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去纳粹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非纳粹化
非纳粹化法
反纳粹标志

非纳粹化(德语:Entnazifizierung),是同盟国为了清除纳粹主义德国的影响而执行的转型正义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主义在社会、文化、出版、经济、司法和政治等方面皆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1945年德国二战投降后,胜利的同盟国根据波茨坦协定,在当时的德国奥地利进行去纳粹化运动。该运动依照民主化、非军事化非纳粹化的三大精神准则执行。德国方面,盟国管制理事会在1946年1月柏林通过了数项去纳粹化命令,以借此划分被审查人员在纳粹党执政时期的政治角色,并对之展开司法调查。

德国的情况

[编辑]

非纳粹化实际执行状况并未依照波茨坦协定最初制订的原计划施行,仅在各个占领区分别执行,执行强度和流程也各有差异。

部分地区初期曾出现大规模拘捕的情况。单是西德的3个占领区里就有高达182,000人被抓,但直到1947年1月1日当中有86,000人被释放,直到1947年被拘捕的人数如下[1]

  • 英占区 64,500人(释放 34,000人=53%)
  • 美占区 95,250人(释放 44,244人=46%)
  • 法占区 18,963人(释放 8,040人=42%)
  • 苏占区 67,179人(释放 8,214人=12%)

1946年3月5日美占区内3州的内务部长在慕尼黑的市政大堂签署了《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法》(Gesetz zur Befreiung von Nationalsozialismus und Militarismus)。“克里将军以麦克内利将军的名义宣布了美国盟国军事占领当局对此的批准”。5月13日第1个去纳粹化法庭(Spruchkammer)在美国占领军当局的准许下正式执行此法。

西德共有5,025宗审判,806宗判为死刑,其中486例被执行[2]

美占区

[编辑]

起初美国在自己的辖区内实施的非纳粹化井然有序,但也流露出了官僚主义的弊端。当时成立了545个受到美国占领军监督的去纳粹化法院,即Spruchkammern,这些法院一共审理了超过900,000宗案件。

每个德国成年人需要填写一张由美军设计的问卷,上有131个问题,以此来划分填表人的身份:“主犯”(Hauptschuldige)、“从犯”(Belastete)、“轻从犯”(Minderbelastete)、“随大流者”(Mitläufer)和“无罪”(Entlastete)。划分的基础是1946年4月1日实施的《解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第104号法》(Gesetz Nr. 104 zur Befreiung von Nationalsozialismus und Militarismus),也正是通过该法,德国当局被委托实际执行非纳粹化运动,德国政治家巴登-符腾堡州非纳粹化部长高特乐宝·卡姆是执行这项任务的负责人。

一个例子:曾是纳粹党员的喜剧演员伟斯·费尔德于1946年10月在慕尼黑被非纳粹化清算,他被归入随大流者并支付了2,000帝国马克罚款。他证明自己在1935年起已经和纳粹当局有摩擦并且受到当局警告,宣传部长戈培尔甚至亲自警告他、要他立刻停止他关于党的“愚蠢的笑话”。他从没呼过“希特勒万岁”。他在1933年唱的毗连韵:“再也听不到萨克斯风,没人再跳伦巴查尔斯顿舞。伴着爵士和黑人舞蹈前进,已不再被视作疯颠。老调重弹、辉煌的进行曲、德国民歌,我们都想再次听到:一体化,一体化。”,但他1940年都忘了。

1948年美方因冷战爆发,非纳粹化热情明显下降,为了尽快结束非纳粹化运动,美方采取了很多仓促的措施,导致了很多有问题的审判结果(如非纳粹化证明,和131er)。

苏占区 (SBZ)

[编辑]

苏占区的非纳粹化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重建密切相关,并且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

政府部门中的纳粹党骨干及其相关组织成员遭到清算,有的甚至被送入特别营房。苏占区的非纳粹化直接由苏联特务机构内务人民委员部负责监督执行。苏占区的非纳粹化过程中有大约42,000人死亡,当中还带着斯大林主义的影子,一些新政府的批评者、社会民主党人(其中后者被指出有相当一部分在希特勒上台后逐步沦为纳粹党的合作者)受到迫害。1948年起特别营房归莫斯科监狱主管部古拉格(Gulag)管理[3]

纳粹残余分子看到了西德对待纳粹的环境要宽松得多。他们认为脱身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逃往西德反共为由得以身免,而这在东德是不可能的。后来在苏占区的前纳粹政府公务员很多就是当时受调查的对象,并且苏联人认为不论目的,只要加入过纳粹党,就已经算是犯罪[1][4]

