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何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晏
三國時期玄學家、政治家
何晏
何晏著《論語集解》,明刊,藏於山東博物館
吏部尚書
國家魏國
時代三國時期
平叔
籍貫南陽宛(今河南南陽
其他名號何尚書、阿平
出生196年
逝世249年
親屬
父親何咸
母親尹氏
繼父曹操
金鄉公主
妻之父曹操
妻之母杜夫人

何晏(196年—249年),字平叔,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孫,曹操婿養子三國時期玄學家,魏晉玄學貴無派創始人,與王弼並稱「王何」,玄學代表人物之一,在高平陵之變曹爽等同被司馬氏誅殺,卒於正始十年(249年)。何晏以俊美著稱,有何郎粉傅粉何郎之語,代指美男子。[1]

生平

[編輯]

名門之後

[編輯]

何晏是何進之孫,父可能名何咸[2],早亡,曹操擔任司空時納何晏母親尹氏為妾,同時收養何晏,並對其頗加寵愛[3]

身世及生年考辨

[編輯]

何晏的祖父另一說為何皇后的同母兄何苗(本姓朱)。楊鑒生《何晏叢考》指出何晏墓在廬江縣北,而何進為南陽宛人,如何晏為其孫,不符合當時盛行的歸葬習俗。而廬江有朱氏,可能是何苗的籍貫,如何晏為何苗孫,歸葬廬江則順理成章。

何晏生年不詳。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學史料叢考》認為何晏生於189年;陸侃如《中古文學紀年》、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下認為生於190年,王仲犖懷疑何晏系家族被滅後的遺腹子;馮增詮、姜宏周、陸學宜《中國哲學史著名哲學家評傳》、余敦康《魏晉玄學史》認為199年何晏七歲進入曹家,即生於193年;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認為生於195年;王葆玹《正始玄學》根據何晏七歲養於魏宮,判斷當時曹操已經在213年加九錫,故判斷何晏生於207年,但王曉毅《王弼評傳》附《何晏評傳》《何晏年譜》不贊成。

鄭欣《何晏生年考辨》根據何晏不足七歲時進入曹家不早於建安四年等史料,否定其出生不遲於193年及家族被滅的可能性;根據何晏與不遲於198年出生的秦朗年齡相仿、曾模仿187年出生的曹丕的衣着引起曹丕厭惡、曾幫曹操解釋兵書疑難、幼年時不曾與生於206年的曹叡長期相處、不遲於219年迎娶曹操之女、因好色在220年曹丕登基後不被重用等,否定其生於207年的可能性;再結合曹操納尹夫人不早於198年納杜夫人,將何晏生年定在194—199年間,再判斷曹丕204年遷居鄴城之前居住於許都、嫉妒厭惡何晏與何晏七八歲得到曹操寵愛同時,及杜夫人所生的何晏妻金鄉公主出生不早於199年,結合當時的男十五到十八、女十三到十九的婚齡及何晏死時公主所生子五六歲、曹操帶着何晏與諸子遊玩時特別照顧何晏而非生於196年的愛子曹沖,最終認為何晏生於196年、金鄉公主生於201年的可能性最大;楊鑒生根據曹操納尹夫人時為司空,排除了當時他在洛陽或廬江的可能性,認為是在南陽,時間約在建安三年,故贊同鄭欣的結論。

少年奇才

[編輯]

何晏少時天資聰慧,博覽群書,勤奮好學,於魏宮中長大,自小便在曹操身邊。《何晏別傳》載「何晏小時養魏宮,七八歲便慧心大悟,眾無愚智莫不貴異之。曹操讀兵書,有所未解,試以問晏。晏分散所疑,無不冰釋。」曹操識其才學。

世說新語》還記載有何晏「劃地為廬」的故事,何晏七歲之時非常聰慧,何晏從小便在宮中長大,曹操想要收其為子。知道之後,何晏就地劃了一個方塊當中,並且自己站在方形區域當中不出。有人問他「這是甚麼道理?」他回答說「這是何氏之廬」。曹操聽說後,便將何晏遣還。「劃地為廬」「何氏之廬」的舉動表明何晏少時雖在曹氏家族長大,但仍心念本家,與曹氏保持一定的距離。

