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魏忠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魏忠賢
國家明朝
主君明熹宗(天啟帝)
忠賢
完吾
初名魏四
出生隆慶二年正月三十日
1568年2月27日
直隸肅寧縣
(今河北省滄州肅寧縣
逝世1627年12月11日(1627歲—12—11)(59歲)[1]
北直隸阜城縣
墓葬北京香山碧雲寺

魏忠賢(1568年2月27日—1627年12月11日),原名魏四,進宮後改名李進忠移宮案後,改回魏姓天啟帝賜名忠賢完吾。中國明朝末期宦官(內璫),人稱魏璫[2]直隸肅寧縣(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在天啟年間與東林黨人爆發激烈的東林黨爭,拉攏齊楚浙黨官吏加入自己一方,是為閹黨崇禎帝即位後遭整肅、流放,畏罪自殺,崇禎帝依然憤怒,將其屍體凌遲

早年

[編輯]

魏忠賢出生於隆慶二年正月三十日(1568年2月27日),是個左撇子,年少時家境貧窮,混跡於街頭,不識字,但精通射箭,懂得騎馬,喜歡賭博,迷戀飲酒嫖妓,好與人嬉笑。人們稱他為「傻子」。他事實上有自己的決斷,但是喜歡猜忌,更喜歡別人對他阿諛奉承。[3]後為賭債所逼,只好棄妻賣女,且見太監在遊樂場所出手闊綽,決意入宮做宦官,相傳魏忠賢是在賭場被人追債毆打時,才取刀自宮野史相傳刀子只割到衣服,因此仍然是個健全的男人,因與後宮佳麗熟識結好,得以通融。

入宮後改名李進忠。在宮中結交太子宮太監王安,得其所助。後又結識皇長孫朱由校乳母客氏,與之對食。對皇長孫,則極盡諂媚事,引誘其宴遊,甚得其歡心[4]

泰昌元年(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為明熹宗,賜名忠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實際工作的是王體乾)。

東林黨爭

[編輯]

當時東林黨人士吏部尚書趙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對派,於是非東林派憤而結交魏忠賢。1624年,魏忠賢遭到楊漣的彈劾,但逃過一劫,於是開始大規模迫害鎮壓東林黨人士[5],並收集東林黨名錄,製作《點將錄》[6]《天鑒錄》[7]天啟五年(1625年),東林黨的左光斗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東林六君子熊廷弼事件一案遭到彈劾,魏忠賢趁機大肆搜捕東林黨人。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出於熹宗的授意,而非魏忠賢矯旨[8]。天啟六年,魏忠賢又逼死了高攀龍,殺害了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東林七賢東林書院被全部拆毀,講學亦告中止。東林黨在北京朝廷中顯露了的勢力幾乎被消滅,時東林「纍纍相接,駢首就誅」,但東林黨根基深厚,在北京未露面的勢力仍然遠遠超過反對者的力量,並且東林黨南方的力量幾乎未被觸動,這也是日後崇禎登基後東林黨反撲的力量來源。

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結成政治同盟,從而極受皇帝寵信,人稱「九千歲」(意謂在號稱千歲親王之上,近於號稱萬歲皇帝),有些人乾脆叫他「九千九百歲」「舉朝阿諛順指者但拜為乾父,行五拜三叩頭禮,口呼九千九百歲爺爺。」[9]自己也在民間養了不少義子,如五虎[10]五彪[11]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在其全盛時期,各地官吏阿諛奉承,紛紛為他設立生祠,薊遼總督閻鳴泰建生祠於薊州密雲昌平通州涿州河間保定,宣大總督張樸建生祠於宣府大同。天啟五年(1625年)賜魏忠賢「顧命元臣」印。魏廣微顧秉謙劉志選曹欽程王紹徽霍維華閻鳴泰賈繼春田爾耕許顯純等大臣,將政權拱手相讓[12],甘心淪為幫兇,道德與氣節淪喪[13],時人譏為「門生宰相」、「魏家閣老」。天啟六年十月,袁崇煥疏頌魏忠賢[14];天啟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煥請立生祠[15]。魏忠賢六十大壽,「天下督撫、總鎮競投密獻、異寶、諛詞。廷臣自三公、九卿……稱觴者,衣紫拖金,填街塞戶。金卮玉斝,鐫姓雕名,錦屏繡障,稱功頌德」,第一位提出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撫潘汝禎[16]

