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
體育教育[1](英語:physical education,縮寫P.E.)也稱體能教育或運動教育(sports education),是一項在小學、中學和大學中開展的運動教學活動,旨在促進參與者在鍛煉身體的活動過程中獲得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在不同國家,學校體育教學的任務及目標存在區別。在中國,學校體育是一項貫穿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二年級的必修課程[2],其任務可以概括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選拔職業競技後備人才、增強學生組織紀律性、錘鍊學生頑強意志等[2]。
發展趨勢
[編輯]近年來學校體育教育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包含了越來越多的活動項目,例如各種球類運動、郊遊等,從較早時期就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並使其在成人階段從中受益。在一些地區[3][4],學校體育教師引入了包括瑜伽在內的課程來幫助學生緩解壓力.一些非傳統的體育項目的教學則可以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並讓學生從中感受不同的文化。
另一個趨勢是學校體育與健康和營養的關係越來越緊密。2004年美國通過的《兒童營養及奶票再授權法案》(Child Nutrition and WIC Reauthorization Act of 2004)提出參與聯邦資助的學校膳食計劃的學區需制定並執行一套有關學校體育與營養政策的要求[5][6]。在中國,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現象較為明顯[7],教育部也對此推行了「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8]以及「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9]等旨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教授運動技能,同時還會開展短期的營養與健康課程,這在小學階段較為普遍。在許多小學的健康課堂上,教學內容還會與熱門話題相結合,例如在甲型H1N1流感爆發的時候,學校通過健康課的形式向學生教授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有關知識。
在美國,學校體育課程提供了讓學生接觸現代體育及科技的機會,包括步數計、GPS和心率儀的使用等。很多國家的學校體育還提供一些武術課程,例如摔角、功夫搏擊和散打等,來教授學生自衛技能並培養其堅強意志。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參與包括水上運動、體操、單人或雙人運動、團體運動、律動和舞蹈等教學中去,並且學校鼓勵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方面進行後續的發展。
科技
[編輯]新科技產品在學校體育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般最常見的設備是簡單的錄像機,通過使用錄像機學生可以在回放過程中看到自己在一些運動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以便於糾正[10],同時研究還表明,通過這樣的手段比直接由老師糾正學生錯誤要有效得多[10]。
還有一些科技產品例如GPS、投影儀和Wii主機也參與到學校體育的教學工作中。投影儀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如何正確地進行一項活動[11],GPS可以使學生在戶外活動中變得更加活躍,教師還可以通過使用Wii系列產品向學生展示如何在校內校外保持身體健康[12]。
步數計在學校體育教學中也較為常見。這種設備記錄下的行走距離並不是最重要的,對於學生來說,它所記錄下來的步數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希望能夠在下次使用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步數測量結果[13]。
此外,在體育考試中,也會運用科技產品來對成績進行統計,以防止人工統計時產生的誤差[14]。
全球現狀
[編輯]在韓國,小學生和初中生要求每周參加3小時的學校體育課程[15]。
在葡萄牙,小學生可以選擇學校體育作為課外活動。中學生被要求每周參加約2小時的學校體育課程[16]。
在馬來西亞,中小學學生每周應參與2節或者共1小時的學校體育課程,除了考試前的一周。大部分中學可以提供的項目包括羽毛球、足球、籃球和網球等,學生也可在老師的許可下自行攜帶體育器材。在大多數中學都不會進行體育考試,學校只是單純地記錄學生的身高、體重以及做掌上壓的個數。另一份來自馬來西亞政府網站的文件顯示,馬來西亞已經實現了聯合國所要求的每周最低120分鐘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任務[17]。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校體育從小學一年級至大學二年級屬於必修課程,一般要求每天應當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同時,體育課還是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的科目。大學三年級以上開設選修體育課程。學校定期應開展運動會等競技比賽,並定期開展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和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等[2]。
在菲律賓,一些學校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引入了武術的教學[18][19][20][21][22]。
在英國,7到9年級的學生被建議每周至少進行2小時的體育運動,10和11年級的學生應進行至少1小時的運動[23]。
在威爾斯,學生被建議每兩周進行至少一小時的體育活動[23]。
在波蘭,中小學學生每周被建議至少進行3小時的學校體育[24]。大學也必須在本科生教學階段安排60學時的學校體育課[25]。
參考文獻
[編輯]- ^ 国际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与体育运动宪章 (PDF). 2015-11-18 [2015-11-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2-26).
- ^ 2.0 2.1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门户网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1990-03-12 [2012-07-05].[失效連結]
- ^ 新華中學瑜伽體育選項課見聞. 天津教育報. 2012-06-23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透過新華網.
- ^ 曹陽、鄭欣. 中小学“减负”要减掉“信息罗列式课程”. 現代教育報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2-07-05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Pangrazi, Robert (2007) "Dynamic Physical Educ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15th ed.
- ^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紐約市教育局體育活動與營養健康政策 (PDF). 2010年6月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1-06).
- ^ 張國. 教育部调研称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網易). 2012-02-22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5).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 2011-07-08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27).
- ^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 2008-09-22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6).
- ^ 10.0 10.1 Wang, L., Myers, D., & Yanes, M. (2010). Creat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xperience through the assistance of high-end technology in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37(4), 352-356.
- ^ 國家體育總局.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03-10-08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2).
- ^ Grimes, G. (2011, November 21). Interview by M Massey [Personal Interview].
- ^ Jacalyn Lea Lund, PhD, and Mary Fortman Kirk, PhD. Using pedometers to assess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levels.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1).
- ^ 北京青年報. 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将全部用电子设备. 新華網. 2016-01-10 [2016-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8).
- ^ Cho, Min-Haeng. The Strength of Motiv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During Leisure Time among Youth in South Korea. Youth Society. June 2004, 35 (4): 480–494 [2012-07-06]. doi: 10.1177/0044118X032582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Eurydice. Recommended annual taught time in 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Europe, 2011/12 (PDF). [2012-07-06].[永久失效連結]
- ^ Dr. Leonard A. de Vrie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PT). [2012-07-06].[永久失效連結]
- ^ Jack & Jill School rules Nopsscea karatedo events.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30).
- ^ Is Arnis De Mano dead in the Philippines?.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23).
- ^ Regional Commissions and Chapters International Modern Arnis Federation Philippines Mindanao Commission. Imafp.com. [2010-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7).
- ^ Mindanao Times News 2007 - Davao City 8000, Philippines: We learn from our children.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5).
- ^ Sunday Inquirer Magazine: Life Lessons from Karate. Showbizandstyle.inquirer.net. 2008-12-14 [2010-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4).
- ^ 23.0 23.1 Create Development. [2020-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7).
- ^ Dz.U. 2002 nr 15 poz. 142. Rozporządzenie Ministra Edukacji Narodowej i Sportu z dnia 12 lutego 2002 r. w sprawie ramowych planów nauczania w szkołach publicznych.. Internetowy System Aktów Prawnych. [31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5).
- ^ Standardy kształcenia dla poszczególnych kierunków studiów i poziomów kształcenia. Biuletyn Informacji Publicznej. [31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