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黎元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黎元洪
黎秉经
摄于1917年
中华民国大总统
任期
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4日
前任袁世凯
继任冯国璋(代理)
任期
1922年6月12日—1923年6月14日
前任徐世昌
继任高凌霨(国务院摄行)
中华民国副总统
选举:19111913
任期
1912年1月3日—1916年6月6日
总统孙中山袁世凯
前任(职务设立)
继任冯国璋
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都督
(代行中央政府职权,成为国家元首)
任期
1911年10月11日—1911年12月31日
前任(职务设立)
继任段祺瑞(湖北省督军)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参谋总长
任期
1912年4月13日—1915年12月18日
前任徐绍桢
继任冯国璋(未就任)
唐在礼(代理)
中华民国参政院议长
任期
1914年5月26日—1915年12月16日
前任王家襄
继任溥伦
个人资料
性别
宋卿
出生(1864-10-19)1864年10月19日
同治三年九月十九日
 大清湖北省汉阳府黄陂县
逝世1928年6月3日(1928岁—06—03)(63岁)
 中华民国天津英租界
墓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大学黎元洪墓
籍贯安徽省 宿松县
国籍 大清 (1864—1911)
 中华民国(1911—1928)
政党 共进会(1907—1912)
共和党(1912—1913)
进步党(1913—1916)
研究系(1916—1920)
配偶吴敬君
儿女黎绍芬(长女)
黎绍基(长子)
黎绍芳(次女)
黎绍业(次子)
学历北洋水师学堂
军事背景
服役 北洋水师(1883—1894)
清末新军(1894—1912)
北洋陆军(1912—1928)
军衔 六品把总(1888年授予)
五品千总(1891年授予)
三品顶戴(1900年授予)
陆军上将(1912年授予)
武义亲王(1915年授予,未接受)
参战甲午战争(1894年)
自立军起义(1900年)
辛亥革命(1911年)
府院之争(1916年)
经历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宋卿末与中华民国政治家。生于湖北省黄陂县黎家河(今属大悟县),人称“黎黄陂”。清末加入海军,后担任新军协统武昌起义后,担任中华民国都督中华民国假定大元帅中华民国副总统袁世凯死后,其曾两次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生平

[编辑]
《黎氏族谱》记载了黎元洪的家世。不同于以往记载他祖籍安徽宿松,族谱中认为黎的祖先来自江西。并且记载黎元洪在汉阳度过了少年时代。

黎氏祖籍原系安徽省宿松县,自祖父起即经商湖北省,遂入黄州籍。1883年,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为人谨厚,勤学,对引擎修造学尤具心得,为师长严复萨镇冰等所赏识,严复评他:“德高才疏”。毕业后,派往广东服役,曾在广东水师中任广甲号二管轮。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舰击沉,飘海遇救。之后投靠张之洞,被派督练新军,并且多次赴日本学习军事。[1]

1906年,任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驻守湖北武昌。4月27日,湖北汉阳兵工厂驻守营兵与工人发生冲突,工人举行罢工,并拆毁营房;工厂会办张彪、提调黎元洪迫令工人复工。[2]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黎元洪藏身在朋友家中。湖广总督瑞澂出逃,提督兼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也逃去了汉口租界,革命党人因军中无主,遂拥立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2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立后,公认武昌为中央军政府,推选黎为大都督、假定副元帅、大元帅。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黎被选为临时副总统。2月,镇压反对他的武昌群英会暴动,9月,镇压南湖马队暴动

1913年6月9日,李烈钧袁世凯免去江西都督官职,命令黎元洪兼署[3],黎即于翌日辞任[4]。10月7日,黎元洪正式当选副总统。12月被段祺瑞胁迫入京,迁入瀛台居住[5]。1914年1月,国会被解散,袁世凯于5月建立参政院作咨询审议法律机关,命黎元洪为议长。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纳国民代表大会的“推戴”为皇帝后,15日,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固辞,申令不许。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黎元洪于7日接续其未完成的任期为第一任大总统。1917年,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因为争议应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宣战而决裂,段祺瑞以辞职威胁,5月23日,黎元洪免去段的职务,段离开北京赴天津,拥段的11省督军在各地宣布独立。黎元洪急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坐镇天津,要求黎解散国会。6月12日,黎被迫下令解散国会。14日,张勋率领三千军队抵北京。7月1日张勋拥立十二岁的溥仪复辟。2日晚,黎逃入东交民巷日本公使馆[6]。12日,段祺瑞的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逃匿荷兰大使馆。段祺瑞于14日进京,同日黎元洪通电去职,迁离日本使馆[7]。8月28日,黎元洪离开北京,迁往天津[8]

1922年直奉战争后,大总统徐世昌被驱逐。黎元洪复任大总统,次年6月被曹锟驱逐。后经过国会贿选,曹锟当选中华民国第三任大总统。

之后黎元洪寓居天津租界经商致富,有房地产七十余处,晚年生活优渥,大力赞助教育事业。

1928年6月3日,前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在天津病逝,遗电劝各方息兵,并提出济案求外交正义之解决及从速召集国民议会,解决时局纠纷等10项时局主张,病逝于天津英租界寓所。[9]6月8日,国民政府明令优恤前大总统黎元洪,并着内政部详拟丧葬典礼,以彰崇报元勋之典。6月28日,又颁令国葬黎元洪,拨款一万元治丧,全国各地下半旗志哀,鸣礼炮17响。[10]

