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耶和华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耶和华的希伯来文(从右向左读)
希伯来字母 ה ו ה י
字母名称 He Vav He Yod

耶和华(英语:Jehovah,又作YehovahYehowah),对希伯来圣经中的希伯来语יְהֹוָה‎,或是四字神名希伯来语יהוה‎,YHWH,YHVH)加上元音,进行拉丁化而产生的一个专有名词。原是犹太教尊奉的神名,也是基督教中的神[a],可译作雅威、亚威、亚呼威或上主。

希伯来四字圣名按照犹太教的传统尊为至圣,随便读写这个字成为忌讳。希伯来圣经在公元前二世纪翻译为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将这个字翻译成“主”(希腊语κύριος,音kurios),许多圣经译本延续犹太的传统用“主”(如英语:LORD)来翻译这个字。因此这个神名的正确发音很早就失传了,耶和华这个发音在欧洲中古世纪后盛行,但许多现代学者相信其正确发音应该接近于雅威或亚威或亚呼威(Yahweh,Yahuweh,Yahuveh)。

发音

[编辑]

这个名字的原本发音不是很确定。因为直到公元五世纪以前的古希伯来文抄本没有加上元音字母,只写出四个辅音,称为四字神名希伯来语'יְהֹוָה‎或יהוה‎,YHVW)。这个字只有祭司于赎罪节时,在耶路撒冷圣殿至圣所里面祷告祈求赎罪,才能直接读出这个字的发音[1]。平时的犹太人在说话中用“主”(希伯来语אֲדֹנָי‎,Adonai,音阿多乃)来代替。在书写中也极为谨慎,常常在字母间加上“-”或者改动字母。公元70年圣殿被毁,犹太祭司传统中断。于是这个字的正确读法就渐渐失传。

“耶和华”这个译名的兴起可以追溯至中世纪晚期的犹太—基督教学术传统。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于公元6至10世纪由犹太学者编纂,他们在四字神名 YHWH 上添加了元音符号,以提醒读者诵读“阿多奈”(Adonai,意为“主”)或“伊洛欣”(Elohim,意为“神”)来取代直接发音。因此,“יְהֹוָה”与“יֱהֹוִה”在文本中出现,但其目的是为了辅助诵读,不是用来标示YHWH的真实发音。[2]。13世纪的基督教学者将“YHWH”的四个辅音与“阿多奈”的元音结合,创造出拉丁化的拼写“Jehovah”。这种做法在雷蒙·马丁(Raymundus Martini)编纂的拉丁文著作《Pugio Fidei》(1270年)中首次出现[3]。随着宗教改革的推进,新教学者强调圣经的字面解读,试图还原“神的真名”,“Jehovah”这一译名因而在十六世纪的《钦定版圣经》(King James Version)中被采用,并迅速在新教圈内流行。这一译名受到那些重视字面解释并希望恢复神原名的新教教派的青睐,成为许多英语译本中对YHWH的常见翻译[4]。随着时间的推移,“耶和华”在英语世界中广为人知,特别是在强调圣经权威和原意的新教传统中。

近代圣经学者为寻找神的名字的正确发音,通过对照古代希腊文的旧约译本(希腊文有标示原音),以及当代一些非犹太人对该词读音的描述,认为发音为"YaHWeH",可能是较正确的。中文译为雅威或亚威或亚呼威。

但在古典时代晚期,在闪米特语与用希腊字母(拼写)的文献中,已经存在将四字神名“拼写”为耶和华(Jehovah)的例子。在马所拉文本中,希伯来语יְהֹוָה‎出现了 6,518次,而希伯来语יֱהֹוִה‎(Jehovih)出现了305次。显示拼为耶和华(Jehovah)的发音法,时间早于中古世纪,可能也不是源自于欧洲,而是源自希伯来传统官方(后为罗马大帝国“信为国教”)当时官方语,希腊拉丁语。在13世纪时出现的拉丁文译本,拼写成Jehovah,已经是通行的作法。

来源

[编辑]

耶和华是这位神启示给人他的独特的名字,这件事情记载在圣经出埃及记》,当时以色列人埃及做奴隶,神呼召摩西,让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摩西对神说:“看哪,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差派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对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永有的差派我到你们这里来。’”神又对摩西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我是自有永有的神(译: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差派我到你们这里来。’这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称号,直到万代。 《出埃及记第3章第13-15节(和合本修订版)注:和合本将“这是我的名,直到永远”翻译为“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原文此处无“耶和华”,和合本修订版在这个细节上更精准。

耶和华这个名字跟文中提到的“自有永有”在字根上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就是自有永有的意思,就是神是自己存在,不依靠任何别的存在而存在,他是永恒的存在,他不是被造。

原文引证与分析

[编辑]

摩西对神说:“请看,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 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神又对摩西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YHWH(现失去了正确音)─你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YHWH (现失去了正确音)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世世代代。

上帝要摩西对以色列人这样说,"ehyah" (Hayah的词根,被认为是YHVH或YHWH的第一人称衍生形式,意为I AM/我是/我存/那自有者)打发摩西到以色列人这里来。

这里的“我是”和“自有永有的”其实是一个词:“是”的第一人称形式。希伯来文的“是”意义很丰富,有“存在”的意思,比如创世记1:3,“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和合本神版),这里面的“有”就是这个字[5]。可以直译为:“神说,‘存在光’,就存在光”。“我是”就是“我存在”,这个存在是一个现在持续式,意思是神是持续的永恒的存在。中文(和合本)意译为“自有永有的”。

