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女性主义
外观
(重定向自Portal: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或称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同性恋、跨性别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主要、但并非完全地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不过,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残割女性生殖器(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更多关于女性主义... |
特色条目
《女教论》(英语:Thoughts on the education of daughters: with reflections on female conduct, in the more important duties of life)是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出版的第一本书,1787年由沃斯通克拉夫特友人约瑟夫·约翰逊(Joseph Johnson)出版。该书为英国新兴中产阶级提供女教建议,体裁为行为指南(conduct book)。该书内容以品行礼仪为主,但也包含基本的育儿指导,如抚育婴儿等。 |
特色图片
埃莱娜·迪特里厄(Hélène Dutrieu,1877年7月10日-1961年6月26日)是一位自行车世界冠军,特技自行车手,特技摩托车手,赛车手,飞行员,战时救护车司机和军医院院长。
当年今月
- 1975年2月 – 乔安娜·拉斯的女权主义科幻小说《女性男人》首次出版,小说讲述了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的四名女性在来到其他世界后的遭遇,她们对性别角色的不同看法使对方改变了对于女人的原有概念。
- 1976年2月 – 女权主义者安德里亚·德沃金因电影《严惩》而组织公众纠察队并发展为活动团体妇女反制色情组织。
- 1998年2月14日 – V-Day运动首次筹集资金,以制止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灵感来自伊芙·恩斯勒的戏剧《阴道独白》。
- 1934年2月18日 – 非裔美国女权主义者和诗人奥德瑞·洛德(图)出生,她曾批评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如贝蒂·弗里丹等人不考虑种族和性取向对女权主义的影响。
- 1963年2月19日 – 贝蒂·弗里丹的作品《女性的奥秘》首次出版,引发了第二波女权主义的浪潮。
特色人物
罗莎·路易丝·麦考利·帕克斯(Rosa Louise McCauley Parks,1913年2月4日-2005年10月24日)是一位美国黑人民权行动主义者,美国国会后来称她为“现代民权运动之母”。
当年实施吉姆克劳法,有白人与黑人分开座位的规定,在1955年12月1日,帕克斯因拒绝听从公车司机詹姆斯.F.布莱克(James Blake)的命令,不肯将其使用的“白人座位”,让位给一名白人乘客而被警方逮捕,从此一“占”成名。这起非暴力反抗的行为引发联合抵制蒙哥马利公车运动(en),一场大规模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此外,这使参与联合抵制的马丁·路德·金开始在民权运动中引起注目。帕克斯已在全世界留下一笔永久遗产。
你知道吗
分类
维基专题
欢迎参与
特色内容
特色条目
优良条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