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神代文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神代文字(日语:神代文字じんだいもじ、かみよもじ Jindaimoji, Kamiyomoji ?),指的是汉字传入日本前,所被使用文字的总称。包括筑紫文字日语筑紫文字北海道异体文字日语北海道異体文字阿比留草文字日语阿比留草文字等。江户时期开始有人对其真假进行过论证(事实上大多数的证据也集中在那个时代),因此近代对于神代文字存在性,日本学界有正反两方。[1]

概说

[编辑]

神代文字是指上代日本语以前或神武天皇的时代所被使用的文字总称。有时被作为推定在西元前660年之前的文字二次大战军国主义教育的在野学者曾宣传其为日本最早的文字,以此表明日本早于史前已拥有独立文化,其真实性一直成疑。江户时期的学者也有一些称之为“日文”,(与汉语中的日文意思不同)意为日本固有的文字。至今仍被许多古神道与古史古传之信奉者所信。

尽管如此,大多数神社的御神体和石碑等施设上会有记载神代文字[2]、做法事的时候也会有用到。甚至一些神社会在售卖的护身符上使用。过去的忍者在写机密文件或者忍术的秘笈的时候也会使用它,甚至把其当作暗号来使用。

历史

[编辑]

镰仓时代中期神官卜部兼方(又名卜部怀贤)最早为《日本书纪》作注,在其著作《释日本纪》中最早言及神代文字:“于和字者、其起可在神代欤。所谓此纪一书之说、阴阳二神生蛭児。天神以太占卜之。乃卜定时日而降之。无文字者、岂可成卜哉者”。[3]他认为,汉字是应神天皇时代(西元270年至310年)传入的,假名是由神代文字演变而来的,理由是旧时龟卜上有刻辞,这种刻辞或许是神代所为。不少神道家支持这一看法。

1367年,忌部正通神代口诀》序:“神代文字象形也。应神天皇御宇异域典经始来朝。圣德太子以汉字附日本字。”

江户时代,国学研究兴盛,一些国粹主义者极力主张存在神代文字,中心人物为著有《神字日文传》的平田笃胤。(平田笃胤一开始是否定神代文字之论者,晚期转为支持神代文字存在之说。)

昭和时代初期,一些人声称拥有该文字写成的文献[4]

主要的神代文字

[编辑]
阿比留草文字日语阿比留草文字
荒神山神社日语荒神山神社符箓
ヲシテ基本48文字
モトアケ(小笠原长武写本)。
ホツマツタヱ(秀真政传纪)
主编 太田田根子/书写 和仁估安聡 公元1775年
古史古传日语古史古伝中提及的文字
带有物证的文字
甲骨文字金文等类似汉字的文字
其他

学术争论

[编辑]

对于神代文字存在性,日本学界有正反两方。支持其存在的一方所主张的,几乎都是以其具有作为文字的特性为论点,证明它作为表示意思的符号所存在具有意义。而否定的一方则主要主张使用这种文字并不能完全记述一件事情,即其作为文字所体现的功能性不全面。

对神代文字持否定意见的学者,日本语学家筑岛裕教授的评论如下:

  • 奈良时代キケコソトノヒヘミメヨロ12个清音及其浊音均有甲、乙两类。当时,行和行中的的发音是不同的。行和行的区别于天历年间(947年至957年)消失。若当时确实存在神代文字,理应有与上述记载相应的文字。
  • 上古日语有八十八种音节,平安时代以后合流为五十音。五十音图约出现于平安时代初、中期,伊吕波歌创作于平安中期以后。但神代文字的字顺既类于伊吕波歌,总数亦只有五十个,吻和平安时代以后日语的特征,而殊异于所称上古时代的语言。
  • 字形看,神代文字的字形多数是仿照朝鲜语谚文,出现于15世纪。
  • 神代文字被大量发现,为江户时代之后,而且多限于字母表,少见用此种文字书写的词语和文章。(实际上仍有其文献存在,不过多半被认定为伪书。)
  • 根据《隋书》〈卷八十一· 列传第四十六· 东夷· 俀国〉记载:“无文字 唯刻木结绳 敬佛法 于百济求得佛经 始有文字”,镰仓时代的《二中历》亦有记载:“年始五百六十九年 内卅九年 号無く支干を記さず 其の間刻木結繩し 以て政となす”。证明在汉字传入日本前,日本无文字。如果已有文字,便不必引进汉字了。

相关

[编辑]
  • 神志文字 - 传说中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前的固有文字。

注释

[编辑]
  1. ^ 神代文字. kotobank (日语). 
  2. ^ 大内神社 古代文字“阿比留文字”の考察PDF
  3. ^ 平松文庫『釈日本紀』. [2015-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神字文獻. [2024-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