身敗名裂

[編輯]

天啟7年(1627年)熹宗病危,召見信王朱由檢說「吾弟當為堯舜」,又說「忠賢宜委用」,[17]並召諭廷臣說,魏忠賢等「皆恪謹忠貞、可計大事。」黃立極等對曰:「陛下任賢勿貳,諸臣敢不仰體?」[18]信王素厭惡閹黨專權,不為魏忠賢所容,常稱病不朝。[19]據說魏忠賢曾與兵部尚書崔呈秀密謀政變,不料呈秀膽小驚慌說:「恐外有義兵。」[20]是年8月23日,熹宗駕崩,無子,遺命由弟朱由檢繼位,年號崇禎。不久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狀:一並帝;二蔑后;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剋削藩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功;九傷民財;十通關節。崇禎召魏忠賢至殿上,命宦官當眾宣讀錢嘉徵奏疏,忠賢面如土色,[21]以重金拜託皇帝身邊的老宦官徐應元求情。徐勸他辭職,於是忠賢請辭獲准。[22]

同年11月1日,詔忠賢至鳳陽看顧皇室祖墳,魏忠賢在鳳陽途中,仍豢養一批亡命之徒,崇禎聞後大怒,命錦衣衛前去逮捕,押回京師審判。[23]李永貞得知消息,連忙派人密報魏忠賢。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在阜城南關尤氏旅店與同夥李朝欽痛飲至四更,最後懸梁自盡。據記載,當晚有書生夜宿魏忠賢所住旅館,作歌譏諷魏忠賢,魏忠賢聞之更加傷心苦悶,最終選擇自殺。[24]

忠賢屍體被挖出後,任人千刀萬剮。[25]思宗下令清查「閹黨逆案」。一共清查出首逆同謀6人,交結近侍19人,交結近侍次等11人,逆孽軍犯35人,諂附擁戴軍犯15人,交結近侍又次等128人,祠頌44人,共計258人,再加上漏網之魚57人,共計315人。忠賢的情婦客氏、忠賢侄魏良卿俱被殺。

親屬

[編輯]

影視形象

[編輯]

1988年 TVB電視劇 《狂龍》 江毅

1993年台視《大太監與小木匠乾德門

1993年電影《刺客新傳之殺人者唐斬倪大紅

1996年電視劇《新龍門客棧李立群

2002年電視劇《英雄劉威

2006年電視劇《三揭皇榜王剛

2007年GZTV電視劇《大明天下王繪春

2014年電影《繡春刀金士傑

2014年電影《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倪大紅

2017年TVB電視劇《超時空男臣何廣沛

2017年電影《繡春刀II:修羅戰場金士傑

軼聞

[編輯]

魏忠賢篤信佛教,時常禮敬名僧,跟秋月、大謙等知名禪師有來往。也包括了飲酒食肉,為人勢利的碧雲寺詩僧[26]

朱長祚在《玉鏡新譚》中稱魏忠賢「形質豐偉,言辭佞利」,擅長唱歌、奏樂、圍棋蹴球,而熹宗是個木工天才,喜歡引繩削墨,「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魏忠賢總是趁他沉浸於匠人之樂時去奏事,見此,熹宗不耐煩,總是隨口說:「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魏忠賢逐漸專擅朝政。