东德也有一些在纳粹倒台后仕途顺畅的人的例子——但是相比起西德,机会要少得多。

并且因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苏占区的非纳粹化运动更侧重于从根本上铲除纳粹政权及军国主义的主要支持者:容克贵族阶层。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国有化,以及把容克贵族的主要聚居区东普鲁士的大部分割让给波兰并通过波兰政府对割让领土内的德国人进行驱逐来完成。

法国和英国占领区

[编辑]

法国和英国则在其辖区内实行比美国平静得多的非纳粹化运动,范围也有限,其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更替上层组织方面。

英国的划分系统分为1-5级;3-5(轻罪)会送交非纳粹化委员会审理,委员会是英国在1946年从德国政党(如SPD)成员中进行抽选后组织而成。该组织的决议基本不会受到阻挠,因为1-2级(重罪)并非在该地区进行审理。

奥地利的情况

[编辑]

1945年临时政府通过《禁止与战争犯法》,规定纳粹党及其相关组织都被禁止和取缔,凡是在1933年到1945年曾参加纳粹党或相关的组织如SSSA的人都要接受登记,并无权参加1945年的立法机关选举。

1946年附加条款中,这些罪犯依轻重程度分为三级:

  • 战争犯
  • 从犯
  • 轻从犯

与德国不一样,奥地利被定为首两级者并不会被送交盟军,仅由奥地利裁决,执行实体为人民法院,其中判有43宗死刑(30例被执行),也有被判长期监禁。137,000宗案件共有23,000例被判决。

大部分罪犯被易科罚金释放,无选举权就业权。由于许多罪犯具有特殊技能,有助于奥地利战后重建,因此两大执政党人民党社会民主党游说占领国松绑法规限制。

1945年罪犯仍无选举权,但由于人数众多,各政党都想争取这50万选票好赢得1949年第二次选举。

因此1955年人民法院奥地利国家条约所废除。日后相关法律将由正式的刑事陪审法庭处理。

其他国家

[编辑]

实际上,去纳粹化不仅限于德国和奥地利。几个拥有浓厚的纳粹主义或法西斯主义政党的欧洲国家也采取了去纳粹化措施。此过程在法国被称为法律清洗英语Épuration légale。被关押在盟军国家战俘在被遣返回原籍国之前也符合去纳粹化资格。

包括比利时、挪威、希腊和南斯拉夫在内的原纳粹德国占领下的许多国家也实行了去纳粹化。这是因为在当地合作者的支持下,这些国家建立了卫星国政权

例如,希腊在1945年后设立了“合作者特别法庭”,以审判原合作者。三位希腊的“吉斯林”总理遭定罪,被判处死刑或终身监禁。德国撤军后,希腊的其他合作者除了受到审判(主要是叛国罪指控)外,还遭受了镇压和公开羞辱。然而,在希腊内战的背景下,来自公务员、希腊宪兵队英语Hellenic Gendarmerie和臭名昭著的安全营英语Security Battalions的大多数战时人物都在战后迅速被持强烈的反共倾向的派系吸纳。

2005年初,整个欧盟禁止纳粹标志的尝试因为英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的反对失败了。2007年初,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提议欧盟应遵循德国刑法,将否认纳粹大屠杀和展示纳粹标志定为刑事犯罪,该标志违反了《禁止违宪组织标志法》(德国刑法第86条第一款)。这导致了欧洲各地印度教团体反对禁止纳粹标志的运动。他们指出,作为和平的象征,卐字已经存在了5000年[5][6]。2007年1月29日,德国政府从拟议的欧盟范围的反种族主义法律中删除了禁止卐字的提案[7]

21世纪的术语滥用

[编辑]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以“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为借口,发动了对乌克兰的全面侵略[8][9][10],且不承认其为战争,而是将其称为“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军方声称要歼灭乌克兰境内的“新纳粹主义”势力,其中包括亚速营[11]。虽然亚速营的一些成员公开宣扬新纳粹主义观点,但维亚切斯拉夫·利哈乔夫乌克兰语Ліхачов В'ячеслав Андрійович指出只有少数战士信奉新纳粹主义,亚速营战士中甚至还有“左翼反法西斯意识形态”的支持者和犹太人。[12]而亚速营的领导层和乌克兰政府官员均否认该组织有任何新纳粹或种族主义的信仰。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所声称的“去纳粹化”是试图合理化入侵行径[13][13]。在俄军入侵之后,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立即对俄罗斯的说法作出反驳:他指出俄罗斯的说法十分荒谬,乌克兰曾在反纳粹斗争中失去800万公民,不可能支持纳粹主义,而泽连斯基本人亦是犹太人,他说自己不可能是纳粹[8]

