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雾峰林家宅园

坐标24°03′51″N 120°42′02″E / 24.064209°N 120.700438°E / 24.064209; 120.70043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
雾峰林宅
雾峰林家宫保第园区
雾峰林家花园
大切

花厅

地图
位置 台湾台中市雾峰区
民生路42号(顶厝)
民生路26、28号(下厝)
民生路38号(颐圃)
莱园路91号(莱园)
坐标24°03′51″N 120°42′02″E / 24.064209°N 120.700438°E / 24.064209; 120.700438
建成时间下厝:清治时期同治年间
顶厝:清治时期光绪年间
新厝 颐圃 莱园:日治时期
公众参观开放时间:部分开放(需申请预约)
官方名称雾峰林宅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宅第
详细登录资料

雾峰林家宅园英语:Wufeng Lin Family Mansion and Garden),是位于台湾台中市雾峰区(旧称阿罩雾)的园林宅邸建筑群的总称,为雾峰林家兴建的房舍,由顶厝、下厝及莱园等三大部分组成。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原是台湾规模最大的传统民居宅第,总平面呈回字形,前后共有四进[1] [2]

在各代子孙增建下,目前雾峰林家宅园规模约为总面积15,000坪,当前域主为雾峰林家花园林献堂博物馆园区,下厝宫保第、大花厅及草厝三栋建筑群落,以雾峰林家花园林献堂博物馆园区及雾峰林家宫保第园区之名开放大众参观。目前雾峰林家花园博物馆园区由明台高中维护管理,雾峰林家宫保第园区由宗族所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维护与整修工作,同时归因建筑群所保留的完整度,获指定为宅第类国定古迹[3]

沿革

[编辑]

雾峰旧称阿罩雾,其林家的祖籍源自闽南漳州府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1746年渡海到台湾定居,其第三代林甲寅从原先大里杙(今大里区)移居阿罩雾重新展开经营。其后代以林定邦林奠国为中心分为两支,林奠国后代被称为“顶厝”,由蓉镜斋、景薰楼、颐圃等建筑构成,建于光绪年间。林定邦后代则为“下厝”,由草厝、宫保第、大花厅、二房厝以及廿八间所组成,于同治年间开始兴建,总体共有七到八组不同的建筑屋群,顶厝和下厝之间则设有分家线,即阿罩雾圳。

林家发展初期主要由下厝系发挥其影响力,家族以军功发迹;后期则顶厝系抬头,以艺文社会运动知名。因此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林家掌控中台湾大量的田地,领有数千精良兵勇以及樟脑专卖权等特权,并协助平定太平天国戴潮春事件清法战争,成为清治时期台湾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而雾峰林家宅园也进行多次扩建工程,到了日治时期,林家更成为中部文化启蒙人士所聚集的场域。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导致顶厝、下厝、大花厅及莱园大半受损,建筑物严重塌毁,在行政院九二一震灾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文化建设委员会(现文化部)、雾峰林家下厝管理委员会、阿罩雾文化基金会等民间团体的经费支持下,分成五个部分进行复原重建工程,下厝系统直到2014年2月1日起试营运,始开放一般民众上网预约参观。

林家宅第

[编辑]

顶厝系统

[编辑]

景薰楼

[编辑]

景薰楼原名“锦荣堂”,是顶厝系统的主要宅邸,其建筑群共分为三个时期兴建,第一阶段由林奠国于1864至1866年间监造,同治六年(1867年)完成第一落内外护龙、正身及景薰门楼;第二阶段则为1883年则由林文凤建造第二落正身与护龙;之后林文钦接续建筑第三落正身与护龙,即后楼的部分。[4] 1899年完工。1915年由于台中地震,导致锦荣堂倒塌,后在昭和四年(1929年)由林澄堂建议重建,并在1930年11月由林献堂重修改建双层歇山式建筑,重修后有带有日式风格。二二八事件期间,严家淦曾在林献堂保护下暂时躲避于此[5][6],景薰楼921大地震中除了门厅外全数受损,除了第三进太子楼以外的建筑物在2009年6月修复完成,目前需预约参观。[7][8]

目前,景薰楼主建筑分为三落五进九开间,第一落被称为“公妈厅”,即放置祖先牌位及祭祀的区域,第三落因墙上刻有“鸿禧”二字,故称为“鸿禧楼”。此楼沿地势层层而建,此外大门北面壁上刻有林献堂撰写的改筑景薰楼碑记。[9][10]

蓉镜斋

[编辑]

蓉镜斋是顶厝系统最早的建筑,初期样式为草屋型式,是林奠国的起居地;1887年(光绪十三年)林文钦将草屋改建为红屋瓦土埆砖系造的三合院,并取唐代酉阳杂俎》“芙蓉镜下及第”的典故,命名为“蓉镜斋”。在西方入口设置仿孔庙之制而设的半月池,及山门设计的单一院落建筑,作为教育林家后代的私塾学堂使用,俗称为“新学堂”。原为林家专为家族孩童所设的学堂,在日治时期仍教授汉文及诗学,是中部当时最重要的汉学教育中心。[11][12]