明代馮夢龍撰《燕都日記》記載,李自成攻陷北京前夕,大廈將傾之際,崇禎帝念及魏忠賢昔日的事功,在太監曹化淳建議下,收葬魏忠賢的遺骸於香山碧雲寺(後於康熙四十年,即1701年被搗毀)[27]。但根據「日侍先皇(崇禎帝)左右」的錦衣衞指揮僉事王世德著作《崇禎遺錄》考證,他指出「野史有上(崇禎帝)命收魏忠賢骸骨一事,荒謬不足致辨。」[28]。時任左諭德的楊士聰也對此說予以反駁,他指出當時曹化淳早就閒住不在京城,崇禎皇帝又如何接受曹化淳面奏? 楊士聰稱這偽說是「一二逢迎時局者」所為[29]。而且根據明朝宦官劉若愚的《酌中志—卷九正監蒙難紀略》,當中記載曹化淳正是被魏忠賢逼害的王安舊屬,因此魏忠賢得勢時間曹化淳也深受逼害,故而曹化淳為魏忠賢說情的可能性較低。

評價

[編輯]

在由中國文史學者劉繼興和劉秉光所著的《歷史上那些帝王們》一書中認為:「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斷罷免寧錦一戰中畏縮不出的袁崇煥,曾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繫國家、講求原則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層能力、這種魄力、這份功績,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30]

前任:
宋晉
東廠提督太監
1623年—1627年
繼任:
王體乾

注釋

[編輯]
  1. ^ 劍橋中國明代史.崇禎朝[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他對等待著他的下場感到害怕,和一個關係親密的太監在12月中旬一起縊死於阜城。
  2. ^ 楊棟朝《首參魏璫疏》
  3. ^ 酌中志》載「忠賢少孤貧,好色、賭博,能飲啖、嬉笑,喜鮮衣馳馬,右手執弓,左手彀弦,射多奇中。不識文字,人多以傻子稱之。亦擔當能斷,顧猜狠自用,喜事尚諛,是其短也。」
  4. ^ 明季北略》(卷2):「忠賢,北直河間府肅寧縣人,原名李進忠,本姓魏,繼父姓李,得寵後因避移宮事,改賜名忠賢。萬曆四十八年庚申九月初六日,熹宗立,年十六,未婚,乳母客氏,侯田兒之妻,年三十,妖艷。熹宗惑之,封為奉聖夫人,出入與俱。時忠賢漸用事,私殺司禮監王安、於海子,然與客氏尚未合。及熹宗婚,立張氏為皇后,王氏為良妃、段氏為妃,客氏不悅。熹宗賞賚無算。」
  5. ^ 明史》(卷244):「楊漣疏劾忠賢,大中亦率同官上言:「從古君側之奸,非遂能禍人國也。有忠臣不惜其身以告之君,而其君不悟,乃至於不可救。今忠賢擅威福,結黨與,首殺王安以樹威於內,繼逐劉一燝、周嘉謨、王紀以樹威於外,近且斃三戚畹家人以樹威於三宮。深結保姆客氏,伺陛下起居;廣布傅應星、陳居恭、傅繼教輩,通朝中聲息。人怨於下,天怒於上,故漣不惜粉身碎首為陛下陳。今忠賢種種罪狀,陛下悉引為親裁,代之任咎。恐忠賢所以得溫旨,即出忠賢手,而漣之疏,陛下且未及省覽也。陛下貴為天子,致三宮列嬪盡寄性命於忠賢、客氏,能不寒心?陛下謂宮禁嚴密,外廷安知,枚乘有言『欲人弗知,莫若弗為』,未有為其事而他人不知者。又謂左右屏而聖躬將孤立。夫陛下一身,大小臣工所擁衛,何藉於忠賢?若忠賢、客氏一日不去,恐禁廷左右悉忠賢、客氏之人,非陛下之人,陛下真孤立於上耳。」忠賢得疏大怒,矯旨切讓,尚未有以罪也。」
  6. ^ 明季北略》(卷2):「點將錄(阮大鋮作。獻魏奄,指為東林惡黨)天罡星托塔天王李三才、及時雨葉向高、天巧星浪子錢謙益,聖手書生文震孟、白面郎君鄭鄤、霹靂火惠世揚、鼓上蚤汪文言、大刀楊漣、智多星繆昌期等共三十六人。地煞星神機軍師顧大章、青面獸左光斗、金眼彪魏大中、旱地忽律游士任等共七十二人。」
  7. ^ 明季北略》(卷2):「天鑒錄(崔呈秀作。獻逆奄,指東林黨)葉向高、孫承宗、韓爌、劉一燝、趙南星、楊漣、高攀龍、左光斗、孫居相、李邦華、喬允升、王洽、曹子汴、錢謙益、姚希孟、李騰芳、孫鼎相、文震孟、侯恪、熊明遇、沈惟炳、熊奮渭、周宗建、王心一、顧宗孟、姚士慎、張振秀、顧大章。又有非東林為人正直不附魏黨,亦一網打盡。

