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滇西緬北戰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滇西緬北會戰
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緬印戰區的一部分

中國遠征軍步兵使用李-恩菲爾德步槍薩爾溫江怒江)畔作戰。
日期1943年10月-1945年3月
地點
結果  中華民國勝利,建立中印公路補給線。
參戰方
 中華民國
 英國
 美國
 大日本帝國
 泰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衛立煌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宋希濂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孫立人
美國 約瑟夫·史迪威
大日本帝國 河邊正三
大日本帝國 木村兵太郎
大日本帝國 田中新一
兵力
400,000名士兵 150,000名士兵
傷亡與損失
107,000人 108,000人(至少30000日軍死亡)

滇西緬北會戰(Battle of Northern Burma and Western Yunnan)為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雲南省緬甸北部交界地區,起始時間為1943年10月初。其戰役目的為打通中印公路。1945年3月底,中國遠征軍、英軍及麥瑞爾突擊隊芒友會師,日軍則失去緬北要塞,是國軍少數戰前取勝的戰鬥。

盟軍由中美英三國軍隊聯合組成,其中中國參戰部隊有中國駐印軍、中國遠征軍等部隊。戰役總指揮為國軍衛立煌將軍,戰役副總指揮為美軍的約瑟夫·史迪威將軍。日軍主力為日軍緬甸方面軍,戰役指揮司令官陸續為河邊正三、木村兵太郎、田中新一等人,兵力總結達150,000餘人。

緬北滇西戰役歷時一年半,盟軍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30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並收復滇西怒江西岸全部失地。

背景

[編輯]

1942年春夏之交,日軍攻陷緬甸,立刻準備進攻滇西,期沿滇緬路陷全滇,威脅重慶。1942年5月4日,日軍攻入龍陵,同時派出飛機54架,對保山千年古城實施猛烈轟炸;10日日軍侵入邊城騰衝。至此,怒江以西大片地區落入日軍手中。中國遠征軍71軍依怒江東岸設防據守,多次挫敗日軍東進企圖,遂穩定了戰局,並與之隔江對峙兩年之久。

當時,曾一度成為中國唯一的陸路國際交通大動脈的滇緬公路被截斷後,大量援華軍用物資只能由美軍航空隊透過「駝峰航線」輸送,困難重重,難有保障。為重新控制滇緬公路,中國駐印遠征軍6個師和英、印軍於1943年10月下旬聯合發起對緬北日軍的反攻,初獲戰果。次年4月17日,中國遠征軍執行渡江反攻計劃。

主要戰役

[編輯]
中國駐印軍
於邦戰役:1943年10月-12月
胡康河谷戰役:1943年10月
孟關戰役:1944年3月
瓦魯班戰役:1944年3月3日
密支那戰役:1944年4月-8月
雲南遠征軍
松山戰役:1944年6月1日-9月7日
騰沖戰役:1944年6月27日-9月13日
龍陵戰役:1944年6月-11月

滇西緬北序列

[編輯]
  • 自印度藍姆伽始、印度雷多(又名:列多)、瓦魯班戰鬥、同古戰鬥、仁安羌之戰、惠通橋防衛戰鬥、胡康河谷戰役、松山碉堡殲滅戰、喬克柏當戰鬥、棠吉戰鬥、雷烈姆戰鬥、新維戰鬥、臘戍戰鬥、孟拱戰鬥、南盤江戰鬥、梅苗戰鬥、南坎戰鬥、八莫戰鬥、霑益戰鬥、臘猛戰鬥、龍陵戰鬥芒市戰鬥畹町戰鬥、木遮戰鬥、芒友會師、南渡戰鬥、西保戰鬥、南燕戰鬥、皎麥戰鬥、喬梅戰鬥、果敢戰鬥、騰越戰鬥、騰衝(沖)城市攻防戰鬥。
  • 滇湎路戰役(奧敦之戰-同古保衛戰-仁安羌之戰)
  • 密之那會戰、曼德勒會戰、平滿納會戰

影響

[編輯]

由於中國軍隊的出色表現,史迪威曾經評價說「中國軍隊是極好的」。[1]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後怎樣評判豫湘桂戰役?《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第8期

來源

[編輯]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