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德國殖民地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意志殖民帝國
Deutsches Kolonialreich
1880年—1920年
1914年德國的殖民地和保護地
1914年德國的殖民地和保護地
地位殖民帝國
首都
暨最大城市
柏林
霍亨索倫王朝
歷史 
• 建立
1880年
• 赫雷羅戰爭
1904年
1919年6月28日
• 終結
1920年
ISO 3166碼DE
今屬於
德意志帝國殖民地分佈

德意志帝國殖民地(德語:Deutsche KolonienDeutsches Kolonialreich)由霍亨索倫王朝德意志帝國在19世紀後期建立。德意志統一之前,一些德意志政權也曾經短暫建立過殖民地

歷史

[編輯]

1526年,奧格斯堡的銀行世家安東·韋爾瑟(Anton Welser)和巴托洛梅烏斯·韋爾瑟(Bartholomeus Welser)(韋爾瑟家族)就嘗試在今委內瑞拉的地方建立殖民地。1528年至1556年,德意志人在委內瑞拉領土有一些特權(詳見德意志開拓美洲)。1685年10月5日,勃蘭登堡普魯士王國前身)得到今毛里塔尼亞海岸上的阿爾金島,並在1701年成為普魯士的殖民地,但在1721年3月7日為法國所奪。

17世紀,一些德意志邦國也短暫擁有過殖民地。勃蘭登堡的勃蘭登堡-非洲公司(Branderburgisch-Africanische Kompanie)得到阿爾金島、普魯士黃金海岸(後來併入荷蘭黃金海岸,在今加納)和聖湯瑪斯島(Saint Thomas;今屬美屬維爾京群島)。波羅的海德意志人領導的庫爾蘭公國也在多巴哥島聖安德魯島(今岡比亞詹姆斯島)建立殖民地。然而,所有德意志邦國都未能與西歐的海洋強國競爭。同樣地,哈布斯堡王朝當時統治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省份——只有它在南尼德蘭經營的Ostender-Kompanie在印度短暫擁有科羅曼德爾海岸安達曼-尼科巴群島(1719年-1732年),後來因法國反對而放棄領地。

直到1871年,德國才由注重陸地的普魯士王國統一,所以比西方的國家更遲走上帝國主義、爭奪殖民地的道路(所謂「太陽下的位置」)。1870年前,德意志邦國保持獨立政治體制和目標;而德國統一前後的外交政策,包括奧托·馮·俾斯麥的政策,都集中於解決「德國問題」,純粹追求德國在歐洲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德國人的海外貿易其實早在漢薩同盟時期就開始了;德國人也有移民傳統,東至俄羅斯羅馬尼亞,西至北美洲;德意志北部的商人和傳教士,也有興趣到海外發展事業。

19世紀末,很多德國人都認為,爭取殖民地可以顯示國力,而這就意味着需要建立公海艦隊。最終在1900年代,德國人的願望成真了;這令英國感到倍受威脅。

由於德國太遲加入爭取殖民地的行列,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被其他歐洲強國瓜分;在一些地區,甚至已經開始去殖民化,例如美洲諸國。美國革命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都加速美洲國家獨立。

1904年,德屬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的赫雷羅人起義,被德軍打敗。德軍其後發動種族滅絕,殺害了數萬名當地的赫雷羅人和納馬人(Nama;舊稱Namaqua)。

一戰期間(1914年-1918年),同盟國解散德國的殖民帝國,並重新分配領土,依據包括戰後簽署的凡爾賽條約

根據巴黎和會定下的條約,日本得到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法國得到多哥喀麥隆比利時得到部分德屬東非;而英國則得到德屬新幾內亞納米比亞、部分德屬東非薩摩亞。英國得到的領土,很多都併入英聯邦成員的領地,並成為它們獨立後的領土。

德國殖民地

[編輯]

德國正式擁有過主權的地方包括(德語名稱為斜體):

德國也在中國擁有土地利益(1898年-1914年):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