蓉镜斋采传统二进书院格局,中央为授业讲堂,并设有典雅朴实的轩亭,外护龙上则饰以鱼鳞瓦片,木材多数采用桧木,在921地震中严重毁损后则花了约十年以上时间进行重建规划[8],并在2019年12月修复竣工。[13][14]

颐圃

[编辑]

颐圃原是顶厝的谷仓及客房空间。直到明治39年(1906年)林纪堂整理后作为嬉游与接待长官及招待亲友的场所之处,由于遍地植,而有“颐圃”之名;1909至1910年间,林纪堂重建成二层洋楼,是雾峰林家中少见的洋楼型式,1920年改建一、二进的护龙,正身改建到1930年完工。1945年颐圃主人林鹤年,曾在颐圃辟地下室作为防空袭与舞池使用。战后时期,颐圃曾作为林鹤年的官邸使用,成为红派的起源地。[8][15][16]在921大地震受损后,颐圃后于2006年8月修复完成。

下厝系统

[编辑]

草厝

[编辑]

草厝是林宅下厝系统最早的建筑,林家后代称之为“起家厝”,是道光十七年(1837年)林甲寅分家之时所兴建茅草覆顶的传统三合院,建筑由正身和左、右护龙组成,以铺上茅草屋顶为特色。完工后曾作为林定邦、林奠国、林四吉迁居之地使用,因此拥有“发财厝”之称,早期林家的公妈厅也位于此处,后大部分已经改建为新式建筑。

921大地震时草厝亦受到重创,后在2017年1月开始以传统工法进行修复工程,并在调查时透过现场挖掘出门楼遗迹,最终则于2020年6月完工。[8][17][18]并保留院墙卵石遗迹,施作透明的强化止滑玻璃以达到保护和展示功用。[19][20]

宫保第

[编辑]

宫保第是台湾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官府宅第,一共十一开间五进深,是在咸丰八年(1858年)林文察扩建宅邸时所兴建,最早为一座三合院单护龙建筑,其中“宫保第”之名,是因后林文察之后在福建漳州万松关对抗太平军阵亡,因而被清廷追封为“太子少保”而来。

光绪九年(1883年),经林文察长子林朝栋扩建完工第一进门厅及第二进,兼官衙与进供出入府邸使用,主屋采穿斗式构架,在1895年乙未割台前,第四进、第五进及门口日月池、水亭完工,并采特殊廊院及穿心亭作法设计,是屋主夫妇、年长父母、女眷的主要活动场域,1905年则建造现存的第三进。另一直到1935年族人在修改后落中庭穿心亭时,将第四进建筑物拆除。[21]

1999年,宫保第震毁于九二一大地震,后于2006年展开复建工程,于2009年11月完工。目前,宫保第为全台唯一清代官宅保留彩绘门神的宅第,一共有三对门神。[22]在宫保第的第二进轿厅的墙面保存了李鸿章吴鲁的墨宝,以彰显雾峰林家过去的政商地位及人脉关系,另外堂内的大门上设有忠烈勇式的木匾,是中国国民党为悼念林祖密所颁赠。[23]

大花厅

[编辑]

大花厅原为是林朝栋出任抚垦局长时,为了招待宴客而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建造的看戏空间,曾作为逢年喜事和款待贵宾的“招待所”使用。当时还有专属的子弟戏班[25][26]

建筑物为三落的宴会厅,其中在第二落处设有台湾仅有的福州戏台及观众席,共区分贵宾席、男眷、女眷、左邻右舍观赏区等包厢。戏台建筑采用桧木为主建材,负有相当华丽的木柱装饰,戏台正上方的藻井为一座大牡丹花造型,最外层为八角形,内侧则采圆形叠折方式向上收拢,此特殊设计意味花开富贵,故取名“大花厅”之名[27],同时也在戏台下方放置水缸以加强声音传播,该建筑群被视为林家鼎盛时期的象征。[8]

将军府

[编辑]

将军府原名“二房厝”,是同治三年至九年间(1864年至1870年)林文明兴建给二房族人居住使用,二房厝是族人内部对此建物之原谓,“将军府”之名则是参与因林文明平定太平天国与戴潮春事件战事,官拜二品副将赐封为“建威将军”得名,建筑群整体为三大落五进式建筑,在日治中期时,中落曾进行局部改建。[28]921大地震之后,将军府毁损严重,后于2013年修复完成,将原“二房厝”正名为“将军府”。[29]

二十八间与振坤堂

[编辑]