政治聯姻

[編輯]

何晏娶曹操之女金鄉公主為妻,生有一兒子,但因何晏生活放蕩好女色,二人感情並不和睦。《魏末傳》記載二人實為同母異父之亂倫婚姻[4],但是裴松之反駁此說法,因《魏末傳》乃「底下之書」而非良史,可信度不高,他引注認為金鄉公主實際為杜夫人所生,只是由尹夫人代養而已[5]

步入政壇

[編輯]

何晏因才學聞名於世,提暢清談、服五石散,在品評人物及文士間頗有聲望;但因其人為曹丕所忌,僅得閑職。魏明帝曹叡亦惡其虛浮,未加重用。

及正始初,曹爽執政,何晏方得重用,擢為散騎侍郎,遷侍中吏部尚書,一躍成為曹爽集團要人,並被認為參予了曹爽與司馬懿的權力鬥爭。時人將丁謐、何晏和鄧颺三人並稱三狗,並以「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形容他們操弄人事,不遺餘力排除司馬懿集團人物的行為。

被害

[編輯]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滅曹爽。何晏因佐曹爽秉政,同被滅族。《魏氏春秋》記載司馬懿令何晏參與編審曹爽集團之成員及罪狀,何晏以為司馬家會饒自己一命,故賣力緝查,不料在陳上罪狀時,司馬懿告知涉案共有八族,何晏上疏丁謐、鄧颺等七姓,司馬懿說尚缺一人,何晏驚問是不是自己,司馬懿說是,遂將其逮捕。何晏被殺後,司馬懿追殺何晏之妻金鄉公主母子,何晏之母尹夫人與司馬懿有交情,在尹夫人求情之下,金鄉公主母子得以保全。

後代學者對何晏死因提出疑問,並提出新的說法認為何晏之死乃出於司馬師個人對其的嫉恨[6],理由如下:

  1. 他們認為何晏並非曹爽心腹,何晏與曹爽司馬懿兩大集團都有接觸,情況與丁謐不同,而且認為何晏對曹爽的執政諸多做法持保留意見。
  2. 何晏在評議司馬師夏侯玄等當時人物時候,將自己和夏侯玄排在司馬師之前,除此之外,何晏對司馬師可能有其他的傲慢行為,惹怒了司馬師。
  3. 一般認為何晏與司馬氏表面上都尊儒家為主流,而非浮華的玄學清談

人物

[編輯]

容貌

[編輯]

何晏以容貌絕美、好打扮著稱於世,《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就記載了一篇何晏在皮膚上撲粉以使面色白皙,而粉下皮膚竟更為潔白的故事:「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但後期因長期服用五石散,何晏的容顏也起了變化。方士管輅形容何晏:「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玄學大師

[編輯]

何晏少時即以才秀知名,好老莊,是魏晉玄學貴無派創始人,與王弼並稱「王何」,魏晉玄學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張儒道合同,引老子以釋儒家。他在《道論》中說:「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無」是他對《老子》和《論語》中「」的理解。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所有」,而「道」則是「無所有」,是「不可體」的,所以無語、無名、無形、無聲是「道之全」。

論著

[編輯]

其著述完整存於世者甚少,以散文和賦為主,散文多是哲學、政治論文,如《論語集解》、《無名論》、《無為論》、《韓白論》、《冀州論》、《九州論》等。賦今僅存一篇,即《景福殿賦》,魏明帝曹叡在許昌建成景福殿,何晏受命而作此賦。賦分三部分,先述興建緣起,中間一大段寫宮殿規模、結構、環境、裝飾,並從寫政治、人事相結合的角度,解釋其象徵含義,末尾則按照勸百諷一的傳統寫法,說了一些正面的道理。此賦與東漢王延壽所撰《魯靈光殿賦》,同為描寫宮殿辭賦的名作。何晏亦能詩,劉勰評之為「浮淺」[7],今僅存三首,已難窺其全貌。

