荷屬馬六甲,並在1824將馬六甲交給英國。

二十世紀,荷蘭在許多亞洲國家紛紛獨立後,就與馬來西亞建交。荷蘭漢學家和作家高羅佩(他在前荷屬東印度群島長大)在1960年代初擔任荷蘭駐吉隆坡大使。在他的外交服務期間,他對馬來西亞的長臂猿(他也在大使館裏存放了幾個)充滿興趣,並開始研究其在古代中國文化扮演的角色,他後來在他的最後一本書《中國長臂猿》中發表研究成果。[143]

 挪威

挪威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書面挪威語Norges ambassade i Kuala Lumpur,而馬來西亞也在奧斯陸設有領事館。[144]

 波蘭 1970年

波蘭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波蘭語Ambasada RP w Kuala Lumpur,同時在古晉設有榮譽領事館。[145][146]而馬來西亞也在華沙設有大使館波蘭語Ambasada Malezji w Polsce[147]

 羅馬尼亞 1969年3月22日

羅馬尼亞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48]而馬來西亞也在布加勒斯特設有大使館。[149]

 俄羅斯 1968(以前蘇聯

俄羅斯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50]而馬來西亞也在莫斯科設有大使館。[151]

 塞爾維亞 2003年

在2007年之前,所有持有塞爾維亞護照一律禁止進入馬來西亞,除非擁有內政部的批准信。[152]同時,塞爾維亞和黑山公民也被禁止參加「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153]2008年8月,塞爾維亞和馬來西亞的高級官員舉行了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進行外交會議。此後,塞爾維亞外交部長武克·耶雷米奇說,該國可能在馬來西亞設立大使館。而雙方簽署的雙邊協議,使馬來西亞取消了對塞爾維亞公民的所有簽證限制。這也意味着以色列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不能參與「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的國家。[154]目前,塞爾維亞通過駐印尼雅加達大使館對馬來西亞發簽證,而馬來西亞也在貝爾格萊德設有大使館。[155][156]

 西班牙 1967年5月12日

馬來西亞在馬德里設有大使館,[157]而西班牙也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58]西班牙於1967年5月12日與馬來西亞建交,而馬來西亞和西班牙大使館也同時於1985年開放。[159]

 瑞典 1958年[160]

瑞典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瑞典語Sveriges ambassad i Kuala Lumpur,而馬來西亞也在斯德哥爾摩設有大使館瑞典語Malaysias ambassad i Stockholm。截至2009年,共有90家瑞典公司在馬來西亞設立以及約450名瑞典公民住在馬來西亞。[161]

  瑞士 1963年[162]

瑞士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63]而馬來西亞也在伯爾尼設有大使館。[164]

 烏克蘭 1992年3月3日

烏克蘭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烏克蘭語Посольство України в Малайзії,而馬來西亞也在基輔設有大使館烏克蘭語Посольство Малайзії в Україні

 英國 1953年7月1日

英國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而馬來西亞也在倫敦設有高級專員公署英語High Commission of Malaysia, London。兩國皆是英聯邦成員國。

美洲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說明
 阿根廷 1967年6月7日[165]
 巴西 1959年
 加拿大 1957年[170]

加拿大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而馬來西亞也在渥太華設有高級專員公署。兩國皆是英聯邦成員國。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以商業為主。[171]

 智利 1979年5月22日[172][173]

智利與馬來西亞的關係主要是在貿易方面。2009年,智利與馬來西亞的貿易總額為3.36億美元,馬來西亞對智利的出口總額為1680萬美元,進口額為1.487億美元。[174]

 哥倫比亞 1987年8月19日[175]
 古巴 1975年2月6日[176][177]

古巴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哈瓦那設有大使館。

 厄瓜多爾 1994年
  • 厄瓜多爾駐印尼大使館兼轄馬來西亞。
 牙買加

2006年,牙買加時任總理波蒂亞·辛普森-米勒和馬來西亞時任首相拿督斯里阿卜杜拉巴達威對兩國雙邊關係的合作進展表示滿意,並承諾加強在經濟、技術、航運、衛生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關係。[178][179]

 墨西哥 1974年3月27日[180]

墨西哥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81]而馬來西亞也在墨西哥城設有大使館。[182]

 秘魯

馬來西亞是秘魯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12年的貿易總額為2.35億美元。[183]秘魯對馬來西亞的出口總額約為2800萬美元,而馬來西亞出口額為2.07億美元。 [183] 1995年,兩國簽署了互相促進和保護投資協議。[184]