二十八间是与宫保第同时于咸丰八年(1858年)所兴建,作为屯军乡勇驻扎的场所,设有马厩、军队办公室、营房等计28隔间,是台湾官宅第中少见的营房配置,目前建筑物已消失。 此外滨临莱园处设有一处黄宅,其祖先原为林家的佃农,日治初期黄家曾因照顾林家顶厝的子嗣,林家子孙因感念乳母恩情,特别拨地赠与黄家土地,并于日治中期将祖厝改建成“振坤堂”,振坤堂为单院落两护龙式的建筑物。并有一门楼,外两埕,内埕于两护龙之间筑了围墙作一区隔。

莱园

[编辑]
1921年所立的栎社二十年题名碑,刻有林幼春所撰写的碑记
振坤堂位于莱园附近,是林家顶厝赠与乳母之地

莱园,是由顶厝系的林文钦光绪十九年(1893年)所兴建的庭园,当地居民俗称为“林家花园”、“酒楼仔”,日治时期,此处曾作为栎社聚会所、文化协会“夏季学校研习营”、一新会与一新义塾的活动场域,林献堂也经常将莱园作为招待宾客之场所使用,此外,梁启超曾于1911年访台期间题诗十二首咏赞莱园景致,后人称为“莱园名胜十二绝句”。[30][31][8],更名列台湾四大名园,也是台中十二胜景“莱园雨霁”所在。

战后时期,莱园因疏于照料而逐渐失去原有风貌,直到1991年林政光与林芳媖伉俪后接任董事长后进行修复,后在经历921大地震再度受损而进行重建工程,并于2000年成立林献堂文物纪念馆,在2018年底扩大为雾峰林家花园林献堂博物馆开放民众参观[32] ,目前莱园共保存五桂楼、荔枝岛、飞觞醉月亭、小习池、林氏祖茔、夕佳亭小习池等多处景观。位于明台中学校园内。并保存如林献堂所立,进士陈望曾所著,纪念林家祖先击退戴潮春事件余党攻打阿罩雾之事迹的铁炮碑[33]、。相传原有一尊铁炮陪衬,现已不复见,此外尚有于1921年栎社成立廿周年时所立的“栎社名碑”[34]、莱园一家石[35]、林竹山夫子颂德碑[36]、夕佳亭、柳桥、三十六台阶、石头公、林允卿铜像[37]和栎社百周年纪念桥等文物。[38]

五桂楼

[编辑]

五桂楼为光绪十三年(1887年)初建,原名“步蟾阁”[39],是当初修建莱园时罗太夫人的起居室及观戏的休憩空间。

1907年进行改建工程后,则将原本的重檐歇木式构架建筑改为现今西方折衷砖拱样式,五桂楼的名称由来,则是过去楼前曾种了五棵桂树,以象征林家顶厝五个堂兄弟。“桂”字则作为富贵平安的谐音,与《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之意而来。 1999年,由于921大地震因素使得五桂楼完全倒塌,最终文建会终于同意于原址原貌重建。重建的五桂楼于2011年完工落成。[40][41]

林家祖莹

[编辑]

林家祖莹建在莱园山向阳坡,由营造泥水匠曾仁、曾某、廖伍三位匠师共同所造之闽南式墓葬群,葬有罗太夫人、林献堂夫妇、林阶堂夫妇等人。古墓的整体建筑采阳宅式设计,墓主体为中西合并风格,拜亭两边设具有“守护神”性质的吉祥物,如:石狮、石象、石灯等,目前墓旁两侧石椅刻有栎社诗人的诗文及吊唁罗太夫人之作。

飞觞醉月亭

[编辑]

飞觞醉月亭座落于小习池中央的荔枝岛上,建筑结构为三面有墙的轩亭,为一开敞的户外戏台,最初主要是供罗太夫人欣赏戏曲使用的场所。在罗太夫人去世后,林献堂于1907年将此亭重修改建四面透空敞开的凉亭,成为文人雅士聚会、把酒论诗词场所。亭的命名典故则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飞羽觞而醉月”,后在1936年的重修工作则由林阶堂负责,1999年,由于921大地震因素使得飞觞醉月亭震毁,但在隔年完成重建。[42]

九二一大地震后损毁状况及修复现况

[编辑]

林家宅邸与莱园历经921大地震后,在行政院九二一震灾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的经费支持下,由台中县文化局(已与台中市文化局合并)分成五个部分进行复原重建工程。