    孫慎行、鄒元標、韓繼思、易應昌、馮從吾、陳宗器、申用懋、陳仁錫、毛士龍、黃尊素、劉芳、李應升、張慎言、房可壯、惠世揚、章允儒、劉弘光、蔣允儀、侯恂、游士任、張光前、賀烺、孫必顯、汪始亨、周順昌、侯震暘、張澄、劉宗周、鄒之麟、劉時俊、解學龍、瞿式耜、鄒維璉等。」
  8. ^ 《從萬曆到永曆》
  9. ^ 呂毖:《明朝小史》
  10. ^ 五虎: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
  11. ^ 五彪:田爾耕許顯純崔應元楊寰孫雲鶴
  12. ^ 明季北略》(卷2):「時上書頌魏忠賢功德者,不可勝記。兵部尚書霍維華奏曰:廠臣茅土尚覺其輕,良卿太師尚餘一級。同年翰林王應熊笑曰:昧年翁兩個尚字,想當讓位與他。維華面赤。越六日,削應熊等去。鄭芝龍受撫,豐城侯李承祚具本請封魏上公為王。周應秋三十九疏,請封忠賢子姪為公侯伯。郭允厚四十疏,請給忠賢莊田祿米。薛鳳翔四十七疏,請結忠賢第宅鐵券。李審呼忠賢為九千歲。盧承欽請刻黨籍碑示海內。」
  13. ^ 明季北略》(卷2):「會高攀龍參崔呈秀,呈秀賄忠賢,高疏留內不發。於是群小歸附,閣臣魏廣微認姪,顧秉謙、傅櫆、阮大鋮、倪文煥、楊維垣、梁夢環,俱拜忠賢為父,客氏為母。忠賢聽崔、傅、阮三人言,於鎮撫司設五等刑具,夾桚棍槓敲遣,校尉點城探聽,絲微必報,如有所發,貲命立盡。許顯純掌鎮撫,又殘忍第一。」
  14. ^ 《明熹宗都察院實錄》1553頁:「遼東巡撫袁崇煥疏為元勛功翼覆載事,奉聖旨:這本說廠臣心專籌虜,力援危疆,設險設備,屹立金湯,其懋功朕所鑒悉,合謀建祠,輿論允協,著如議行,其祠名曰元功,該部知道。」
  15. ^ 《明熹宗實錄》4022頁:「薊遼提督閻鳴泰、巡撫袁崇煥疏頌魏忠賢功德,請於寧前建祠。」金庸袁崇煥評傳》:「各省督撫都為魏忠賢建生祠,袁崇煥如果不附和,立刻就會罷官,守御國土的大志無法得伸,因此當時也只得在薊遼為魏忠賢建生祠。……天啟年間,魏忠賢權勢熏天,各省督撫都為魏忠賢建生祠、塑像而向他跪拜。當時袁崇煥在寧遠也建了魏忠賢的生祠。時勢所然,人人難免。」
  16. ^ 《玉鏡新譚》
  17. ^ 李遜之:《三朝野記》卷四
  18. ^ 《亁隆御批綱鑑》卷八
  19. ^ 《崇禎長編》卷一
  20. ^ 談遷國榷》卷八十八
  21. ^ 明季北略》(卷三):「嘉興縣貢生錢嘉征,參魏忠聖十大罪。一曰並帝。群臣上疏,必歸功廠臣,竟以忠賢上配先帝。二曰蔑後。羅織皇親,幾危中官。三曰弄兵。廣招無籍,興建內操。四曰無君。軍國大事,一手障天。五曰剋剝。新封三藩。不及福藩之一。忠賢封公,膏腴萬頃。六曰無聖。敢以刀鋸刑餘,擬配俎豆。七日濫爵。公然襲上公之封,靦不知省。八曰濫冒武功。武臣出死力以捍圉,忠賢居樽俎以冒賞。九曰建生祠,一祠之建不下五萬,豈士民之樂輸。十曰通關節。乾兒崔呈秀,孽子崔鐸,貼出之文,復登賢書。種種叛逆,罄竹難書,萬剮不盡。上頷之。魏忠賢不勝其憤。哭訴於上。上命內侍讀疏,使跪聽之。忠賢震恐喪魄應山一疏,璫罪大著,然罹慘禍以後,無敢有發其奸者矣,至是而元愨首參其罪,嘉征歷暴其惡,使逆賢無逃躲處。真膽識雙絕,可與大洪疏並垂千古(庚戌二月十九日用賓雨窗評)。」