《本森圣经注释》[6]这样说:

神名字说明了他是在他自己里面存在,“我是那自有永有的”,《七十士译本》译为ειμι ο ων“我是那存在的”,就是说,我是那个实质的、独立的、不变的、必要的存在,祂现在是,以前是,将来也是。这里面,他是自己存在,他是属于他自己的存在,不依靠于其他任何东西,而作为自己存在,他必然是自己充分的,因此是完全充分的,是一切存在和祝福的不竭的源泉,第二,他是永恒和不变的,昨日、今日、到永远,都是一样,因为这句话是用了现在持续式,可以理解为(因为圣经后来有解说),我将来是我现在是的,我现在是我将来是的,我将来是我将来是的。而其他的存在,以前是的可能是不一样的,现在是的不一定是以前是的,将来是的可能跟现在是的很不一样。而神是一切存在和完美的源泉,万物靠他而存在,在他里面我们生存、动作、存在。

我们再将这个“我是”/“自有永有的”与“耶和华”的希伯来文比较,其实耶和华与“我是”都是“是”的一个变形,这是一个特殊的变形。耶和华是公认合成字。由YHWH加上阿多乃 元音的字,把现代中不能读变为能读。

汉语音译

[编辑]
不是1611KJV 的 出埃及记6章3节显示耶和华的名字,1671年钦定圣经

结36:21 我却顾惜我的圣名,就是以色列家在所到的异教民中所亵渎的。

现今在常用的中文圣经译本,神的名字有译作耶和华、耶威或雅威。天主教最常用的圣经译本多接纳和采用雅威为神的名字;基督徒则采用耶和华为神的名字。1850年南京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称耶火华,且于洪梦境里穿黑袍留长须出现,并赐一宝剑给洪,要洪在人世里斩妖除魔。

自开始翻译《圣经》以来,翻译JHWH与否和译音等问题都曾在圣经翻译界中引起争议。(犹太人使用阿多乃。)现普遍圣经译本只在希伯来语的部分(即《圣经·旧约》)采用神的名字,在希腊语部分(即《圣经·新约》)却用字或其他头衔代替JHWH。某些圣经译本则完全在译文以天主上主永恒主等头衔代替JHWH。景教译为阿罗诃古叙利亚语ܐܰܠܳܗܳܐʾalāhā),与阿拉伯语安拉同源。在《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中又称为“玄化匠帝”、“无觉空皇”。当引用希伯来语部分的经文时如“我是你们的上主耶和华”(和合本)时,新的译本多会采用类似“我是你们的上主─万军的统帅”(如《现代中文译本》)的句子翻译JHWH。《出埃及记》第3章第15节中,神向祂的百姓启示祂自己的圣名:“这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称号,直到万代。”也有少数译本在希腊语部分(即《圣经·新约》)引用希伯来语的部分(即《圣经·旧约》)时,将原经文作一致性翻译。例如,新世界译本便采用此方式翻译,故在圣经新约亦可见到神的名字耶和华超过200次。

在现代中文圣经译本中,“耶和华”依然是常见的译法,但在天主教的《思高圣经》中则音译为“雅威”。天主教及部分现代基督教译本,经常将“LORD”翻译为“上主”,而将“God”翻译为“天主”,两者词源和意涵不同。历代的不同圣经译本和神学著作皆试图还原YHWH的发音和含义。

在中文天主教传统中,为了延续犹太人对神名的尊重,使用“上主”来替代YHWH。而在学术研究及《新世界译本》等译本中,有些译者选择使用“雅威”,并强调此发音更接近于学术界的共识,但在大多数的崇拜和礼仪中依然倾向于使用“上主”或“主”来表示对神的敬意。根据天主教会的指导方针(见《梵蒂冈圣座崇拜与圣事部》于2008年的指示),在礼仪和音乐中应避免使用“Yahweh”这个发音,以尊重犹太传统并保持礼仪上的庄重。因此,对于“耶和华”或“雅威”这些译名,天主教和东正教通常较少使用,并更倾向以“上主”称呼神名[7]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Rambam - 3 Chapters a Day. www.chabad.org.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0) (英语). 
  2. ^ Smith, Mark S. The early history of God: Yahweh and the other deities in ancient Israel 1st.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ISBN 9780060674168.  |author1=|last1=只需其一 (帮助)
  3. ^ Lloyd Jones, G. The discovery of Hebrew in Tudor England: a third language. Manchester [Lancashire] ; Dover, N.H: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719008757.  |author1=|last1=只需其一 (帮助)
  4. ^ Gertoux, Gérard. The name of God Y.eH.oW.aH which is pronounced as it is written I_Eh_oU_Ah: its story.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SBN 978-0-7618-2204-2.  |author1=|last1=只需其一 (帮助)
  5. ^ Genesis 1:3 Hebrew Text Analysis. biblehub.com.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6. ^ Exodus 3:14 Commentaries: God said to Moses, "I AM WHO I AM"; and He said, "Thus you shall say to the sons of Israel, 'I AM has sent me to you.'". biblehub.com.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7. ^ Editors, The. Letter to the Bishops Conferences on The Name of God. Adoremus. 2007-12-31 [2024-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