 美國 1957年 馬來西亞—美國關係英語Malaysia–United States relations

兩國經濟聯繫健全。美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馬來西亞則是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每年的雙向貿易額達490億美元。美國和馬來西亞於2006年6月啟動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自由貿易協定)。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於2014年4月26日至28日訪問了馬來西亞,作為其四國亞洲旅遊的一部分。這次訪問是美國總統在1966年總統林登·約翰遜總理之後近五十年來首次訪問。 其他美國頂尖政府官員過去曾訪問馬來西亞,例如2010年11月前國務卿希拉里、2013年8月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和前國務卿約翰·克里

美國在吉隆坡設有駐馬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設有駐美大使館英語Embassy of Malaysia, Washington, D.C.,同時在紐約州的紐約市、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以及駐紐約聯合國的常駐代表團。

 委內瑞拉 1986年

委內瑞拉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而馬來西亞也在加拉加斯設有大使館。兩國皆為七十七國集團成員國。

大洋洲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說明
 澳洲

澳大利亞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而馬來西亞也在坎培拉設有高級專員公署,同時在墨爾本悉尼珀斯都設有領事館。兩國皆是英聯邦成員國,也是五國聯防的成員,經常一起進行軍事演習。

 斐濟 1977年

斐濟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而馬來西亞也在蘇瓦設有高級專員公署。兩國曾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而在從1952年至1956年馬來亞緊急狀態期間,於馬來西亞半島服役的許多士兵都來自斐濟。[185]

 新西蘭 1957年9月25日

紐西蘭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而馬來西亞也在威靈頓設有高級專員公署。兩國皆是英聯邦成員國。

 所羅門群島 1986年或1988年

所羅門群島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而馬來西亞也在莫爾茲比港設有高級專員公署。[186][187][188][189]

非洲

[編輯]
國家 建交日期 說明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90]而馬來西亞也在阿爾及爾設有大使館。[191]

 埃塞俄比亞
  • 埃塞俄比亞駐印尼大使館兼任駐馬來西亞大使館,[192]
  • 馬來西亞駐阿曼大使館兼任駐埃塞俄比亞大使館。
  • 馬來西亞也是埃塞俄比亞主要貿易夥伴和投資者之一。[193][194][195]
 加納

加納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196]而馬來西亞也在阿克拉設有高級專員公署。[197]

 肯雅

肯雅自1996年以來一直在吉隆坡設立高級專員公署。馬來西亞於2005年在內羅畢設置高級專員公署。[198]

 利比亞

利比亞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199] 而馬來西亞也在的黎波里設有大使館(目前關閉)。[200]兩國關係主要是在經濟領域合作。

 馬拉維

馬來西亞和馬拉維是世界重要的茶葉生產國,並與印度進行合作、討論茶葉市場狀況和推廣產品至全球。[201]

 毛里裘斯 1987年1月[202]

毛里裘斯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而馬來西亞則通過駐津巴布韋哈拉里大使館兼轄毛里裘斯相關事務。兩國皆是英聯邦成員國。兩國的合作包括文化交流、貨物貿易、財政援助和能力建設。

 摩洛哥 1963年

摩洛哥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203]而馬來西亞也在拉巴特設有大使館。[204]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205]而馬來西亞也在溫得和克設有高級專員公署。[206]這兩個國家曾經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在納米比亞實現獨立之前,馬來西亞已經向納米比亞的一些行動作出貢獻,並派遣一批士兵幫助監測納米比亞選舉的和平進程。[207] 今天,兩國關係更注重在經濟領域的合作。

 尼日利亞 1965年

尼日利亞高級專員貝洛(Bello Shehu Ringim)與馬來西亞國會上議院主席阿布查哈(Abu Zahar Ujang)會談時表示,其關注尼日利亞學生被馬來西亞私立大學愚弄的社會問題。尼日利亞政府認真對待大馬居民對該國國民和學生的負面看法。馬來西亞也承諾將會解決這個問題。[208]

 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在吉隆坡設有大使館,[209]而馬來西亞也在達喀爾設有大使館。[210]

 塞舌爾

塞舌爾在梳邦再也設有榮譽領事館。[211]

 南非 1993年11月8日

馬來西亞與南非之間的關係良好,是密切的合作夥伴。馬來西亞也是南非第四大新興投資國,而兩國也已互派高級專員。[212]

