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无上正等正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無上正等覺
无上正等正觉
汉语名称
繁体字 阿耨多羅 三藐 三菩提
简化字 阿耨多罗 三藐 三菩提
字面意思至高无上正确彻底的全面觉悟
朝鲜语名称
谚文아뇩다라 삼먁 삼보리
汉字阿耨多羅 三藐 三菩提
日语名称
汉字 阿耨多羅 三藐 三菩提
日语别称
汉字 覚り
旧字体覺り
梵语名称
梵语 अनुत्तरा सम्यक् सम्बोधि
anuttara-samyak-saṃbodhi
巴利语名称
巴利语 anuttara-sammā-sambodhi
英语名称
英语 the supreme perfect enlightenment

无上正等正觉,又作无上正等菩提无上正等觉无上正觉,音译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为“至高无上正确彻底的全面觉悟”,旧译作无上正真道[1]。是指佛教修行的最高觉悟、最高涅槃境界,证得此者与成佛无异。

正等正觉梵语samyaksaṃbodhi巴利语sammāsambodhi,三藐三菩提)[2][3],又作正等觉等正觉正等菩提正遍知正遍觉正遍知觉正尽觉正真正道正真道正真觉正真正觉正真道最正觉正真最正觉正真等正觉至真等正觉最正觉平等觉平等道平等正觉平等正道正觉等。《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译三藐三佛陀为正自觉[4]

词义

[编辑]

“阿”(a-)就是“无、没有、没尽头、没有限量”的意思,“耨多罗”(nuttara)则是“更高、更上”的意思,“阿耨多罗”(anuttara)义思为“无上”,就是“没有更高、更上”的意思,指的是“最高”。“三”(sam-)为“完全,合一”的意思,“藐”(-myak)则为“正确、非错”之意[5],“三藐”(梵语samyak巴利语Sammā)为“准确”[6],汉译为“正等”、“正真”或“正”[7],解释为“正确的”、“彻底的”、“完全的”。“菩提”是“觉知、觉悟”,“三菩提”(saṃbodhi)汉译为“正觉”、“正道”、“遍知”、“遍觉”或“等觉”[7],意思是“完美的、最高的觉悟”。

鸠摩罗什解作:“三藐名正,三名遍,菩提名知,佛名觉”[8]慧远解作:“三之言正;藐之言真;三复名正;菩提名道;佛陀名觉。”[9]窥基解作:“三,正也;藐,等也;又三正也;菩提觉也”[10]慧苑解作:“三藐,正也;三,遍也、等也;菩提,觉也”[11]

正等正觉(者)、正等觉(者)、等正觉(者)、正遍知(者)、正遍觉(者)、最正觉(者)(梵语samyak-saṃbuddha巴利语sammā-saṃbuddha[12][13],三藐三菩陀、三藐三佛陀、三耶三佛)是如来十号之一。

阐释

[编辑]

大智度论》解释“正”名诸法不动不坏相,“遍”名不为一法、二法故,以悉知一切法无余不尽,是名三藐三佛陀。知苦如苦相,知集如集相,知灭如灭相,知道如道相。知一切诸法实不坏相,不增不减。知一切十方诸世界名号,六道所摄众生名号;众生先世因缘,未来世生处;一切十方众生心相,诸结使、诸善根、诸出要,如是等一切诸法悉知,是名三藐三佛陀[14]

成实论》解释为“前际、后际及不相续,善通达故,得名正智(正遍智)”[15][16]

鸠摩罗什释为“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言觉”、僧肇释为“见法无差谓之正;智无不周谓之遍;决定法相谓之知”、竺道生释为“诸佛色身虽复若干,而一一佛无不有之,故无不等矣……若不等者,便有所不尽,不得名为正遍觉人也”[8]

昙鸾的《往生论注》解释“等觉”为“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17]

解脱道论》解释为“正遍知者,以一切行正知一切诸法,名正遍觉。复杀无明,名正遍觉。以独觉无上菩提,名正遍觉”[18]

清净道论》解释为“由于自己正觉一切法,故称sammā-saṃbuddha(正自觉者)。即是说他是一切法的正觉者,应该通达的诸法业已通达觉悟,应该遍知的诸(苦)法业已遍知,应断的诸(集)法业已断绝,应证的诸(灭)法业已证得,应修的诸(道)法业已修习”[19]。巴利义注将sammā解释为正确,saṃ,作sāmaṃ解,意为独自,因此sammā-saṃbuddha意为“正确地、自己觉悟了一切诸法”[4]

阿毘达磨法蕴足论》解释此词为:“正等觉者,如世尊言: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又解释“等法”(sam-)谓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sapta sam-bodhyanga)、八圣道支,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又“于一切苦集灭道,能现观道,能证四沙门果道,能证六神通,能尽贪瞋痴慢㤭垢道,如来一切皆正等觉,至诚坚住慇重作意,以因、以门、以理、以相正等觉故”,名正等觉。[20]

瑜伽师地论》解释为:永断所知障名为正等觉,解脱一切烦恼障为应供(阿罗汉)[21]。以及“如其胜义,觉诸法故,名正等觉”[2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解释为:“正”者,不颠倒义,“等”者,遍及满义,故名正等觉。[23]

