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羲
李經羲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57年 大清安徽省合肥 |
逝世 | 1925年9月18日 中華民國上海 | (67—68歲)
別名 | 李仲仙、李仲軒 |
職業 | 國務院總理兼財政總長 |
親屬 | 父:李鶴章 岳父:趙繼元 夫人:趙喜官 子:李國松、李國筠 孫:李家驌 曾孫:李道豫 |
李經羲(1857年—1925年9月18日)字仲仙、仲軒,號悔庵、蛻叟,安徽合肥人,李鴻章三弟李鶴章之子,清末民初政治家,清末歷任各地巡撫、總督,中華民國時期曾任國務總理。
生平
[編輯]清末經歷
[編輯]1879年(光緒五年),作為廩膳生(廩生)取得優貢。朝考一等,授知縣。1885年(光緒十一年),因報效海防經費,獲優先選任道員。2年之後,被任命為四川省永寧道道員。1893年(光緒十九年),補授湖南省鹽法長寶道道員。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補授湖南按察使。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任福建布政使,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任雲南布政使。[1]
1901年4月21日(光緒二十七年三月初三日),由雲南布政使升任廣西巡撫。1901年5月21日(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初四日),同雲南巡撫互調職務。[1][2]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末,就任貴州巡撫併兼貴州提督。1904年5月30日(光緒三十年四月十六日),調任廣西巡撫。任內,整頓廣西省內的團練、保甲,調查戶口,創設隨營速成學堂。[1][2]1905年10月9日(光緒三十一年九月十一日),因病辭任,改任安徽鐵路礦務總理。[1][2]
1909年(宣統元年)1月,升任雲貴總督,到昆明赴任。任內,他在雲南省開發礦山、振興實業。此外,他還起用蔡鍔、唐繼堯等留學日本的學生,創設雲南陸軍講武堂,為新軍的創設及強化作出了貢獻。此外,他還參與同英國等諸國就領土問題進行交涉,並作為總督、巡撫的代表奏請清朝朝廷施行憲政。[1]
李經羲在以上內政改革等方面抱持開明態度,對鎮壓革命派也並不積極。其手下的蔡鍔、唐繼堯等新軍軍人為革命派傾倒。1911年(宣統三年)10月29日夜,革命派發動昆明重九起義。李經羲被俘虜,但在蔡鍔的指示下獲得釋放,逃往上海。[1]
北洋時期
[編輯]1913年(民國二年)2月,王芝祥、于右任等人在北京組織國事維持會,李經羲參加。此後,他成為北京政府的政治家。[1]
同年7月二次革命後,李經羲接近袁世凱。11月,代替國會的政治會議設立,李經羲任議長,提出解散國會的提案。1914年(民國三年)1月,兼任約法會議議員資格審定委員會委員長。5月出任參政院參政,10月出任審計院院長。1915年(民國4年)袁世凱稱帝,李經羲被封為「嵩山四友」之一(其他三人為徐世昌、趙爾巽、張謇),作為袁世凱的輔佐。但是,同年12月護國戰爭爆發之際,袁世凱請李經羲遊說護國軍的蔡鍔,被李經羲拒絕,此後他拒絕了同袁世凱的一切合作。[1][3]
1917年(民國六年)4月,因段祺瑞內閣財政總長陳錦濤受賄被捕,5月2日,李經羲被委任為財政總長[4],替代陳錦濤,可是他不太願意接任,逗留天津,遲遲不往北京[5] 。23日,大總統黎元洪罷免段祺瑞國務院總理之職,28日,李經羲繼任國務總理[6],他卻仍舊留在天津,至國會遭解散後,才跟隨張勳於6月14日到北京[7],但因北洋派系內鬥,李經羲組閣受到阻礙[8]。6月24日,李經羲終於就任國務總理[9]。7月1日,張勳擁溥儀復辟,李經羲找張勳理論不果,2日深夜逃出北京[10],李經羲內閣成為北京政府正式內閣中最短命的內閣。8月,李經羲從天津遷往上海[11],自此離開了政治舞台。[1][3][12]
1925年(民國十四年)9月18日,李經羲在上海病逝。享年69歲。[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 2.0 2.1 2.2 廣西地方志. 《广西通志 政府志 第一篇 晚清广西省政府及农民政权 第一章 政府机构》. 廣西地方志. [2013-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 ^ 3.0 3.1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7-05-03, (470號).
- ^ 李仲軒揭櫫老成. 神州日報 (上海). 1917-05-22.
李仲軒被任爲財政總長之後,珊珊其來,態度頗難測度,始則謂調查一月方能就任,繼見各閣員辭職,復謂一月後尚未必來,最近在津又有組織老成內閣之主張
-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7-05-29, (496號).
- ^ 張勳抵京之情形. 時事新報 (上海). 1917-06-17.
新任國務總理李經羲及張鎭芳、雷震春、段芝貴亦先後到站,十時三十分,張與李、張、雷、段暨護衞親兵五百名登車……直向北京去
- ^ 李經羲之內閣前途. 申報 (上海). 1917-06-17.
又有奉天、陝西、河南及某某等五省之此次同行稱兵者,均已有電來京,極端反對李氏,謂其不宜組織內閣
- ^ 李內閣昨午就職. 北京日報 (北京). 1917-06-25.
茲將國務院通告錄下……遵於本月二十四日就任國務總理之職
- ^ 反對復辟之文電一束·李經羲之通電. 北京日報 (北京). 1917-07-12.
是夕兩鐘聞警……次日羲欲與勳面論,屢通不報……遂於七月二日夜盡出險到津
- ^ 李經羲來滬之預誌. 神州日報 (上海). 1917-08-18.
李經羲任職數日即發生復辟逆案,倉皇遁往天津……昨聞其子前廣東巡按使李國筠已接乃父由津來電,業經摒擋諸事,預備一二日內南下,並聞前此來滬之眷屬,現亦由虹口文監師路遷居成都路自置之宅中云
- ^ 陳貞壽・劉傳標「杜錫珪」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1卷. 中華書局. 2002. ISBN 7-101-02394-0.
外部連結
[編輯]
清朝
| |||||||||||||||
---|---|---|---|---|---|---|---|---|---|---|---|---|---|---|---|
中國(北京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