 蘇丹

蘇丹的政治穩定使得馬來西亞和該國在法律立法和投資方面保持友好政策,而第四任首相馬哈迪也於2012年11月訪問了喀土穆。目前蘇丹已經至少制定了七份與馬來西亞公司有關的備忘錄。馬來西亞與蘇丹雙邊貿易的預期增長將對蘇丹牛肉的進口產生重大影響。[213]

 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214]而馬來西亞也在達累斯薩拉姆設有高級專員公署。

 岡比亞
  • 岡比亞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
  • 馬來西亞駐塞內加爾大使館兼任駐岡比亞大使館。[215]
 突尼斯 1957年

兩國自1969年以來簽署了若干協議,並涉及許多部門,包括在1994年簽署的簽證協議和經濟技術合作協議,其中還有幾個草案正在談判中。[216]

 烏干達 1962

馬來西亞還沒在坎巴拉設立大使館。[217]烏干達在吉隆坡設有高級專員公署。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Malaysia's Foreign Policy.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3). 
  2. ^ 2.0 2.1 2.2 Malaysia: Anti-Semitism without Jews. Jerusalem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 [201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02). 
  3. ^ "Chronology of International Events", External Affairs Review, Vol VII, No. 10 (October 1957), 42.
  4. ^ Malaysia Act 1963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9-06.
  5. ^ 五国联防协议. [2017-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6. ^ Former Secretaries-General–OIC. [失效連結]
  7. ^ 马哈迪接见美国务卿. www.enanyang.my. 2018-08-03 [2021-01-30] (中文(簡體)). 
  8. ^ 馬新社.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拜会马哈迪. Malaysiakini. 2018-08-03 [202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中文). 
  9. ^ Malaysia country brief. dfat.gov.au. October 2010 [2011-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3). 
  10. ^ 10.0 10.1 Malaysia Foreign Relations | ASEAN – Australia – New Zealand Free Trade Agreement. Asean.fta.govt.nz. 2008-12-04 [2010-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6). 
  11. ^ Peng, Lee Yuk. Malaysia wants Israel referred to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Updated). The Star. 2010-06-07 [2011-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8). 
  12. ^ Malaysia can be Muslim 'thought leader' – Clinton. New Straits Times. [201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2). 
  13. ^ Malaysia calls on Palestine and Israel to demonstrate restraint. Bernama. The Star. 2015-10-19 [2015-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0). 
  14. ^ Malaysia. State.gov. 2010-07-14 [2010-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2). 
  15. ^ Malaysia – Permanent Missions to the United Nations (PDF). United Nations. 2013-02-12 [2013-1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0-18). 
  16. ^ Overview.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9). 
  17. ^ Member States. Organis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 [2010-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9). 
  18. ^ The Non-Aligned Movement: Member States. Non-Aligned Movement. [201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9). 
  19. ^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 Member States. Thecommonwealth.org. [2010-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7). 
  20. ^ List of Member States. United Nations.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4). 
  21. ^ Member Economies.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201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7). 
  22. ^ Malaysia. Developing 8 Countries. [2010-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1). 
  23. ^ Member Countries of South Centre. South Centre. [2017-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4). 
  24. ^ Parties. Secretariat of the Antarctic Treaty. [2011-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2). 
  25. ^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FIELD LISTING :: DISPUTES – INTERNATIONAL. CIA. [2010-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4). 
  26. ^ 南海问题:历史经纬与共赢之道.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 2017-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7). 
  27. ^ 27.0 27.1 Joseph Sipalan. As Beijing flexes muscles in South China Sea, Malaysia eyes harder response. Reuters. 2016-06-01 [2016-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4). 
  28. ^ Camille Diola. Why Malaysia, unlike Philippines, keeps quiet on sea row. The Philippine Star英語The Philippine Star. 2014-06-25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7). 
  29. ^ 中国海警船到了家门口. VOA. 2017-04-17 [2017-06-25]. 
  30. ^ Presence of China Coast Guard ship at Luconia Shoals spooks local fishermen. The Borneo Post. 2015-09-27 [2015-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9). 
  31. ^ Malaysia lodges diplomatic protest against intrusion at Beting Patinggi Ali. Bernama. The Rakyat Post. 2015-08-15 [2015-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9). 
  32. ^ Ben Blanchard; Richard Pullin. Malaysia slams China's 'provocation' in South China Sea. Reuters. Channel News Asia. 2015-10-18 [2015-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9). 
  33. ^ 33.0 33.1 33.2 Mohamad, Kadir. Malaysia's territorial disputes – two cases at the ICJ : Batu Puteh, Middle Rocks and South Ledge (Malaysia/Singapore), Ligitan and Sipadan [and the Sabah claim] (Malaysia/Indonesia/Philippines) (PDF). Institute of Diplomacy and Foreign Relations (IDFR)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46. 2009 [2014-05-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年5月16日). Map of British North Borneo, highlighting in yellow colour the area covered by the Philippine claim, presented to the Court by the Philippines during the Oral Hearings at the ICJ on 25 June 2001 
  34. ^ British North Borneo company charter (page 4). OpenLibrary.org. 1878 [201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6). 
  35. ^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the Philippines. CIA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7-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1). 
