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近卫文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近卫文麿
日本 第34、38-39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
任期
1940年7月22日—1941年10月18日
君主昭和天皇
前任米内光政
继任东条英机
任期
1937年6月4日—1939年1月5日
君主昭和天皇
前任林铣十郎
继任平沼骐一郎
个人资料
出生1891年10月12日
 大日本帝国东京府东京市麹町区(今千代田区
逝世1945年12月16日(1945岁—12—16)(54岁)×
日本东京都杉并区荻洼
死因服用氰化钾自杀
墓地 日本京都大德寺
政党大政翼赞会
配偶近卫千代子
儿女4
亲属细川护熙(外孙,1993年-1994年任总理大臣)
专业法学士京都帝国大学
公爵
获奖勲一等旭日大绶章
签名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近衛 文麿
假名このえ ふみまろ
平文式罗马字Konoe Fumimaro
日语旧字体近󠄁衞 文󠄁麿󠄁

近卫文麿[注 1](日语:近衛 文麿近󠄁衞 文󠄁麿󠄁このえ ふみまろ Konoe Fumimaro,1891年10月12日—1945年12月16日),又译近卫文麻吕日本昭和时代前期的政治人物。上世纪初时曾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日本大政翼赞会的创始人之一,该会被广泛认为是与同时代之德国纳粹党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相似的独裁政治社团,是首位公开支持和德国、意大利结成轴心国且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中国战场战争的日本政治家,上任不久就策动七七事变,两个月后便爆发了上海会战,且在其首相任内经历了南京大屠杀

近卫文麿于内阁期间曾任:贵族院议员、副议长(第10任)、议长(第9任)、内阁总理大臣(第34、38、39任)、外务大臣、拓务大臣、农林大臣(临时代理)、司法大臣国务大臣等职衔。近卫文麿出身于宫廷贵族五摄家之一“近卫家”第30任宗主,为后阳成天皇的12世裔孙,为近卫笃麿公爵的长子。他为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初期的内阁总理大臣,身为大战中日本方面的核心人物之一,对美较谨慎而退出一线,之后接手的后任首相东条英机发动偷袭珍珠港,并在战后被判定为首要战犯。而近卫文麿在日本投降后饮药自尽身亡,因此最终未被起诉。

其外孙细川护熙曾于1993年至1994年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成为1955年以来日本首位非自民党出身的首相。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1891年(明治24年)10月12日,于东京麹町区(在今千代田区)出生。是近卫笃麿和前田庆宁女儿近卫衍子所生之长子。母亲在其年幼时病故,继母为近卫衍子的妹妹前田—贞,近卫文麿与其相处不佳。1904年(明治37年),父亲逝世,当时12岁的近卫文麿继承了爵位,但同时也承担了父亲留下的大量欠债。解救其困境的人,是同样出身朝臣的政治家西园寺公望。西园寺公望和生前的近卫笃麿可以说是政敌,不过,对近卫家和近卫文麿在金钱和精神上都积极援助。在这样的情况下,近卫文麿在最初受到父亲的亚洲主义影响下,也渐渐加入了西园寺公望的欧美主义的思想。在华族学习院中等科毕业后,华族子弟多会继续学习院高等科。不过,被当时旧制第一高等学校(今东京大学前身之一)之校长新渡户稻造感化,投考旧制第一高等学校。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战后的东京大学)后攻读哲学。后来被著名的经济学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河上肇吸引,转到京都帝国大学(战后的京都大学)攻读法学系。

进入贵族院

[编辑]

1916年(大正5年),根据贵族院令,到了25岁便进身为公爵议员进入贵族院。1918年(大正7年),为杂志《日本及日本人》论文执笔“推开英美本位的和平主义”。1919年(大正8年)跟随日本代表西园寺公望参加巴黎和会,增广国际见闻。1922年,以仅30岁贵族议院的决议员就任。

1927年(昭和2年),脱离旧态依然的贵族院研究会。与木户幸一德川家达等结成火曜会,对贵族院内集结新势力,同时逐渐偏离西园寺公望成为了贵族院内的革新势力中心人物。同时,作为五摄家之首的血脉,加上端正的外貌(在当时的日本人中属于高个子),用反对协调外交的现状破除主义的主张,获得群众的欢迎,很早便被期待成为内阁总理大臣。1933年就任贵族院议长。

全面侵华

[编辑]
第1次近卫内阁
第2次近卫内阁
第3次近卫内阁

1937年6月,近卫文麿首次组阁出任内阁总理大臣。1个月之后,卢沟桥事件爆发,近卫文麿派遣三个师团,但仍对军事行动保持谨慎,要求军方不要扩大事态。8月,上海爆发八一三事变,近卫文麿同意陆军大臣杉山元派遣两个师团。随后,近卫内阁发表声明谴责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双方对日本进行“日趋激烈的挑衅和侮辱”行为,日本军方决定对中国开展特殊行动。12月,日本在政治宣传蒋是残酷统治中百姓的情况下,日本大本营命令攻占中国首都南京,而任内发生的南京大屠杀,则被其形容为南京推翻专制的行动。[2]