顶厝
  • 景薰楼群组,后于2009年6月修复完成。第三进太子楼待修复。
  • 蓉镜斋:损毁百分之八十,后于2019年12月修复完成。
  • 新厝:全毁。
  • 颐圃:损毁率百分之七十,后于2006年8月修复完成。
下厝
  • 草厝:全毁,后于2020年6月修复完成。
  • 宫保第:损毁百分之八十,后于2013年修复完成。
  • 大花厅:全毁,后于2013年修复完成。
  • 二房厝(将军府):损毁百分之六十五,后于2013年修复完成。
莱园
  • 五桂楼:全毁,后于2011年重建完成。
开放参观
  • 莱园、五桂楼、林家祖坟:位于明台中学内可登记自由参观。
  • 雾峰林家宫保第园区:由林本堂公司收费导览参观、可上网预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包含宫保第(第一至第五进)、大花厅及草厝
  • 颐圃:收费参观
  • 顶厝:尚未开放。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李干朗. 臺灣十大傳統民居. 台中市: 晨星. 2004年. ISBN 957-455-578-X (中文). 
  2. ^ 东海大学建筑研究中心. 中國傳統民居建築辭典. 台北市: 台隆书店. 2004年. ISBN 9789578371774 (中文). 
  3. ^ 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 台中市博物馆与地方文化馆家族-文化设施.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4. ^ 景薰樓入口.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5. ^ 许雪姬, 1937-1947年在上海的台湾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学研究》第13期(2012年6月),页24,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
  6. ^ 蓝博洲, 《消逝在二二八迷雾中的王添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8
  7. ^ 何宗翰. 林獻堂135週年誕辰 「景薰樓」首度開放參觀. 自由时报. 2016-12-17 [2016-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8. ^ 8.0 8.1 8.2 8.3 8.4 8.5 《第二級古蹟「霧峰林宅」全區再利用計畫》. 台中县: 台中县文化局. 2007. 
  9. ^ 改築景薰樓碑記拓本.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10. ^ 杨仁江. 《臺中縣第二級古蹟霧峰林宅頂厝景薰樓組群前中落整體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 台中县文化局: 台中县. 2009. ISBN 9789860202809. 
  11. ^ 林欣仪. 全台僅存完整私塾國定古蹟蓉鏡齋修復竣工. 自由时报. 2019-12-19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12. ^ 蓉鏡齋.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13. ^ 陈建志. 台灣千年檜木打造 國定古蹟蓉鏡齋修復竣工. 中时. 2019-12-19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14. ^ 黄玉燕. 霧峰林家「蓉鏡齋」修復 見證百年書香世家風華. 大纪元. 2019-12-19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0). 
  15. ^ 頤圃.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16. ^ 王惠君. 《第二級古蹟「霧峰林宅」頂厝頤圃(不含後棟洋樓)整體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 台中县文化局: 台中县清水镇. 2007. ISBN 9789860107289. 
  17. ^ 国定古迹雾峰林家草厝 修复工程动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广新闻网,2017/01/05
  18. ^ 卓银永. 《國定古蹟霧峰林家下厝草厝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審定版》. 台中市: 台中市文化资产管理中心. 
  19. ^ 风传媒综合报导. 霧峰林家「草厝」4月修復 再現古蹟風華. 风传媒. 2020-06-15 [202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20. ^ 霧峰林家(下厝)草厝.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21. ^ 霧峰林家(下厝)宮保第.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22. ^ 宮保第大門門神.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23. ^ 宮保第第二進轎廳.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24. ^ 叶志云. 一匾額一故事 「春秋又八千」. 台中: 新一代时报. 2017年2月9日 [2022年7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20日) (中文(台湾)). 
  25. ^ 霧峰林家(下厝)大花廳戲台.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26. ^ 大花廳菱角軒.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27. ^ 大花廳戲臺藻井.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28. ^ 徐明福. 《國定古蹟霧峰林宅下厝二房厝(原第二級古蹟霧峰林宅下厝二房厝)整體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 台中县文化局: 台中县. 2011. ISBN 9789860238594. 
  29. ^ 霧峰林家(下厝)將軍府.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30. ^ 日治時期霧峰萊園五桂樓.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31. ^ 林文龙/本馆编辑组研究员. 梁任公與萊園.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6. 
  32. ^ 苏茂霖. 〔紙上博物館〕霧峰林家花園 林獻堂博物館. 人间社. 2021-08-16 [202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33. ^ 鐵砲碑成自賦長句誌感. 台湾记忆Taiwan Memory - 国家图书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9. 
  34. ^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台湾记忆Taiwan Memory - 国家图书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35. ^ 萊園一家石.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36. ^ 恩師林竹山夫子頌德碑. 台湾记忆Taiwan Memory - 国家图书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37. ^ 林文欽雕像.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38. ^ 萊園建築之美. 雾峰林家花园林献堂博物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9). 
  39. ^ 步蟾閣牌匾.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40. ^ 五桂樓.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41. ^ 曾文吉建筑师事务所. 《國定古蹟霧峰林宅萊園五桂樓遺構保存與再利用計畫》. 台中县文化局: 台中县. 2009. 
  42. ^ 飛觴醉月亭. 国家文化记忆库.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