  36. ^ Campbell, Charlie. Sabah Standoff: Diplomatic Drama After Filipino Militants Storm Malaysia. TIME. 2013-02-26 [201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6). 
  37. ^ James W. Gould.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laysi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106– [2017-07-16]. ISBN 978-0-674-9261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38. ^ Ubaidillah Masli. Brunei drops all claims to Limbang. The Brunei Times. 2009-03-17 [2013-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2). 
  39. ^ 張心意. Border issues between Malaysia, Brunei solved: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人民日報. 2010-05-04 [2010-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40. ^ John Robert Victor Prescott; Clive H. Schofield. Undelimited Maritime Boundaries of the Asian Rim in the Pacific Ocean. IBRU. 2001: 14– [2017-06-25]. ISBN 978-1-897643-4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41. ^ The UK Statute Law Database: Federation of Malaya Independence Act 1957 (c. 60) Wikiwix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11-06
  42. ^ Boon Kheng Cheah. Malaysia: The Making of a Nati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2: 93– [2017-07-01]. ISBN 978-981-230-15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43. ^ Baten, Jörg. A History of the Global Economy. From 1500 to the Pres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290. ISBN 9781107507180. 
  44. ^ Royal Embassy of Cambodia, Kuala Lumpur, Malays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Cambodia.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7). 
  45. ^ 45.0 45.1 Kun Makara. Malaysia-Cambodia trade increases. The Phnom Penh Post. 2012-09-24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46. ^ Cambodia, Malaysia pledge to further trade, investment relations. People's Daily Online. 2010-05-12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47. ^ Bilateral Cooperation – Malays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donesia英語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donesia. [2015-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48. ^ 48.0 48.1 48.2 Martin Stuart-Fox. A History of Lao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09-28: 200– [2017-06-25]. ISBN 978-0-521-5974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49. ^ 49.0 49.1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Myanmar and Malaysia. 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Kuala Lumpur, Malaysia. 2013-08-05 [2013-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8). 
  50. ^ Hong Kong - Malaysia Trade Relations. Trade and Industry Department, Hong Kong. July 2011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2). 
  51. ^ Official Website of Consulate General of Malaysia, Hong Kong.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2). 
  52. ^ Overview of Japan-Malaysia Relationship. Embassy of Japan in Malaysia. [201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8). 
  53. ^ Malaysia and Japan to further strengthen bilateral ties. Malaysian Investment Development Authority. 2013-07-29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54.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Beijing.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3). 
  55. ^ Diplomatic and Consular Mission (Mongol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3). 
  56. ^ Mongolia considers re-establishing Embassy in Malaysia. English News Mongolia. 2013-05-15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7). 
  57. ^ DPRK Diplomatic Relations.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n North Korea.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9). 
  58. ^ Fazleena Aziz. Only Malaysians can visit North Korea without a visa. The Star. 2009-03-09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59. ^ Malaysia-North Korea To Enhance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NK News.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5). 
  60. ^ EMBASSY OF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61.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Pyongyang.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62. ^ Malaysia-North Korea row escalates over Kim Jong-nam. Al Jazeera. 2017-02-20 [2017-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2). 
  63. ^ Kim Jong-nam death: Malaysia scraps visa-free entry for North Koreans. Associated Press. The Guardian.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7). 
  64. ^ Ashwin Kumar. N. Korean ambassador given 48 hours to leave Malaysia. The Sun英語The Sun (Malaysia). 2017-03-04 [2017-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4). 
  65. ^ Malaysia-South Korea Bilateral Relations Poised For Stronger Footing. Bernam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10 December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66. ^ Official Website of Malaysian Friendship and Trade Centre, Taipe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6). 
  67. ^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Malaysia. Taiwan Embassy. [2014-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2). 
  68. ^ Rebecca Torr. Embassy to boost Malaysia relations. Gulf Daily News. 2009-01-23 [2014-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 
  69.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Manam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 
  70. ^ Ariel Farrar-Wellman; Robert Frasco. Malaysia-Iran Foreign Relations. Iran Tracker. 2010-06-29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71. ^ Iran Investment (PDF). Turquoise Partners. July 2010 [2014-01-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2-05). 