1935年,国民政府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墓在今武昌洪山区土公山南坡,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内)。

1946年元旦,国府将曾位于汉口俄租界的一条马路命名为黎黄陂路,英文名一作“Li Yuanhong Blüd”。

遗电

[编辑]

元洪遭逄时会,得与创建民国之役。德薄位尊,时深惕厉。中间两经当国,均不得行其志以去,退思补过,无时或忘。追维首义之初,主张罢言战和,军民分治,驯致裁兵废督,身为之倡。一切措施,虽示能尽如人意,要无非力求和平统一,利国福民。不意十七年来,民生疾苦愈甚,国际地位愈危,桑梓之乡,屡经变乱,辛亥同志,颠沛流离,负国负民,殊乖素志,频年兵连祸结天疮痍满目,久已疾首痛心;此之济案发生,外交岌岌,牵动旧疾,已非药石所鹿挽囘,有不能不沥诚作最后之忠告者;

  1. (一)国民于济案,应以沉毅态度求外交正义之解决,不得有轨外行动;
  2. (二)从速召集国民大会,解决时局纠纷;
  3. (三)实行垦殖政策,化兵为农工,勿使袍泽失所;
  4. (四)调剂劳资,应适合全民心理与世界经济趋潮,统筹兼顾,豫定翔实法规,行之以渐,毋率尔破坏社会组织及家庭制度,俾免各趋极端;
  5. (五)振兴实业,以法律保障人民权利;
  6. (六)正德利用厚生,不可偏废,毋忘数千年立国之根本精神,道德礼教,当视物质文明尤为重要;
  7. (七)革命为迫不得已之事,但愿一劳永逸,俾国民得以早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8. (八)参酌近今中外情势,似应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毋遽思破除国界,为外强所利用;
  9. (九)早定政治方针与教育宗旨,以法治范围全国,应折中至当;
  10. (十)民元以来,凡无抵触国体之创制,应仍旧保存,请勿轻议纷更。

评价

[编辑]

严复评价黎元洪说:“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则?以柔暗故!遍读中西历史,以为天下最危险者,无过良善暗懦人。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必不足以保其国。”[11]

章太炎“天坼天崩,哀感何极”,先后作《祭大总统黎公文》及《大总统黎公墓志铭》。章又作一联挽黎︰“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倭寇岂能干正统;与五色国旗俱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张振武被杀案,黎元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谁说的?]

后人[谁?]总体评价黎元洪任大总统的北洋军阀时期频繁参与议会形式下的政治斗争,显示出黎元洪从几乎没有共和意识的清代督统成长为共和制国家参政者的进步。而黎元洪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也基本恪守了共和国家的基本准则,乃至袁世凯称帝、张勋两次复辟活动中都给予了反对态度。由于黎在民国早期为稳定政局所作出的工作贡献,后期工作上大多还是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后代

[编辑]

轶事

[编辑]

其二女儿黎绍芳嫁给袁世凯九子袁克玖。黎绍芳生于1906年12月19日。1914年订婚时才8岁。1934年28岁时与袁克玖结婚。后逝于精神病院。[来源请求][12]

著作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沈云龙(2005年)
  2. ^ 李新(2011年),第25页
  3. ^ 命令 (PDF). 政府公报. 1913-06-10, (393号) [2023-02-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16). 
  4. ^ 副總統電辭兼領贛督. 时事新报 (上海). 1913-06-12. 任命元洪兼署领江西都督事……似无设都督之必要……何以表平日淡视权位之心,伏乞收回成命……肃此电辞…… 
  5. ^ 袁克文. 链接至维基文库 辛丙秘苑. 维基文库. 1921-01-03. 瀛台故清帝居……元洪至,顾而大乐……及帝制初筹时,先公以元洪居府中,多有不宜,乃修邸迁之,或谏先公曰:“不可使宋卿外居,不易监察,苟变,将奈何?” 
  6. ^ 東方通訊社·北京電. 时事新报. 1917-07-04. 黎总统之避难,由日本公使馆公表如左:黎大总统率同侍卫武官唐仲寅、秘书刘少秋(译音),并从者一人,于七月二日午后九时半,并未豫先通知,突至日本公使馆内,入公使馆武官斋藤少将官舍,求一身之保护。本公使馆认为事出于不得已,顾国际之通谊,决予相当之保护,现使住于公使馆内兵营 
  7. ^ 黎黃陂電告不聞政治. 北京日报 (北京). 1917-07-15. 元洪已于本日移居东厂胡同,拟即赴津宅养疴,此次因故去职,负疚孔多,以后息影家园,不闻政治 
  8. ^ 黎總統出京赴津. 申报 (上海). 1917-08-30. 
  9. ^ 李新(2011年),第3072页
  10. ^ 李新(2011年),第3077页
  11. ^ 黎元洪:法与刀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2023-12-05]. 
  12. ^ 施雨华. 黎元洪家百年沧桑 (5). 人民文摘 (中文). 

参考文献

[编辑]
 中华民国元首
新头衔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诞生
中华民国领导人
鄂军都督

1911年10月11日-1911年12月31日
继任: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前任:
袁世凯
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14日
继任:
冯国璋
(代理)
前任:
徐世昌
中华民国大总统
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
继任:
曹锟
 中华民国官衔
新头衔 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
1912年1月3日-1913年10月10日
继任:
自己
正式副总统
前任:
自己
临时副总统
中华民国副总统
1913年10月10日-1916年6月7日
继任:
冯国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