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慧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惠可
慧可
北宋石恪绘的慧可像
出生487年
北魏虎牢
(今河南省荥阳县)
圆寂593年
著名成就禅宗二祖
宗派禅宗
头衔大祖禅师
师承菩提达摩
徒弟与学生僧璨
著作《略说修道明心法要》

慧可(487年—593年),又名惠可僧可,俗名姬光,号神光虎牢人(河南省荥阳县),被尊为禅宗二祖。唐德宗谥其为大弘禅师,塔名大和之塔。有“正宗普觉大师”与“大祖禅师”之谥号。

生平

[编辑]

慧可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出家前即精通儒学佛法[1],三十岁时至洛阳龙门香山依宝静禅师出家。四十岁时,至嵩山从学达摩门下六年,尽得其心法[2],但因达摩禅法不为时人所接受,慧可也因此受到许多责难[3]

达摩弟子人数并不多,其中昙林与慧可友谊深厚。昙林曾遇贼而被砍一臂(后人称为“无臂林”),幸得慧可救护,后世传说慧可断臂求法,可能讹传自此[4]。昙林长期在译场担任“笔受”、重视“经教”,与慧可专心禅观不同。

达摩涅槃后,昙林在东魏邺都(河南省安阳县)讲授《胜鬘经》,慧可也在此传授“达摩禅法”。当时那里有位道恒禅师,门徒甚多,指责慧可所传的达摩禅是“魔语”,并与官府结合迫害慧可,慧可几乎死去,自此慧可传法的态度也转为低调顺俗。

574年,北周武帝毁佛,慧可与昙林在邺都“共护经论”。577年,北齐灭亡,慧可隐于舒州皖公山安徽省潜山县)度僧璨出家,传以心法是为禅宗三祖。579年,北周宣帝复兴佛法,慧可重还邺都,由于没有固定的寺院与徒众,常隐居在市井之间,有时为人帮佣,随宜说法,有人劝他不该做这种工作,他却认为这是调心、修持忍辱波罗密[5]

相传其在邺都说法,受人嫉妒,遭官府下狱,受拷打,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圆寂[6]

师承

[编辑]

弟子

[编辑]

教法

[编辑]

因“达摩禅法”在当时仍不被多数人所接受,慧可的弟子人数不多,记述也不详细。慧可虽以《楞伽经》教授门下,但注重的是“玄理”而非章节注疏,不着文字,活用教法,有重宗轻教的倾向[7]。修行上秉持达摩的头陀行,不住聚落,这可能是早期达摩禅流传不广的原因之一[8]。直到初唐,达摩禅才逐渐发展成一个大宗派,受世人所接受。

注释

[编辑]
  1. ^ 《续僧传》〈慧可传〉:“外览坟索,内通藏典。”
  2. ^ 《续僧传》〈慧可传〉:“奉以为师,毕命承旨,从学六年,精究一乘。”
  3. ^ 《续僧传》〈慧可传〉:“一时令望,咸共非之。”
  4. ^ 《楞伽师资记》:“吾本发心时,截一臂。从初夜雪中立,不觉雪过于膝,以求无上道。”
  5. ^ 《祖堂集》卷2:“或在城市,随处任缘,或为人所使,事毕却还。彼所有智者,每劝之曰:‘和尚是高人,莫与他所使。’师云:‘我自调心,非关他事’。”
  6. ^ 《祖堂集》卷2:“时有辩和禅师,于邺都管成安县匡救寺讲《涅槃经》。是时大师至彼寺门说法,集众彼多,法师讲下人少。辩和怪于师,遂往县令瞿仲偘说之:‘彼邪见道人打破讲席。’瞿令不委事由,非理损害而终。”
  7. ^ 《续僧传》〈慧可传〉:“说此真法皆如实,与真幽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词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
  8. ^ 《续僧传》〈法冲传〉:“以可常行兼奉头陀,故其所住,不参邑落。”
前任:
达摩
汉传佛教禅宗
二祖
继任:
僧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