  72. ^ Yegar, Moshe. Malaysia: Anti-Semitism without Jews. Jewish Political Studies Review 18:3–4. October 2006, 18: 3–4 [2011-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73. ^ Embassy of 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Kuala Lumpur. Jordan Embassy. [2014-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1). 
  74.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Amm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75.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Kuwait City.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76. ^ Lebanese Embassies, Missions, Consulates, Honorary Consulates abroad (PDF).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Emigrants of the Republic of Lebanon: 13. [2014-05-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2-24). 
  77.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Beirut.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4). 
  78. ^ M'sia first Islamic nation to supply frozen halal broiler chicken to Oman. Bernama. Yahoo! News. 2011-04-06 [201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2). 
  79. ^ Diplomatic and Consular Missio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2). 
  80. ^ Malaysia backs Palestine's UN membership request. Xinhua. 2011-09-25 [201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4). 
  81. ^ Malaysian envoy: ‘Qatar still an attractive investment destination’. 星報 (馬來西亞). 2017-02-06 [2017-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2). 
  82. ^ Embassy of Qatar in Kuala Lumpur. Embassy Vietnam. [2014-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83.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Doh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84. ^ Syria Offering US$30 Billio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o Malaysian Contractors. Bernama. DP News. 2011-02-14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85. ^ Embassy of Yemen in Kuala Lumpur. Embassy Vietnam. [201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2). 
  86.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Sana'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3). 
  87. ^ Najib’s visit to Bangladesh will further enhance bilateral ties – Bernama. Bernama. The Malaysian Insider. 2013-11-16 [2015-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8). 
  88. ^ Malaysia cuts Bangladeshi visas, BBC News, 2009-03-11 [2015-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89. ^ Overview of Bilateral Relations. High Commission of India, Malaysia. [201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2). 
  90. ^ High Commission in Malays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dives.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4). 
  91. ^ Maldives & Malaysia. Maldives High Commission – Malaysia.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8). 
  92. ^ Nepal-Malaysia Relationship. Embassy of Nepal, Kuala Lumpur. [201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93. ^ Embassy of Nepal. Embassy of Nepal, Kuala Lumpur. [201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94.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Kathmandu.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95. ^ Bilateral Relations (Nepal-Malays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Nepal. [201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96. ^ Sri Lanka High Commission, Kuala Lumpur. High Commission of Sri Lanka in Malaysia.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6). 
  97. ^ Official Website of High Commission of Malaysia, Colombo.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98. ^ Sri Lanka - Malaysia Relations. High Commission of Sri Lanka in Malaysia.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3). 
  99. ^ 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Azerbaijan to Malaysia, Kuala Lumpur. Azerbaijan Embassy in Malaysia. [2014-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100. ^ Azerbaijan - Malaysia Relations (Recognition of Independence of the Republic of Azerbaijan and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Azerbaijan Embassy in Malaysia. [2014-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5). 
  101. ^ Embassy of Timor-Leste Kuala Lumpur - Malaysia. Government of Timor-Leste. [2014-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102.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Dil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2). 
  103. ^ 103.0 103.1 STATEMENT BY H.E. AMBASSADOR HUSSEIN HANIFF,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MALAYSIA TO THE UNITED NATIONS AT THE SECURITY COUNCIL DEBATE ON THE SITUATION IN TIMOR-LESTE, NEW YORK, 22 FEBRUARY 2012 (PDF). United Nations. [2013-11-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2-03). 
  104. ^ Embassy Address. THE EMBASSY OF THE KYRGYZ REPUBLIC TO MALAYSIA. [2014-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9). 
  105. ^ Malaysia Embassy, Kyrgyzstan. Embassy Row. [2014-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9). 
  106. ^ CONTINUATION OF STATE VISIT OF THE PRESIDENT OF TAJIKISTAN TO MALAYSIA. Khovar英語Khovar. 2014-06-24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107. ^ Emomali Rahmon Instructs Tajik Diplomats to Start Their Mission in Malaysia. Avesta (Tajikistan). 2014-06-24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3). 
  108. ^ Relations of Tajikistan with Malays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ajikistan. [201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4). 
  109. ^ TURKMENISTAN OPENS EMBASSY IN MALAYSIA. The Permanent Mission of Turkmenistan to the United Nations. [201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110. ^ H. Hasanov. Malaysia opens embassy in Turkmenistan. Trend. 2011-12-08 [2014-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111. ^ Interview of Ambassador of Malaysia to Uzbekistan.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201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6). 
