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 (天啓進士)
王徵 | |
---|---|
大明奉政大夫山東按察司僉事奉敕監遼海軍務 | |
籍貫 | 陝西承宣佈政使司西安府涇陽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良甫,號葵心、支離叟、 了一子、了一道人 |
諡號 | 私諡「端節先生」 |
出生 | 隆慶五年(1571年)四月十九日 陝西涇陽縣 |
逝世 | 崇禎十七年三月初四日(1644年4月10日) 陝西涇陽縣 |
墓葬 | 王徵墓 |
配偶 | 尚氏(修菴尚翁女) |
親屬 | (弟)王徽、王徹 (子)王永春、(侄)王永年 |
出身 | |
|
王徵(1571年—1644年4月10日),字良甫,號葵心[1]、支離叟、了一子、了一道人,聖名斐理伯。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涇陽縣陸橋鎮人,天啟二年進士,明末天主教徒。[2]王徵與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並稱「中國天主教四賢」。
生平
[編輯]萬曆五年(1577年),年僅七歲的王徵隨舅父張鑑(表弟張炳璿父)讀書。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中舉,其後屢試不第,天啟二年(1622年)方中進士,時年五十二。
中進士以後,王徵歷任直隸廣平府推官、揚州府推官、山東按察司遼海監軍道僉事等職[3]。後因登州戰事失利獲罪,充軍。後遇赦回鄉,購地歸隱山林。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陷西安,欲征王徵出仕。王徵聞訊,自書墓碑,又寫下「精白一心事上主,全忠全孝更無疑」的詩句表明心志,並着手準備自盡事宜。
次年,李自成的使者抵達涇陽縣。王徵不願出仕,在使者面前拔刀自刎,但被使者所奪。使者拘王徵養子王永春還。王徵決心以死殉國,遂絕食七天而死,享年七十四[2]。
信仰
[編輯]王徵起初信佛。在母親去世以後,王徵又出於「一子成仙,九祖升天」的目的開始修道。修道期間著有《周易參同契注》、《百字牌》、《了心丹》等道教書籍。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修道將近二十年的王徵蒙朋友贈書,得到了耶穌會傳教士龐迪我所著的《七克》,閱後竟大受感動,以至於把它放在床頭,每天研讀。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王徵進京趕考。藉此機會,王徵得以面見龐迪我,後跟隨其學習天主教教義,而後領洗,教名。
成為天主教徒以後,王徵潛心鑽研天主教教義,寫有《畏天愛人極論》、《聖經要略匯集》、《聖經直解》、《崇正述略》、《事天實學》、《真福直指》、《活人丹方》等著作,惜多已散佚。王徵還從事翻譯活動,協助湯若望翻譯《崇一堂日記隨筆》等書。[2]
西學
[編輯]王徵素好工巧之學。天啟六年(1626年),王徵在耶穌會士那裏見到了大量的西方機械工程書籍,如獲至寶,潛心研讀。而後,在鄧玉函的協助下,冒着被指摘從事「末流之學」的壓力,譯著並刊行《奇器圖說》,後又著有其他機械工程書籍。他自己也有設計農民用於灌溉的「鶴飲」、自轉磨、代耕、輪壺等水利工具和農具。
王徵還鑽研音韻學,著有《西洋音訣》一書,又資助金尼閣刊行字典《西儒耳目資》,並參與了其中的校對、修改等工作。王徵也被認為有可能是最早學習拉丁文的中國士大夫之一。[2]
家鄉貢獻
[編輯]王徵回到涇陽以後,修建教堂等建築,參與賑災、防盜等本地慈善事業,還曾經在涇陽設立名為「景天台」的天文台。該天文台直到1960年代才被拆除。[4]
家族
[編輯]曾祖王尚仁,祖父王雲,祖母衛氏,父王應選,母張氏。
萬曆十三年(1585年),十五歲的王徵娶了舅母的侄女尚氏為妻。尚氏生有多個兒子,但都死於天花,只剩兩女。[2]
時人在考中進士以後,多納妾以標榜身份。王徵因為相信考中進士是天主的恩賜,所以拒絕納妾。
但是,在傳宗接代的壓力下,王徵最終還是頂不過家庭的逼迫,在天啟三年(1622年)秘密納十五歲的申氏為妾。但不久以後,又覺後悔,多次向神父告解,均不得赦。於是,王徵決心嫁妾,但遭到申氏的以死抗爭及尚氏的強烈反對,於是只得作罷,但自此不與申氏過夫妻生活。
為了擺脫絕嗣的壓力,王徵從兄弟處過繼了兩個兒子,即王永春和王永順,[2]其後裔主要聚居於涇陽縣魯橋鎮尖擔王村。[4]
王徵殉國以後,申氏本欲自殺殉夫,但為尚氏所挽留。不久後,尚氏病逝,申氏苦節三十年,獨力撫養孫子。七十大壽時,自覺責任已了,遂效法夫君,絕食殉夫。[2]
墓葬
[編輯]王徵墓前面的封土、石碑等在1950年代修建水利設施時被毀。1990年陝西省普查文物,當時的三原縣文物局前來確認王徵墓沒有找到,就向村裏的老人諮詢。老人為了避免真的墳墓被盜,就將離墓80米遠的一個位置指認為墓。之後三原縣文物局堆起了封土,這個位置也在1992年王徵墓被評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樹立了保護碑。
2009年西銅高速公路複線開工,從王徵墓所在的轆轆把塬上穿過。高速公路設計者考慮到路線會經過此處,就在設計上避讓了之前認定的王徵墓,但恰好又定在真正的王徵墓之上。為此真正的王徵墓及兒子等人的墓被當作一般的古墓群開挖,後王徵後人王可舉得知前來阻止,加上挖到了墓志銘證實此事,考古工作停止。
經商討,公路建設方給予王氏後人23萬人民幣遷葬費。王氏後人們打算將墓遷往尖擔王村。但是圍繞墓穴裏面可能出現的文物的歸屬,王可舉和省文物局發生爭議。[4]
參考文獻
[編輯]- ^ 《天啟壬戌科進士同年序齒錄》:王徵,陝西西安府涇陽縣民籍,字良甫,號葵心,治易,行一,辛未四月十九日生,甲午鄉試十五名,會試三百六十五名,廷試三甲二十二名,戶部觀政,六月授廣平府推官。曾祖尚仁、祖雲、父應選,母張氏,繼母張氏、程氏、蘇氏,具慶下,娶尚氏。
- ^ 2.0 2.1 2.2 2.3 2.4 2.5 2.6 《儒家化的天主教徒:以王徵為例》[永久失效連結]
- ^ 《天啓二年壬戌科進士履歷便覽》:王徵,葵心,易五房,辛未四月十九日生。涇陽人,甲午十五名,會三百六十五名,三甲二十二名。戶部政,本年授廣平府推官,丁憂。丙寅補揚州府推官,己巳丁憂。辛未起遼海道僉事,丙子調用。曾祖尚仁。祖雲。父應選。
- ^ 4.0 4.1 4.2 《陕西明代大儒王徵墓“被拆迁” 妨碍高速路建设》. [201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8).
外部連結
[編輯]參見
[編輯]官銜 | ||
---|---|---|
前任: 宋企郊 |
明朝揚州府推官 崇禎年間 |
繼任: 陳士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