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科学
科学主题首页

欢迎来到科学主题首页!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能够对于自然现象给出可供重复验证的解释与预测。科学家研究科学时,必须符合科学方法,即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必须建立于收集可观察、可经验、可量度的证据,并且合乎明确的逻辑推理原则。另一种比较老旧,很接近的涵义表明,科学是所有可信赖、合乎逻辑与理性的知识。
从古典时代以来,科学就与哲学密切连结。近代时期,在英语,科学与哲学这两个术语有时可以交换使用。直到17世纪,自然哲学与哲学才开始有所区别。后来,为了更强调两者不同,又将自然哲学改称为自然科学。这种诠释强调,自然科学专注于研究自然现象与相关自然定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
将科学所倚赖的治学理论与治学精神延伸至其它领域,现代学者开展了探讨人类社会的社会科学。现今,科学这术语可以广义指称关于某论题的可信赖知识,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语言学等。
特色条目

广义相对论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16年发表的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它代表了现代物理学中引力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广义相对论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包含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等效原理而建立。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而这种时空曲率与处于时空中的物质与辐射的能量-动量张量直接相联系,其联系方式即是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至今为止已经通过了所有观测和实验的验证——虽说广义相对论并非当今描述引力的唯一理论,它却是能够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最简洁的理论。不过,仍然有一些问题至今未能解决,例如引力场的量子化。
优良条目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中国古代南阳西鄂(今河南邓县)人,东汉士大夫、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官至太史令、侍中、尚书,曾制作以水力推动的浑天仪,发明能探测地震震源方向的地动仪和指南车,发现月蚀的真正原因,绘制记录2500颗星体的星图,计算圆周率准确至小数点后一个位,阐释和确立浑天说的宇宙论,文学上创作了《二京赋》、《归田赋》等辞赋名篇,拓展汉赋的文体与题材,名列“汉赋四大家”之一,对中国文化有巨大贡献,受尊崇为伟大的科学家,成就可与西方同时期的托勒密比美,地位为现代天文学界所肯定。
每日图片

在环境科学中,颗粒物特指悬浮在空气当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也称PM10。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也称PM2.5。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很长,能积聚在肺部,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人物

阿基米德(前287年—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的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今天在埃及仍旧使用着。阿基米德最著名的发现是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视重,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在几何学上,他利用“逼近法”(method of exhaustion)算出球面积、球体积、抛物线、椭圆面积,后世的数学家依据这样的“逼近法”加以发展成微积分。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举起地球。”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大军围攻叙拉古,最后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罗马士兵之手。
新知
< 科学新闻动态
下列日期是新闻发布时间,而非事件发表或发现时间
2022年焦点新闻
- 1月6日——中国天宫空间站经过约47分钟的跨系统密切协同,太空站机械臂转位货运太空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首次利用太空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1]。
- 1月10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团队实施猪心转基因移植至57岁男性人类大卫·贝内特,为全球首成功例。[2]
- 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东加附近海域发生海底火山喷发,该国对外通讯几乎断绝,产生的海啸对太平洋沿岸国家造成冲击。
- 中度热带风暴安娜卷袭马达加斯加、马拉维、莫桑比克,115人死亡,同时造成马达加斯加首都安塔那那利佛水灾。
- 1月24日——发射升空三十天后,詹姆斯·韦伯望远镜(James Webb Telescope)已经在太空中抵达其将要观测宇宙的位置。这个被称为拉格朗日L2点(Lagrange Point 2)的位置,在地球阴面之外100万英里(150万公里)处[3]。
2021年焦点新闻
- 12月25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正式取代不敷使用的哈勃空间望远镜。
- 11月24日,双小行星改道测试探测器成功发射。
- 9月24日,首批采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生产的番茄上市销售。
- 4月29日,中国天宫空间站的首个核心组件正式在轨运行。
- 4月19日,搭载于毅力号火星探测器的无人直升机机智号在火星表面完成飞行。
- 3月24日,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公开了M87超大质量黑洞在偏振光下的影像,为人类史上首次捕捉到黑洞影像。
2020年焦点新闻
- 10月6日,罗杰·潘洛斯、安德烈娅·盖兹和赖因哈德·根策尔因对于黑洞的杰出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6月15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研究团队做实验首次证实九十年前阿诺·索末菲提出的理论:当光子撞击到单独分子并且使其发射出电子时,该单独离子会朝着光源移动。
- 5月6日,欧洲南天天文台研究团队宣布,在恒星星系HD 167128观测到距今为止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
- 1月30日,一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在流行病学上的病例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其中一项发现为德国有可能存在无症状传播者。
- 1月2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文指2019新型肺炎病毒(2019-nCoV)通过S-蛋白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互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而引起严重肺炎症状。
- 1月11日,《柳叶刀》期刊发文,呼吁保护中国医生使其远离暴力伤害。
2019年焦点新闻
- 11月8日,科学家宣布利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发现一颗诞生于4000万年前的恒星的碎片盘中仍存在远超预期的高含量碳气体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
- 10月8日,因为对于人们了解宇宙演化与地球在宇宙里的席位做出贡献,吉姆·皮布尔斯、米歇尔·麦耶和迪迪埃·奎洛兹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9月11日,天文学家首次在位处适居带的太阳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气中发现水分的存在。
- 7月31日,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超环面仪器实验团队找到光子与光子散射的确切证据,超过背景期望值8.2 个标准差。
- 7月15日,美国NIST研究团队发展成功当今最准确的时钟,Al+离子钟,准确度为1018分之一。
- 5月22日,阿贡国家实验室实验团队发现新超导材料三氢化镧,其临界超导温度为-23C,是至今为止最高温度。
- 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团队宣布,首次成功观测到在室女A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
- 3月29日,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团队报告,暗物质实验ABRACADABRA 第一回合并未发现任何轴子存在的蛛丝马迹。
- 3月21日,雪城大学教授薛尔顿·斯同恩的研究团队做实验证实,魅夸克的物质与反物质对于衰变具有不对称性,这可能是物质宇宙形成的重要因素。
- 3月15日,使用缈子探测器,塔塔基础研究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雷暴可以产生高达13亿伏特的电压!
- 2月21日,以色列的月球着陆器Beresheet尝试登陆在月球澄海北端失败,其中Arch Mission Foundation内含数以千计水熊虫的货物散播到了月球表面。[4][5]
- 2月13日,NASA宣布“机遇”号火星车任务正式结束。
- 1月3日,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探测器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南半部的冯·卡门环形山着陆。
参考文献
- ^ 首次 中國太空站機械臂轉位貨運太空船試驗成功. 中国时报. 2022-01-06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 ^ Michael O'Riordan. David Bennett, First Transplant Recipient of a Pig Heart, Dies. TCTMD. [2022-12-18].
-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已到達最終觀測位置. BBC News中文. 2022-01-25.
- ^ Solidot | 水熊虫通过坠毁的以色列飞船散播到月球表面. www.solidot.org. [2019-08-31].
- ^ Solidot | 以色列月球登陆器登陆失败. www.solidot.org. [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