  112. ^ Austrian Embassy Kuala Lumpur. The Austrian Foreign Ministry. [2014-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5). 
  113.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Vienn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4). 
  114. ^ Reinhart Zimmermann. Österreichs Wirtschaftsbeziehungen in Südostasien (Austrian Economic Relations to South-East Asia) (PDF). Society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80. 2008 [2014-05-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年5月24日) (德語). 
  115. ^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Malaysia. Embassy of Belarus in Indonesia. [201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116. ^ 116.0 116.1 Embassy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and Malaysia. [2014-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117. ^ 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Croatia in Malaysia. Ministry of Foreign and European Affairs, Croatia.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3). 
  118.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Zagreb.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4). 
  119. ^ Embassy of Czech Republic in Kuala Lumpur. Embassy of Czech Republic, Kuala Lumpur. [201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120.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Pragu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3). 
  121. ^ Christoph Marcinkowski; Constance Chevallier-Govers; Ruhanas Harun. Malaysi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Perspectiv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IT Verlag Münster. 2011: 40– [2017-06-25]. ISBN 978-3-643-8008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122. ^ Government of Denmark. Danish embassy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Denmark)英語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Denmark). [201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2). 
  123. ^ Government of Malaysia. Malaysian Diplomatic and Consular mission in Denmark.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1-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124. ^ Balan Moses. Consul's big plans for a small nation. New Straits Times. 2012-03-03 [2014-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125. ^ Eesti avas aukonsulaadi Malaisias. e24. [2014-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愛沙尼亞語). 
  126. ^ Ingrid Teesalu. Estonia Opens Honorary Consulate in Malaysia. Estonian Public Broadcasting. 2012-02-13 [2014-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4). 
  127. ^ 127.0 127.1 127.2 Bilateral relations (Estonia and Malays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Estonia. [2014-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128. ^ Malaysia-European Union Bilateral Relation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5). 
  129. ^ 129.0 129.1 Christoph Marcinkowski; Ruhanas Harun; Constance Chevallier-Govers. Malaysi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A Partne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Centre D'Etudes Sur La Securite Internationale Et Les Cooperations Europeennes. [201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5). 
  130. ^ Malaysia. 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201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5). 
  131. ^ Malaysia-European Union Free Trade Agreement (MEUFTA). 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 Malaysia. 2014-04-18 [201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5). 
  132. ^ Premises. Embassy of Finland, Kuala Lumpur. [201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4). 
  133.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Helsink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4). 
  134. ^ Mahathir to visit Vatican for meeting with pope. Kyodo News. 2002-05-24. 
  135. ^ Ambasciata d' Italia a Kuala Lumpur. Ambasciata d' Italia a Kuala Lumpur. [201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3) (意大利語). 
  136. ^ Malaysia Embassy In Rom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3). 
  137. ^ Malaysia to establish liaison office in Kosovo. Business Times. 2000-09-12 [2009-04-24].  [失效連結]
  138. ^ Malajzia njeh Republikën e Kosovë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es of the Republic of Kosovo. 2008-10-31 [200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0) (阿爾巴尼亞語). 
  139. ^ Foreign diplomatic missions (1).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Latvia. [2014-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140. ^ Foreign diplomatic missions (2).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Latvia. [2014-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141. ^ EMBASSY OF MALAYSIA (PDF).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Latvia. [2014-01-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1-16). 
  142. ^ HONORARY CONSULATE OF LITHUANIA (PDF). Honorary Consulate of Lithuania, Kuala Lumpur. [2014-02-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12). 
  143. ^ Robert van Gulik, The gibbon in China. An essay in Chinese animal lore. E.J.Brill, Leiden, Holland. (1967)
  144. ^ The Royal Norwegian Embassy in Kuala Lumpur. Norway. [201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145. ^ 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Poland in Kuala Lumpur. Poland Embassy, Kuala Lumpur.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146. ^ Raziah Geneid Mahmud. Malaysia & Poland Ties. Raziah Geneid.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7). 
  147.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Warsaw.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0). 