窥基提出两种解释,一为“诸法莫先名无上,理事遍知名正等,离妄真照名正觉”,另一为“智、断圆满名无上,简别外道、凡夫邪智名正,简别小乘分智名等,简别菩萨缺智名正觉”[10]

清凉澄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释为:“理无偏邪目之为正、无法不照名曰遍知”[24]

《十号经》解释为:“如来具一切智,于一切处无不了知,以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二缘生、四谛法等如是之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令起智断惑。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具三明、六通,复于大乘作意思求,历修诸地,断尽结习,成无上觉,此名正等正觉。”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和《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解释为:沙门瞿昙于凡夫法、圣人法、声闻法、缘觉法、佛法、菩萨法、学法、无学法、世间法、出世间法、善法、不善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如是等一切诸法,如来悉能平等正觉,是故名为正等觉者。又解释平等(sama)之性为“诸见自体与彼空性其性平等”乃至于“生死流转自体与彼寂静涅槃其性平等”[25]

参考

[编辑]
  1. ^ 《佛学大辞典》【无上正等正觉】:(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新译。法华玄赞二曰:“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
  2. ^ 《佛学大辞典》【正觉】:(术语)梵语三菩提Sambodhi,此译正觉。如来之实智,名为正觉。证语。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也。故成佛曰成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菩提云觉。”
  3. ^ 《佛教大辞典》【正等正觉】:(术语)三藐三菩提,新译为正等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
  4. ^ 4.0 4.1 sammā-sambuddha.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5. ^ true - KST (Online Sanskrit Dictionary). kosha.sanskrit.today. [202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6. ^ 暗度陳倉錯千百年的悉曇梵字 | 本來無一物 Sense All is Akasha. 暗度陈仓错千百年的悉昙梵字 | 本来无一物 Sense All is Akasha. 2017-08-26 [202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7. ^ 7.0 7.1 《法華經》對勘材料.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8. ^ 8.0 8.1 翻译名义集:“三藐三佛陀亦云三耶三菩,秦言正遍知。《大论》云:“是言正遍知一切法。什师言正遍觉也。言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言觉。”
    《注维摩诘经》:“什曰。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今言三藐三佛陀。言正遍觉也。见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也。出生死梦故言觉也。肇曰。秦言正遍知。见法无差谓之正。智无不周谓之遍。决定法相谓之知。生曰。若不等者。便有所不尽。不得名为正遍觉人也。”
    翻梵语:三藐三佛陀(亦云三耶三佛 论曰三藐名正,三名遍,佛名知)
  9. ^ 慧远《大般涅槃经义记》:阿之言无。耨多罗言上。三之言正。藐之言真。三复名正。菩提名道。
    《观无量寿经义疏》:三藐三佛陀此翻名为正真正觉。三之言正藐之言真三复名正佛陀名觉。
  10. ^ 10.0 10.1 一切经音义:“(大般涅槃经音义,云公撰)阿此云无也耨多罗此云上也三云正也藐等也又三正也菩提觉也总云无上正等正觉也
    窥基《妙法莲华经玄赞》: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此有四觉:一无上觉,是总也,即显菩提、清净法界。二正觉,简外道邪觉故。三等觉,简二乘但了生空偏觉故。四又正觉,简菩萨,菩萨因觉未满、果位非正觉故。
    窥基《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诸法莫先名无上。理事遍知名正等。离妄真照名正觉。或智、断圆[满]名无上觉。简异生邪智名正觉。简小乘分智名等觉。简菩萨缺智复名正觉。
    窥基《说无垢称经疏》:等觉者正觉者。合名正等觉者。初正觉者。异凡夫。凡夫耶觉(邪觉)故。次等觉者。异二乘。二乘唯知生空无我。偏觉法故。后正觉者。简异菩萨。菩萨虽正觉等觉。未正圆满觉诸法故。两正名同。合名正等觉。
  11. ^ 翻译名义集:“苑师云:阿,此云无;耨多罗,翻上;三藐,翻正也;三,遍也,等也;菩提,觉也。”
    一切经音义:“(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慧苑撰)阿此云无也。耨多罗上也。三藐正也。三遍也、等也。菩提觉也。总应言无上正等觉也。
  12. ^ 北傳:雜阿含402經 南傳:相應部56相應23經.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13. ^ 相應部22相應58經.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14. ^ 《大智度论》卷二、二十一
  15. ^ 《成实论》卷第一
  16. ^ 《大智度论》卷46:“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7. ^ 昙鸾《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大智度论》卷十:“诸佛等故,名为等觉”
    《维摩诘所说经》:“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如是见诸佛色身有若干耳,其无碍慧无若干也。……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是故名为三藐三佛陀,名为多陀阿伽度,名为佛陀”。
  18. ^ 《解脱道论》卷第六
  19. ^ 《清净道论》说六随念品
  20. ^ 《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卷二
  21. ^ 妙法莲华经玄赞:“是《瑜伽》及此经但取害烦恼贼名阿罗汉,永断所知障名为正等觉”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三
  22.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八
  23.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一
  24.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三
  25. ^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第九、《大宝积经》卷第三十九(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五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