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谴责普京滥用纳粹大屠杀历史[14][15][16]。历史学家提摩希·D·史奈德在分析俄罗斯宣传文章《俄罗斯应该如何处理乌克兰》时指出,俄罗斯政权使用“纳粹”和“去纳粹化”等词与这些词的历史使用没有直接联系。[17]数百位研究种族灭绝、大屠杀和二战的历史学者联署发表公开信,强调他们强烈反对俄罗斯滥用种族灭绝一词、反对将纳粹与大屠杀的记忆跟乌克兰政府划上等号。乌克兰存在右翼分子不能证明俄罗斯对乌克兰国土的侵略是正当的。“这种言论是错误的,除了在道德上令人反感,对数百万纳粹受害者、以及那些勇敢地与之对抗的苏联红军与乌克兰士兵的记忆更是极其冒犯”。[18]

2022年5月2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被以色列官方强烈批评散播希特勒具有犹太人血统的谣言,企图以此合理化俄方对犹太裔混血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奉行新纳粹主义的指控[19],以色列外长亚伊尔·拉皮德谴责拉夫罗夫的言论是对犹太人最下流的种族歧视[20]

与普京的声称相对的,有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更具备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特征。政治分析家斯坦尼斯拉夫·别尔科夫斯基英语Stanislav Belkovsky认为,俄罗斯普京政权所奉行的“俄西斯主义”将自身伪装成反法西斯主义,但却有法西斯主义的面目和本质[21]。政治学家安德烈·皮翁特科夫斯基英语Andrey Piontkovsky更是认为,俄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与纳粹主义相似,而普京的讲话反映了与阿道夫·希特勒相似的思想[22][23]。在这次战争中,俄军轰炸了基辅的纳粹屠杀犹太遗址娘子谷和设于该地的纪念馆,有研究指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作战军力,包括莫斯科支持的分离份子,以及瓦格纳集团,“几乎肯定与极右翼组织有关系”,其中一个激进组织已被美国认定为恐怖组织[24]

参看

[编辑]

文献

[编辑]
  • Frei, Norbert: Vergangenheitspolitik. Die Anfänge der Bundesrepublik und die NS-Vergangenheit, München 1996, ISBN 3-423-30720-X
  • Kamm, Bertold/Mayer, Wolfgang: Der Befreiungsminister - Gottlob Kamm und die Entnazifizierung in Württemberg-Baden, Silberburg Verlag/Tübingen 2005, 250页, ISBN 3-87407-655-5.
  • Longerich, Peter: Davon haben wir nichts gewusst! Die Deutschen und die Judenverfolgung 1933-1945. Siedler Verlag, München 2006. ISBN 3-88680-843-2, 448页. 书评见于 perlentaucher.d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iethammer, Lutz: Die Mitläuferfabrik. Die Entnazifizierung am Beispiel Bayerns, 2. Aufl., Bonn 1982, ISBN 3-8012-0082-5
  • Schuster, Armin: Die Entnazifizierung in Hessen 1945-1954. Vergangenheitspolitik in der Nachkriegszeit, (Veröffentlichungen der Historischen Kommission für Nassau, 66), (Vorgeschichte und Geschichte des Parlamentarismus in Hessen, 29), Wiesbaden: Historische Kommission für Nassau 1999, X, 438页, ISBN 3-930221-06-3.
  • Vollnhals, Clemens (Hrsg.), Entnazifizierung. Politische Säuberung und Rehabilitierung in den vier Besatzungszonen 1945- 1949, München 1991.
  • Weinke, Annette: Die Verfolgung von NS-Tätern im geteilten Deutschland, Paderborn 2002.
  • Wille, Manfred: Entnazifizierung in der Sowjetischen Besatzungszone Deutschlands 1945-48, Magdeburg 1993.

外部链接

[编辑]