評價

[編輯]
  • 謗書:「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當,一狗憑默作疽囊。」(《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裴松之注引《魏略》)
  • 王肅:「此輩即弘恭石顯之屬,復稱說邪!」(《三國志·魏書·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 嚴憲:「晏等驕侈,必當自敗。」(《晉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六十六》)
  • 王廣:「爽以驕奢失民,何平叔虛華不治,丁、畢、桓、鄧雖並有宿望,皆專競於世。」(《資治通鑑·卷七十五·魏紀七·邵陵厲公中》)
  • 傅嘏:「何平叔言遠而情近,好辯而無誠,所謂利口覆邦國之人也。」(《資治通鑑·卷七十六·魏紀八·邵陵厲公下》)
  • 管輅:「其才若盆盎之水,所見者清,所不見者濁。神在廣博,志不務學,弗能成才。欲以盆盎之水,求一山之形,形不可得,則智由此惑。故說老、莊則巧而多華,說易生義則美而多偽;華則道浮,偽則神虛;得上才則淺而流絕,得中才則游精而獨出,輅以為少功之才也。」(《三國志·卷二十九·魏書二十九·方技傳第二十九》裴松之注引《輅別傳》)
  • 傅玄:「是時何晏以才辯顯於貴戚之間。」(《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
  • 荀勖:「晏能清言,而當時權勢,天下談士,多宗尚之。」(《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
  • 范寧:「王何蔑棄典文,不遵禮度,游辭浮說,波蕩後生,飾華言以翳實,騁繁文以惑世。搢紳之徒,翻然改轍,洙泗之風,緬焉將墜。遂令仁義幽淪,儒雅蒙塵,禮壞樂崩,中原傾覆。古之所謂言偽而辯,行僻而堅者,其斯人之徒歟?昔夫子斬少正於魯,太公戮華士於齊,豈非曠世而同誅乎?桀紂暴虐,正足以滅身覆國,為後世鑑戒耳。豈能回百姓之視聽哉!王何叨海內之浮譽,資膏粱之傲誕,畫螭魅以為巧,扇無檢以為俗,鄭聲之亂樂,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吾固以為一世之禍輕,歷代之罪重,自喪之釁少,迷眾之愆大也。」(《全晉文·卷一百二十五》)
  • 伏滔:「鄧禹卓茂無敵於天下,管幼安不勝龐公,龐士元不推華子魚,何鄧二尚書獨步於魏朝,樂令無對於晉世。」(《晉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六十二》)
  • 司馬昱:「何平叔巧累於理。」(《世說新語·品藻第九》第三十一條)
  • 陶弘景:「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七·梁紀十三》)
  • 劉勰:「魏之初霸,術兼名法。傅嘏、王粲,校練名理。迄至正始,務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論。於是聃周當路,與尼父爭途矣。詳觀蘭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伐》,叔夜之《辨聲》,太初之《本無》,輔嗣之《兩例》,平叔之二論,並師心獨見,鋒穎精密,蓋論之英也。」(《文心雕龍·論說第十八》)
  • 魏元忠:「臣嘗讀魏、晉史,每鄙何晏、王衍終日談空。近觀齊、梁書,才士亦復不少,並何益於理亂哉?從此而言,則陸士衡著《辨亡論》,而不救河橋之敗,養由基射能穿札,而不止鄢陵之奔,斷可知矣。昔趙岐撰禦寇之論,山濤陳用兵之本,皆坐運帷幄,暗合孫、吳。宣尼稱「有德者必有言,仁者必有勇」,則何平叔、王夷甫豈得同日而言載!」(《舊唐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四十二》)
  • 司馬光:「何晏性自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尤好老、莊之書,與夏侯玄荀粲及山陽王弼之徒,競為清談,祖尚虛無,謂《六經》為聖人糟粕。由是天下士大夫爭慕效之,遂成風流,不可複製焉。」(《資治通鑑·卷七十五·魏紀七·邵陵厲公中》)
  • 蘇轍:「至魏武始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魏文始慕通達,而天下賤守節。相乘不已,而虛無放蕩之論盈於朝野。何晏、鄧颺導其源,阮籍父子漲其流,而王衍兄弟卒以亂天下。」(《欒城後集·卷九》)
  • 劉祁:「晉初,天下既一,士無所事,惟以談論相高,故爭尚玄虛,王弼、何晏倡於前,王衍、王澄和於後。希高名而無實用,以至誤天下國家。」(《歸潛志》)
  • 陳普:「羅襦子本官同生,故把玄談亂濁清。粉面青蠅麾不去,到頭白黑自分明。」(《詩·陳普詩選》)
  • 王夫之:「史稱何晏依勢用事,附會者升進,違忤者罷退,傅嘏譏晏外靜內躁,皆司馬氏之徒,黨邪丑正,加之不令之名耳。晏之逐異己而樹援也,所以解散私門之黨,而厚植人才於曹氏也。盧毓、傅嘏懷寵祿,慮子孫,豈可引為社稷臣者乎?藉令曹爽不用晏言,父事司馬懿,而唯言莫違,爽可不死,且為戴莽之劉歆。若逮其篡謀之已成,而後與立異,劉毅、司馬休之之所以或死或亡,而不亦晚乎!爽之不足與有為也,魏主叡之不知人而輕托之也。乃業以宗臣受顧命矣,晏與畢軌、鄧颺、李勝不與爽為徒而將誰與哉,或曰:圖存社稷者,智深勇沈而謀之以漸。晏一旦蹶起而與相持,激懿以不相下之勢,而魏因以亡……當是時,同姓猜疏而無權,一二直諒之臣如高堂隆、辛毗者,又皆喪亡,曹氏一線之存亡,僅一何晏,而猶責之已甚,抑將責劉越石之不早附劉淵,文宋瑞之不亟降蒙古乎?」「鄧颺之躁,征於形之躁也,不可驟息,而息之以靜者,颺可得而主也;何晏之幽,征於形之幽也,不可驟張,而張之以明者,晏可得而主也。豈有他哉?」「何晏、夏侯玄、李豐之死,皆司馬氏欲篡而殺之也。而史斂時論之譏非,以文致其可殺之罪,千秋安得有定論哉?」(《讀通鑑論·卷十·三國》)
  • 李慈銘:「按夏侯重德,平叔名儒,嘏於是時名位未顯,何至內交見拒,且煩奉倩為言……然太初名德,終著古今,不能相累。平叔論語,永列學官,以視嘏輩,直蜉蝣耳。」(《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
  • 余嘉錫:「何晏、鄧颺雖有浮華之過,然並一時名士。其死則因陷於曹爽之黨,為司馬懿所殺。」「何晏為正始名士,雖與王弼鼓扇虛浮,不為無罪,而其死要為不幸,亦非嘏、玄兄弟所得而議也。」(《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

