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 (古代)
外觀
開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郴縣(元朝時改郴陽縣,今湖南省郴州市)。因郴縣得名。轄境相當今湖南省永興縣以南的耒水流域和藍山、嘉禾、臨武、宜章等縣地。五代馬楚以後西部地區分置桂陽監,轄境縮小,宋時僅有今永興縣以南的耒水流域(其支流西河上游除外)和宜章縣地,屬荊湖南路。元朝升為郴州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為郴州府,九年(1376年)又改為郴州直隸州,以州治郴陽縣省入,屬湖廣省。清屬湖南省。1913年廢州改為郴縣。
唐朝郴州轄縣 | |
---|---|
618年 | 郴縣、晉興縣[1]、盧陽縣、臨武縣[2]、義章縣[3]、平陽縣[4] |
624年 | 郴縣、晉興縣、盧陽縣、臨武縣[5](廢除義章縣、平陽縣) |
625年 | 郴縣、晉興縣、盧陽縣、臨武縣(重設義章縣、平陽縣) |
625年 | 郴縣、盧陽縣、臨武縣、義章縣、平陽縣(廢除晉興縣) |
671年 | 郴縣、盧陽縣、臨武縣、義章縣、平陽縣(增南平縣[6]) |
672年 | 郴縣、盧陽縣、臨武縣、義章縣、平陽縣、南平縣(增資興縣) |
692年 | 郴縣、盧陽縣、臨武縣(改名隆武縣、義章縣、平陽縣、南平縣、資興縣(增高平縣[7]) |
705年 | 郴縣、盧陽縣、隆武縣(改名臨武縣)、義章縣、平陽縣、南平縣、資興縣、高平縣 |
725年 | 郴縣、盧陽縣、臨武縣、義章縣、平陽縣、南平縣、資興縣、高平縣(增安陵縣[8]) |
735年 | 郴縣、盧陽縣、臨武縣、義章縣、平陽縣、南平縣、資興縣、安陵縣(廢除高平縣) |
742年 | 郴縣、盧陽縣(改名義昌縣[9])、臨武縣、義章縣、平陽縣、南平縣(改名藍山縣)、安陵縣(改名高亭縣)、資興縣 |
904年 | 郴縣、義昌縣、臨武縣、義章縣、平陽縣(改為桂陽監)、藍山縣、高亭縣、資興縣 |
- 唐朝郴州刺史
- 顏師古(貞觀前期,未任)
- 梁某(貞觀年間)
- 蕭坦(唐高宗初)
- 李處一(武周時)
- 武平一(唐睿宗時)
- 劉幽求(715年,未任)
- 王琚(717年—718年)
- 趙珵(724年)
- 孫會(741年)
- 桂陽郡太守
- 鄭炅之(廣德年間)
- 崔偉(770年)
- 楊仲敏(大曆年間)
- 蘇湯(大曆年間)
- 裴友悌(大曆年間)
- 張翃(777年—778年)
- 李縱(大曆末年)
- 魏循(建中年間)
- 崔儆(建中末年—貞元初年)
- 嚴士元(貞元初年)
- 穆贊(790年)
- 殷永(793年)
- 李吉甫(802年—803年)
- 李伯康(803年—805年)
- 梁褒先(807年)
- 崔俠(810年—811年)
- 楊於陵(816年—817年)
- 陳諫(820年)
- 韓泰(821年—824年)
- 張師質(唐文宗時)
- 柳璟(會昌年間)
- 李珏(845年)
- 王某(大中初年)
- 羊某(869年)
- 嚴祁(872年)
- 鄭畋(乾符初年)
- 柳泰(乾符年間)
- 董岳(879年)
- 陳彥謙(879年—899年)
- 李存信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