  148. ^ Romani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direction of the Romanian embassy in Kuala Lumpur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2-27.
  149. ^ Romani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direction of the Malaysian in Bucharest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2-16.
  150. ^ Малайзия.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Russia. [2008-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4) (俄語). 
  151. ^ Welcome to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Moscow.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Malaysia. [2008-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7). 
  152. ^ "Star Alliance Visa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tar Alliance. Retrieved 26 August 2007.
  153. ^ "Malaysia My Second Home. Immigration Department of Malaysia. [2007-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6). 
  154. ^ Malaysia freezes recognition procedure. B92. 2008-08-11 [2008-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8). 
  155.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Belgrad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4). 
  156. ^ Serbian Embassy in Jakart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epublic of Serbia. [2014-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4). 
  157.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Madrid.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9). 
  158. ^ Embassy of Spain in Kuala Lumpur.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Cooperation (Spain). [2014-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159. ^ (ESPANA-MALASIA) RELACIONES BILATERALES (PDF). Ministerio De Asuntos Exteriores Y De Cooperacion: 5. [2014-05-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5-08) (西班牙語). 
  160. ^ National Day of Sweden Celebrations in Malaysia. Scandasia.com. [2009-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26). 6 June 2008 does not only represent the National Day of Sweden, but also marks 50 years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Sweden and Malaysia. ... 
  161. ^ H.E. Helena Sångeland: Swedish Ambassador to Malaysia. Scandasia.com. [2009-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8). Her Excellency Helena Sångeland arrived in Malaysia in August 2005 to take up her new post. But a state visit to Sweden by the Malaysian King and Queen coincided with her appointment and ironically she spent much of the first few months of her posting in Sweden rather than Malaysia. ... Some 90 Swedish connected companies are present in Malaysia at the moment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as many as 450 Swedish citizens live in Malaysia at the moment. The figure is not precise due to the fact that not everybody registers their arrival with the embassy. 
  162. ^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Switzerland and Malaysia. Federal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201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163. ^ Embassy Kuala Lumpur. Federal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201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164.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Ber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3). 
  165. ^ Argentina – Malasia: Reunión Bilateral De Vicecancilleres. Ministerio de Relaciones Exteriores y Culto. 2011-08-23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西班牙語). 
  166. ^ Embajada de la Republica Argentina (Malasia). Ministerio de Relaciones Exteriores y Culto.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西班牙語). 
  167.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Buenos Aire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3). 
  168. ^ Embaixada Do Brasil Em Kuala Lumpur. Ministerio Das Relacoes Exteriores.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169.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Brasil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170. ^ High Commission of Canada to Malaysia. Government of Canada. [2013-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2). 
  171. ^ Canada-Malaysia Relations. Government of Canada. [2013-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6). 
  172. ^ Malaysia, Chile ties. Reuters.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1979-05-23 [2017-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173. ^ Bilateral Relations. Ministerio de Relaciones de Exteriores. Embajada de Chile en Malasia. [2014-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1). 
  174. ^ Media Release: Malaysia-Chile Free Trade Agreement. 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 Malaysia. 2010-11-18 [201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2). 
  175. ^ (Spanish) Relaciones bilaterales. 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Colombia, Kuala Lumpur, Malaysia. [2012-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4). 
  176. ^ Malaysia-Cuba Bilateral Relations in brief. Embassy of Cuba in Malaysia. [2012-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2). 
  177. ^ Cuba-Malaysia ties continue to flourish. Bernama. New Straits Times. 2012-09-05 [2012-09-05]. [永久失效連結]
  178. ^ Jamaica and Malaysia Agree to Strengthen Bilateral Relations. Jamaica Information Service. 2006-05-03 [201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8). 
  179. ^ Jamaica, Malaysia hold preliminary talks on several trade issues. Jamaica Observer英語The Jamaica Observer. 2006-05-03 [2013-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180. ^ En Malasia, la Secretaria de Relaciones Exteriores, Embajadora Patricia Espinosa Cantellano, finalizó gira de trabajo por Asia. Secretariat of Foreign Affairs (Mexico)英語Secretariat of Foreign Affairs (Mexico). 2010-07-09 [2014-05-11] (西班牙語). [失效連結]