  22. ^ 明季北略》(卷三):「批云:崔呈秀著九卿會勘,魏忠賢著內官劉應選、鄭康升押發鳳陽看守皇陵,籍其家。徐應元為忠賢分解。」
  23. ^ 明季北略》(卷三):「疏奏,上即傳旨兵部云:朕臨御以來,深思治理,乃有逆黨魏忠賢擅竊國柄,奸盜內帑,誣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本當肆市,以雪象冤,姑從輕降發鳳陽,豈巨惡不思自改,致將素畜亡命之徒,身帶凶刃,環擁隨護,勢若叛然,朕心甚惡,著錦衣衛差的當官旗前去扭解,押赴彼處交割,其經過地方,著該撫按等官,多撥官兵,沿途護送,所有跟隨群奸,即時擒拿具奏,毋得縱容遺患。若有疏虞,罪有所歸,爾兵部馬上差官星速傳示各該衙門。欽此。」
  24. ^ 明季北略》(卷三):「兵部聞旨,即差千戶吳國安,前去扭解魏忠賢,至新店,距阜城縣20里,密得李永貞飛報,知不免,晚至縣,宿尤克簡家。時有京師白書生,作掛枝兒在外廂唱徹五更,形其昔時豪勢,今日淒涼,言言譏刺,忠賢聞之,益淒悶,遂與李朝欽縊死。」
  25. ^ 《國榷》載:「魏忠賢犯殊死,不餘寸骨」。
  26. ^ 酌中志》載:「素好僧敬佛,宣武門外蒼文殊庵之僧秋月,及高橋之僧愈光,法名大謙者,乃賢所禮之名衲也。如碧雲詩僧,則酒肉勢利不足齒矣。」
  27. ^ 來源:鳳凰網歷史;作者:劉繼興 劉秉光. 崇祯皇帝煤山自尽前夕为何秘密安葬魏忠贤遗骸. 鳳凰網>信息>中國古代史>正文. 2011年2月1日 [2011年2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8日) (中文(簡體)). ;另《明季北略》卷二十記載:崇禎十七年農曆三月十四,即崇禎自殺前五日,「壬寅,南京孝陵夜哭。三月初一日起,日色兩旬無光。是夜風色陰慘,沙塵刮天。起舊司禮太監曹化淳戴罪守城,上密旨收葬忠賢遺骸。」
  28. ^ 《崇禎遺錄》:十七年甲申,野史有上命收魏忠賢骸骨一事,荒謬不足致辨。
  29. ^ 《甲申核真略凡論》:「一二逢迎時局者,乃稱曹化淳面奏先帝雲:魏忠賢而在,事不至此。(化淳閒住在外,未聞特召, 何處面奏?-原夾注)先帝嘆息,傳旨收葬其骸。又稱先帝召對,有薦楊維垣、霍維華等者。此皆絕無影響之事,附會成書,公然刊布。更 假歲月,必將登諸奏牘矣。」
  30. ^ 劉繼興 劉秉光/著. 《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10年07月第1版: 頁數:225頁 [2010年07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124-010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