占领南京后,中国中央政府已经大致被攻破,日军原预计短期军事行动,不料却遇到激烈抵抗,故对其继续长期进军长江地区的能力有所怀疑,倾向于接受德国调停尽速与中方领导层停战,本来当时中方亦有此意。然而,近卫文麿此时无意停战,明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不会接受,仍向蒋中正提出羞辱性条款,日本希望当时中国得到“解放”后,能为了日本军方的帮忙建立秩序赔款并合作,以图完全战胜中国,这要求遭到国民政府回绝[3],谈判破裂之后,近卫文麿政府表示不再与蒋中正一方接触,而是等待与新政权进行谈判。当有人问及近卫文麿的意图时,他表明他不仅不会承认蒋中正一方,而且还会“排斥”并“铲除”之。与此同时,近卫内阁发现战争可能会长期化,还于1938年3月通过了《国家总动员法》,以此使中央政府可以控制所有的人力和物力。

虽然日本后来接连在徐州汉口广东武汉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但是国民政府军队仍然在坚持战斗。眼见大致已经陷入胶着,第三份近卫声明发表后,日本决定与汪精卫建立的中华民国建立关系,1939年1月,近卫文麿称自己厌倦了继续做军方的“傀儡”而辞去了首相一职,并被任命为枢密院议长。平沼骐一郎接替其职位担任首相。当年,近卫文麿获得一等旭日章

1940年7月22日,二度组阁出任总理大臣。7月26日,近卫仿效希特勒组建的纳粹党模式,议定以“基本国策要纲”为纲领,发起“新体制运动”为名义解散其他政党,促使“大政翼赞会”成为“一党专政”的法西斯政党。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形成。1941年7月18日,为了调整内阁成员而总辞以便进行改组。

下台与太平洋战争

[编辑]
日本写真周报三国同盟条约宣传画(1941年1月),近卫文麿与希特勒墨索里尼
心事重重的近卫文麿(1941年底)
近卫文麿邸——荻外庄日语荻外荘

1941年7月18日,三度组阁出任总理大臣,并任命提出“南进论”的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外务大臣。后来美国决定对日本禁运石油,箝制需要燃料军需之日本军事行动。9月6日,御前会议决定向英国美国遣使交涉解除石油禁输限制。美国回应日本,要日军放弃亚洲占领地(形同承认侵略中国与失败),并在10月上旬前答复底限条件。日本内部为考虑是否答应美国要求退出亚洲或对美国开战,召集外相豊田贞次郎、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企划总裁铃木贞一等在近卫文麿住所“荻外庄”进行讨论。最终东条英机主张对美国开战以继续战争的论述获得支持。10月18日,主张与美国和谈的近卫文麿被迫辞去总理大臣,由东条英机接任,在东条的指挥下,随后爆发太平洋战争

日本败迹已现的1945年2月,近卫文麿向昭和天皇上奏章称:“战争失败,实为遗憾,但已无可避免。最堪忧虑的,与其说是战败,不如说是战败可能引起的共产主义革命。”[4]、“必须研究尽早结束战争的方法与途径。”等语[5],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战败与自杀

[编辑]
近卫文麿的遗体

1945年10月,担任东久迩宫内阁副首相的近卫文麿与麦克阿瑟就关于制定宪法的问题进行会面,在场的有参谋长萨瑟兰英语R.K. Sutherland、政治顾问艾哲逊。麦克阿瑟对萨瑟兰说道:“近卫公虽出身于所谓封建势力,但是是一个‘世界主义者’精通世界情势,公尚且年轻,应果敢站于领导之位,若公能撮合周围之自由主义分子,向天下公布修改宪法之提议,则帝国之议会必将遵从之。”随后,近卫又与高木八尺、松本重治、牛场友彦等人到盟总总部与艾哲逊会面,就修改宪法进行意见交换[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同盟国开始就战争责任进行法律行动,尽管近卫文麿在此之前便已配合美国,但他仍难以摆脱在当时被广泛认定其必须承担相当程度的战争责任,故肯定会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列入甲级战犯名单。1945年12月16日,近卫文麿在被捕前于自宅服氰化钾自尽身亡,时年54岁,因此并未受审。

虽然近卫文麿是参与日本军国主义发展与早期侵华战争的核心人物之一,但他在二战中期因倾向和谈被赶下台,并在被盟军起诉时在被逮捕前便自尽身亡而无法受审,加上战后美国联合日本反共的需要,故日后多将东条英机视为主导日本方面在二战过失与侵华战争的代表性人物。不过至于在战争责任方面,他本人则是曾在‘世界文化’中发了一篇名为《努力朝向和平的笔记》心得,自称“冒进造成中日战争逐渐陷入胶着的军部,天皇和内阁只是这一切的装饰品”等争议言论,但他身为外交官的同事与好友重光葵严厉表示道:“所有被怀疑对战争负有责任的人的态度都是丑恶的。近卫更是特别的那个……”,也有许多政治评论家均给出低分,如猪木正道、福田和也等人。前日军少尉、战后作家山本七平批评,当年他作为内阁领袖拥有可以授权军费拨款的能力,他显然也没有这么阻止军队的行动,此话完全是在推卸责任[7]