来源

[编辑]
  1. ^ 1.0 1.1 Dieter Schenk Auf dem rechten Auge blind, Köln 2001
  2. ^ Manfred Görtemaker, Geschicht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Fischer 2004
  3. ^ Bodo Ritscher Das Speziallager Nr.2 1945-1950. Katalog zur ständigen historischen Ausstellung., Wallstein Verlag 1999. ISBN 3-89244-284-3
  4. ^ Ralf Giordano Die zweite Schuld, Köln 2000
  5. ^ Hindus opposing EU swastika ban. BBC News. 2007-01-17 [2022-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6. ^ Hindus Against Proposed EU Swastika Ban. Der Spiegel (Hamburg, Germany). Reuters. 2007-01-17 [2022-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9). 
  7. ^ McNern, Ethan. Swastika ban left out of EU's racism law. The Scotsman (Edinburgh). January 30,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5, 2011). 
  8. ^ 8.0 8.1 Ukraine conflict: Russian forces invade after Putin TV declaration. BBC News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22-02-2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 The Russian leader launched the "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 by repeating a number of unfounded claims he has made this week, including alleging that Ukraine's democratically elected government had been responsible for eight years of genocide. […] He said the goal was demilitarisation and "denazification" of Ukraine. Hours earlier Ukraine's president had asked how a people who lost eight million of its citizens fighting Nazis could support Nazism. "How could I be a Nazi?" said Mr Zelensky, who is himself Jewish. […] 
  9. ^ Putin announces formal start of Russia's invasion in eastern Ukraine. Meduza. 2022-02-2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10. ^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nnounces military assault against Ukraine in surprise speech. MSN.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美国英语). 
  11. ^ 烏克蘭「亞速營」是普丁口中新納粹? 1.2萬人部隊成開戰理由. ETtoday.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中文(台湾)). 
  12. ^ Интервью с Вячеславом Лихачёвы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Громадське телебачення, 19.08.2014
  13. ^ 13.0 13.1 蒲亭高舉去納粹大旗合理化侵烏 紐時破除. tw.news.yahoo.com.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中文(台湾)). 
  14. ^ Snyder, Timothy. Putin's Hitler-like tricks and tactics in Ukraine - The glorification of violence and the disregard for law is central to the history of fascism. Taking law seriously and preventing senseless war was supposed to be the lesson learned from World War II.. The Boston Globe (Boston Globe Media Partners, LLC). 2022-02-24 [202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 Vladimir Putin's excuse for his senseless attack on Ukraine is "denazification." […] the president of Russia claimed that he needs to replace a neighboring democracy with his own foreign tyranny in the name of World War II. He also referred […] to an entirely imaginary "genocide" of those who speak Russian in Eastern Ukraine. […] Volodymyr Zelensky, the president of Ukraine, is himself a Russian speaker. […] He also referred to the grotesque Nazi charge, pointing out that Ukrainians had died by the millions in World War II fighting the Germans. "Tell it to my grandfather," he said, "who fought in the infantry of the Red Army and died a colonel in independent Ukraine." […] 
  15. ^ Hollinger, Andrew (编).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condemns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Vladimir Putin's exploitation of Holocaust history as a pretext for war. Washington, DC, USA: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2022-02-24 [202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5). […] In justifying this attack, Vladimir Putin has misrepresented and misappropriated Holocaust history by claiming falsely that democratic Ukraine needs to be "denazified." Equally groundless and egregious are his claims that Ukrainian authorities are committing "genocide" as a justification for the invasion of Ukraine. […] 
  16. ^ Yad Vashem Statement Regarding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Press Release). Jerusalem, Israel: Yad Vashem. 2022-02-27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 the propagandist discourse accompanying the current hostilities is saturated with irresponsible statements and completely inaccurate comparisons with Nazi ideology and actions before and during the Holocaust. Yad Vashem condemns this trivialization and distortion of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Holocaust. 
  17. ^ Snyder, Timothy. Russia's genocide handbook - The evidence of atrocity and of intent mounts. Thinking about... - Opening the future by understanding the past (Substack). 2022-04-08 [202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18. ^ Storm.mg. 李忠謙專欄:被反戰抗議者畫成希特勒的普京,要幫烏克蘭「去納粹化」?-風傳媒. www.storm.mg. 2022-03-21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中文(台湾)). 
  19. ^ Outrage in Israel as Russia's Lavrov claims Hitler had Jewish roots, 法兰西24, 2022-05-02 [202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英语) 
  20. ^ 亚伊尔·拉皮德 [@yairlapid]. Foreign Minister Lavrov’s remarks are both an unforgivable and outrageous statement as well as a terrible historical error. Jews did not murder themselves in the Holocaust. The lowest level of racism against Jews is to accuse Jews themselves of antisemitism. (推文). 2022-05-02 –通过Twitter. 
  21. ^ Путин будет захватывать новые территории, чтобы проложить путь к Балканам - эксперты. ТСН.ua. 2014-03-23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俄语). 
  22. ^ Що переможе: здоровий глузд чи імперські амбіції? Андрій Піонтковський.,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乌克兰语) 
  23. ^ "Путинский режим — постмодернистский фашизм",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俄语) 
  24. ^ 俄在烏兵力和極右組織關係密切 凸顯「去納粹化」說詞荒謬. Rti 中央广播电台.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