藝術形象

[編輯]

影視形象

[編輯]
  • 2017年電視劇《軍師聯盟》:閻汶宣飾演何晏
  • 2018年紀錄片《歷史那些事》第一季第五集傅粉何郎 鍾文斌飾演何晏

漫畫形象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09》,出自陳壽三國志

參考資料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太平御覽》卷三八○引《何晏別傳》:「晏小,養於魏宮,至七八歲惠心天悟,形貌絕美。」
  2. ^ 《論語集解》稱包咸為包氏,但也稱周氏,且編者中何晏、孫邕鄭沖的父諱都沒有記載,故不詳此舉是否為了避諱其中之一的先人,即使包、周中有人與何父同名,也不能確定一定是包咸而非周氏。
  3. ^ 《三國志》卷9:晏,何進孫也。母尹氏,爲太祖夫人.....《魏略》曰:「太祖爲司空時,納晏母並收養晏」
  4. ^ 《魏末傳》「晏婦金鄉公主,即晏同母妹。」
  5. ^ 《三國志》裴松之註:「案諸王公傳,沛王出自杜夫人所生。晏母姓尹,公主若與沛王同生,焉得與晏同母」
  6. ^ 方詩銘《何晏在曹魏高平陵政變前後》,《史林》1998.3
  7. ^ 《文心雕龍·明詩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