人物逸事

[编辑]

近卫文麿年轻时于人中部位留起仁丹胡(卫生胡)的造型特征与德国元首希特勒的胡型相仿,而在次女婚礼派对中由于装扮造型而被戏称近似希特勒。其弟近卫秀麿则是反对纳粹,另外出身公家名门‘近卫家’背景身份及挺拔外型,使得近卫文麿政望在政坛上相当受当时各方不同派阀政团的青睐和敬重。

家族

[编辑]
本家
自家
  • 妻:近卫千代子(原丰后佐伯藩主毛利高范子爵的长女)
    • 嫡长子:近卫文隆(陆军中尉,终战前在满洲被苏联俘虏,拘留在西伯利亚时病殁)
    • 嫡长媳:近卫正子(贞明皇后外甥女,父:本愿寺管长事务代理・大谷光明)
      • 庶孙:东隆明(演艺作家)
    • 长女:野口昭子(原先嫁给岛津公爵家当主・岛津忠秀,之后改嫁整体师野口晴哉)
    • 次女:细川温子(嫁给细川侯爵家当主嫡男・细川护贞
      • 外孙:细川护熙(前・内阁总理大臣)
      • 嫡孙:近卫忠煇(近卫家现任宗主,日本红十字会现任社长)
      • 嫡孙媳:近卫甯子(三笠宫崇仁亲王长女)
        • 嫡曾孙:近卫忠大(原NHK职员,影剧监督)
        • 嫡曾孙媳:近卫桂子(旧宫家久迩朝建的长女)
          • 嫡玄长孙:近卫忠映(忠大与桂子的长子)
          • 嫡玄孙女:(近卫忠大与近卫桂子的长女,名字暂无考)
          • 嫡玄次孙:近卫忠晴(近卫忠大与近卫桂子的次子)
    • 次男:近卫通隆(东京大学教授,于2012年2月11日患心衰竭而殁)

注释

[编辑]
  1. ^ “麿”,日本国字,为“麻吕”二字组合写成,音同‘麻罗’,汉语发音未有标准,故也作“近卫文麻吕”。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此时为大日本帝国,天皇握有实权,首相听从天皇意旨行政。
  2. ^ 存档副本. [2024-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9). 
  3. ^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5815691938年1月
  4. ^ 《日本外交年表和主要文书(1840-1945)》下卷,日本外务省编,1969年再版,页608
  5. ^ 同上,页611
  6. ^ 雨宫昭一著,包霞琴李彦铭译,《日本近现代史(7)--占领与改革》(中国: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6),页 81-90
  7. ^ 山本七平著,《裕仁天皇の昭和史―平成への遗训-そのとき、なぜそう动いたのか》(2004)

外部链接

[编辑]
大日本帝国
官衔
国务大臣日语無任所大臣 (日本)
1945年8月17日-1945年10月9日
农林省
前任:
岛田俊雄日语島田俊雄
农林大臣(代理)
1940年7月22日-1940年7月24日
继任:
石黑忠笃日语石黒忠篤
司法省日语司法省
前任:
柳川平助
司法大臣
1941年7月18日-1941年7月25日
继任:
岩村通世
内阁
前任:
米内光政
职位创建
兴亚院总裁
1940年7月22日-1941年10月18日
1938年12月16日-1939年1月5日
继任:
东条英机
平沼骐一郎
前任:
米内光政
林铣十郎
内阁总理大臣
1940年7月22日-1941年10月18日
1937年6月4日-1939年1月5日
继任:
东条英机
平沼骐一郎
枢密院
前任:
平沼骐一郎
议长
1939年1月5日-1940年6月24日
继任:
原嘉道
外务省
前任:
宇垣一成
外务大臣
1938年9月30日-1938年10月29日
继任:
有田八郎
拓务省
前任:
宇垣一成
拓务大臣
1938年9月30日-1938年10月29日
继任:
八田嘉明日语八田嘉明
议会席位
贵族院
前任:
德川家达
议长日语貴族院議長 (日本)
1933年6月9日-1937年6月7日
继任:
(下一相同头衔:
松平赖寿
前任:
蜂须贺正韶日语蜂須賀正韶
副议长
1931年1月16日-1933年6月9日
继任:
松平赖寿
议员(公爵)
1916年10月11日-1945年12月16日
政党职务
大政翼赞会
前任:
职位创建
总裁
1940年10月12日-1941年10月18日
继任:
东条英机
贵族爵位和头衔
近卫(笃麿)公爵家日语日本の華族一覧
前任:
近卫笃麿
1904年1月1日-1945年12月16日 继任:
爵位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