  181. ^ Embajada De Mexico En Malasia. Mexico Embassy in Kuala Lumpur.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182.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Mexico City.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183. ^ 183.0 183.1 Rankings (Malasia). perueconomico.com. 2014 [2014-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西班牙語). 
  184. ^ CONVENIO ENTRE EL GOBIERNO DE LA REPÚBLICA DEL PERÚ Y EL GOBIERNO DE MALASIA SOBRE PROMOCIÓN Y PROTECCIÓN RECÍPROCA DE INVERSIONES (PDF). Andean Community of Nations. 1995-11-02 [2014-05-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6-27) (西班牙語). 
  185. ^ Minister Kubuabola Discusses Development and Trade Cooperation with Malays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Fiji. 2011-08-03 [2014-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186. ^ New Malaysian High Commissioner to Solomon Islands. Solomon Times Online. 2010-03-04 [2014-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187. ^ SOLOMON ISLANDS HIGH COMMISSIONER TO MALAYSIA COMMISSIONED. Consulate Generals of Solomon Islands to Canada. 2013-10-07 [2014-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188. ^ PM Lilo Opens Malaysia Office. Solomon Times Online. 2013-10-15 [2014-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189. ^ George Herming. Solomon Islands Establishes Two New Diplomatic Missions Overseas. Government of Solomon Islands.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and Cabinet. 2013-03-15 [2014-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190. ^ Algerian Embassy. Embassy of Algeria, Kuala Lumpur. [201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 
  191.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Algier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192. ^ Consulate General Office of Ethiopia, Kuala Lumpur. Ethiopia Consulat General Office.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4). 
  193. ^ Ethiopia Major Trade Partners. Bridgat.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6). 
  194. ^ Ethiopia: Malaysian company to set up 285mln birr mushroom farm establishment. Ethiopian Review. Fresh Plaza. 2009-05-25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195. ^ Malaysian edible oil producer to build a large refinery in Ethiopia. Malaysian Palm Oil Council. 2013-04-03 [201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2). 
  196. ^ Ghana High Commission Kuala Lumpur. Ghana High Commission Malaysia. [2014-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9). 
  197. ^ Official Website of High Commission of Malaysia, Accr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198. ^ Relations: Relationship with Malaysia. The Kenya High Commission. [2012-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5). 
  199. ^ Libyan Embassy in Malaysia. Embassy of Libya.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7). 
  200.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Tripol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3). 
  201. ^ P.S. Sundar. Tri-nation tea deliberation calls for aggressive promotion. The Hindu - Business Line. 2010-11-15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202. ^ Mauritius High Commission, Kuala Lumpur. Mauritius High Commission, Kuala Lumpur. [2012-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5). 
  203. ^ AMBASSADE DU MAROC : KUALA LUMPUR.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Cooperation, Morocco.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1). 
  204.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Rabat.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5). 
  205. ^ Namibia High Commission, Malaysia. Namibia High Commission in Kuala Lumpur. [201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5). 
  206. ^ Official Website of High Commission of Malaysia, Windhoek.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207. ^ Emmanuel Ike Udogu. Liberating Namibia: The Long Diplomatic Struggle Between the United Nations and South Africa. McFarland. 2012: 185– [2017-06-25]. ISBN 978-0-7864-657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208. ^ Masalah pelajar Nigeria dibincang pada pertemuan dengan Pesuruhjaya Tinggi Nigeria. Bernama. Berita Harian英語Berita Harian. 2012-09-13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5) (馬來語). 
  209. ^ Ambassade (Malaisie). Gourvernement du Senegal. [2014-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30) (法語). 
  210. ^ Official Website of Embassy of Malaysia, Dakar.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2014-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2). 
  211. ^ Embassies (Seychelles) (PDF). Elite International College. [2015-02-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2-17). 
  212. ^ History of Relations. Departmen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Cooperation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8). 
  213. ^ Sudan boleh ambil contoh Malaysia gubal dasar mesra pelabur: Dr M. Bernama. Berita Harian. 2012-11-02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馬來語). 
  214. ^ High Commission of 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Kingdom of Thailand.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215. ^ Presentation of Letters of Credence. State House of the Gambia英語State House of the Gambia. 2004-04-07 [2015-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216. ^ Relations with Malaysia. Embassy of Tunisia in Jakarta. [2012-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217. ^ Uganda Keen On Malaysia To Open Embassy In Kampala. Bernama. 2007-08-06 [201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