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奇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门町是首都台北市最重要的商圈和商业中心,也是国际观光客必定会前往的旅游景点

台湾奇迹,又称为台湾经济奇迹 (英语:Taiwan Economic Miracle),是指台湾从1960年代开始至今,经济高速成长的现象,台湾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台湾成为主要的经济体和已开发地区台北成为世界着名的国际大都市[1]

台湾经济奇迹包括快速的工业化、国民所得急速增加、台湾民主化台湾本土化、科技迅速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过程[原创研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而后台湾转型成为高科技产业区域,台湾的高速经济成长,成为发展中国家和未开发国家的典范,而台湾经济奇迹的成果,总结为“台湾经验”,台湾经验在美国、欧洲、亚洲、中国大陆等世界各地快速流行[来源请求][2][3][与来源不符]

经济

[编辑]
台北市是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台湾人均GDP

[编辑]

台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已开发地区和自由市场经济体。实施市场经济,拥有完全自由开放的投资与消费环境,不论投资、消费或储蓄等皆能自由选择,很多大型的国营银行及企业逐步迈向私有化[有关吗?]。1960年到2023年的平均年均经济成长率达到10%以上,而出口导向政策赚取的外汇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证。台湾的外汇存底是世界第4[何时?]。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显示,台湾人均国民生产毛额,在1961年是153美元,至2023年已成长至32756美元[4]是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和发达国家[来源请求]

IMF统计2023年台湾人均GDP:(国际汇率)33907.516美元 / (购买力平价) 73344.248美元 [5]

经济发展

[编辑]

日治时期前期,台湾在日本经济上的地位是粮食生产基地,仅有少数的食物储藏加工业和轻工业[6],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台湾因战略地位被日本政府重新定位为南进基地,因此在台湾南部的高雄一带发展军事工业。中华民国政府迁到台湾后,起初施行提升农业的经济政策。自1960年代起,台湾轻工业发展快速,重工业则居于次要地位。中央政府为了增加出口换取外汇,设立加工出口区来增加外贸收入。

自1970年代起,为摆脱石油危机,中央政府致力推动十大建设,为台湾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时恰逢越南战争,美国向台湾订购大量物资,这些因素都促使台湾经济快速起飞。由于经济发展成功,台湾遂晋身亚洲四小龙行列,亦达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水平。之后中央政府注意到重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实行积极的产业政策,在高雄建设大炼钢厂大造船厂大炼油厂等大型重工业基地,亦有外资,中央政府,加上华侨返台的科技资本,因而设立电子科技公司,如台积电联华电子等也取得成功。

1980年代,中央政府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大力鼓励内外厂商投资集成电路电脑等高科技产业,以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技术密集型科技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民间中小企业也被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所影响。台湾的个人电脑主板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何时?],中华民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并于1995年2月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依行政院决议,设置南部科学工业园区。之后在2002年由行政院核定成立中部科学工业园区。为接续“十年经济建设计划”,199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提出的国家建设六年计划,虽只维持了近3年,但也率先开启了中华民国政府财政赤字之大门。此外,2003年,政府提出了新十大建设,希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新产业的养成。

由于台湾的电子业多为原始设计制造商(ODM),除宏碁一度[何时?]曾为世界第二大电脑品牌、捷安特已成为世界知名高级自行车品牌外,华硕电脑友讯科技趋势科技微星科技长荣集团等也有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

[编辑]
台积电的晶圆厂,科学园区建设是台湾经济转型高科技国家的象征(此图为南部科学园区的台积电晶圆厂)

根据2023年的统计,台湾是全球第22大经济体[7],早年特色为中小型企业众多,今日的经济结构已经由高科技产业取代原先的劳力密集工业,且农业GDP中的比重从1952年的35%下降到2%。至今形成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合计比例过半的形势,但也面临传统产业快速外移(特别是中国大陆磁吸效应”)的问题。

台湾的电子工业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日本美国长久以来一直是台湾前两大贸易伙伴,但在2005年后退居二、三名,中国大陆成为台湾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对象。2012年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出口1186.5亿美元(占总额39.3%),进口435.6亿美元(占总额16.1%),顺差750.9亿美元。第二及第三名外贸伙伴则为日本美国,其中日本为台湾的最大进口国(占总额17.6%)。其他主要贸易国依次还包括新加坡韩国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印尼菲律宾越南泰国等。[8]

另有部分转向欧洲东南亚市场,台湾还是中国大陆、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的主要投资来源,在中国大陆有5万多个台资企业,长期居留中国大陆的台商及眷属则有15万人之多。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台湾外汇存底续创新高 排名世界第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再造篇》六大產業…終極考驗. [201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2). 
  3. ^ 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主題網. [201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7). 
  4. ^ 112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saar為-2.36%,yoy為-2.87%;預測112年成長2.04%. 行政院主计总处. 2023-05-26 [2024-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2) (中文(台湾)). 
  5. ^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23. IMF. 
  6. ^ 《台湾通志—经济志工业篇》,李汝和主修。1971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7. ^ 经济日报. 英智庫:南韓將躍居全球前十大經濟體 台灣成長被中國拖住 | 國際焦點 | 國際. 经济日报. [2024-10-11] (中文(台湾)). 
  8. ^ 中华民国进出口贸易国家(地区)名次表 2012/01 - 2012/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经济部国际贸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