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曹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严世
曹爽
曹魏大将军,录尚书事
主君魏明帝曹芳
封爵召陵侯→武安侯
逝世魏齐王正始十年 (249年)
亲属
父亲召陵元侯曹真
其他亲属祖父:曹邵

曹爽(?—249年2月9日[1]),字昭伯,小字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真之子,曹操侄孙、夏侯玄的表哥[2]。官至大将军录尚书事,明帝遗诏与司马懿共同辅政。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将曹爽斩杀夷三族

生平

[编辑]

遗言辅政

[编辑]

曹爽自少出入宫中,与太子曹叡交情甚好。曹叡继位后,任命他为散骑侍郎,后迁任城门校尉散骑常侍,再转任武卫将军,特别受到宠爱。太和五年(231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袭召陵侯[3]爵位。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骄奢跋扈

[编辑]

最初,曹爽经常待司马懿如父,凡事都需要司马懿一起商议事宜而不敢自专。但不久,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实权。后又任用丁谧何晏邓飏李胜毕轨等亲信任朝中高职,任命弟弟曹羲为中领军,与他共掌首都的军队。其他弟弟都获任官,经常出入宫中。另一方面进一步排挤司马懿,后更连询问他对政令意见都没有做,自专政事。

后邓飏为了令曹爽建立军功名声而建议征伐蜀汉,曹爽听从并于正始五年(244年),西至长安,领六、七万兵从骆谷入蜀,但因为渭河平原的运输不能应付行军所需,令当地和军队都缺乏物资和粮食;而且蜀汉大将军费祎又先一步领兵据守山岭,曹爽无法前进。曹爽在参军杨伟和征西将军夏侯玄都劝他撤军之下,唯有撤军,但还是被蜀军追击,死伤甚多,渭河平原大为虚耗。

司马懿渐渐被架空,政事很多时司马懿都不能参与,于是称病回避曹爽。曹爽于是大胆弄政,纵容他的党羽亲信,如何晏洛阳野王典农的数百顷桑田和汤沐地作为自己产业,又窃取官物,向其他州郡要求索取,官员都不敢抗逆。而一些开罪了何晏等人的大臣,如卢毓傅嘏[4]等都因小事而被免官。而曹爽的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类似。而且珍贵玩物亦积聚了很多,并有很多妻妾,甚至私自带走明帝留下的很多才人作为自己的家妓。而且又擅取太乐乐器和调武库禁兵制作布置华丽的窟室,多次与何晏等人在其中饮酒作乐,极尽奢华。[5]弟弟曹羲见此甚为忧虑,曾多次劝谏,但曹爽不听,更甚为不满。曹爽又多次与曹羲等出洛阳游玩,桓范认为他们掌握朝政和禁军,不宜一齐离开,以免一旦有人封闭城门反对他们,他们就不能回到洛阳控制大局。但曹爽却以为无人再能对他有威胁而不听。司马懿虽然称病不上朝,但其实暗中谋夺兵权,更在李胜面前故意装作衰老病重,曹爽信以为真,更没有戒心。

废权戮杀

[编辑]

正始十年(249年),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之变,称曹爽意图篡位,奉太后懿旨罢废曹爽,又封闭洛阳门和占领曹爽兄弟的军营。诏书先传至曹爽手中,曹爽惶然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敢送给曹芳,将车驾留在伊水南住下,伐木为鹿角,发屯甲兵数千人自卫。司马懿派陈泰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回洛阳;同时桓范从洛阳跑到高平陵,力劝曹爽带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勤王,反击司马懿。曹爽想了一夜,还是决心向司马懿投降,于是与曹芳一同返回洛阳。曹爽兄弟被免职以侯爵身份回到府第,以为作为侯爵仍能维持富贵的生活。

后司马懿在曹爽府第四角起高楼,命人日夜监视。曹爽兄弟不安,于是声称食物不足,向司马懿要求食物;后司马懿送来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兴,自以为不会被诛。但后来黄门张当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谋反,曹爽与他的亲信都被捕,并一起被屠灭三族甚至祸及已经出嫁的姑姑、姐妹,尽杀曹氏家,曹氏一脉已断。

夏侯霸是曹爽的亲族,见司马懿滥杀曹家宗族,十分害怕,而且他又与新任征西将军郭淮不和,于是投奔蜀汉嘉平年间,蒋济因曹真有功,不欲其绝嗣,才促成曹真族孙曹熙为新昌亭侯,作为曹真后嗣。

部下

[编辑]
  • 严世,曹爽帐下督。
  • 孙谦,司马懿勒兵阙下,经过曹爽门,严世引弩将射司马懿,孙谦制止严世,说事未可知,三注三止,司马懿的车才得以过去。

家庭

[编辑]

[编辑]
  • 刘氏

[编辑]

评论

[编辑]
  • 陈寿三国志》评:“(曹)爽德薄位尊,沉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
  • 桓范:“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头肉,今桓范随卿灭门也。”(《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人事部十九·肥》引《魏书》)
  • 辛宪英:“曹爽与太傅(司马懿)俱受托之任,而独专权势,行以骄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
  • 张昌蒲:“大将军奢僭无度,吾常疑其不安。太傅义不危国,必为大将军举耳。”
  • 王广:“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华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民习于旧,众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资治通鉴·卷七十五》)
  • 谷应泰:“夫曹爽释兵归天子,求老私第;商鞅刑太子傅,孝公崩,欲自亡入魏。自古以来,器小而位高,威重则身危,奸邪前败,祸患后随,濒死而不之悟者也。”(《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九》)
  • 蔡东藩:“曹爽一庸奴耳,不度德,不量力,竟以一时之徼幸,入为首辅,就使小心谨慎,犹难免复𫗧之凶;况淫奢无度,酒色是鸩,何晏、邓飏诸人,毫无伟略,引为谋士,兄弟中仅一曹羲,犹有一隙之明,而爽不肯从,其能保家保国乎?当日即无司马懿,吾知爽亦未必不亡也。”
  • 吕思勉:“魏曹爽一辈人,颇有志焉,然其图甚大,不为时俗所顺悦;正人君子,往往非奸邪小人之敌,曹爽遂为司马宣王所覆,宣王本惟计私图。”(《中国断代史·两晋南北朝卷》)

艺术形象

[编辑]

影视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国志·卷09》,出自陈寿三国志

参考资料

[编辑]
  •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
  •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及卷七十五
  1. ^ 《三国志·魏书四·齐王纪》:"戊戌,有司奏収黄门张当付廷尉。"即正月初十(249年2月9日)
  2. ^ 《三国志》卷9裴松之注:“而玄于曹爽为外弟”
  3. ^ 西晋建立后,因避文帝司马昭之讳,改“召陵”为“邵陵”。
  4. ^ 按《三国志·傅嘏传》
  5. ^ 《资治通鉴》卷七十五、《晋书·宣帝纪》、《晋书·五行志》指曹爽听从李胜、邓飏、丁谧之计迁魏明帝遗孀郭太后于永宁宫,使其与小皇帝曹芳相泣而别、不得相见。但胡三省王懋竑都根据《三国志》指出郭太后在曹芳登基时已居永宁宫,怀疑是晋朝大臣修史时为了增加曹爽之恶,给曹爽加上逼迁太后之罪。
军职
前任:
曹宇
曹魏大将军
236年—249年
继任:
司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